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电除颤

合集下载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评分标准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评分标准
3、用物准备:除颤装置一套、导电糊或盐水纱布、干纱布、手消液、护理记录单、盛污容器
用物准备时间1分钟
8
少一件或一件不符合要求扣1分
用物准备每超30秒扣1分,超时不足30秒不扣分




70

1、(举手示意,开始计时)确认患者心电示波为室颤;如患者没有进行心电监护,可开启除颤仪,监测患者心电示波,确认患者心电示波为室颤
4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松解衣物,左臂外展,检查除颤部位并去除金属等导电物质,其余人员不得接触病床
10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3分分
3、将除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板均匀涂抹导电糊或电极板放置盐水纱布,开机,遵医嘱设置到非同步除颤模式,调节能量至所需读数,并开始充电,单相波首次200~360J,直线双向波120~200J;双相指数截断波用150~200J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评分标准
(标准分100分)
程序
规范项目
分值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备20分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评估:
(1)评估患者意识、是否存在心脏骤停、室颤等除颤指征,心电图是否室颤波、室速波形
(2)检查除颤仪性能是否处于安全备用状态
10
未评估扣10分,评估一项不全扣2分
5、充电:术者拇指按压充电钮
5
未充电扣5分
6、放电:再次确认心电示波,确认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同时术者身体离开患者床单位,双手拇指同时按压两电极板放电按钮
10
除颤无安全意识扣5分;未同时按放电按钮,无效放电扣10分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低血压1、原因可能与心肌损害有关。

2、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乏力。

3、预防与处理患者情况良好,可不必处理,多数可自行恢复。

二、心率失常1、原因(1)低血钾。

(2)高能量复律。

(3)洋地黄中毒等。

2、临床表现(1)即刻出现的常有房早、室早、交界性逸搏。

(2)偶有频繁室早、短阵室速。

(3)极少数可出现室颤。

3、预防与处理(1)严格掌握适应症,尽可能选择低能量。

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2 (2)必要时使用利多卡因静滴预防。

(3)一般注射利多卡因处理。

三、急性肺水肿1、原因转复后,左,右心功能并不一定同时恢复,左心室机械功能的恢复明显迟于右室。

2、临床表现气促、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3、预防与处理(1)复律前先纠正心功能不全。

(2)发生立刻给予取端坐位。

(3)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治疗。

(4)酒精湿化吸氧。

(5)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四、肺栓塞1、原因房颤持续时间长,左心房显著增大,尤以术前未接受抗凝治疗者较多。

2、临床表现(1)咳嗽咯血痰。

(2)胸痛,呼吸困难。

3、预防与处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1)减少和避免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

(2)对症处理。

五、皮肤灼伤1、原因(1)操作前电极板未紧贴皮肤。

(2)电极板涂抹导电糊不足。

2、临床表现(1)除颤部位可见局部红斑。

(2)严重者可见除颤部位皮肤变黑、灼痛。

3、预防与处理(1)操作时电极板应贴紧患者皮肤。

(2)电极板充分涂抹导电糊。

(3)轻微灼伤可不处理或外涂烧伤膏,严重者按烧伤处理。

3。

电除颤-2012-10

电除颤-2012-10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电除颤技术及评分标准(成人)项目内容及评分标准分值得分评估准备20 分1.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每分号项1分) 22. 环境评估:清洁、安全;有电源;屏风或床帘遮挡(每分号项1分) 33、用物评估:(1)用物齐全、摆放有序(每分号项0.5分)(2)质量合格,符合要求:吸氧吸痰装置完好;电源匹配符合要求、蓄电池充足或连接电源,电源开关正常;除颤仪外壳完整无破损,电线无裸露,仪器清洁无污垢;检查除颤仪性能良好(仪器自检)(每分号项1分)54.患者评估:(1)对床号、姓名(0.5分)(2)判断意识、心跳及呼吸情况判断意识,轻拍患者肩部,直接呼唤患者姓名,看有无反应(每分号项0.5分)判断有无心跳:触摸有无颈动脉波动(喉结旁开两横指),时间<10s(每分号项1分)判断有无呼吸:侧耳听鼻部呼吸音,观察腹部起伏(每分号项1分)(3)察心电图示波为室颤、室扑波(每分号项0.5分)(4)检查除颤部位皮肤:皮肤完整干燥、无胸毛、无金属饰品(每分号项0.5分);无起搏器植入(1分)10操作要点60 分1.呼救,记时。

22.去枕仰卧,充暴露胸部,口述立即心肺复苏(每分号项1分) 33.开启除颤仪调至PADDLE位置,清洁除颤皮肤(每分号项1分) 34.电极涂导电糊:确认非同步方式(每分号项2分) 45.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口述单相波除颤用360J,双相波用150-200J;儿童选择2KJ/Kg-4KJ/Kg(每分号项1分);观察除颤仪自动充电至显示屏显示到所需值(每项2分)56.充电(按“Charge”按钮) 27.放置电极板:口述负极(STERNUM)放于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正极(APEX)放于左腋中线平第5肋间,两电极之间相距10cm以上,术者双臂伸直,使电极板紧贴胸壁,垂直下压 (每分号项1分)68.确认无人员接触床旁:口述:“请旁人离开”,术者身体后退一小步,稍离开病床(每分号项1分) 39.放电:观察心电示波恢复情况,口述继续5个CPR,报告“仍为室颤再次除颤”,再次除颤 (每分号项2分) 610.观察心电示波,口述“5个CPR,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记录时间,留图(每分号项1分) 611.移开电极板,纱布擦干皮肤,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每分号项1分) 412.神志恢复者给以心理护理:您除颤成功,请安心休息,我们会进一步查找原因(每分号项1分) 31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口述,每分号项2分) 414.整理用物:关除颤仪电源,清洁电极板,放于指定位置,继续心电监护(每分号项1分) 515.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洗手,记录(每分号项1分) 4评价20 分1.操作熟练、动作流畅。

三甲医院《胸外心脏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评分标准

三甲医院《胸外心脏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评分标准
3
3
2
1
选择合适的能量并充电。单相波除颤仪每次除颤选用360J;双相波除颤仪首次除颤选120~200J(或参照厂商推荐的电能量),第2次和后续的除颤使用相同或更高的能量。
15
15
10
5
1
正确放置电极板,将标有负极“ Sternum”的电极板放置于患者胸部右锁骨中线第2~3肋肋间(心底部),标有正极“Apex”的电极板放置于患者胸部左腋中线第4~5肋间(心尖部)。
评估、沟通到位,体现人文关怀
8
8
6
4
2
知识点
10分
注意事项
8
8
6
4
2
指导要点
2
2
1
胸外心脏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
项目
操作要点
分值
扣分
实施
70分
心电示波为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时,需要立即电除顫。
6
6
4
2
1
呼救并记录时间。
4
4
3
2
将患者去枕仰卧于硬板床上,暴露胸部,取下金属饰品,必要时擦干皮肤。
4
4
3
2
1
开启除颤仪,确认“非同步”状态。3 Nhomakorabea3
2
1
将导电糊均匀涂在电极上或垫盐水纱垫于除颤部位。
20
20
15
10
5
再次确认心电示波为室颤,大声说“请大家离开”,并确认已离开床边!随即进行放电。
5
5
4
2
1
除颤完毕,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5个循环或2分钟后,评估心电示波是否恢复自主心律。如心电示波仍为室颤,继续充电,再次予以除颤。
10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流除颤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流除颤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年人)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是否突然发生意识丧失、抽搐、发生、大动脉搏动消失。

2、了解心电图示波为室颤、室速图形。

二、操作要点:1、呼叫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患者取仰卧位。

3、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开机默认监护导联为PADDLES导联,即心电导联II),手柄电极涂导电膏或将生理盐水纱布放于除颤部位;负极(STERNum)手柄电极放于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正极(APEX)手柄电极放于左腋中线平第五肋间,两电极板之间相距10cm以上。

4、选择除颤能量,分别为360焦耳、360焦耳、360焦耳,确定电复率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5、术者双臂伸直,使电极板紧贴胸壁垂直下压,充电,确认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同时术者身体离开患者床单位。

6、双手同时按压放电按钮除颤。

7、观察心电示波,了解除颤效果和并发症。

三、注意事项:1、除颤时远离水及导电材料。

2、清洁并擦干皮肤,不能使用酒精,含有苯基的面丁剂或止汗剂。

3、双手持电极板时两极不能相对不能面向自己。

4、放置电极板时,应避开瘢痕,伤口。

5、如电极板部位安放有医疗器械,除颤时电极板应远离医疗器械至少2.5cm以上。

6、患者右侧卧位时,STERNum手柄电极,置于左肩甲下区与心脏同高处,APEx手柄电极,置于心前区。

7、安装有起搏器的患者除颤时,电极板距起搏器至少10cm。

8、如果一次除颤后不能消除室颤,移开电极板后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9、操作后应保留并标记除颤时自己描记的心电图。

10、使用后将电极板充分清洁,及时充电备用,定期充电并检查性能。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2、使病人去枕平卧木板床,头偏向一侧,去除金属及导电物质,暴露胸部。
3、迅速定位,脱脂并擦干除颤部位皮肤(紧急情况下省略),电极板涂匀导电糊。
4、开机,选择非同步除模式除颤能量及除颤能量,充电。
5、充电完成,将电极板置于除颤位置,紧贴皮肤(两电极板不得歪斜)。
6、嘱周围人员离开床周,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定除颤。
7、两手紧压电极板于胸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立即移开电极板,观察心电图波形。
8、除颤成功,恢复自主心律,连续监护(除颤不成功可再次除颤)
9、擦净病人皮肤,关机,清洁电极板,电极板正确回位,整理用物。
10、爱护体贴病人,。
80
10
10
15
10
5
5
10
5
5
5
未观察患者心律扣3分
未告知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定位不准确扣5分
一项不正确扣2分
未贴紧皮肤扣5分
未观察波形扣2人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无擦净皮肤扣2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无爱伤观念扣2分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操作程序
分值
扣分标准
一、评估病人(病人处于持续心电监护状态)
10
未评估扣10分,评估不全面酌情扣分
二、用物准备:治疗车、除颤仪、治疗盘、治疗碗2个(1碗内放盐水纱布2块,另1碗内放干纱布)、导电糊、弯盘。
10
缺一件扣1分
三、操作步骤:
1、迅速携用物至病人床旁,观察患者心律,同时告知家属病情及除颤事宜。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术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术

九、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术【操作目的】
纠正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终止室颤。

【操作评估】
1.评估患者意识,是否突然发生意识丧失、抽搐、发绀。

2.了解心电图示波是否为室颤波形。

【操作前准备】用物准备:除颤器、导电糊或生理盐水纱布、干纱布。

【操作程序】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操作程序
【健康教育】
1.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保证病人充分的
休息与睡眠.
2.病情好转后,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盐每日摄入量4g,病情
稳定后可根据心功能分级,指导病人活动。

【注意事项】
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

如患者带有置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cm.
2.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3.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4.动作迅速,准确。

如果一次除颤后不能消除室颤,移开电极板后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5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人操作评分表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人操作评分表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人)操作评分表
考姓名
准考证号
题干
56岁男性患者,持续压榨性胸痛分钟,在急诊留观时突然意识消失。请为他紧急处理。
器械准备
成人心肺复苏模型1个、除颤监护仪(双相)1台、导电凝胶1支、棉垫1块、一次性手套2副、口罩2个
考核项目
评 分 标 准
分值
得分
备注
判断与呼叫
轻拍患者双肩
0.5
1
质量评分
动作迅速准确
1
合计
考官签名:年 月 日
1
擦干患者胸部皮肤
0.5
在电极板上涂适量导电凝胶混匀
0.5
选择非同步模式
1
选择200J
1
安放电极板
电极板位置正确
2
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1
再次判断:“室颤,立即除颤”
1
除颤
充电
1
查看现场情况,呼喊:“旁人离开”
1
所有人身体不接触患者与病床
1
放电
1
除颤后处理
清洁电极板,回位
0.5
关机
0.5
口述:“继续胸外按压,按30:2做5个周期。2分钟后复检”
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有效)
0.5
判断呼吸(6-10秒内)
0.5
判断颈动脉搏动(与判断呼吸同时进行)
0.5
明确诊断:发生了心跳呼吸预骤停
0.5
呼救(或启动急救系统)
0.5
患者摆放复苏体位
0.5
除颤仪准备
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
0.5
选择Paddle导联
0.5
安放除颤仪电极板
0.5
判断:“室颤,立即除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电除颤(成人)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监考老师:计分:电除颤操作流程(一)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

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U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

“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

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整理用物。

除颤的临床应用在急症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心电图表现形式:1.室扑或室颤:心脏不能有效射血。

2.心脏电机械分离:虽然有心脏电活动,但不能产生有效的心脏机械收缩,无心音及血压。

3.心跳停止:既无心脏电活动,也无心脏收缩,心电图呈直线。

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电除颤的原理:选一适当的电流,在2—3毫秒内经胸壁(胸外电除颤)或直接经心脏(胸内电除颤),使75—100%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处于除极化处于不应期,打断导致心律失常折返环或消除异位兴奋灶从而使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心脏搏动,达到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1 、快速证实心跳骤停: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心电图直线。

2、除颤果断、迅速、争分夺秒。

3 、心肺复苏中除颤,因每次除颤而中止心外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要在呼气末放电除颤,以减少跨胸电阻抗。

4、体重和心脏大小:决定电能大小的选择5、电极板和局部阻抗:电极板小、和胸壁接触不严密、电极板位置过近、电极板之间形成短路,电流不能通过心脏。

6、除颤同时,用药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利于除颤成功。

一、电除颤原理电除颤:又称电复律,是用除颤器释放高能量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终止异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二、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AED的基本工作原理采用调制区方程(mdf)鉴别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自动识别、分析心电节律、自动充放电及自检功能。

且与常规除颤相比,AED可提高存活率倍,它能提供连续监测,快速识别和迅速反应功能,安全可*,具有有效降低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潜在功能。

三、适应症非同步除颤用于:室颤、室扑。

同步除颤用于: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1)室颤(VF)的心电图特征:QRS-T波消失,呈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心室颤动波,常由室扑转变而来,波幅>毫伏称粗波型心室颤动,<毫伏称细波型心室颤动。

频率在250次/分以上。

频率>100次/分者称快速型心室颤动,频率<100次/分者称慢速型心室颤动。

如夹有心室扑动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室颤动。

(2)室扑(VFL)的心电图特征:P、QRS与T波不能分辨,代以较均匀、宽大、连续出现的正弦波,频率在200-250次/分(3)房扑(AFL)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 代之以连续的锯齿状F波(扑动波),波幅大小一致, 间隔规律, 频率250-300次/分。

?房室传导比例常为2:1~4:1, 心室率规律或不规律。

?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

(4)房颤(AF)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的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

四、禁忌症⑴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⑵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者。

⑶风湿活动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者。

⑷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合并心律失常者。

⑸房扑、房颤或室上性心律失常伴高度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⑹心脏明显扩大及心功能不全者。

⑺高龄房颤者,高血压性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长期持续房颤者,心室率特别缓慢者。

⑻慢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已持续一年以上者。

⑼风湿性心脏病术后,一个月以内的房颤及甲亢症状未控制的房颤。

⑽最近发生过栓塞者。

五、并发症⑴局部皮肤灼伤(严重灼伤多与电极板与皮肤接触不良有关。

除颤后应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灼伤的出现。

轻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较重者按一般烧伤处理。

)⑵栓塞:心、肺、脑、下肢栓塞⑶心律失常:几秒内可自行恢复⑷心包填塞⑸乳头肌功能断裂⑹心脏破裂(7)低血压(可能与高能量电除颤造成的心肌损害有关)(8)急性肺水肿(多出现在电除颤后1~3h内,亦可发生在电除颤24h后)六、操作流程当病人发生室颤时,只有医生未在场的情况下,护士方可执行此项操作。

普通除颤仪1.推车至病人床旁,做好解释,测血压、心率、律并做好心电图记录。

2.打开除颤器开关,选择方式:非同步电除颤(机器开机自动默认)或同步电除颤(按压SyNc钮),将电极板上涂导电糊,调瓦秒达所需的电功率(同步一般70-100J,非同步一般200-360J,小儿为1-2J/kg,成人为3-5J/kg)。

将STERNUM放于右锁骨上(心底部),将APEX放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交点处(心尖部),电极与皮肤接触紧密。

3.充电:操作者自己按压APEX电极板上的黄钮或机器左上角的charge。

4.充电至所需的电功率,机器发出“嗡嗡”的长音,表明充电结束,电极板上梯形绿灯全部亮起,表明与皮肤接触紧密,可以开始除颤,这时两手同时按压电极板上顶端的桔黄色钮,此时放电要注意操作者离开病人床,其他操作均停止。

5.监测心电图并记录,继续行心肺复苏,如果一次不成功,还可以再除颤一次(在生命体征允许的情况下)。

6.用后用75%酒精擦拭电极板,整理用物,使机器处于充电状态。

总结为---打开开关-- 选好能量--涂导电糊---充电---放好位置并提醒周围人-- 放电.电极板大小,成人电极伴直径应为10~13cm,婴儿4~5cm,儿童8cm。

除颤操作结束的时候,电极板线不能拿下来要看波形的,转律后才能接监护的。

(2)AED的操作:患者仰卧,AED放在患者耳旁,在患者左侧进行除颤操作,这样方便安放电极,同时可另有人在患者右侧实施CPR。

AED除颤连贯操作步骤:患者仰平卧位—电极正确粘贴—开启除颤仪—按分析按钮—仪器提示“正在分析”—仪器示知分析结果—如示知“建议除颤”则告知大家离开患者身体—按压电击按钮进行除颤。

注意事项:2005年ECC及CPR治疗建议国际会议共识》中指出:“有除颤心律表现者应首选除颤。

...对于没有除颤心律表现者,在除颤前推荐做~3分钟。

...强调只除颤1次,立即行CPR,因为除颤浪费时间,导致胸外有效按压中断...仅给1次,然后继续做胸外按压”。

其中有三处重点:①在AED示知“建议除颤”时首选除颤;②否则(无除颤心律,多为心电直线)先做5个周期CPR再考虑除颤;③强调1次除颤后不做生命评估,马上接着做CPR,5个周期后再评估。

七、引起室扑和室颤的原因如下:(1)、冠心病患者广泛心肌梗塞形成后,是诱发室扑、室颤最常见的原因。

或在心绞痛严重发作时,室壁瘤等;(2)、药物诱发室扑和室颤。

其中最常见的是严重的洋地黄中毒;(3)、心脏手术、心脏外伤或做心导管检查时。

低温麻醉到一定温度时,也可发生室扑和室颤;(4)心室颤动可由触电、溺水、窒息、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引起。

八、单向除颤仪与双向除颤仪的区别单向除颤器只发出一次电流,而电流流经身体的时间由身体的电阻决定。

双向除颤器则在发出一次电流后,可以发出一次反向的电流,而且能够控制电流流通的时间。

这种控制传送电流和电流时间的能力使这种设备能通过调整来抵消并配合病人的阻抗来给予恰当的治疗。

新式低能量双向脉冲除颤波用于自动体外电除颤已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它采用固定150J电能,首次除颤成功率89%,三次内重复除颤成功律达97%。

基于低能量双向脉冲电除颤的优势,美国心脏协会(AHA)已发表了一份科学通告来支持低能量双向波形,其结论是:对院外室颤病人进行首次除颤时采用低能量 (150J)的,不逐级增加的(150J---150J---150J),根据阻抗调整波形的双向波是安全的,令人满意的和临床有效的传统推荐首次单相波除颤能量为200J,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颤能量可仍是200J或者提高到360J,经过3次连续除颤后即可达到99%的除颤成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