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心导管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操作编码剖析

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操作编码剖析引言心脏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技术对心脏和大血管病变进行治疗的方法。
主要包括心脏起搏、动脉腔内成形,瓣膜成形、缺损封堵、导管消融、主动脉内反搏等。
这些治疗手段有些可达到替代外科治疗的同等疗效,它创伤小,可避免麻醉、开胸和体外循环的各种并发症,恢复快,重复性好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集中探讨了几种主要心脏介入治疗的编码规则与方法,以供参考。
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概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采用经皮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法,将带有球囊、支架或其他治疗装置的导管沿主动脉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现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已经超过了搭桥术,成功地部分替代了搭桥术,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02、常见手术操作常见手术操作有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
03、常见手术操作编码的选择1.冠状动脉造影术主导词为动脉造影术,区分单导管、双导管;单导管技术编码为 88.55,双导管技术编码为 88.56。
2.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主要编码为支架植入术的编码,主导词为插入,区分支架是否有药物洗脱;无药物洗脱编码为 36.06,有药物洗脱的编码为 36.07;再用编码00.45,00.46,00.47,00.48说明插入血管支架的总数量,再附加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编码,主导词为血管成形术,编码为00.66。
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01、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概念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经左、右心导管检查的基础上,将特制的、有一定韧度且不透X线的导管、封堵装置。
先天性心脏病的规范化介入治疗

状 ,结合我 国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 “ 先天性心脏 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 ” ,规 范 了 常 见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介入 治 疗 的 手术 适 应 证 和禁 忌 证 、导 管技 术
练掌握各种小儿心血管病的诊治 ,精 通小儿超声 心 动 图检 查 及各 种 先 天 性 心脏 病 心 导 管检 查 .尤
・
4 ・
S uh C n o r a fCado ac lrDie ss F b u r 0 9 o t hiaJ u n lo r iv s ua sa e e r ay 2 0 ,Vo 5 No 1 l 1 ,
,
d i 03 6 /.s .0 7 9 8 .0 90 .0 o :1 .9 9 j s 10 - 6 82 0 .10 2 in
・
专 家笔 谈 ・
先天性 心脏病 的规范化介 入治疗
张智伟 ( 东省 人 民 医院 广 东省 心 血 管病研 究所 , 广 州 5 00 ) 广 1 10
关键词 : 先天性 心脏病 ;肺 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 窄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 未闭 ;室 问隔缺损 中图分 类号 : R 4 . 5 1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 10 — 6 8 (0 9 1 0 0 — 5 07 98 20 )0 — 04 0
脏病 的介入治疗也取得了不小 的进展。现综合这
些 进展 .对 介 入 治疗 先 天 性 心脏 病 的规 范化 问题
进行探讨 ,具体如下。
1 经 皮 球 囊肺 动 脉 瓣成 形 术 11 适应 证 .
少等优点 。2 世 纪 7 0 0年代 ,甚 至 8 年 代 ,我 O 国 仅 有 少 数 医 院 可 以 开 展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介 入 治
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的太全了

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的太全了伴随着医学科学的持续发展,心脏疾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在国内的医疗领域也逐渐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到了现在,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中,已经成为当今心脏病诊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该方法创伤小,无痛,诊断准确,疗效显著。
介入治疗的成败跟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就让我来为你做个科普!什么是心脏疾病介入诊疗术?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利用穿刺大血管的方式,将心导管送至心脏或心脏表面的血管,在 X线透视下,在体外操控心导管,从而实现对心脏病的诊治。
介入型心脏疾病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并且已经趋于成熟。
目前,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多种心律失常等大多数心脏病都可以用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术后不留下伤口或瘢痕,恢复快,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心脏病的一种主要的治疗方式。
心脏干预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在此基础上,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地护理,以达到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现就我科开展这方面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1介入治疗的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在患者住院后,应当向其及其家人提供与其临床应用有关的信息。
在介入手术中,要有良好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要在护理和患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互信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担心,让患者主动地与术前准备工作合作,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
1.2术前准备由于介入性手术术后48小时必须严格卧床,因此在术前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避免术后出现尿潴留或便秘现象,在手术前一天,对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备皮,并进行抗菌素和碘过敏皮试,在手术当天上午,患者要进行禁食,术前要将尿液排空。
2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2.1在进行操作之前,要对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用药、吸氧、摆放体位等,向病人说明操作的目的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取得病人的配合。
外科护理高级职称题-心血管病介入性诊疗技术和先天、后天性心脏病

外科护理高级职称题-心血管病介入性诊疗技术和先天、后天性心脏病1、临时起搏器安置一般不超过A.5dB.6dC.3dD.7dE.9d2、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英文缩写是A.DCAB.PCIC.CAGD.PTCAE.CBA3、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常规口服抗凝药的方案是A.术前6d开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B.术前3d开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C.术前3d开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D.术前6d开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600mgE.术前6d开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150mg4、需要穿刺房间隔的介入手术是A.PTCAB.PBMVC.CAGD.PBPVE.CBA5、法洛四联症的病理改变不包括A.右心室肥大B.主动脉狭窄C.室间隔缺损D.主动脉骑跨于缺损的室间隔之上E.肺动脉狭窄6、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肺动脉狭窄B.室间隔缺损C.法洛四联症D.右室双出口E.右房室瓣下移7、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房间隔缺损B.动脉导管未闭C.室间隔缺损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瓣狭窄8、再灌注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血管开通后的A.6~8hB.12hC.5minD.1dE.2d9、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室间隔缺损B.动脉导管未闭C.房间隔缺损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狭窄10、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是A.华法林B.新抗凝片C.肝素D.阿司匹林E.潘生丁11、法洛四联症胸部X线片的心影形状为A.梨形心B.星形心C.球形心D.心脏明显增大E.靴形心12、不属于心包填塞常见症状的是A.呼吸困难B.心音遥远C.心律失常D.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升高E.颈静脉怒张13、法洛四联症患儿要注意保证入液量,防止脱水的目的是A.防止休克B.防止血栓栓塞C.防止便秘D.防止心力衰竭E.防止肾衰竭14、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A.法洛四联症B.艾森门格综合征C.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右房室瓣下移畸形E.室间隔缺损15、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A.高血压B.低盐低胆固醇饮食C.体力活动D.无烟酒史E.高维生素饮食16、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尤其应注意的电解质紊乱类型A.低钙血症B.低钾血症C.等渗性脱水D.高钾血症E.低氯血症17、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症状是A.咯血B.心绞痛C.气促D.晕厥E.乏力18、体外循环手术病人术后电解质浓度的监测尤其应注意A.血钾浓度B.血氯浓度C.血钠浓度D.血钙浓度E.血镁浓度19、不符合体外循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表现是A.脉压小B.中心静脉压减少C.血压下降D.心率快E.中枢性高热20、下列不属于缩窄性心包炎体征的是A.颈静脉怒张B.心尖搏动清晰可见C.口唇发绀D.心音遥远,有奇脉E.腹腔积液,肝大,肢体水肿21、病人行体外反搏术时下列哪项护理配合是错误的A.四肢缚好8个气囊袋B.连接并观察胸导心电图C.安置病人于仰卧位D.心脏收缩期向气囊充气E.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2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要表现是A.回心血量增加B.周围动脉硬化C.心排血量增大D.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E.心率加快23、急性心肌梗死的正确护理措施是A.高蛋白,高脂肪饮食B.不必减少或停止探视C.绝对卧床休息D.出现心前区疼痛可以不处理E.预防褥疮每2小时翻身1次24、二尖瓣狭窄病人反复出现劳累性气促,咳嗽,随病程发展,以上症状略有减轻,较可能是A.二尖瓣狭窄程度减轻B.病变进入右心衰期C.内科治疗已控制病情发展D.合并主动脉瓣病变E.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5、男性,25岁,心悸气短,反复咯血,心尖部闻及低调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底可闻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底可闻及啰音,现又大量咯血,血压19.9/11.9kPa,诊断应是A.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并肺水肿B.风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肺水肿C.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肺水肿D.高血压病并肺水肿E.慢性肾炎并肺水肿26、下列不符合心脏压塞症状的是A.颈静脉怒张B.中心静脉压降低C.血压低D.心脏浊音界明显增大E.听诊心音遥远27、男性,58岁,劳累后乏力,心悸2周。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疗法

2.心内直视下封堵肌部室间隔缺损 在经心室修补术尝试失败(婴幼儿一般20-30min)后 TEE指导下MVSDs大致定位,开胸 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断主动 脉。 右房切口,经三尖瓣暴露探查MVSDs 导入鞘管,释放封堵器。
避免心室切口, 避免了离断电生理传导束, 避免心腔内广泛缝合或使用补片引起的室间隔运动异 常, 避免体外循环或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 不受年龄,体重和血管途径以及异常室间隔位置的限 制。 介入治疗失败后可直接转入手术治疗。
术动脉转位,房间隔完整的肺静脉畸形引流 房间隔缺损的开放可有效解除心房水平血流梗阻,降 低左或右心房压力,增加体肺静脉血的混合程度,提 高血氧饱和度,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与临床症状, 为后期外科手术根治争取宝贵时间。 生后1-2周最佳。
2.动脉导管支架植入: 对于动脉导管依赖性复杂CHD来说,动脉导管是维持 体循环或肺循环的重要通道。动脉导管的收缩闭合会 导致死亡。
目前MVSDs的镶嵌治疗是在食管超声指导下进行的。
1.经心室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术前放置食管超声。 剑突下小切口(2~4cm),暴露右室流出道。 TEE引导下右心室表面冠脉裸区,于离室间隔垂直距 离最近处定位穿刺点。 经心室游离壁穿刺点进入右心室,导入鞘管,释放封 堵器。
1938年Gross等成功结扎动脉导管,开创了外科手术治 疗先心病的先河。 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是治疗CHD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复 杂CHD。 有些复杂CHD需要多次手术才能根治。有较大的风险 和较高的死亡率。
优点: 直观,可解决复杂问题 缺点: 需要长时间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 术中对解剖结构破坏大 术后并发症多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专家笔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及展望马春野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2.22.006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外科Email :Machunye001@yahoo.com.cn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活产婴儿先心病发病率为6ɢ 8ɢ[1]。
早产儿先心病的发病率为12.5ɢ[2]。
2011年我国出生人口1604万人,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新生儿中,约有13万人以上患有先心病。
手术是治疗先心病的传统方法,但外科手术创伤大,有时术后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长,手术瘢痕大,给患者及家属留下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一直成为困扰医师和患者的难题。
而具有“不开刀、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特点的微创介入治疗是目前全球医学界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自1966年Rashkind 等[3]首先应用头端带有球囊的特种导管进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S ),介入性治疗开始成为先心病治疗范畴,1967年Porstmann 等[4]应用泡沫塑料塞子堵闭动脉导管未闭(PDA ),1974年King 等[5]及1977年Rashkind 进行了房间隔缺损(ASD )封堵术,1982年Kan 等[6]报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1984年Lababidi 等[7]成功进行了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这个阶段因为器械及操作均尚未成熟、操作复杂、并发症多,使得国内很少开展。
直到1997年Amplatzer 发明了镍钛合金的封堵器,其具有安全性好、操作简便、可控制性强、并发症少的优点。
其后随着国产镍钛合金封堵器的研制成功,治疗成本大幅下降,使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在我国迅速推广与普及,目前,介入疗法已成为许多种先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相当一部分病变可以通过介入方式达到治愈的目的,使几乎100%的PDA 、80%的ASD 、70%的室间隔缺损(VSD )均可通过导管介入治疗获得痊愈。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争议

整 的 患 者 。 采 取 射 频 打 孔 , 用 球囊 肺 动 脉瓣 扩 先 再 张术 方 法 根 治 。广 东 省 心 血 管 病 研 究 所 心 儿 科 总 结 了 19 ~ 0 9年 肺 动 脉 瓣 狭 窄 患 者 共 7 6例 , 9 9 20 2 其 中包括 2 0例 新 生 儿 , 球 囊 扩 张 成 功 率 为 9 .% : 报 道 了 9例 肺 动 脉 闭锁 新 生 儿 行 射频 打 91 还
管 未 闭 2 12例 , 占 3 .%,采 用 P r ma n法 、 2 06 os n t
R skn ah id法 、 iei 法 、 ol 、 f 法 和 A lt r Sdr s C i法 Pm mpa e z
16 9 6年 R skn ah id首 次 用 球 囊 扩 张 卵 圆孔 未 闭造 成 房 问 隔 缺 损 治 疗 完 全 性 大 动 脉 转 位 ,取 得 了很 好 的 姑 息性 治 疗 效 果 。17 9 5年 P r …用 刀 ak等 片房 问 隔 造 口术 完 善 了 产 生 房 间 交 通 的姑 息 性 治
优 势 , 以在 临 床上 推 广 应 用 。 就 先 心 病介 入 治 得 现 疗 的现 状 和争 议 作 简要 介 绍 。
1 房 间隔 造 口术
后, 目前 常用 的主要 是 国产 及进 1蘑 菇伞 和弹 簧 圈 , : 3
蘑菇伞封堵器 以临床应用使用方便 、 疗效可靠 、 成 功 率 高 、 发 症 发 生 率 低 的优 点 , 为 目前 动 脉 导 并 成 管 未 闭 治 疗 首 选 方 法 。戴 汝 平 E总 结 国 内 8家 医 4 1 院 介 入 治 疗 的 69 6例 先 心 病 患 者 ,其 中动 脉 导 2
心导管术发展史

心导管术发展史
心导管术是一种在X射线电影照相术监控下,利用心导管术进行的生理指标的测定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
自1929年德国医生在德国埃伯斯瓦尔德医院进行了第一例心导管术以来,心导管术在理论、技术和临床上不断发展,成为心脏病学中的一项重要诊疗技术。
1941年,美国生理学家和外科医生发明了右心导管术,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随着心导管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1953年,美国医生和同事们首次应用左心导管术诊断了先天性心脏病,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此后,心导管术逐渐成为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导管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1967年,南非医生进行了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1976年,美国医生等人开展了第一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心导管术的技术和理论更加成熟和完善。
1985年,美国医生和意大利医生共同开发出了第一代人工心脏,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如今,心导管术已经成为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心导管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到现在的广泛应用,心导管术在理论、技术和临床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它已经成为心脏病学中的一项重要诊疗技术,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张前造影
肺动脉瓣狭窄——PBPV
扩 张 后 造 影
扩张后造影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 适应证:
1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跨瓣收缩 压差>50㎜Hg。
2 无或仅有轻度主动脉瓣返流。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有单球囊,双球囊和三叶球囊等方法
所选择的球囊直径等于或略小于主动脉 瓣环直径。
二、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
PBPV PBAV PBMV
三、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主缩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肺动脉分支狭窄球囊血管成形术 肺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
四、经导管血管堵塞术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PDA
侧枝循环血管堵塞术
动静脉瘘堵塞术
冠状动静脉瘘
肺动静脉瘘
五、经导管ASD、VSD关闭术
ASD VSD
六、血管内支架 (stent)
适应证:
1 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或合并继发性流出道狭窄者, 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收缩期跨瓣压力阶差(ΔP) ≥30㎜Hg,行右心室造影可见瓣膜狭窄射流征。
2 部分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3 严重肺动脉瓣狭窄伴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4 外科手术后再狭窄。 5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姑息疗法,以缓解紫绀。
肺动脉瓣狭窄——PBPV
介入性心导管术治疗先天性心脏 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1966年 — Rashkind研制出球囊进行 房隔造口术(BAS)
1967年 — Porstman导管法经股动脉堵闭未 闭动脉导管
80年代以来:各种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 心脏病的方法应运而生。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一、球囊房隔造口术及切开术
成功的主要标准为:主动脉瓣压差下降 ≥50%。
主要并发症是主动脉瓣返流,其次是局 部动脉并发症。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激光或射頻打孔球囊瓣膜成形术
近年来有报道用此技术治疗肺动脉 瓣闭锁伴室间隔完整的患儿。是一 种姑息性的治疗,成功与否也取决
于严格的病例选择。
其他: 房室瓣球囊扩张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 术、经皮球囊三尖瓣成形术等。
Qp/Qs<0.75; • 排除心内及全身的感染;
国产PDA及ASD 堵闭器注册证
堵闭过程(一)
术前造影
降主动脉造影 显示PDA大小及 形状
堵闭过程(二)
堵闭器放置
堵闭器
堵闭过程(三)
术后造影
降主动脉造影 证实堵闭器位 置及堵闭效果
Porstman法: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适用于6岁以上,体重在20㎏以上。 PDA内径在3-8㎜者
PDA
相继有多种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其中 最多见的是以下几种方法:
Porstman法; Rashkind双面伞法; 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 Amplatza蘑菇伞样装置法; 弹簧圈堵塞法。
国外PDA堵闭装置
海绵塞(Porstmann,1967) 双面伞(Rashkind,1979) 纽扣式补片(Sideris,1990) 弹簧圈(Coils,1992) 蘑菇伞(Amplatzer,1997)
能不全,肺高压、新生儿、小婴儿合并 心衰PBAV作为姑息疗法。
主A缩窄球囊扩张术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经导管血管堵塞术:
1、侧支循环堵塞术; 2、动静脉瘘堵塞术: 3、动脉导管未闭(PDA)
堵塞术。
冠状动脉瘘堵塞术(一)
冠状动脉瘘堵塞术(二)
冠状动脉瘘堵塞术(三)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Cardioseal夹式闭合器:
有17mm、23mm、28mm、33mm和 40mm等型号,
经11F的长鞘输送系统
适应证同前
在追踪随访中发现,伞臂易于断裂、分离, 造成关闭器移位及残余分流。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Amplatza双盘装置关闭器
适应证: 1、用球囊所测ASD最大直径应≤34mm
Rashkind双面伞法:
适用于PDA内径2~9㎜,体重>5㎏者
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
90年代以后在临床试用。因残余分流率较高, 而且补片易移位或折叠。已不再临床推广使用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Amplatza蘑菇伞样装置法:
通过6F长鞘输送塞子。选择塞子直径大于PDA最窄 径3-6㎜,能较好防止残余分流及其溶血等并发症。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肺动脉 分支狭窄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肺静脉狭 窄球囊扩张术、上下腔静脉狭窄球囊扩张 成形术以及外科体-肺循环分流术、完全 性大动脉转位根治术以及同种异体带瓣管
道移植术后的管道狭窄的球囊扩张术。
适应症
1)主动脉缩窄外科手术后再狭窄 2)未经外科手术主动脉缩窄,伴严重心功
心健PDA堵闭器
型号4-6, 6-8, 8-10, 10-12, 12-14,14-16,16-18mm
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 造影示人工PDA开放
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 堵闭装置释放于人工PDA处
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
堵闭术后一周主动脉及肺动脉端堵闭器上可见纤维组织覆盖
国产堵闭器的适应症
• 单纯PDA,或合并不需手术的心脏畸形; • 年龄>3月,体重>3Kg; • PDA直径2~12mm,PASP小于75mmHg或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
适应证: 1、继发孔型ASD ; 2、球囊所测的ASD伸展径 < 20mm; 3、房间隔径大于准备选择的补片直径; 4、ASD的各个房间隔边缘 > 5mm。
缺点:补片易移位,残余分流率高, 操作较复杂,并发症多,适应证范围窄.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弹簧圈堵塞法:
用于PDA内径<2.5㎜。费用低,操作简便。也可加 用多个弹簧圈堵塞残余分流。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经导管心内缺损关闭术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关闭
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 CardioSEAL蚌状夹式关闭器 Amplatza双盘装置关闭器 ASDOS花瓣形关闭系统 Angel Wings补片系统
肺动脉分支狭窄 外科术后血管狭窄 主缩球囊扩张术后 外周血管狭窄
球囊房隔造口术
1)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 2)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三尖办闭锁,肺
动脉办闭锁); 3)左心梗阻性心脏病(二尖办闭锁,二尖
办重度狭窄); 4)Fontan术后低心排;
房间隔造口术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