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流行病学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流行病肿瘤ppt课件

流行病肿瘤ppt课件
果。 • 5)对发病的状况和疾病类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
究,阐明发病的机制。
2
• 一、全球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 • 二、亚太地区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 三、我国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
3
一、全球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
(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卫生统计2008》 报告,预计全球中、低等收入国家25年后,全球癌症死亡 率将由2004年的74/10万,上升到2030年的118/10万,仅 次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全死因的第二位。WHO专家 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亿,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 万,将有1200万人死于癌症。 (2)按病种分类,2004年全死因中,癌症居第8位,其 中胃癌居第17位,结直肠癌居第20位;预计到2030年, 肺癌将上升至第6位,胃癌升至第9位,结直肠癌升至第 14位,肝癌将上升至第13位,食管癌为第15位,乳腺癌 位第19位;上述恶性肿瘤占全死因的构成比将由6.6%上 升至10.5%。
4
二、亚太地区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根据蔡琳等(2004年)对包括中国、日本、朝鲜与韩
国、东南亚国家、太平洋群岛在内的亚太若干地区2000
年恶性肿瘤流行趋势的分析:
1.该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胃癌(16.4%)、肺癌
(15.8%)和肝癌(13.6%)
2.以死亡排序,前三位的是肺癌(19.9%)、肝癌
根据我国卫生部2008年对全国43个肿瘤登记处提交的2004年肿 瘤资料的系统分析(表1-2),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4年新发病例 数144 262例,男女合计发病率为250.03/10万,男性( 278.93/10 万)高于女性( 220.39/10万)。男女合计发病率第1位恶性肿瘤为 肺癌、
10

肿瘤流行病学ppt

肿瘤流行病学ppt

失的失能调整生命年为185.1万人年,经济损失
高达1432.3亿元。2000年我国死亡140万,发病
180万,每年用于癌症病人医疗费约800亿元,占
卫生总费用20%,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药费。
§19.1.1基本概念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1. 细胞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在于肿瘤 细胞分化功能降低或丧失。 2. 分子 分子病理学技术包括免疫组化和 DNA检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肿瘤临床治疗、 预防和病因学研究的发展。 3. 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对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对象纳入和结果判 断标准的设定,对肿瘤自然史的研究和对肿 瘤干预、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价等都有重要意 义。
101.39 112.57 1.70 1.78 16.32 15.24 22.55 20.94 5.14 6.04 22.25 26.06 14.29 19.11 1.51 2.11 2.31 1.91 0.89 1.11 3.31 3.18
2001年我国死因顺位 顺位 1 2 3 4 5 城市 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系病 损伤和中毒 农村 呼吸系病 脑血管病 肿瘤 心血管疾病 损伤和中毒



2)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a、病例对照研究:是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之一。 如吸烟与肺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高 脂肪膳食与大肠癌等。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危险因素的复杂性和病例对 照研究方法学上的局限性,在解释病例对照研 究的结果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偏倚、混 杂和不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1. 基因表达缺陷 2. DNA复制缺陷 3. 癌变过程和影响因素
启动剂 促进剂 生长抑制剂 化学致癌剂 特异促进剂 生理性激素 病毒 炎症 激素替代疗法 辐射,紫外线 激素 正常生长抑制因素 复制错误 正常生长促进因素等 未知因素 原位癌 肿瘤侵入 临床肿瘤 上皮 间质 肌肉

《肿瘤流行病学》课件

《肿瘤流行病学》课件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地域 、环境、生活习惯等。
患病率
定义
某特定时点或时段,某人群 中患有某肿瘤的病例数。
计算公式
患病率 = (某特定时点或时 段某人群中某肿瘤病例数 /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100%。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病程、治愈率 等。
死亡率
01
定义
某特定时点或时段,某人群中因 某肿瘤导致的死亡病例数。
分析性研究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探讨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 关系,为病因推断提供有力证据。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是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对暴露于不同因素的人群进行干预或观察,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
实验性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临床试验是在医院或诊所进行,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现场试验则是在社区或学校等场所进行,对不同组人群进行不 同的干预措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探究肿瘤与相关因素的关联,如病例对照 研究和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
通过干预措施来评估预防和治疗策略的效 果,如随机对照试验。
02
肿瘤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发病率
定义
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 某肿瘤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计算公式
发病率 = (一定期间内某 人群中某肿瘤新病例数 /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100%。
研究肿瘤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了解地理、环境等因素 对肿瘤发病的影响。
人群分布
研究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社 会经济地位等人群的肿瘤发病率 和死亡率,揭示肿瘤发病的社会 和生物学因素。
时间趋势
研究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随时间 的变化趋势,了解肿瘤发病率的 升降和影响因素。
肿瘤的病因研究

医学课件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医学课件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THANK YOU.
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挑战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常常需要涉及到患者的 个人隐私和健康信息,如何在保护患者隐私 的前提下开展研究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及其家 庭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如何在流行病学研 究中平衡患者的利益和研究的科学性是一个
重要的社会问题。
05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未 来展望
分析性研究
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与有关因素之 间的联系及因果关系。
实验性研究
通过随机分组和干预措施来评价干 预措施的效果。
理论性研究
建立数学模型以解释和预测疾病和 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作 用。
02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在特定时间点收集有关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数据,以描述癌症分布情况。
流行病学研究无法直接观察到细胞的生物学 变化,因此难以准确地探讨发病机制和疾病
进展过程。
研究方法的挑战
流行病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样本和资源,需要长时间的追踪和观察,因此研究成本较高,实施难度较大 。
在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常常需要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健康信息,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信 息安全,避免泄露患者信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病例对照研究
以病例和对照为基础比较研究对象的暴露因素,以探讨癌症发病与危险因素之间 的关系。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比较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 率,以评估该因素对癌症发病的影响。
干预研究
通过随机分配研究对象至实验组或对照组,评价干预措施对 癌症发病的影响。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通过随机分配研究对象至试验组或对照组 ,给予干预措施,以评价该措施对癌症治 疗的效果。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ppt课件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ppt课件

患癌人群中,因患癌而死亡的概率,城市人口(60%)比农村人口(71%)低
303人 300
250
22.2%
200
150
100
50
250人 21.8%
200
24. 0%
22. 0%
160
20. 0%
120
18. 0%
16. 0%
80
14. 0%
40
12. 0%
182人 12%
20%
178人
15%
15%
10%
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总体概况
总体癌症发病率高:
➢ 每10万人中有286人患癌(2.86‰);人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
总体患癌死亡率高:
➢ 每10万人有181人患癌死亡(1.81‰);人一生中患癌死亡概率为13%。
患癌人群中,因患癌而死亡的概率非常高(63%)
• 整体患癌和患癌死亡数据
300
286人
27
排名前十肿瘤病种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总体情况
➢ 全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
➢ 排名前十病种的发病率占比76.39%。
➢ 全国癌症死亡率最高的也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 排名前十病种的死亡率占比84.27%.
肺癌
54人
肺癌
46人
胃癌
36人
肝癌
30%
253人
25%
20%
19%
15%
10%
5%
0%
女性 肿瘤发病累积率(%)
250 200 150 100 50
0
224人
18%
16%
181人

肿瘤流行病学 (Cancer Epidemiology)

肿瘤流行病学 (Cancer Epidemiology)

宿主 病因 环境
种子 土壤 空气
肿瘤流行病的研究范畴 3肿瘤预防措施
消除或避免致癌因素 保护及改善环境 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 加强肿瘤早期诊断、筛查研究 易感人群发现与处理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特点
研究对象:群体,包括:临床显性肿瘤 患者、隐性患者和癌前状态者。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宿主、病因与环境的直接、 间接联系
队列研究
在研究开始时,按人群是否暴露于某一 危险因素或不同危险水平,将人群分为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两组随访一定时 间,观察、收集两组肿瘤发生情况,计 算和比较两组发病和死亡率。 由因到果,又称前瞻性研究。
三、实验和干预流行病学
研究的设计类似队列研究,它以随机分配原则, 将研究人群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人为地以某 种因素或措施给实验组,另一组则不给该因素 或措施为对照组,随访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 组肿瘤发病率或死亡率。 用于验证疾病的病因,发病因素和评价各项干 预措施效果。 包括:临床试验、现场干预试验、社区干预试 验
二、分析流行病学
根据描述流行病学所提出的假设,用分 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检验,不论接受或 拒绝原先假设,都可以重新提出假设或 对原先假设做补充和修改。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研究) 2)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一组某种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寻 找一组或几组未患该肿瘤的可比者作为对照组, 然后比较两组暴露情况,计算病例组与暴露组 的暴露优势,从而估计患病的优势比,用以推 测一个或数个因素为该病的可能病因。 由果到因,又称回顾性研究 病例组诊断必须明确,对照组与病例组选自同 一人群。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 分析流行病学 实验和干预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

肿瘤病理生物学PPT: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病理生物学PPT:肿瘤流行病学
用一种试验、检查或其它方法,在 “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种恶性肿瘤的患 者或未出现症状的可疑者。在一定的范围 内,对规定的整个人群进行筛选,称为整 群筛选,又称普查(Mass screening)。
选择性筛选: 是指在一个亚群或具有某种特征的
人群中筛选某种肿瘤,如在35岁以上已 婚妇女中进行宫颈癌的病例筛选。
资料偏差(Information bias):
指在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过程中所 出现的系统误差。
其结果是错误地划分被研究者的暴露 和疾病的状态。因此又称为错误分类偏差 (Misclassification bias),它又可分为两种:
选择性错误分类偏差
(Differential misclassification bias)
(二) 前瞻性研究 前瞻性研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订好研究计划,包括目的、要求、研 究内容,选择好观察因素。
(2) 资料收集要完整可靠,整理要及时,包 括观察因素的监测和控制以及病情的动态 变化观察。
(3) 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小结,发现问题要及 时研究和处理。
(4)缓慢上升型:特征是当曲线上升至一定 年龄时,则发病的增加变得明显缓慢。见 于原发性肝癌。
(5)高峰降后缓慢上升型:特征是在儿童期 出现发病高峰后降低,以后又再随着年龄 增大而缓慢上升,表明其病因可能与病毒 有关。见于白血病、某些肉瘤。
(6)平稳型: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发病 不增高。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霍 奇金病及某些软组织肉瘤。
在统计学上称为因变量。
二、偏差(Bias又称偏倚)
选择偏差(Selection bias):是指在 研究的设计阶段,因选择研究人群时所表 现的系统误差,即在选择样本人群方法上 的错误,使研究人群的有关变量不能代表 其总体人群的关系。结果是掩盖了暴露与 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选择偏差不能控制 而必须防止。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的一级预防
•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针对恶性肿瘤 的病因、致病因素、发病危险采取的预 防措施。
• 常用的一级预防方法:
– 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合理营养膳食结构; – 研究、鉴定环境中致、促癌物; – 建立疫苗接种和化学预防方法。
肿瘤的二级预防
• 二级预防是指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 早期治疗。
– 分析研究证实:鼻咽癌患者的兄弟姐妹患 病危险度比自然人群高24倍。揭示了遗传 因素在鼻咽癌病因学上的重要意义。
分析流行病学(1 )
• 定义:根据描述流行病学所提出的假设 ,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检验,不论 接受或拒绝原先假设,都可以重新提出 假设或对原先假设做补充和修改。
•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 肿瘤预防措施和效果评价
– 消除或避免致癌因素 – 保护及改善环境 – 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 – 加强肿瘤早期诊断、筛查研究 – 易感人群发现与处理
研究特点
• 研究特点:
– 研究对象:群体,包括:临床显性肿瘤患 者、隐性患者和癌前状态者和健康人群;
–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 – 研究内容:宿主、病因与环境的直接、间
分析流行病学(4 )
•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在研究开始时,按 人群是否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或不同危险水平 ,将人群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两组随访 一定时间,观察、收集两组肿瘤发生情况,计 算和比较两组发病和死亡率。
• 特点:
– 由因到果,又称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 – 观察起点对象:未患病的正常人。
谢 谢!
• 用于验证疾病的病因,发病因素和评价各项 干预措施效果。
• 包括:临床试验、现场干预试验、社区干预 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12
恶性肿瘤的分布
同一恶性肿瘤在不同地区的分布
• 各类肿瘤在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同的,常有明显的 高发区和低发区。
• 如肝癌的高发区在亚非地区,部分高发点死亡率 可达100/10万以上,而欧美较少见,约为2/10万。
• 肝癌在我国的分布也有其特点,南方高于北方, 东部高于西部,沿海高于内地,以江河三角洲地 区和沿海岛屿为多发,提示地理环境及这些地区 共有的气候条件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14
恶性肿瘤的分布
• (三)人群分布特点
• 1.年龄 • 恶性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不同的恶性肿瘤其高发年
龄不同,一般随着年龄增长,癌症死亡率上升。 • 各年龄组有其特有的高发癌症 • 如儿童期发病最多的是白血病、脑瘤和恶性淋巴瘤。青壮
年最常见的是肝癌、白血病和胃癌等,肝癌的发病高峰在 40岁左右,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6岁。而肺癌、食管癌以及 胃癌、肝癌等从壮年至老年都很常见。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15
恶性肿瘤的分布
• 恶性肿瘤的年龄发病率变动类型有:
• 1、婴儿期高峰型:如:肾母细胞瘤
• 2、持续升高型:如胃癌、食管癌,提示致癌因素在人生过程中持续存 在。
• 3、上升后下降型:如肺癌(75岁后下降)、宫颈癌(50岁后下降)。 提示致癌因素在不同时期作用强度不同。
• 4、双峰型:如乳腺癌在青春期和更年期高发,提示绝经前乳腺癌和绝 经后乳腺癌的致癌因素可能不同,可能与内分泌等有关。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2014-2-6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1
概述
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 的疾病, 由100多种不同部位肿瘤组成。
近年来,恶性肿瘤总体发病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呈 上升趋势,但其中个别癌种在部分国家和人群中 有所下降。在许多发达国家,恶性肿瘤死亡仅次 于心脏病,位居死因顺次前列。在我国,恶性肿 瘤也列入第一、二位死因。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4
什么是肿瘤
• 恶性肿瘤恰恰相反。生长速度快,肿块的外周 没有包膜,边界不清。癌细胞还可伸向周围组织, 与邻近正常细胞,紧密粘连,使得手术时很不容 易切除干净,残留的癌细胞会东山再起,引起复 发、全身转移。淋巴或血行转移为主。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5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 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 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对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对象纳入和结果判 断标准的设定,对肿瘤自然史的研究和对肿瘤干 预、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价等有重要意义。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17
恶性肿瘤的分布
• 3.婚育状况 早婚多育妇女宫颈癌多发,说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 与性行为和性卫生有关。乳腺癌在无哺乳史的妇 女中高发,生育、哺乳等造成的生物学和内分泌 变化可能与之有关。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6
肿瘤的启动剂分期和促分进剂 级 生长抑制剂
化学致癌剂特异促进剂生来自性激素病毒炎症
激素替代疗法
辐射,紫外线 激素
正常生长抑制因素
复制错误
正常生长促进因素等
未知因素
原位癌 肿瘤侵入 临床肿瘤
上皮 间质 肌肉
转移可能性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Frank肿s 瘤L流M行a病n学d知T识eich NM, 1991)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2
什么是肿瘤
• 肿瘤是指生长于某种器官但却与该靶器官不相协 调的组织团块的异常增生,其生长速度远超过正 常组织,且在细胞的传代过程中代代相传,造成 无法控制的肿瘤细胞增殖和组织生长。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3
什么是肿瘤
• 良性肿瘤特点:生长缓慢,肿块的周围有完整的 包膜,边界清楚,瘤细胞不会发生“转移”。显 微镜下,这种瘤细胞的形态与正常细胞相似。一 般无症状,只是在肿瘤生长较大时,挤压相邻的 器官出现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后,一般不复发, 预后较好。
• 鼻咽癌在广东高发。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13
恶性肿瘤的分布
恶性肿瘤城乡分布 • 恶性肿瘤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别。
如肺癌的发生城市高于农村,而胃癌等消化系统癌 症通常农村高于城市。 • 癌症的城乡分布特点可能与城乡工业化和环境污 染程度、城乡吸烟率差异及膳食结构、营养状况、 卫生服务条件、妇女生育模式差异等有关。
7
恶性肿瘤的分布
• (一)时间趋势
• 从世界范围来看,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 年上升,且除官颈癌和食管癌外,所有恶性肿瘤 都呈上升趋势。多数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都在增长,工业发达国家维持或上升在一个较高 水平,而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速度加快,肺癌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幅显著。女性肺癌在世界大 多数国家都明显增长。肺癌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 癌症。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8
恶性肿瘤的分布
• 全球癌症发病顺位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 癌及胃癌。死亡顺次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及 结直肠癌。
• 胃癌在美国下降(蔬菜、冰箱),在中国上升。 • 结、直肠癌在发达国家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加速工业化的东欧、拉美和中国都有所增长。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9
恶性肿瘤的分布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10
恶性肿瘤的分布
• (二)地区分布特点 • 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 恶性肿瘤在世界各国分布广泛,但在不同国家
和地区、不同种族中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有很大差别。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11
恶性肿瘤的分布
• 2000年世界恶性肿瘤发病1,006万人,死亡621万 人,现患2241万人。发病与死亡比10年前增长约 22%。世界不同地区发病率明显不同,北美、澳 大利亚/新西兰及西欧最高,西非最低。
• 5、曲线上升缓慢型:如原发性肝癌,提示致癌因素可能作用于幼年期。
• 6、平稳型:不随年龄变化,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提示外因是不明 显的。
• 7、曲线高峰降后缓慢上升型:如肉瘤,青年期(高峰)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16
恶性肿瘤的分布
• 2.性别 除女性特有肿瘤外,通常为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尤 以消化道癌症及肺癌、膀胱癌为甚。但胆囊、甲 状腺、乳腺、生殖道等女性发病要高于男性。
WHO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亿,恶性肿 瘤发病将达到2000万人,死亡将达到1200万人, 恶性肿瘤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第一杀手,对人类生 存构成最严重的威胁。
美国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变化引人注目,据1992 -1998年报告,美国从90年代开始,恶性肿瘤发 病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2001年开始美国恶性 肿瘤死亡总例数亦开始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