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合集下载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教给我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也告诉我如何成为一位更好的家长。

本书作者是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劳拉·马克汀,她用实际例子告诉我们,当我们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时,我们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地沟通,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

在这本书中,马克汀在不同情境下给予的建议都很实用,尤其是作为父母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你的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凌,他可能不愿意分享这件事,更不愿意找你寻求帮助。

但是,马克汀通过一些很有趣的小游戏让我们了解到,只有当我们真正靠近孩子,与他交流时,他才会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也是我们作为父母最想要的事情。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有关如何有效沟通的技巧,如主动聆听、提问和表达意见等。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意识到,与孩子保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把握每一个机会,借助一些小技巧让孩子更愿意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与孩子之间加深互信,还可以让孩子自信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之,《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读物,更是一本教育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更好联系的指南。

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仔细阅读并深刻理解其中的技巧和方法,我们一定可以成为更好的家长,与孩子建立更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沟通是关键的一环。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无法与父母沟通,并且无法在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方面得到理解和支持,这将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和支持者。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我们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时,我们会感受到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和尊重,因为我们表明了我们关心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这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渐渐地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以便帮助他们树立正直、正义和同理心的价值观。

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一日夜里,有位老禅师发现寺院墙角多了一把椅子,他知道,肯定是有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

过了一会,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发觉刚才脚踩的不是椅子,而是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师傅没有责备他,只是用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小和尚所受的触动可想而知。

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面对犯戒的小和尚,老禅师都能蹲下身子给他当椅子,不仅一句责怪没有,反而关心他不要受凉,这样的做法怎能不让小和尚感动、内省从而改过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我们的爱和宽容促进他们思考和成长。

就说去年发生的一件事吧!那天间操时间,我突然想起手机落在了班级。

于是,我回到了教室,一推门,看见我们班的一个小女孩正在翻别人的书包。

她看到我,害怕极了,悄悄地蜷缩在桌角,紧张地看着我。

我本想大声训斥她,问她在做什么。

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是说:"老师是回来拿手机的。

”我走了,随后,悄悄地把门关上,躲在门口。

我发现那个孩子把从同桌包里拿出的零食还了回去。

这件事就这样悄然过去了。

让我更加开心的是,从那天以后,我的课堂上又多了一个认真听讲、学习努力的学生。

我用我的宽容和理解,保护了她的自尊,保留了她改错的机会。

她用努力学习和优异的成绩回报了我。

班里有个捣蛋鬼,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受到了我许多责罚。

渐渐地我发现,我越是批评这个孩子,他的状态就越差:不仅课堂上阴奉阳违,作业书写更差劲了!我急忙调整策略,准备变批评为表扬,想在其他方面鼓励鼓励他。

这才发现他有许多被我忽视的优点:他爱劳动——我的桌子经常是他来收拾,班级的垃圾袋每天都是他给换掉拎走的。

他善良——当别的孩子没有文具时,他总会说:“把我的借给他吧!”他真诚——他犯了错误时会懊恼地说:“老师,我想表现好,我怎么就管不住自己呢?”原来他有这么多的优点!而我却只盯着他的错误不放,这是我的失职!想明白这些后,我决定收起显微镜,拿起放大镜,发现他的每一个好。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多年前,当贾静雯还很受欢迎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则娱乐新闻,据说新妈妈贾静雯也会蹲下来奶声奶气的和宝宝说话。

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新闻中的那个动词——蹲下。

作为父母的我们,虽然有时也会蹲下和孩子对视、交谈,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始终贯彻“蹲下”的姿势呢?大多数时候,也许,我们是在挺直腰板,对孩子们颐指气使,或者为了自己的方便而直接弯腰和他们说话。

我们之间的种种不经意,忽略了“蹲下”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是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

虽然我们赋予孩子生命,但孩子并不是我们的附属物,更不是父母活着的玩具,他们是独立的个体。

如果想让孩子对我们敞开心扉,我们必须成为他们的朋友。

如果想让孩子陪我们长大,就必须花时间陪孩子。

如果想真正尊重孩子,就不应该为他们做决定,而是让他们自己做选择。

我们不应该拒绝他们合理的.选择,而应该鼓励他们自己克服困难。

这就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告诉我们的。

“父母的责任不仅仅是抚养孩子,而是和他们一起成长。

”蹲下来,我们就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更能够通过他们的视角去观察这个视界。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接受他们。

父母应该把自己变成孩子,陪孩子观察和感悟他眼睛看到的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来教育。

父母只有蹲下,才能真正接受、理解孩子;要认清孩子之间的差异,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而是真正走进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孩子。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让孩子最符合自己个性的方式,根据自己的需要,健康快乐地发展。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孩子一起成长。

不要和你的孩子感情用事。

父母的情绪状态也可以成为孩子情绪状态的榜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经常反省自己,总结经验,和孩子一起成长。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没有“问题儿童”,只有“问题父母”。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范文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范文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范文“与孩子交流,请蹲下!”这是许多父母都知道的事情,却很少有人严格地去执行。

是的,通常我们只会在心情好的时候想起蹲下与孩子交流。

下面为大家分享《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一起来看看吧!《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1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这样一个仅有的、宝贵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与孩子最亲近、相处最多的是父母,我们会给与他们什么样的童年呢?王璐的《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一下子就吸引了身为母亲的我,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这种情感就是父爱和母爱,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父母的爱如火焰照耀并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父母之爱如此之伟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父母之爱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抱以“敌视”态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没有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他们的爱,没能同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正确地去爱孩子呢?这无疑是让很多为父母者头痛的话题。

孩子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懂礼貌,性格害羞,爱撒谎,屡教不改······如此种种,让父母难于应付,般无奈之下,无名火起就对孩子动辄以打骂,或者变相的体罚,经过这样一翻“教育”,自以为孩子能悔过自新,却成想适得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对你阴奉阳违,以至造成大错,这样的父母这“爱”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确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点。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做到的有以下几点之一: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适当时放弃那双充满“爱”的手,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知道单纯的“言传”往往很难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家庭教育相关书籍。

在读完之后,我深刻认识到和孩子真正沟通的重要性,并且学到了一些实践方法。

首先,书中讲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我们作为成年人,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

要认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情感和需求的,而不是简单地把他们当作我们的附属品,默认我们的决策和决定就是正确的。

通过从平等的位置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要,并且与他们建立起更加良好的沟通关系。

其次,书中提到了一些实践方法,帮助我们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蹲下来与孩子对视,并且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和尊重,也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另外,书中还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学会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这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要,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反馈和支持。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视和理解,从而建立起更加亲密和信任的关系。

总的来说,阅读《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经历。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和孩子真正沟通的重要性,并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

我相信,如果能够将这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将能够与孩子建立起更加良好和融洽的关系。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500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500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500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500字(一)最近读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书里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让我深刻认识到父母要正确的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要正确的去爱孩子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

书中阐述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对孩子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如果总是站着面对孩子,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距离,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的距离。

蹲下来,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更容易聆听到孩子的内心;蹲下来,更能营造出美满、和谐的亲子沟通。

目前,对待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认为,现在孩子还小,不要考虑她们的自尊心,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有些多此一举。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首先,要蹲下身来对孩子说话,倾听孩子的心声。

现在许多父母总是高高在上的态度,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稍不如意,就会打断孩子的诉说,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蹲下来倾听一下孩子的声音,附在他耳边跟他这样说:“我想听听这件事情。

”而不是“你竟敢用这种态度跟父母讲话!”其实培养孩子的关键就是要懂得孩子的内心需求,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其次,要蹲下身子对孩子说话,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

不要以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的行为,要蹲下来顺着孩子的视线去看世界。

女儿四岁的时候,我带她到公园去游玩,当看到一颗颗葱绿的大树时,我问她:“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女儿说道:“春天是咖啡色的。

”当时我很纳闷,春天怎么会是咖啡色的呢?我蹲下来顺着女儿的视野看去,终于明白了,原来女儿看到的是树干的颜色,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才会知道孩子不同于大人。

所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仅是蹲下的这一个动作,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事物、思考问题,同时也拉近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最后,我们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孩子天真的话语往往体现孩子纯真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权利,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做一个睿智的父母,营造出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蹲下来给孩子一分钟 读后感

蹲下来给孩子一分钟 读后感

蹲下来给孩子一分钟读后感《蹲下来给孩子一分钟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棒的书,叫《蹲下来给孩子一分钟》。

读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有感触!书里说的“蹲下来”,可不是真的让咱们就简单地蹲个身子,而是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让我想到了平时和自家娃相处的时候,好多时候我都站在大人的立场,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行。

可其实啊,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就比如说,有一次孩子非要在下雨天出去踩水,我一开始觉得太脏了,不许去。

但后来想想,这是孩子感受大自然,享受快乐的方式呀。

当我陪着他一起去踩水,看到他脸上那无比灿烂的笑容,我才明白,我们真得蹲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

这一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但就是这一分钟,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理解。

我们总说爱孩子,可真正的爱,不就是倾听他们的心声,陪他们一起“疯”,一起闹嘛。

以前我总是着急,着急让孩子按照我的节奏来。

现在我懂啦,要慢一点,再慢一点,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这一分钟,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孩子的心门,让咱们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

朋友们,真的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这本书,说不定会给您和孩子的相处带来大改变呢!《蹲下来给孩子一分钟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完《蹲下来给孩子一分钟》的感受哈。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想,能有啥特别的呀。

可越读越觉得,哎呀,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读完书我才明白,我根本就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

他画的是他心里的世界,不是我想要的那个样子。

后来我试着蹲下来,问他画的是什么,他眼睛一下子亮了,给我讲了好多好多他的想法。

这一分钟啊,能让孩子感受到咱们在乎他们,重视他们的想法。

别小看这一分钟,它可能比咱们唠叨一个小时都管用。

而且我发现,当我真正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自己的心态也变了。

不再那么容易生气,那么着急。

孩子也变得更愿意和我分享他的小秘密,小快乐。

所以说呀,这本书真的是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书籍。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与孩子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我个人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与孩子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作者提出了一种方法,即
在与孩子交流时,蹲下来与他们面对面,使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尊重。

这样的姿势可以
让孩子感到舒适,他们更有可能与你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作者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技巧和策略,以帮助与孩子进行开放和有效的对话。

例如,作者建议在与孩子谈话时使用开放性问题,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另外,作者还指出了倾听和理解的重要性,不要急于给予解决方案,而是先试着理解
孩子的观点。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如何在与孩子交流时使用肯定性语言和表达肯定的态度。

作者强调,当我们使用积极而鼓励的语言时,我们能够建立起积极的氛围,让孩子感到受到
认可和支持。

这样的态度也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最后,我发现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有关解决冲突和处理情绪的技巧。

与孩子交流时,
冲突和情绪是难免的,但作者给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缓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
作者强调了诚实和尊重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技巧来帮助孩子表达他们的情绪,并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的来说,《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是一本对于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指南。

通过阅读
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技巧和策略,并且更加重视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

这本
书不仅适用于家长,也适用于教育工作者和其他与孩子打交道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一书是京华出版社出版的,由王璐手笔。

原来以为这是一本专为父母写的书,细细看下来,发现里面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的。

书中倡导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学会倾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用“蹲下来说话”的对话方式教育孩子。

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这种情感就是父爱和母爱,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父母的爱如火焰照耀并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父母之爱如此之伟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父母之爱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抱以“敌视”态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没有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他们的爱,没能同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正确地去爱孩子呢?这无疑是让很多为父母者头痛的话题。

孩子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懂礼貌,性格害羞,爱撒谎,屡教不改······如此种种,让父母难于应付,百般无奈之下,无名火起就对孩子动辄以打骂,或者变相的体罚,经过这样一翻“教育”,自以为孩子能悔过自新,却成想适得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对你阴奉阳违,以至造成大错,这样的父母这“爱”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确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点。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做到的有以下几点之一:
1、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2、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适当时放弃那双充满“爱”的手,让孩子健康
自由的成长。

3、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知道单纯的“言传”往往很难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完
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

4、要能疏导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积极耐心地帮助
其疏导不良情绪。

5、教会孩子沟通的本领,让孩子主动说话并能正确的表达。

这其中,教会孩子自信是最为关键也是首要的一步。

6、赏识孩子,告诉孩子:“你真棒”。

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7、掌握批语和惩罚的方法,批语和惩罚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

8、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会你的爱,这是家庭教育最为根本的一点。

有人曾说,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

教育孩子,也应从这方面入手。

现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那么,对待孩子,就不能居高临下地一味训诫、喝斥,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每个孩子的特性,给孩子以自信、希望;让我们热爱孩子,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成长和心理需求;让我们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关注他们的每一步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