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设计计算说明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1.1、设计依据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
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
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
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
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
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
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
边坡稳定计算书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本设计计算内容为广西梧州绕城高速公路东段k15+400~k16+800路段中出现的最大填方路段。
该路堤边坡高22m,路基宽26m,需要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
1.确定本设计计算的基本参数本段路段路堤边坡的土为粘性土,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取土的容重γ=18.5kN/m³,粘聚力C=20kpa,内摩擦角C=24º,填土的内摩擦系数ƒ=tan24º=0.445。
2.行车荷载当量高度换算高度为:25500.8446(m)5.512.818.5NQhBLλ⨯===⨯⨯h0—行车荷载换算高度;L—前后轮最大轴距,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对于标准车辆荷载为12.8m;Q—一辆车的重力(标准车辆荷载为550kN);N—并列车辆数,双车道N=2,单车道N=1;γ—路基填料的重度(kN/m3);B—荷载横向分布宽度,表示如下:(N1)m dB Nb=+-+式中:b—后轮轮距,取1.8m;m—相邻两辆车后轮的中心间距,取1.3m;d—轮胎着地宽度,取0.6m。
3. Bishop法求稳定系数K3.1 计算步骤:(1)按4.5H 法确定滑动圆心辅助线。
由表查得β1=26°,β2 =35°及荷载换算为土柱高度h0 =0.8446(m),得G点。
a .由坡脚A 向下引竖线,在竖线上截取高度H=h+h0(h 为边坡高度,h0 为换算土层高)b.自G 点向右引水平线,在水平线上截取4.5H,得E 点。
根据两角分别自坡角和左点作直线相交于F 点,EF 的延长线即为滑动圆心辅助线。
c.连接边坡坡脚A 和顶点B ,求得AB 的斜度i=1/1.5,据此查《路基路面工程》表4-1得β1,β2。
图1(4.5H 法确定圆心)(2)在CAD 上绘出五条不同的位置的滑动曲线 (3)将圆弧范围土体分成若干段。
(4)利用CAD 功能读取滑动曲线每一分段中点与圆心竖曲线之间的偏角αi (圆心竖曲线左侧为负,右侧为正)以及每分段的面积S i 和弧长L i ; (5)计算稳定系数:首先假定两个条件:a,忽略土条间的竖向剪切力X i 及X i+1 作用;b,对滑动面上的切向力T i 的大小做了规定。
边坡支护计算课件

有限元法
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 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 分布和位移情况。
离散元法
模拟边坡中岩土体的离散 特性,分析其运动规律和 稳定性。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地形地貌
边坡的几何形态、坡度、高度 等对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地质构造
岩土体的类型、强度、结构等 对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降雨等对岩土体的物 理力学性质和边坡稳定性有较 大影响。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控制施工质量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每道工序 的质量。
注意安全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 止发生安全事故。
监测边坡变形
在施工过措施。
合理安排工期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期,确保工 程按时完成。
04
边坡支护施工方法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勘察现场情况
详细了解边坡的地质、水文、气象等 条件,为后续的支护设计提供基础数 据。
设计支护方案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结合工程要求, 制定合理的边坡支护方案。
准备施工材料
按照支护方案,准备足够的施工材料 ,包括所需的建材、设备等。
组织施工队伍
选择有经验的施工队伍,并进行必要 的技术和安全交底。
05
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边坡支护工程
总结词
大型交通工程,边坡稳定要求高
详细描述
该高速公路边坡支护工程是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交通量 大,车速快,对边坡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地质勘察数 据、边坡角度、土壤类型和降雨量等因素。
案例二:某水电站大坝边坡支护工程
喷射混凝土
适用于临时支护或岩质边坡,通过喷射混凝 土形成保护层,防止边坡风化和侵蚀。
边坡治理设计说明

边坡治理设计说明(一)一工程概况1.1本工程位于沧江以东的景洪城区西北部嘎栋工业园区内。
拟建挡墙位于A1路西北侧,场地现状为橡胶林和苗圃,边坡支护最大高度约11m,支护长度约为195.5m。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场地开挖现状对边坡进行支护设计,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边坡对边坡进行加固,以确保坡顶运动场的安全和使用。
1.2本边坡为永久性边坡,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20g。
安全等级为一级。
二设计依据2.1 中国水电顾问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中小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零一四年四月)2.2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场地地形图及边坡高程图等设计资料及国家相关法规规范,行业标准。
2.3有关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的规程,规范。
(混凝土结构实际规范)GB50010一20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一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一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 一2003(重力式挡土墙图集)04J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一20122.4 本工程采用理正6.0岩土软件.理正结构软件分析计算。
三边坡支护方案由于边坡岩土介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边坡参数难以准确确定,该边坡工程采用动态设计方法,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等监测信息,必要时对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
综合考虑该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周边建筑,环境控制条件,边坡支护结构,排泄水系统方案如下:3.1采用毛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对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并在基础底设置。
3.2 边坡排泄水系统:3.2.1坡顶,坡脚,截排水沟。
3.2.2边坡排水沟应与场地内排水系统统一设置。
3.2.4边坡坡面设置仰斜软式透水水管排水,具体位置置见剖面图,水平间距4m,上斜10%。
边坡设计方案方案

边坡设计方案方案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xx市xxxx项目北面地块高边坡设计方案(方案三)xxxx 2015年5月15日建筑边坡设计方案总说明一、工程概况市xxxx项目位于xx市北偏西约15公里的平而关村,本工程属xx市xxxx 项目的一部分,位于平而河大桥北端国境线东侧,制度建场地为紧靠平而河的自然边坡,场地及其附近地面标高约130-240m,地形自然坡度为20°-40°。
建筑场地规划设计红线东西长约260m,南北宽约120m,面积28992m2,主体建筑是东西长102m,南北宽60m,高为4层的联检大楼,现已完成口岸通道道路。
红线西侧10m为中越1035号界碑。
因现有红线范围难以容下拟建的建筑设施,业主要求,北面边坡坡脚从红线起向北切坡,西面边坡坡顶边线距国境线留10m 的保护距离,由上往下切坡,切坡尽量少占用红线范围内的场地。
本场地的东侧临冲沟以填方为主,西侧及北侧将切出总长约230m,最大切坡高度约53m的建筑边坡。
西侧及北侧高边坡开挖支护为本设计范围。
2. 本工程场地整平标高米,建筑边坡坡脚整平标高为米。
坡脚处原地面高程为154-188米(未计入放坡增加),坡脚处最大垂直高度约34米。
3.本工程设计采用:下部直立排桩式锚杆挡墙,上部切坡格构式锚杆挡墙,坡顶,坡脚截排水系统。
4.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二、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一)本工程设计主要依据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11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7. xx平而关联检楼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8.甲方提供的电子地形图,用地红线图,总平竖向图等相关资料。
边坡排水计算

设计标准:按10年一遇24h 最大降雨量不漫溢、不淤设计。
截面设计: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有关赣州市暴雨设计公式计算:567.0)774.1()lg 56.01(3173++=t p q 其中:为设计年限(年),设计暴雨重现期为50年一遇:t 为降雨历时(min ),赣州市地区历史暴雨强度及工程经验,取15min 。
计算所得,赣州市暴雨强度q=1250L/s 〃hm 2。
设计流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Qs=q ψF其中:Q 为设计暴雨强度(L/s 〃hm 2);ψ为径流系数,本次计算取0.35;F 为汇水面积(hm 2)。
根据截排水沟平面布置及支、主沟关系,可研中统一为三级截面设计,截排水沟过水断面设计流量按汇水流量的1.2倍计:Ⅰ级——最大汇水面积50000m 2,最大汇水流量为2.19 m 3/s ;设计流量2.63 m 3/s :Ⅱ级——最大汇水面积30000m 2,最大汇水流量为1.31 m 3/s ;设计流量1.57 m 3/s :Ⅲ级——最大汇水面积10000m 2,最大汇水流量为0.44 m 3/s ;设计流量0.53 m 3/s 。
截面设计中采用的相关参数有:截排水沟统一取0.05,预制砼砌块底面的粗糙系数n 取值为0.017,沟渠设计最低流速为0.4 m/s ,最大设计流速4 m/s ,安全超高取0.15m 。
经计算,本项目三级截排水沟段面尺寸为: Ⅰ级:底宽0.8m ,开口宽1.2m ,深0.7m ;Ⅱ级:底宽0.65m,开口宽1.0m,深0.6m;Ⅲ级:底宽0.45m,开口宽0.8m,深0.45m。
截排水沟统一采用梯形断面,边壁破率为0.3。
结构设计:砼板厚10cm,砌筑前先用人工打夯实基地,夯实系数不小于0.95;坐浆砌筑,要求砂浆均匀饱满,底面抹面。
截排水沟迎水面一侧应设置泄水孔,进水口一端先覆盖无纺透水布后铺设反滤砾石,填铺范围不小于30*30*30(cm3);孔身位于沟壁顶面以下30cm处,且向外倾斜度为5%;沿排水沟走向没隔15m留设一道伸缩逢,逢宽2cm,逢内填塞沥青棉麻防渗。
边坡系数的公式

边坡系数的公式
摘要:
一、边坡系数的定义
二、边坡系数的计算公式
三、边坡系数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边坡系数的意义和作用
正文:
边坡系数是一个描述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它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边坡系数是指边坡岩土体在自重和外荷载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的最大坡度。
简单来说,边坡系数就是边坡的安全系数,它反映了边坡的稳定性能。
边坡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边坡系数= (H - h) / H
其中,H 表示边坡的高度,h 表示边坡的坡度。
边坡系数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边坡稳定性分析:通过计算边坡系数,可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为边坡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边坡防护设计:在边坡防护工程中,需要根据边坡系数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3.边坡监测:边坡系数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为边坡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总之,边坡系数在边坡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边坡稳定性设计计算

边坡稳定性计算一、基本资料土力学指标:天然容重(KN/m3)塑限(%)液限(%)含水量(%)粘聚力(kPa)内摩擦角(。
)tanφ18 14 27 19 19 28 0.53171二、稳定性验算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为80km/h,路基宽度为24.5m,荷载为车辆重力标准值550KN,中间带取2m,车道宽度3.75m,硬路肩2.5m,土路肩0.75m,进行最不利布载时对左右各布3辆车。
路堤横断面图如下:1)将标准车重转换成土柱高度,按下列公式计算:ℎ0= NQ BLγ公式中:L按《公路丁程技术标准》(JTG BOl)规定对千标准车辆荷载取 12. 8m。
B为荷载横向分布宽度 (m)表示如下:B=Nb+(N-1)m+d其中:N为车辆数,取6;m为相邻两车的轮距,取1.3m ;d为轮胎着地宽度,取0.6m。
即:B = 6×1.8+(6-1)×1.3+0.6 = 17.9m因此ℎ0=NQBLγ=6×55017.9×12.8×18=0.8m2)计算高度HH = h0+H1+H2 =0.8+7+8 =15.8m3)计算平均坡度I已知上部坡度为1:1.25,下部坡度为1:1.5,台阶宽为2m,由已知数据可得平均坡度I为:I =(0.8+7+8):(8.75+2+12)=1:1.44 =1:1.5查规范得β1=26°、β2=35°三、按4.5H法确定滑动圆心辅助线,并绘制不同位置的滑动曲线1)滑动曲线过路基左边缘3/4处,将圆弧范围土体分成8块,如下:(从右往左分为5100×7+5450×1,8块)为4375×8,8块)右往左分为3600×7+3675×1,8块)4)滑动曲线过路基左边缘3/16处,将圆弧范围土体分成8块,如下:(从右往左分为3400×7+3543×1,8块)5)滑动曲线过路基左边缘1/8处,将圆弧范围土体分成8块,如下:(从右往左分为3300×7+2712×1,8块)6)由此可得出5个滑动面的K值,并作图如下:各个滑动面K值数据由上表可见K3曲线为极限的滑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设计某公路高大边坡设计年级: 2014级学号:2014200015姓名:黄锐专业:岩土工程指导老师:马建林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摘要:边坡工程是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及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常常作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随着我国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边坡支护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设计为一个公路工程高大边坡设计,对支护结构的设置位置及工后的变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对边坡C及D两个节段的K1+810及K1+860控制横断面进行设计。
目前,边坡的支挡结构主要有重力式挡土墙、锚杆框架梁、排桩等形式,考虑到上述限制因素及边坡本身高度条件,经过方案比选,对边坡采用锚杆桩板墙结构进行加固,其中,K1+810断面采用锚杆桩板墙及桩顶放坡的支护形式,对桩板墙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后,还对桩顶土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
K1+860横断面设计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将前后排桩分开计算,桩顶位移累加,此计算方法是偏于安全的。
设计采用理正岩土5.6进行计算。
Abstract:the slope engineering is alw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ighway engineering, railway engineering,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ts quantity is big,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etc, often as controlling engineering of the proje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oad, railway, puts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slope supporting technology.This tall slope design for a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the location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the deformation after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of slope C and D are two segments of K1 + 810 and K1 + 860 control cross-sectional design. At present, the slope of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mainly include gravity retaining wall pile, anchor frame beam, such as form, considering the above constraints and slope itself highly conditions, through scheme comparison, to reinforce the slope with anchor ZhuangBanQiang structure, among them, the anchored ZhuangBanQiang K1 + 810 section and pile top slope support form, the stability of ZhuangBanQiang after checking, also the stability of pile top slope calculation.K1 + 860 cross-sectional design of retaining structure with double-row piles were adopted, the front row piles is calculated separately, the displacement of pile top accumulation, this calculation method is more safe. Design USES reason is geotechnical 5.6 to calculate.目录第一章绪论 (5)1.1 问题的提出 (5)1.2 常见边坡支护技术方案及比选 (5)1.2.1 重力式挡土墙 (5)1.2.2 格构式框架梁锚杆支护 (5)1.2.3 排桩支护 (6)第二章工程概况 (7)2.1 基本概况 (7)2.2 土层状况 (7)2.3 结论 (9)第三章K1+810断面设计 (10)3.1 设计荷载 (10)3.2 桩板墙计算说明 (10)3.2.1 计算简图 (10)3.2.2 桩基计算结果 (12)3.2.3 挡土板计算 (15)3.2.4 锚杆设计 (18)3.3 上部土坡稳定性验算 (22)3.3.1 在天然状态下土坡稳定性验算 (22)3.3.2 上部土坡加固处理 (25)第四章K1+860断面设计 (27)4.1 后排桩稳定性计算参数 (27)4.2 桩板墙稳定性验算 (29)4.2.1 桩身计算 (29)4.2.2 挡土板计算 (32)4.2.3 锚杆计算 (35)4.3 前排桩板墙验算 (39)4.3.1 设计概况 (39)4.3.2 桩身验算 (40)4.3.3 挡土板验算 (44)4.3.4 锚杆设计及锚头局部承压验算 (47)4.4 结论 (51)第一章绪论1.1 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大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公路的建设也日益加快,滑坡防治也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工程建设引起岩土体的移动、变形,增加了边坡的不稳定性,容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由于植被和表土的破坏流失,容易引起坡面土壤侵蚀,山体滑塌,河流阻塞等灾害。
我国是一个受滑坡灾害相当严重的国家,当高速公路经过山区时,由于高速公路建设要求的特殊性,其线路选择范围不大,这就意味着高速公路必须经过一些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如何解决工程建设诱发的滑坡这样的地质灾害是公路建设者面临的重大工程技术难题。
1.2 常见边坡支护技术方案及比选1.2.1 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是为防止土体坍滑而修筑的,主要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墙式建筑物。
在公路工程中广泛用于支承路堤填土或路堑边坡,以及桥台隧道洞口及河流堤岸等。
依靠石砌圬工或水泥混凝土的墙体自重来抵抗土体土侧压力的挡土墙称为重力式挡土墙。
由于重力式挡土墙结构是依靠自身重量平衡墙背土压力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墙身截面尺寸较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重力式挡土墙边坡加固高度一般不超过8m,对本工程不适用。
1.2.2 格构式框架梁锚杆支护格构式锚杆支护指的是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和锚杆组成,依靠锚固在岩土层内的锚杆的水平拉力将滑坡的推力传递到深层稳定土层中去,达到稳定滑坡体的目的。
该方法适用于滑动体土体结构较为完整且地层土层稳定的滑坡体。
本边坡工程大部分土体为黏土,含少部分素填土和杂填土。
土体的内摩擦角小,且该边坡上部有建筑物,对边坡变形要求较高,为此,格构式框架梁锚杆支护方案不适合本工程。
1.2.3 排桩支护排桩支护适用于稳定滑坡、加固山体及加固其他特殊路基。
排桩支护一般用于较高的边坡加固,可以和锚索或锚杆结合使用。
为了加大桩身刚度,可以将桩身截面尺寸做大,桩间采用挡土板,形成桩板结构。
本设计采用的是桩板结构,为减小桩身弯矩,节约材料,结合锚杆使用。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基本概况边坡位于K1+660~K1+920段(详见《平面图》与《横断面图》),长约560m,最大坡高约25m,最大坡角约60度。
拟建道路处斜坡区,坡顶为芬美意香料公司。
因该段的香料公司需在2-3年后方可进行拆迁。
基于此,道路设计方案调整为一期和二期建设方案,一期内对分离式路基段实施下行线道路,二期待芬美意香料公司搬迁后,再按照规划建设上行线。
在此条件下,要求在拆除少量围墙情况下做好下行线与香料公司间工程防护措施,临时防护与永久防护统筹考虑,尽量避免以后产生大量废置工程。
其中部分地段(公司油库、酒精库、原料库及部分成品库)为重点防护区域。
根据边坡的坡高及坡度,本边坡划分为四个区域:A(K1+660~K1+700)、B(K1+700~K1+740)、C(K1+740~K1+860)及D区(K1+860~K1+920)。
边坡各节段现阶段地形状况如下表:2.2 土层状况根据本次勘察钻孔最大深度35.00米内揭露地层,地基岩土表层为第四系人工活动(Q4ml)形成的素填土层及杂填土层;局部地段中部为第四系晚更新世冲湖积(Q3al+l)的粘性土(局部为有机质土层);下晚更新世坡残积层(Q3dl+el)形成的粘性土及粉土层;下伏基岩为寒武系龙王庙组(∈1l)白云岩夹薄层砂岩。
从上到下按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工程特性分为5个大层及数个亚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活动层(Q4ml)①层—素填土:褐红、褐黄及灰黄色,稍湿。
以粘性土为主要成份,含少量建筑碎砖块及风化碎石颗粒。
结构松散,固结差。
大部分地段分布。
层厚0.60~18.00米,平均层厚2.73米。
①1层—杂填土:灰褐及灰黑色,稍湿。
以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为主,夹10%~20%碎石、煤灰及碎砖块等,局部夹有少量粘性土。
结构松散,未固结。
仅部分孔段分布,揭露层厚0.50~6.80米,平均层厚1.89米。
2 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dl+pl)层②层—粘土:褐红、褐红夹黄、褐黄及灰黄色,湿,硬塑~坚硬状态,中压缩性,局部低压缩性。
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含少量强风化白云岩颗粒,亚圆形。
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层厚1.50~24.20米, 平均层厚8.82米。
②1层—粘土:褐红、褐红夹黄、褐黄及灰黄色,湿,可塑状态,中压缩性。
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含少量强风化石灰岩颗粒,亚圆形。
局部地段分布。
层厚0.80~11.90米, 平均层厚3.35米。
②2层—粉土:褐红、褐红夹黄、褐黄及灰黄色,湿,中密,中压缩性。
摇振反应低速,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
局部地段分布。
层厚0.50~3.70米, 平均层厚1.56米。
3 第四系晚更新统湖沼相沉积层(Q3al+l):③层—粘土:浅兰灰、褐灰色,局部深灰色,湿,可塑状态,中压缩性。
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含少量有机质为有机质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