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梁分析报告
悬臂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悬臂梁的模态实验姓名: xxx学号: xxx专业: xxx系别: xxx一、试验装置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锤击法测定悬臂梁的频响函数,将第S 点沿坐标X S 方向作用的锤击力和第r 点沿X r 方向的响应分别由相应的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在由动态分析仪,按照随机振动理论,运算得出r,s 两点间的频响函数rs H ~,∑=+-==ni i i i k i s i r s r rs i k F X H 12)()()(0)21(~~λζλϕϕ (1) 又由于响应信号是加速度,同时圆频率为ω,位移函数,sin t X x ω=其加速度为,sin 22x t X a ωωω-=-=用复数表示后,参照(1)可得到加速度频响函数为:∑=+--=-=ni i i i k i s i r s r a rs i kF X H 12)()()(202)21(~~λζλϕϕωω (2) 由公式(2)可知,当k ωω=时,1=k λ,此时式(2)可近似写为:,22)(~)()()()()()(2kk k s k r k k k sk r k k a rs m i k i H ζϕϕζϕϕωωω-=-== (3) 它对应频响函数a rs H ~的幅频曲线的第k 个峰值,其中在上面(3),k m kk k 2()(ω)式中=为各阶主质量...n k ,3,2,1=。
改变s 点的位置,在不同点激振,可以得到不同点与点r之间的频响函数,当s=r 时,就可得到点r 处的原点频响函数,表示为:∑=+--=ni i i i i i r i r a rr i k H 12)()()(2)21(~λζλϕϕω (4) 它的第k 个峰值为:,2)(~)()()(2kk k r k r k k a rr k i H ζϕϕωωω-== (5)由(3)/(5)得到:(6)若另1)(=k rϕ,就可得到:(7)由(7)式,另s=1,2,3,......n,就可得到第k 阶主振型的各个元素。
ansys实验报告

ansys实验报告ANSYS实验报告一、引言ANSYS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它能够模拟和分析各种结构和物理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ANSYS软件,对一个具体的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探究其性能和行为。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ANSYS软件对一个简单的悬臂梁进行分析,研究其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并进一步了解悬臂梁的力学行为。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安装并启动ANSYS软件,并导入悬臂梁的几何模型。
2. 材料定义:选择适当的材料,并设置其力学性质,如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3. 约束条件:定义悬臂梁的边界条件,包括支撑点和加载点。
4. 加载条件:施加适当的力或压力到加载点,模拟实际工程中的加载情况。
5. 分析模型: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如静力学分析或模态分析,对悬臂梁进行计算。
6. 结果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悬臂梁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四、实验结果经过计算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悬臂梁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在静力学分析中,我们观察到加载点附近的应力集中现象,并且应力随着加载的增加而增大。
在模态分析中,我们研究了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发现了一些共振现象。
五、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讨论。
首先,悬臂梁在加载点附近容易发生应力集中,这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和失效。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应力集中的影响,如增加结构的刚度或改变加载方式。
其次,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有重要影响。
通过模态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悬臂梁的主要振动模态,并根据需要进行结构优化。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ANSYS软件对一个悬臂梁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通过对悬臂梁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悬臂梁的力学行为,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讨论。
在实际工程中,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设计和优化结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悬臂梁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悬臂梁模态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悬臂梁进行模态分析实验,了解悬臂梁在不同振动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验证计算模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悬臂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在振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振动模态,每个振动模态对应一个固有频率和振型。
模态分析是通过实验或计算的方法,确定一个结构在振动中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一根长度为L的悬臂梁,将其固定在一个支撑架上。
在悬臂梁上施加一个外力,使梁发生振动。
利用振动传感器测量悬臂梁不同位置处的振动加速度,并通过信号处理来得到悬臂梁的模态信息。
三、实验器材和仪器1.悬臂梁:长度为L、直径为d的悬臂梁2.支撑架:用来支撑悬臂梁的架子3.外力施加装置:用来在悬臂梁上施加外力的装置4.振动传感器:用来测量悬臂梁不同位置的振动加速度5.信号处理器:用来对振动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设备四、实验步骤1.将悬臂梁固定在支撑架上,并调整支撑架的角度和高度,使悬臂梁处于水平状态。
2.在悬臂梁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安装振动传感器,并将传感器连接到信号处理器上。
3.利用外力施加装置,在悬臂梁上施加一个单一方向的外力。
4.启动信号处理器,并进行振动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5.分析处理后的振动信号数据,得到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五、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分别在不同的外力大小下进行了振动测试。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验证了模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模态分析实验,我们成功地确定了悬臂梁在不同振动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验证了计算模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悬臂梁的振动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了解了悬臂梁的振动特性和模态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选择和安装振动传感器,以及如何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悬臂梁实验报告

悬臂梁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悬臂梁的实验研究,探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了解悬臂梁的受力特性以及工程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悬臂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上部只有一个端点支撑,另一端悬挑出来。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在悬臂梁上加载,观察悬臂梁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从而探究其受力特性。
悬臂梁的受力分析可以基于弹性力学的理论进行,根据悬臂梁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可以通过静力学的原理计算出悬臂梁在不同位置的应力和位移。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悬臂梁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悬臂梁上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实验装置与步骤实验装置包括悬臂梁、加载装置和测量仪器等。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1.调整加载装置使其稳固地连接到悬臂梁上;2.使用测力传感器测量悬臂梁的初始载荷;3.逐步增加载荷,记录悬臂梁的变形情况;4.当载荷接近悬臂梁的破坏载荷时,停止加载,并记录破坏载荷;5.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不同载荷下悬臂梁的变形情况,得出如下结果:载荷(N)变形(mm)100 0.2200 0.6300 1.2400 2.0500 3.0600 4.5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载荷的增加,悬臂梁的变形也逐渐增大。
在低载荷下,悬臂梁的变形比较小,呈线性关系。
随着载荷的增加到一定程度,悬臂梁的变形开始非线性增加,并且出现明显的弯曲变形。
当载荷达到约600N时,悬臂梁发生破坏。
在破坏前,悬臂梁表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并且载荷与变形呈现非线性关系。
破坏时,悬臂梁发生断裂,载荷突然下降。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悬臂梁的一些特性。
首先,悬臂梁的承载能力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加。
其次,随着载荷的增大,悬臂梁的变形逐渐增大,并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
最后,悬臂梁在破坏前会发生明显的弯曲变形,载荷与变形呈现非线性关系。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悬臂梁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悬臂梁在受力时会发生变形,随着载荷的增加,悬臂梁的变形逐渐增大。
悬臂梁的受力分析

悬臂梁的受力分析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有限元软件做简单的力学分析,加深对材料力学相关内容的理解,了解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验原理:运用材料力学有关悬臂梁的的理论知识,求出在自由端部受力时,其挠度的大小,并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相同模型的结果比较 实验步骤: 1,理论分析如下图所示悬臂梁,其端部的抗弯刚度为33EIl ,在其端部施加力F ,可得到其端部挠度为:33Fl EI ,设其是半径为0.05米,长为1米,弹性模量11210E =⨯圆截面钢梁,则其可求出理论挠度值3443Fl ERωπ=,先分别给F 赋值为100kN ,200kN ,300kN ,400kN ,500kN .计算结果如下表:F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ω(m )0. 033950. 0679060. 1018590. 13581230. 16976542有限元软件(ansys )计算: (1)有限元模型如下图:模型说明,本模型采用beam188单元,共用11个节点分为10个单元,在最有段施加力为F计算得到端部的挠度如下表所示,F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S(端部位移)-0.34079E-01-0.680158E-01-1.020237E-01-1.360136E-01-1.700395E-01得到梁端部在收到力为100kN时Y方向的位移云图:将理论计算结果与ansys分析结果比较如下表:力F(N)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理论值0. 03395 0. 067906 0. 101859 0. 1358123 0. 1697654 实验值-0.34079E-01-0.680158E-01-1.020237E-01-1.360136E-01-1.700395E-01相对误差0.37% 0.16% 0.16% 0.15% 0.16%通过比较可得,理论值与软件模拟结果非常接近,在力学的学习中只要能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在软件模拟过程中便可做到心中有数,在本实验中理论值是通过材料力学中得一些假设得到的一个解析解,而实验也是用了相同的假设,并将梁离散为十个单元,得到数值解,因此和理论值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增加离散单元的个数可以有效的减少误差,但是增大了计算量,因此在实践中,只要选取合适的离散单元数,能够满足实践要求即可,这就需要有更加扎实有限元知识作为指导。
悬臂梁模态分析范文

悬臂梁模态分析范文悬臂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悬臂梁的模态分析是对其自由振动特性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确定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形态,为设计和优化悬臂梁结构提供依据。
悬臂梁的自由振动方程可以表示为:$$(EI \frac{d^4u(x)}{dx^4} + \rho A \frac{d^2u(x)}{dt^2}) =0$$其中,u(x)是悬臂梁的振动位移,x是悬臂梁上的坐标,E是弹性模量,I是惯性矩,$\rho$是材料密度,A是悬臂梁的截面面积。
为了求解悬臂梁的自由振动方程,需要确定边界条件。
通常情况下,悬臂梁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
边界条件可以表示为:$$u(0)=0$$$$M(0)=0$$$$\frac{d^2u(x)}{dx^2},_{x=0} = 0$$其中,u(0)表示悬臂梁一端的振动位移,M(0)表示悬臂梁一端的弯矩。
对于悬臂梁的模态分析,通常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
有限元分析将悬臂梁离散为多个小单元,每个单元的振动位移可以近似为一个简单的函数。
通过将每个小单元的振动位移组合起来,可以得到整个悬臂梁的振动位移。
然后,通过将振动位移代入自由振动方程,可以得到一个特征值问题,即求解固有频率和模态形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计算软件进行悬臂梁的模态分析。
常用的计算软件包括ANSYS、ABAQUS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模态分析功能,可以快速、准确地求解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形态。
模态分析结果可以用于评估悬臂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分析不同模态的振动形态,可以判断悬臂梁的潜在共振点和结构弱点。
在设计和优化悬臂梁结构时,可以根据模态分析结果进行结构改进,以提高悬臂梁的抗风、抗震能力。
总之,悬臂梁模态分析是对悬臂梁自由振动特性进行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确定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形态,为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利用计算软件进行模态分析可以提高分析效率和精确度,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悬臂梁实验报告范文

悬臂梁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悬臂梁实验1.引言悬臂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机械等领域。
在工程设计、结构分析和实验研究中,了解悬臂梁的力学特性对于保证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悬臂梁的实验研究,深入理解悬臂梁的受力分析、挠度计算以及变形规律,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实验原理2.1悬臂梁的力学模型悬臂梁通常由一根直杆(悬臂)和迎接作用力的端杆组成。
在实验中,本实验选取了一根长度为L的悬臂梁,在其一端沿垂直方向施加一作用力,并在悬臂的自由端进行力学参数测量。
2.2悬臂梁的挠度计算悬臂梁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弯曲,产生挠度。
根据悬臂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悬臂梁的最大挠度和挠度分布情况。
3.实验步骤3.1实验器材准备(1)悬臂梁:本实验使用了一根长度为L的悬臂梁,悬臂梁的材料和截面尺寸在实验前确定。
(2)测力计:选择合适的测力计,将其连接到悬臂梁的一端,用于测量作用力的大小。
(3)位移传感器:选择合适的位移传感器,将其放置在悬臂梁的自由端,用于测量悬臂梁的挠度。
3.2实验操作(1)固定悬臂梁:将悬臂梁固定在实验台上,保持其水平和稳定。
(2)施加作用力:在悬臂梁的一端施加作用力,记录作用力的大小。
(3)测量挠度:使用位移传感器测量悬臂梁在不同位置的挠度,记录测量结果。
(4)重复实验: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至少进行3次实验,在不同作用力下测量悬臂梁的挠度。
4.实验结果4.1悬臂梁的挠度分布情况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可以绘制悬臂梁的挠度分布曲线,分析挠度随悬臂长度的变化规律。
4.2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将实验测得的挠度数据与理论计算的挠度进行对比,计算其误差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5.结论通过对悬臂梁的实验研究,得到了悬臂梁的挠度分布情况,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
根据实验结果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悬臂梁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弯曲,产生挠度,挠度随悬臂长度呈指数衰减。
Abaqus悬臂梁分析报告

Abaqus 课程报告——悬臂梁一、问题描述分析悬臂梁悬臂梁简图如下,它由钢材制成,400mm 长,具有40mm×60mm 的横截面。
钢的弹性模量为200GPa,泊松比为0.3。
除了以上数据外,载荷位置,方向和大小也已标示在上图中;再无其它可利用的数据。
要求:分析完成后要求写出完整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包括模型,分析,分析结果的述,对模型、分析和分析结果的讨论以及结论这样几个部分。
讨论中的问题论述要求有文献证据和直接证据,可能在报告的最后部分要附上参考文献。
讨论中要包括理论解,模型的误差,分析的误差,不同分析方案的比较(如果有不同的分析方案的话)。
使用不同的单元,(如梁单元B21、B31、B22 和B32;实体单元C3D8、C3D8R、C3D20、C3D20R、C3D8I、C3D8H、C3D8RH 和C3D20RH)和不同的单元划分等等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模型建立与求解1.part针对该悬臂梁模型,拟定使用3D实体梁单元。
挤压成型方式2.材料属性材料为钢材,弹性模量200Gpa,泊松比0.3。
3.截面属性截面类型定义为solid,homogeneous。
4.组装在本例中只有一个装配部件,组装时即可选择independent,也可选择dependent的方式。
5.建立分析步在对模型施加荷载和边界条件之前或者定义模型的接触问题之前,必须定义分析步。
然后可以指定在哪一步施加荷载,在哪一步施加边界条件,哪一步去定相互关联。
ABAQUS的各种载荷要分别加载在不同的分析步中,比如像竖向载荷、偏转角度、水平载荷要分别建立三个载荷步。
常用的分析类型有通用分析(General)和线性摄动分析(Linear perturbation)两种。
线性摄动分析是关于动态分析的分析步。
本例只需用到通用分析(General)中的静态通用分析(Static,General)。
6.施加边界条件与载荷对于悬臂梁,左端为固定约束,在Abaqus中约束类型为encastre,载荷类型为集中载荷,沿Y轴负向-2500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臂梁受力分析报告
高一博
2016.11.13
西安理工大学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摘要
利用ANSYS对悬臂梁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得到悬臂梁的最大应力和挠度位移。
从而校验结构强度和尺寸定义,从而对结构进行最优化设计修正。
关键词:悬臂梁,变形分析,应力分析
目录
一.问题描述: (4)
二.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4)
三.分析方案和有限元建模方法: (4)
四.几何模型 (4)
五.有限元模型 (4)
六.计算结果: (5)
七.结果合理性的讨论、分析 (8)
八.结论 (8)
参考文献 (8)
一.问题描述:
现有一悬臂梁,长500MM,一端固定,另外一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集中力200N。
其截面20MMX20MM的矩形,现在要分析该梁的在集中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应力和局部应力。
二.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1.观察悬臂梁的变形情况;
2.观察分析悬臂梁的应力变化;
3.找出其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点,分析形成原因;
三.分析方案和有限元建模方法:
1.使用ANSYS-modeling-create-volumes-block建模,
2.对梁进行材料定义,网格划分。
3.一端固定,另外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200N的力。
4.后处理中查看梁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四.几何模型
500X20X20的梁在在ANSYS中进行绘制.由于结构简单规则,无需简化。
五.有限元模型
单元类型:solid brick8node45
材料参数:弹性模量2e+11pa,泊松比0.3
边界条件:一端固定,一端施加载荷
载荷:F=200N
划分网格后的悬臂梁模型
六.计算结果:
变形位移图
等效应力图
局部应力图
七.结果合理性的讨论、分析
1.位移分析:在变形位移图上,在约束端位移最小为零,受压端位移最大。
与实际结果
一致。
2.应力分析:在应力图上,应力最大处在约束端,而最小的位于受压端,与变形图相对
应。
通过材料力学计算可知约束端的所受弯矩最大。
两个结果印证无误。
3.局部应力分析:在局部应力图上,可以看出在固定端上表面存有较大的应力,且为拉
应力,受压端直角尖处有最大应力,从形成原因上分析属于尖角处应力集中。
八.结论
由ANSYS分析得到的悬臂梁的应力图和位移图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位移和应力的分布情况,且准确性高,为结构校核和结构优化提供的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王世军
2.《机械工程中的有限元法》,王世军
3,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