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的解读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诊疗常规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疗常规一、诊断标准1.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可伴有黄疸,尿色加深等表现。
2.血清胆酸升高;是ICP最主要的特异性实验室证据。
可达正常水平的100倍左右。
3.AST及ALT升高;轻至中度升高,为正常水平的2~10倍4.一旦分娩,症状即很快消失且实验指标恢复正常。
5.其中第2条必备,其余3条可选。
二、鉴别诊断: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及子痫前期:剧烈呕吐、精神症状及高血压等。
(如血压正常,无蛋白尿可基本除外)2、皮肤病变3、肝炎:发热、急性上腹痛等4、肝后梗阻性黄疸三、问诊要点1、瘙痒:多出现于妊娠中晚期;无皮损。
程度不一;夜间加剧;由远及近;产后1~2天内消失;四肢皮肤可见抓痕。
2、黄疸:瘙痒发生后数日至数周内出现,可与瘙痒同时发生。
发生率约在20%。
多在产后1-2周消失。
※有无黄疸与胎儿预后关系密切。
黄疸者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显著增加。
3、无急慢性肝病体征。
肝大但质软,有轻压痛。
四、治疗原则:缓解瘙痒,恢复肝功,降低胆酸;检测胎儿,及时发现缺氧,改善妊娠结局。
1、入院常规长嘱:II级护理普食左侧卧位常规听胎心记胎动必要时间断吸氧交代病情短嘱:常规8项入院化验2、药物治疗①腺苷蛋氨酸:首选思美泰500mg~2000m g5% GS 250ml Qd ivgtt 连用2周后改口服。
②熊去氧胆酸 1粒(15mg/(kg.d)) tid po③地塞米松 5mg Bid im 连续3~7天④苯巴比妥(鲁米那) 30mg~60mg Qd po⑤ Vc 100mg Qd po⑥易善复 228mg Bid po。
3、产科处理①定期复查肝肾功,注意转氨酶及胆汁酸回报②32周后每日复查NST,每周复查B超。
4、终止妊娠①指证:(1)孕妇出现黄疸,胎龄>36周;(2)无黄疸,足月或胎肺已成熟;(3)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胎儿窘迫者。
②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
③术前准备:VK1 10mg Bid im 至少2天以改善凝血功能。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指南解读..

一、皮肤瘙痒: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初起为手掌、脚掌或脐周,夜间加 重,严重者甚至引起失眠。70%以上发生在妊娠晚期,平均发病孕 周为30周,也有少数在孕中期出现瘙痒的病例。瘙痒大多在分娩后 24~48 h缓解,少数在48 h以上 二、黄疸:出现瘙痒后2~4周内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黄疸发生率较 低,多数仅出现轻度黄疸,于分娩后1~2周内消退 三、皮肤抓痕:ICP不存在原发皮损,但因瘙痒抓挠皮肤可出现条状抓 痕,皮肤组织活检无异常发现
(1)妊娠≥39 周的轻度ICP; (2)妊娠>36 周的重度ICP; (3)ICP伴有先兆早产者; (4)伴有产科并发症或有其他情况需立即终止妊 娠者
(1)低脂、易于消化饮食; (2)适当休息,左侧卧位为主,以增加胎盘血流 量,计数胎动; (3)重视其他不良产科因素的治疗, 如妊娠期高血 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治疗目标: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胆
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延长孕周, 改善妊娠结局。
1. 门诊治疗:妊娠<39周、轻度ICP,且无规律宫缩者。 2. 方法:口服降胆酸药物,7~10 d为1个疗程。 3. 评估:口服治疗后根据症状是否缓解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综合评估,如治疗有效,则继续服药治疗直至总胆汁酸 水平接近正常。 4. 随访:根据疾病程度和孕周适当缩短产前检查间隔, 重点监测血总胆汁酸水平和肝功能,加强胎儿监护,如病 情加重或伴有产科其他并发症,则需住院治疗。
1. 轻度:(1)血清总胆汁酸≥10~40 μmol/L;(2)临 床症状以皮肤瘙痒为主,无明显其他症状。 2. 重度:(1)血清总胆汁酸≥40 μmol/L;(2)临床症 状:瘙痒严重;(3)伴有其他情况,如多胎妊娠、妊娠 期高血压疾病、复发性ICP、曾因ICP致围产儿死亡者; (4)早发型ICP:国际上尚无基于发病时间的ICP分度, 但早期发病者其围产儿结局更差,也应该归入重度ICP中。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治和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ICP需与妊娠期其他引起皮肤瘙痒和/或黄疸的疾病相鉴别,如妊娠期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征、妊 娠期瘙痒性毛囊炎、妊娠期多形疹、妊娠疱疹、尿毒症性瘙痒等。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功 能异常的原因,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等。
0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影 响
胎儿窘迫风险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或酸中毒而导致的危急状况。
风险。
新生儿并发症
1
ICP患者的新生儿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胎儿 窘迫、新生儿窒息、低血糖、低钙血症等。
2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ICP患者胆汁酸毒性作 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因素有关。
3
对于ICP患者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 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降低并发 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06
总结与展望
指南更新内容回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1
诊断标准优化
新的指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细化和优
化,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规定,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02
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指南对ICP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
包括药物治疗、产科处理等方面的建议,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和临
床情况。
03
患者管理与教育
新指南强调了患者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性,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
、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建议,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
临床实践应用体会分享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在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和诊断ICP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应提高对ICP 的认识和警惕性,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2011 年中国《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第1 版)》解读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5卷第7期41●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2011年中国《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第1版)》解读王晓东,姚强,周凡(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妇产科,妇儿疾病与出生缺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SZ0016)通讯作者:王晓东 Email : wangxd_scu@1966年,Haemmerli 根据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例特征,首先以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 )命名该病,但迄今也有文献称该病为产科胆汁淤积症(obstetric cholestasis ,OC );1976年,Reid 全面报道ICP 对母胎的危害。
此后,诸多学者从基础到临床对ICP 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临床诊疗逐步规范。
继2004年南澳大利亚SAPPWG (South Australian Perinatal Practice Workgroup ,SAPPWG )、2006年皇家妇产科学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RCOG )发布产科胆汁淤积症指南,西澳大利亚(2008)、欧洲肝病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等也发布了相应临床指南[1-4]。
2009年,我国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制定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5]。
2011年5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正式发布中国《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第1版)》[6](以下简称“本指南”),从ICP 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产科处理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并提出了规范化处理意见,王晓东、刘兴会等同时分别发表了《重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规范化诊治》述评[7,8],促进对本指南的理解和临床推进。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在妊娠晚期发生的妊娠相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及胆汁淤积症状。
由于该疾病会对母婴带来危害,因此对其的诊疗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1. 诊断标准ICP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如下标准:①妊娠期肝功能异常;②血清胆汁酸水平增高;③其他肝病的可能性被排除。
2. 临床表现ICP的临床表现一般在妊娠晚期出现,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适感受,甚至有可能造成胎儿死亡的风险。
3. 疾病危害ICP可能会造成胎儿早产、死亡风险的提高,同时,也会给产妇带来潜在的危险性,例如肝功能不全等,并且对母婴的健康有着慢性影响。
4. 诊疗原则ICP的诊疗原则有如下几点:①积极诊断与治疗;②关注胎儿情况,妥善应对不利因素;③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5. 治疗方法ICP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①药物治疗,例如肝药、胆汁酸与脂肪乳等;②中西医结合,包括中药和温灸等可选治疗方案。
6. 警示事项ICP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事项:①根据诊断、治疗规范对病情进行严格监控;②要了解患者个人情况,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③告知患者以及家人关注ICP疾病的进展情况,预防ICP疾病的不良影响。
以上是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的相关内容的介绍。
针对ICP疾病的相关信息,包括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疾病危害、诊疗原则、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警示事项,我们应该了解并认识到作为科学医学知识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也定会更加完善和优化。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好饮食习惯、生活规律与注意预防,能有效减少ICP疾病的发生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其特征是妊娠期间发生肝内胆汁酸代谢障碍,导致临床上肝功能异常和胆汁淤积。
ICP通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患者主要表现为瘙痒症状和其他肝功能异常。
在临床上,对ICP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对于诊断、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ICP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介绍和探讨。
1.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ICP患者在妊娠期间常常出现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肝内胆汁淤积导致胆汁酸代谢障碍,使得肝脏在代谢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过程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其水平升高。
在ICP患者的诊断和疾病评估中,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2.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异常是ICP的一个主要表现,临床上可表现为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ALP(碱性磷酸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异常。
在ICP患者的临床管理中,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还可以对病情的进展进行监测和评估。
3. 血浆胆汁酸水平血浆胆汁酸是ICP的一个特异性指标,其水平的升高可提示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存在。
正常情况下,胆汁酸是由肝脏合成并排泄到胆汁中,然后经过肠道排出体外。
而在ICP患者中,肝内胆汁酸代谢障碍导致其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
对血浆胆汁酸的监测不仅可以用于ICP的诊断,还可以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的评估。
ICP患者往往伴随着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
在ICP患者的临床监测中,对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通过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凝血功能的异常,还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病理讨论

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病理讨论引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妊娠期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胆汁排泄受限,导致胆汁淤积在肝内,引起胆汁酸及其他胆汁成分在血液中的累积。
本文将对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病理进行讨论。
临床表现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孕晚期的瘙痒症状最常见。
尤其是手掌、足心等皮肤部位,常于晚上或洗澡后更加明显。
患者常感觉瘙痒难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其他症状包括黄疸、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和体征妊娠期出现孕晚期瘙痒症状,可以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
同时,可通过体格检查观察黄疸、皮肤瘙痒程度等。
2.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血清胆红素增高,碱性磷酸酶增高,ALT和AST可轻度至中度增高;(2)血液生化指标:血清胆汁酸和胆固醇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LDLC水平增高;(3)血型抗体检查:可发现抗(Rh)D抗体阳性。
3.肝功能检查常规肝功能检查可以显示肝功能异常,但通常不会特别严重。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CP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but the specific liver function changes require further research to confirm.病理学特点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理特点主要是肝细胞胆汁淤积和肝内纤维化。
1.肝细胞内胆汁淤积肝细胞内小胆管和胆管周围区域的胆汁淤积是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主要病理特征。
肝组织病理切片中可见胆汁导管扩张,细胆管内充满胆汁,伴有胆汁汇管增生。
可见肝细胞内胆汁酸积聚,形成胆汁酸栓。
2.肝内纤维化部分患者妊娠期胆汁淤积会导致肝内纤维化的发生。
肝组织病理切片中可见不同程度的胶原沉积、纤维化和间质细胞浸润。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

3.治疗
RCOG 国内指南
4.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
RCOG 国内指南
国内及英国皇家指南比较:
1.诊断
RCOG 国内指南 转氨酶,r谷氨酰胺转移酶和/或 主要是转氨酶轻-中度 胆盐足以支持ICP的诊断(GPP) 升高,甘胆酸或总胆汁 酸升高 肝功能试验应该采用妊娠期的参 —— 考值(C)(孕期正常上限比非 孕期低20%) 应该排除其它原因的瘙痒和肝功 —— 能异常(C)
2.监护
国内指南 持续存在瘙痒但肝功能生 有ICP高危因素者,测定结果 化指标正常者应该每1-2周 正常者3-4周后复查 复查一次(C) 一旦确诊为ICP,每周监测 总肝汁酸10-20UMOL/L或 肝功能直至分娩(GPP) ALT<100U/L且无宫缩者, 若<32周,1-2周复查;若>32 周,1周复查 产后至少10天后再复查肝 功能(D)(产后10天内肝 —— 功能 可能生理性增高) RCOG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 疗的最新国内外指南
开县安康医院妇产科
傅玮
பைடு நூலகம்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 是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一种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 一种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此病仍 是导致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 因之一。 因之一。
2011年5 月在《中华妇产科杂志》 上发表了制定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 积症诊疗指南(第1版)》。同年4月, 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RCOG)也发 表了最新修订的妊娠期肝内胆 汁淤积症诊疗指南(Green-top guideline No.43)。现将上述两篇国 内外最新指南进行解读,比较分析其 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 年 9 月 第 12 卷第 5 期 Clinical Educa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Sep. 2014 , Vol.12 ,No.5
· 535 ·
平轻至中度升高,升高程度为正常水平的2~10倍; 部分 ICP 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也会轻至中度升高,但 ICP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很少超过100 μmol/L,且不会 随着妊娠进展持续升高[13]。 同时和胆汁一同进入羊 水的还有胆红素 [14],胆红素本身具有一定的细胞毒 性, 但和胆汁酸作用后其细胞毒性得到了放大,并 且可协同胆汁酸的毒性,最终导致胎儿损害。 ICP孕 妇体内的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高,能够刺激脐血管 痉挛收缩,造成胎儿缺血、缺氧[15]。 另外高浓度的胆 汁酸引发胎盘血管发生痉挛,从而增加了血液运输 阻力,导致胎儿的血液灌注量降低,氧气交换能力 下降[16],这可能是ICP孕妇容易出现宫内死胎的机制 之一。 也有文献提出ICP胎儿高水平胆汁酸会使胎 儿的结肠运动受到刺激,导致胎粪排出增加,以致 羊水粪感染率大大增加 [17],羊水受胎粪污染后其胆 汁酸水平会大幅增高,从而引起胎儿体内氧自由基 大量释放,导致血管痉挛收缩、脐血流量明显减少, 最终引起胎儿急性缺氧,引起胎儿呼吸窘迫[18,19]。 有研究表明,ICP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显著增 高,可增至同孕龄正常孕妇的5~8 倍,甚至更高,并 随病情严重程度而上升,且常先于瘙痒症状和其他 实验室检查改变,是诊断ICP的敏感指标[13]。 目前,国 内临床上主要测定总胆汁酸和甘胆酸,总胆汁酸主 要用于评估ICP的病情严重程度, 而甘胆酸主要作 为筛查和随访的指标。 国内第一版ICP诊疗指南认为 空腹 检测 母 体血清甘胆酸水平升高 ≥10.75 μmol/L 或总胆汁酸水平升高 ≥10 μmol/L, 可疑诊 ICP。 而 RCOG指南指出,ICP可伴或不伴总胆汁酸的升高,并 且没有将甘胆酸作为临床上诊断ICP的常用检测指 标。 关于国内外甘胆酸的临床应用差异,可能与不同 医疗体系下的医学经济学等多种因素有关。 3 排除性诊断 ICP的诊断共识 是基于用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 皮肤瘙痒和肝功能异常,应在排除皮肤及其他肝脏 疾病后才可 疑诊为ICP。 但是,ICP的排除性诊断流 程并没有得到完全地普及。 英 国的一项调 查显示, 全国208家母婴中 心里,只有约 8%~38%的产科医 师和助产士认为对疑诊ICP的孕妇需常规进 行肝炎 病毒标志物、 肝脏超声和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筛查, 多数产科医师 和 助产士认 为上 述 检查 只在谷丙转 氨酶、谷草转氨酶或总胆红素进行 性升高时 才有必 要进行筛查[20]。 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认为对ICP孕妇 一般选择在38周以前终止妊娠,这 样能够降低 围生
· 536 · 参考文献 1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 年 9 月 第 12 卷第 5 期 Clinical Education of Generalபைடு நூலகம்Practice Sep. 2014 , Vol.12 ,No.5
14 雷文娟,何琴,余丽娟,等. 慢性铝过负荷对大鼠的肝损伤 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 ( 1) : 105-107. 15 傅小彬. 不同妊娠时限肝内胆汁淤积发病的结局分析[J]. 安徽医学,2010,3 ( 7):779-780. 16 周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9 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 18) : 3055-3056. 17 林艳丽,瞿卫,立彦,等.ICP妇女CG、ALT和血脂的变化[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 ( 3):264-265. 18 王宝丽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J]. 陕 ( 10):1449-1450. 西医学杂志,2007,36 19 王芬,康莉,朱桃花.45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羊 水性状 与 妊 娠 结 局 的 探 讨[J]. 中 国 妇 产 科 临 床 杂 志 , 2010,11 ( 6):436-439. 20 Saleh MM, Abdo KR.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 of ob- stetric cholestasis: National UK survey[J]. BJOG,2007,114 ( 1): 99-103. 21 韩香,王文艳,张卫文,等.胆淤方配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 内胆汁淤积症124例[J].陕西中医,2013,34 ( 7):772-773. 22 戴钟英.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J].实用妇产科杂志,1987,2 ( 5):283. 23 Glantz A, Marschall HU, Mattsson LA.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Relationships between bile acid levels ( 2): and fetal complication rates[J]. Hepatology, 2004, 40 467-474. 24 周 颖 , 郁君 . 重度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 生 化指 标 改变与围产结局的关系[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2, 15 ( 6): 365-368. 25 Geenes V, Chappell LC, Seed PT, et al. Association of se- vere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J]. Hepatology, 2014, 59 ( 4): 1482-1491. 26 刘 兴 会, 贺晶 . 重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 规范 化诊 治[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46 ( 5): 321-323. ( 收稿日期 2014-01-15) ( 本文编辑 蔡华波)
DOI : 10.13558/ki.issn1672-3686.2014.05.017
作者单位 :310006 产科 浙江杭州,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
内对其诊治流程也越来越规范化。 2011年中华医学 会 妇产科学分 会 产科学 组 的 专 家 们 制 定 了国内的 第一版ICP诊疗指南,提出ICP的诊断要点为:①起病 多在 妊娠晚期, 少数在 妊娠中期 ; ② 以皮肤瘙痒为 主要 症状 ; ③ 患者 全身情况 良 好 ,无明显消 化 道症 状 ; ④ 可伴肝功能异常, 主要 是血清 丙氨 酸 氨基转 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轻、 中度 升高;⑤ 可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 以直接胆红 素为主; ⑥分娩后瘙痒及黄疸迅速消退,肝功能也迅速恢复 正常。 ⑦一般空腹检测母体血清甘胆酸水平升高≥ 10.75 μmol/L( 正常值为5.61 μmol/L)或母体血清总 胆汁酸水平升高≥10 μmol/L[8]。 与RCOG相比较,国 内的标准较复杂,并且提高了甘胆酸及总胆汁酸 在 诊断ICP中的地位。 现将国内外有关ICP的诊断标准 解读如下。 1 皮肤瘙痒 ICP的皮肤瘙痒具有典型的特点: 多数为手心、 脚心瘙痒,之后表现为四肢、躯干瘙痒,夜间 瘙痒可 加重,最终可因全身皮肤剧烈 瘙痒而影响睡眠。 皮 肤瘙痒是ICP重要的临床表现, 也是早期发现ICP重 要 的临床 线索; 但是 又 不能 单凭 瘙痒症状 就 诊断 ICP, 且有无皮肤瘙痒以及皮肤瘙痒的时间长短,与 病情的严重程度无关[9]。 2 肝功能、总胆汁酸及甘胆酸 母体血清肝功能异常和 / 或总胆汁酸水平的 变 化是ICP的重要表现, 也是可靠的诊断依据之一[10]。 目前,瘙痒症状的发生与肝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尚 不清楚, 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雌激素、 遗传及环境等 因素使肝脏对雌激素及其代谢产 物产生过强 反应, 导致肝脏窦状隙脂质膜流动性减少,Na+-K+-ATP酶 活性降低而产生胆汁淤积[11,12]。 孕妇有皮肤瘙痒,不 一定都会发 展为ICP。 对瘙痒 持续存在但肝功能正 常的孕妇,建议每1~2周复查肝功能。 ICP导致的肝 功能 损 害一 般 表现为 谷丙转氨酶 和 谷草转氨酶 水
儿的病死率[21]。 在国内,受独生子女政策及优生优育 政策的影响,ICP孕妇常常因惧怕ICP引起早产、羊水 粪染、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死产等而选择提早终止 妊娠,反而增加了围生儿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因此, 严格掌握ICP的诊断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排除其 他病因的情况下,谨慎诊断ICP,正确估计ICP孕妇的 胎儿宫内安危[22],选择适宜的终止妊娠时机。 4 产后修复诊断 建议对疑诊为ICP的孕妇在产后进行修复诊断。 一般情况下,皮肤瘙痒一般在分娩后24~48 h消退, 肝功能在分娩后4~6 周左右恢复正常。 根据ICP的 定义,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才能最终确诊为ICP。 RCOG指南指出ICP患者应至少产后10 d以后复查肝 功能,推荐ICP患者产后第6周复查肝功能,产后第 8 周进行门诊随访。 若肝功能异常在产 后6 周仍持续 存在,则需要排除潜在的肝、胆疾病。 国内第一版的 ICP诊疗指南中尚未提及对ICP患者产后的管理。 5 关于ICP的分度诊断 ICP生化指标异常程度与妊娠结局有很大关系。 总胆汁酸被认为与ICP的发 病最密切相关, 总胆汁 酸≥40 μmol/L预示胎儿结局不良[23]。 重度ICP可导致 死产的发生率显著上升[24]。 因此,对ICP进行分度诊 断及处理非常有必要,有利于预防不良 妊娠结局的 发生。 我国第一版ICP诊疗指南中提出了ICP可根据 生化指标及皮肤瘙痒的进行分度诊断。 但在临床操 作上存在以下困难:①皮肤瘙痒是种 主观性较强 的 不 适 症状,瘙痒程度轻重很 难区 分 及 量 化 ,实用性 不强。 并且还有刘翠等[9]研究发现有无皮肤瘙痒、皮 肤瘙痒时间长短对ICP围产 儿的结局均无影响。 ② 生化指标相对较客观, 更容易被产科医师接受,但 是至 今没发 现一 项单独 的指标可以 预 测 围产 儿不 良结局,独立成为ICP分度的标准。 Geenes等 [25]通过 对 甘胆酸、胆红素、 谷丙转氨酶 、总胆汁酸 4 项 生 化 指标的探讨发现,若单纯以甘胆酸>正常 值10倍作 为重度ICP诊断标准,容易发生 医源性早产 ,与早产 相关的早产儿并发症也相应增多;若胆汁酸和胆红 素升高为重度ICP诊断标准,发现胆汁酸和胆红素升 高 与围产 儿并 发 症中的 新 生儿 黄疸 和胎儿生 长 受 限 有 关 , 与 自 发 性 早产 、羊水胎 粪 和 新 生儿 窒息无 关。 刘兴会等[26]研究也发现轻度ICP孕妇仍有发生死 胎的可能。 故对于指南上提出的分度标准,每个分 度指标与ICP病情及胎儿 预后的关系仍有待进一 步 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