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合集下载

心脏电除颤

心脏电除颤

急需“电除颤” 的心律失常
• VF
• 无脉性室速(VT)
11
非急需“电除颤” 的心律失常 无脉性电活动 (PEA)
心脏停止(Asystole)
12
禁忌症
⑴洋地黄过量所致的心律失常:洋地黄可以使直流电所致的 室性心动过速的域值下降,电击后可引起心室纤颤等严重 的心律失常。 ⑵严重低钾血:可使室颤阈值降低。 ⑶房颤、房扑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近期有栓塞史:电击后可能有栓子脱落形成血栓。 (6)已用大量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电击后可影响正常心 律的恢复。
头外下方或左腋前线第5肋间(心尖部),此法迅速
便利,适用于紧急情况。
②前-后位:一个电极板在左侧心前区标准位置,而另 一个电极板置于左│右背部肩胛下区。无论采用何种 方式,应当能够使电极板的最大电流通过心肌,且 需用较少电能,以减少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三、操作流程
6.选择能量(select energy)根据不同除颤仪选择 合适的能量,双向波除颤仪为120~200J(或参照 厂商推荐的点能量)单向波除颤仪为360J。儿童
功能。 B、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便会转为室颤(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 频率达200~500次分)而死亡。它的出现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 征象
心房颤动
1、P波消失,代之以“f”波(在V1和II导较易识别) 2、“f”波频率在350-600bpm ,RR绝对不等(脉搏短绌)
心房扑动
1、房波规则,P波消失,代之以“F”波,呈锯齿样。 (II、III、avF导联清晰) 2、扑动波较规则,频率在240-430 bpm, 3、由心房内一个固定的异位兴奋灶发出冲动。
并发症
(一)心律失常电击后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早搏)最常见,大多在数分钟后消 失,不需特殊处理。 (二)低血压、急性肺水肿、栓塞、血压下降多见于高能量电击后,若仅为低血 压倾向,大多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恢复;若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及时使用 升压药。

除颤仪的使用(非同步-)

除颤仪的使用(非同步-)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用物准备:除颤仪(包括监护导联线、电源 线)处于功能位、电极贴片、藕合剂或生 理盐水纱布垫2块、纱布3块、弯盘、抢救 车,必要时备电插座
操作过程 安全与舒适
1)保持病人平卧、头侧位,有假牙 取下。
2)保持气道畅通。
操作中
1)迅速携用物至床旁。 2)打开除颤仪电源开关。 3)立即将病人去枕平卧头侧位,检
查并除去导电物质,松解衣扣,暴 露胸部。 4)取胸骨右缘第2、3肋间及锁骨中 线剑突水平为电击部位。
5)在电极板上涂适量藕合剂或将生 理盐水纱布垫,放于正确位置,
6)选择非同步模式,选择能量200J
7)按charge健充电
8)任何人、金属等导电物质均不可 接触病人及病床
9)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双手用力紧 压电极板于病人胸部(10-12kg压力), 迅速放电除颤
200J
以上是单相能量,若是双向,能量 减半
3、禁忌症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年,复律成功机会不多;心 脏明显增大,心功能不好,年龄过高等
洋地黄中毒引起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同时伴有 洋地黄中毒者
心房颤动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慢性心房颤动未用洋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其心室率已很慢者(5合征)
2、适应症: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用药物 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伴有血液动 力学不稳定的
预激综合征并发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3、能量选择
心房颤动 选择能量为100-150J 心房扑动 选择能量为50-100J 室上性心动过速 选择能量为100-
150J 室性心动过速 选择能量为100-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总结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总结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总结非同步电复律1电除颤的概念与发展在某些严重快速异位性心律失常例如室颤(心室颤动)时,用外加的高能量电脉冲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电活动暂时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起搏点(窦房结)发出冲动,重新主导心脏节律。

这种治疗方法称为电除颤,亦称电复律。

电除颤所使用的仪器就是除颤仪。

1947年德国的贝克医生首次在开胸手术中,用交流电电击室颤的心脏而使室颤停止;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佐尔医生发明体外除颤仪;60年代佐尔又将电除颤的应用范围,由室颤扩大至其他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根据除颤仪电脉冲的释放是否与患者心电 R波同步,电除颤可以分为同步电除颤与非同步电除颤。

在同步电除颤时,除颤仪电脉冲释放由患者心电R波控制,电脉冲恰好落在R波降支上,从而避开心肌的易损期。

同步电除颤不能用于室颤,非同步电除颤,也叫异步电除颤,其电脉冲的释放不受R波控制,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室颤。

根据除颤仪的电极板放置的位置,电除颤又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方式。

进行体外电除颤时,两块电极板通常分别放置于左侧乳头外侧与右侧锁骨下方,即所谓的"双前位"。

放置于左侧乳头外侧者标有"APEX"(心尖)字样,放置于右侧锁骨下方者标有"STERNUM胸骨)字样。

在电流性质方面,现在的除颤仪大多使用直流电除颤。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方法,愈早实施成功率愈高,主张进行早期电除颤,即医务人员争取在现场人员目击发生心脏骤停的3~5min内,给予体外非同步电除颤。

由于电除颤成功与否与发病的最初数分钟密切相关,每延迟 1mi n,被抢救者的生存率就降低 7%~10%[1。

因此,电除颤,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近年在一些发达国家,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的使用也开始逐渐普及,即使是非医务人员,经过短时间的学习,也能够掌握全自动AED的使用方法。

除颤仪同步和非同步的区别

除颤仪同步和非同步的区别

除颤仪同步和非同步的区别除颤仪在医院中会经常用到,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除颤仪同步和非同步的区别,希望大家喜欢!除颤仪同步和非同步的区别除颤仪同步和非同步的原理是什么同步电除颤:同步电复律.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用病人心电图中的R 波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可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非同步电除颤:非同步电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以在任何时间放电,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且仅用于心室颤动.两者的差别就在于能量大小和是否是同步放电。

除颤器同步放电能量一般较小,且临床上常称同步电复律。

而除颤器非同步放电时能量较大,临床上常称电除颤。

除颤器同步放电时是采用R波同步的方式(即读取心电图上的R波位置,利用该位置激发放电动作),此时可避开心室易损期,避免导致室颤。

而除颤器非同步放电只要充电完毕后按下放电扭就会进行放电,和心电图情况无关。

除颤时如何辨别是同步还是非同步电复律如果患者已经是室颤,除颤仪处于同步模式下是根本不会放电的,因为同步模式下除颤仪需要识别R波进行同步以避开易损期,室颤时没有R波出现,因此也就不能放电,此时必须解除同步功能。

而对于需要同步电复律的心律失常类型,直接按下同步键,将电极板放在患者身上指定位置,除颤器屏幕上R波位置会出现小箭头,即可判断是同步模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普通除颤仪在开机时默认都是出于非同步模式下的。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1、作好术前准备,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病人平卧于木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3、术前常规作心电图。

完成心电记录后把导联线从心电图机上解除,以免电击损坏心电图机。

4、连接除颤器导线,接通电源,检查同步性能,选择R波较高导联进行示波观察。

5、按要求麻醉。

6、按要求放置电极板。

7、选择电能剂量,充电。

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

8、放电。

9、电击后即进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意识的监测,一般需持续ld。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除颤和复律是心脏疾病患者必须面对的突发情况。

除颤和复律是两种常见的方法,其中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是两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脏疾病。

一、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是一种在心跳停止的情况下通过往心脏发送电能来恢复正常心律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外部直流电能,释放足够的能量,使心肌重置至常规心律,打断心跳停止的现象,实现心脏再次跳动,从而恢复心脏运作、保护生命。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适用范围较广,包括心室颤动、心室纤维性颤动等,是心脏病患者急救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除颤时应该仔细判断患者的状态,明确疾病类型,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周围人员的安全。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的注意事项也比较多。

首先,除颤前需要先确认是否有相关安全措施,例如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身体不接触金属物品;其次,应确保除颤设备功率足够,释放的电流能够达到标准。

最后,在除颤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疗效。

二、同步直流电复律同步直流电复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某些心脏疾病患者发生心电活动紊乱的情况。

同步直流电复律与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有所不同。

同步直流电复律的原理是在患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的情况下,释放一定的能量,通过外部脚踏开关使定时发放电脉冲发放到心脏,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同步直流电复律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一般仅适用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特定类型的心脏疾病患者,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具体确定。

同步直流电复律需要注意的事项也较多。

首先,治疗前需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和心电图等情况;其次,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指导,及时记录治疗过程、联络家属等等。

综上所述,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是两种对心脏疾病患者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不同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但在实践中都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敏锐观察力,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除颤相关知识总结

除颤相关知识总结

除颤相关知识一、定义电除颤是用高压强电流短时间通过心脏(经胸壁),使心肌组织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心阻断折返激动,终止快速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适应症1、非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1)心室颤动(2)心室扑动(3)无脉性室速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1)心房颤动(2)心房扑动(3)室上性心动过速(4)室性心动过速三、禁忌症(1)洋地黄过量所致的心律失常(2)严重低钾血:可使室颤阈值降低。

(3)房颤、房扑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近期有栓塞史电击后可能有栓子脱落形成血栓。

(6)已用大量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电击后可影响正常心律的恢复。

四、可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1、同步电复律同步电复律需要分析心电图形,自动检索QRS波群,由R波的电信号激发放电。

与R波同步。

2、非同步电复律无须用R波激发放电,在在心动周期的任何时间都能放电。

五、能量选择1.2. 电击能量成人第1次为200j,第2次为200」~300J,第3次360J儿童第1次2J/kg,以后按4j/kg计算,电除颤后,一般需要20~30s才能恢复正常窦性节律,因此电击后仍应继续进行CPR(心肺复苏),直至能触及颈动脉搏动为止。

六、除颤部位右电极板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左电极板位于左腋中线平第五肋间七、注意事项1、放电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床,避免触电。

2.两电极板之间与电极板手柄之间应保持干燥,间隔至少10cm。

电极板用后擦干,以免锈蚀。

3、导电糊涂抹充分均匀。

两电极板充分紧密接触皮肤,避免烧伤皮肤,电极板手柄压力以11-14kg为宜。

4、避开溃烂或伤口部位,避开内置式起搏器部位。

5、如病人的室颤波为细颤,一定要将细颤变为粗颤再行电击6.电极板用后先用干纱布擦拭再用酒精纱布擦拭7.除颤器应定时充电、定期检查、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包括要备齐导电糊或纱布、生理盐水以及心电图纸。

八.并发症及其预防1.心律失常(一)临床表现电除颤后可诱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律过缓和房室交界逸搏、窦性停搏。

电除颤

电除颤

操作步骤(2)

电复律操作步骤 l.患者平卧于绝缘床上或地上。 2.吸氧。 3.持续心电监护。 4.建立静脉通道。 5.做好气管插管等复苏抢救准备。 6.安定20mg缓慢静注。同时,嘱患者数“1、2、3、4……”,直至 神志朦胧,数数停止或睫毛反射消失,立即停止推药。 7.将电极板涂以导电膏,并分别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中线第二肋下 方及心尖部,紧贴皮肤。 8.检查除颤器同步性能,使之处于同步状态。 9.充电能量50~100瓦秒。 10.充电完毕,周围人员离开床边,放电。 11.同时,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如无效,可重复电转复,每次能量 可增加50瓦秒。 12.转复过程中与转复成功后,均须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呼吸、 血压、神志等病情变化。



⑷能量:从小开始,胸外100-300J,小儿2J/kg,胸内10-30J,小儿5-
使用方法(2)

同步电复律的使用方法: ⑴前先用洋地黄控制心率(直止复律前1-2天停用),同时服用奎尼丁、普鲁卡因 酰胺等药物以防复律后心律失常复发。 ⑵复律当天禁食 ⑶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⑷适当应用异丙酚、依托眯酯等麻醉药 ⑸方式 房颤、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采用同步复律 ⑹能量 : 体外复律100-150J(房扑 25-50J),以后每次增加50-100J ⑺电极放置:负极(Apex)放于心尖区,正极(Stenal)放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⑻采用同步放电,重复进行时,每次间隔3分钟以上,3~4次为限,最大能量 <300~400焦耳
能量

除颤能量:从小开始,胸外100-300J,小儿2J/kg, 胸内10-30J,小儿5-20J。单相波形电除颤:首次电击 能量200 J,第二次200~300 J,第三次360J。双相波电 除颤:早期临床试验表明,使用150 J即可有效终止院 前发生的室颤

除颤仪的使用规范

除颤仪的使用规范

4、体重和心脏大小:决定电能大小的选择,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J/kg,第2次2~ 4J/kg,第3次4J/kg。
5、电极板和局部阻抗:电极板小、和胸壁接触不严密、电极板位置过近、电极板之间形 成短路,电流不能通过心脏。保持电极板的清洁、间隔>10cm。
6、除颤同时,用药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利于除颤成功。
电除颤的目的
医院LOGO
目的:强迫心脏在瞬间几乎全部处于除极状态,造成瞬间停搏,使心
肌各部分的活动相位一致,这样就可能让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重新起搏心 脏,控制心搏转复为窦性心律。
选 择 同 步 选 择 同 步 与 非 同 步 电 除 颤 的 依 据 :与非同步电除颤主要是依
据心律失常时R波是否存在来确定:
4.许多患者方面因素和操作因素将影响除颤的结局。患者方面的因素包括除颤前室颤和 CRP的时间、心肌的功能状态、酸碱平衡、缺氧和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除颤成功率有 时可经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而提高。操作因素包括时间、除颤电极位置、电能水平 和经胸阻抗等。
除颤注意事项 二
医院LOGO
对电除颤的具体影响因素:
除颤的禁忌症
医院LOGO
⑴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⑵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者。 ⑶风湿活动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者。 ⑷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合并心律失常者。 ⑸房扑、房颤或室上性心律失常伴高度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⑹心脏明显扩大及心功能不全者。 ⑺高龄房颤者,高血压性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长期持续房颤者,心室率特别缓慢者。 ⑻慢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已持续一年以上者。 ⑼风湿性心脏病术后,一个月以内的房颤及甲亢症状未控制的房颤。 ⑽最近发生过栓塞者。
除颤注意事项 二
医院LOGO
1.若心电显示为细颤,应坚持心脏按压或用药,先用1%肾上腺素1ml静脉推注,3~5分 钟后可重复一次,使细颤波转为粗波后,方可施行电击除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与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主要就是依据心律失常时R波就是否存在来确定:R波存在选用同步,R消失选用非同步,如室颤、室扑。

电复律即与心电图上QRS波群同步发放直流电,使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得方法,叫做电复律。

同步电复律适应症有1)新近发生得房扑或房颤,在去除诱闪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不能恢复窦律者;(2)室上性心动过速,非洋地黄中毒引起,并对迷走神经刺激或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者;(3)室性心动过速,对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过或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者。

非同步电复律,用与当QRS波与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如室扑与室颤时,与心电图上QRS波群非同步发放直流电,使室扑与室颤转变为窦性心律得方法,叫做电除颤。

.非同步电复律适应症: 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QRS波增宽不能与T波区别者。

-----————-------—-—---——-—---——-——--心脏电复律得适应证与复律规程一、定义及进展心脏电复律就是以患者自身得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某些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

心脏电除颤则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消除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

因概念与临床应用得共性,本章节拟一并论述、目前,此项技术在仪器设备、适应证拓展及方法学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1961年Lown首次报道用直流电转复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开创了用电学方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得新纪元、电复律/除颤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具有药物无法比拟得优越性,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救治室颤与其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得首选或重要措施,体外心脏电复律/除颤器随之成为各级医院必备得医疗设施。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复律/除颤技术日趋完善,主要在如何以最低有效能量除颤成功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寻找新得低阻抗电击途径、探索新得除颤波形以及尽可能缩短室颤发生与首次电击时间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得进展、现已开发出自动体外除颤(AED),经静脉或经食管电极导管直流电复律/除颤以及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ICD)技术、其中尤其就是基于早期复律原则得基础上发展起来得AED(1994年),被称为心肺复苏生存链中得关键环节,该系统能否进一步完善与普及,就是未来心跳骤停者生存率大幅提高得重要决定因素。

此外,目前国外广泛采用得新式低能量双相脉冲电击,因其低能量、高转复率得优点,亦显示出极大得优越性、多数学者认为快速心律失常得发病机制主要就是折返激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与触发活动,其中折返机制占绝大多数。

实践证实,电复律/除颤对折返机制得心律失常疗效最佳、原则上任何类型得快速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疗效不佳时均应考虑电复律/除颤治疗。

同步电复律,就是指对于除室颤(包括室扑)以外得快速心律失常采用患者自身得心电信号(R波)触发电脉冲发放,使其落在R波得下降支而非心肌易损期避免引发室颤。

而非同步电复律就是指室颤(室扑)时,整个心肌已无时相上得实质性区别,任何时相均能通以高能电脉冲,并且此时已无明确得R波可被利用来触发放电、近年来,随着关于心脏电复律/除颤(2000年)、AED系统(2000年)、ICD(1998年)以及心房纤颤(2000年)治疗指南得制定,使得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得指征与方法学得以规范化。

本章节将逐一阐述、二、适应证与禁忌证复律前需充分地估计复律得必要性、成功率、复发得可能性以及治疗可能出现得危险性,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电复律除颤公认得适应证共五类: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及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室颤/室扑)。

按传统观点,室颤/室扑为其绝对适应证,其余为相对适应证。

目前尚无指南对其适应证进行分层评估得分类方法或建议。

指南按需复律得紧急程度对适应证进行分类,即包括(1)择期复律:主要就是房颤,适宜于有症状且药物无效得房颤患者,而对无症状者其可耐受长期服用华法令者就是否获益及获益程度尚无结论;(2)急诊复律:室上速伴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房颤伴预激前传、药物无效得室速;(3)即刻复律:任何引起意识丧失或重度低血压;禁忌证为确认或可疑得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已知伴有窦房结功能不良得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颤)。

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就是选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最常见得一种心律失常,电复律成功率为65%~80%。

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病程长短、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状态、基础心脏病等因素,复律后窦性心律得维持也受这些因素得影响。

⑴适应证:房颤行电复律治疗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症状严重但药物治疗未能奏效时需尽快复律;第二,虽无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无需紧急复律,但复律后可望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

1)房颤时心室率快(超过120bpm)用洋地黄难以控制;或房颤反复诱发心力衰竭或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预期转复窦律后症状得以改善者。

2)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者。

心房内得颤动波可以不通过房室交界区得生理性阻滞,频繁地直接经房室旁路下传心室,使心室率接近或等于心室颤动频率,导致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此时由于洋地黄可加速房室旁路得传导而禁忌使用,因此应作电复律治疗。

3)慢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心功能I~II级(NYHA),心胸比例小于55%,左心房内径不大于45mm者、4)去除基本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肺炎、肺栓塞等)后房颤仍持续者。

5)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4~6周后仍有房颤者、主张术后4~6周行电复律就是基于两点,其一,有90%得患者术后4~6周可自行恢复窦律;其二,4周内常因手术创伤未完全恢复而不易电击成功。

但也有人认为电复律应延迟到术后3个月进行,特别就是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大得患者,术后左房缩小较慢,若在3个月内复律,房颤易复发、⑵禁忌证:电复律治疗房颤可能引发不良后果,或复律后难以维持窦性心律者,不宜选用电复律治疗。

1)洋地黄中毒所致房颤或房颤伴低钾血症时,心肌应激性高,电复律易致室颤、2)伴有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房颤前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3)有外周动脉栓塞史或怀疑心房内有血栓者,就是同步电复律得相对禁忌证,可抗凝治疗3周再电复律。

4)慢性房颤病程超过5年,心室率不需药物控制亦缓慢者;或心胸比例大于55%,左心房内径大于50mm者。

5)孤立性房颤,就是指发生于较为年轻(小于60岁)且未发现明确心肺疾患得患者,复律后尽管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仍难以维持窦性心律、6)估计电复律后依靠药物难以维持窦律,或不能耐受胺碘酮或其她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者。

7)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伴风湿活动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中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伴房颤者。

2、心房扑动相对而言,房扑就是药物较难控制得快速心律失常,用电复律治疗,不仅所需能量小,且成功率90%以上,几乎达100%,因而房扑被认为就是同步电复律得最佳适应证。

但仍主张先用药物,下列情况考虑电复律治疗。

⑴适应证:1)持续性房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2)房扑以1:1比例下传,心室率加快,导致血流动力学迅速恶化者;3)电复律后房扑复发,窦性心律难以维持,如果房扑以1:1比例下传伴心室率加快,可用低能量(5~10J)电击将房扑诱发为房颤,再用药物减慢心室率治疗、⑵禁忌证:房扑时心室率自然缓慢或伴高度、三度房室阻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不宜行电复律治疗。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阵发性室上速首选非电复律方法如兴奋迷走神经、药物、经食管心房超速抑制或程序刺激等治疗。

下述情况行电复律治疗。

⑴适应证:1)非电复律方法处理无效,发作持续时间长,血流动力学受到影响时,采用电复律治疗,其成功率约90%,所需能量较小(25~30J);2)预激综合征伴发室上速药物治疗无效时,亦可行电复律。

⑵禁忌证:1)洋地黄中毒引起得室上速原则上不行电复律;2)室上速发作频繁,药物预防发作效果不佳,不宜反复电复律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使其得到根治、4.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速电复律成功率达98%~100%,治疗室速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适应证:1)室速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用药物治疗,如果药物不能很快中止室速或血流动力学受到严重影响时,采用同步电复律;2)发生室速后病情危急,如伴意识障碍、严重低血压、急性肺水肿等,应首选电复律治疗,不可因选用药物处理而延误抢救;3)室速频率很快,QRS波宽大畸形,甚至T波与QRS波难以区分,呈现心室扑动型室速时,放电难以同步,可采用低能量(100J)非同步电除颤。

⑵禁忌证:洋地黄中毒得室速不宜电复律治疗。

5、心室颤动与扑动此两者得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均为心脏电除颤得绝对适应证、电除颤强调争分夺秒,室颤发生至第1次电击时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除颤成功率及患者存活率。

室颤得早期(1min内)通常为粗颤,除颤成功率极高,几达100%;若超过2min,心肌因缺氧及酸中毒可由粗颤转为细颤,除颤成功率仅为1/3,此时应在人工心肺复苏得同时注射肾上腺素0。

5~1mg后重复电击除颤;一旦循环停顿超过4min,电除颤得成功率极低、为了不延误抢救时机,目前主张心脏骤停时,即使无法确认就是否系室颤所致,均应迅速”盲目除颤"、因为,心脏骤停不外乎室颤、心搏停止、心肌无效电活动3种类型,其中室颤占80%以上,即使心脏骤停由后二者引起,电除颤也未发现给机体造成显著危害,若为了确认心脏骤停系何者所为而延误除颤时机,将致不可逆得严重后果。

三、操作规程(一)体外电复律1、常规手控复律器(manualdefibrillator)⑴病人复律前准备及注意事项1)病人知情:临床实践表明,电复律得即刻成功率很高,但其远期疗效(转复后窦性心律得维持)却不令人满意。

因此,电复律适应证得掌握已日趋严格,对那些复发率高者已不主张施行电复律术。

择期电复律术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电复律得利弊及可能出现得并发症,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2)经食道心脏超声:用以发现心腔内血栓或超声自回声现象,对需早期复律或急诊复律者,若经食道心脏超声未发现血栓,则可在静脉注射肝素得基础上即刻行复律治疗。

择期复律且经食道心脏超声发现血栓者,则进入严格抗凝治疗后再行复律。

3)抗凝药物得应用: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引发得栓塞率约为1%~5%,栓塞常发生于复律后得头10天内、一般认为房颤持续48h即有血栓形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甚至在更短得时间内检测到血栓得形成。

发表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年第3期上得《关于心房颤病人治疗得建议》(简称建议)提出房颤病程不清楚或超过48h者,转复前充分口服华法令3周,复律后继续4周、病程短于48h,TEE检查无血栓迹象者可以直接复律,复律前给一次静脉肝素,TEE显示有血栓或有自发混浊显影则应正规口服华法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立即复律,之前也需给肝素一次,转复后都需继续抗凝4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