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复习
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专题复习四 法律护我成长

复习专题四法律护我成长考纲要求考点1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考点2 违法和犯罪行为1.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了解违法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考点3 法律护我成长1.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3、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自主梳理考点1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读1.法律的特征。
(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七下P87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考点2 违法和犯罪行为解读1.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种?)七下P93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分类: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一般违法和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有什么区别?七下P93.94根据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违法情节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比较小,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严重,是犯罪行为。
3.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七下P94含义: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中考政治总复习 法律护我 (共31张)

1.法律、道德和纪律的区别 2.法律的含义与特征 3.法律的规范作用的表现:①规范作用;②评价作用;③保护作 用 4.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5.我国制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 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处处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7.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必要性 8.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3.熟悉各种警示标志,是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必不 可少的内容。下列警示标志按顺序正确对应的是 ( A)
A.禁打手机——禁止掰门——禁止游泳——禁止吸烟 B.禁止通话——禁止掰门——禁止游泳——禁止吸烟 C.禁止通话——禁止触摸——禁止下水——禁止明火 D.禁打手机——禁止触摸——禁止游泳——禁止明火
12.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B ) A.处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B.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C.教育和惩罚并重的原则 D.只教育不惩罚的原则
13.学校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你认为学校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 ) ①体罚学生,但没有伤害其身体 ②组织学生勤工俭学,适当参加一些体力劳动 ③将美术、音乐课改上语文、数学课以提高升学率 ④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法律的约束力( B ) A.只针对违法犯罪分子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性 C.具有个别性 D.只针对本国公民
4.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是 (C ) A.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 安管理处罚条例 B.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宪 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 法
初三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复习

初三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复习一、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一切法规的总称。
它是维护国家权力、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法律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2.保障公民权益:法律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障公民享有平等、自由和正义的权利。
3.促进社会发展:法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通过法律规定和保护财产权利,鼓励人们积极投资创业,推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二、了解我国法律的特点我国法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点:我国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民法典为基本法,各个领域的法律相互配套,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2.法律的普通适用性:我国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无论身份、地位和职业,一律平等,都必须依法行事。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效力普遍适用。
3.法律的进步性:我国法律不断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法律的进步性保证了法律始终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法律对我成长的影响作为一个初中生,法律对我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法律教育的普及让我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知道了法律是保护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
其次,法律规定了社会行为的准则,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行为和处理问题,注重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此外,法律也规定了我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我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四、法律常识的学习和运用了解和学习法律常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法律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注意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保护自己的权益。
当我们遇到侵犯自身权益的行为时,可以依法维权,寻求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五、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培养和提升法律意识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
中考政治复习讲解与训练15法律护我成长

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讲解与训练(十五)法律护我成长一、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2、能力目标:(1)通过收集典型案例,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其意义;(2)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2)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重点问题分析:联系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具体事例,分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通过列举违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与行为特别是游戏厅、网吧,使未成年辍学等,明确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既是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同时也要明确作为未成年人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运用法律,依法自我保护,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九年级学生张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张平迅速到附近商店打“110”报警。
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
对张平的行为,正确的评价是( C )①张平的做法很机智②张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张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张平履行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据统计,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B )①、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②、社会不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③、青少年不能抵制社会的不良诱惑④、青少年不懂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就在高考前,其弟被别人打伤了,王某没有多想,纠集了几个人,将打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
结果王某因为“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报考大学的意愿化成了泡影。
此事给我们的教训是( C )①、受到不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王某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以致违法犯罪③、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④、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忍气吞声,否则任何方式都可能使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4、某市有关部门联合行动,查缴涉及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口袋书”,净化图书市场,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专题复习四 法律护我成长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塑造自我。
中考知识精讲,考点梳理。
1.1 自尊自信。
1.自尊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2,表现: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2,自尊的重要意义。
(1,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2,自尊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形成健康人格。
有了自尊,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身社会。
3,自尊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当自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快乐、振奋、自信这种积极、肯定的情绪;相反,当自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失望忧愁,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
4,尊重他人的必要性。
(1,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关系: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尊重他人的意义: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无论是谁,尊重他人既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5,自尊和知耻。
(1,自尊心和羞耻心的关系:自尊心和羞耻心互为表里, 自尊始于知耻。
(2,羞耻心的作用:有了羞耻心,我们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为情;有了羞耻心,我们做了错事会感到惭愧;有了羞耻心,我们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
6,如何学会自尊,树立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人的尊严是依赖自尊的行为树立的。
因此,我们不应做出欺骗、贪婪、损人利己、卑躬屈膝、阿谀奉承、见利忘义等有损人格的行为。
走出自卑,洁身自爱,树立自信,克服自负和虚荣。
7,自卑心理。
(1,含义: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2,表现:当我们在自己的弱点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就可能陷入自卑。
(3,原因: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贬低,甚至自暴自弃。
(4,危害: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不利于人际关系协调,不利于身心健康,不利于事业成功,甚至会导致轻生。
8,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卷 知识复习提纲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卷知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的定义及特点-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及区别- 道德对法律的制约和引导作用- 法律对道德的保护和规范作用第二单元: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分类- 公民的基本权利:生存权、教育权、劳动权- 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法律、奉献社会、维护公共秩序-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的平衡第三单元: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制教育- 公民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 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公民参与法制建设的途径:守法、执法、学法、用法第四单元:家庭与法律- 家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法律保护- 强化家庭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第五单元:学校与法律- 学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学校中的法律教育与管理-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学生违法行为的处理及法律责任第六单元:社会与法律- 社会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社会治理的法律保障- 公民在社会中的法律权益及维护方法-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第七单元:网络与法律- 互联网的特点和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法律问题和风险- 互联网法治与个人网络安全- 公民在网络空间中的权益保护及责任意识第八单元:法律与公民安全- 公民安全的重要性及法律保障- 公民在安全中的权益和义务- 公民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知识的应用第九单元:法律与经济- 法律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公民的经济权益和义务- 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和风险- 经济领域中的法治建设和公民责任第十单元: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公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和权益- 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的培养- 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和使命注意:以上提纲仅供参考,具体复习内容可以根据教材来确定,重点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八课第一框笔记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八课第一框笔记摘要:一、前言二、笔记内容概述三、详细内容1.法律的涵义a.法律的概念b.法律的作用2.法律的特征a.法律的特点b.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3.法律的种类a.宪法b.普通法律4.法律的制定和实施a.法律的制定b.法律的实施5.法律的作用a.维护社会秩序b.保障公民权益6.法律意识a.法律意识的重要性b.如何提高法律意识四、总结正文:一、前言在九年级上册政治第八课第一框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法律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一课的重点是让我们了解法律的涵义、特征、种类、制定和实施,以及法律的作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二、笔记内容概述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法律的涵义2.法律的特征3.法律的种类4.法律的制定和实施5.法律的作用6.法律意识三、详细内容1.法律的涵义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由国家制定、颁布并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
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规范社会行为,以及调整社会关系。
2.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以下特征: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强制力。
b.法律是普遍适用的,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c.法律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
3.法律的种类法律分为宪法和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用于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行为规范。
4.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制定是指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过程。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三个方面。
5.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维护社会秩序: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使社会成员的行为有序进行,维护社会稳定。
b.保障公民权益:法律对公民的权益给予明确保护,使公民在合法行为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救济。
6.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以及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行为。
提高法律意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通过学习九年级上册政治第八课第一框,我们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三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初三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初三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政治学科。
一、国家
-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人民共同的组织形式,是统治者管理国家事务的凭借,具有政权、领土、主权等特征。
- 国家的成立条件:独立的领土、人口、政权。
- 国家的主权:国家在一定的疆域内,独立地进行统治和管理的权力。
- 国家的权力划分: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司法权力。
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公民的权利:、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等。
- 公民的义务:遵守国家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参加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
三、政治权力
- 政治权力的来源:合法性和合法性两个层面。
- 权力的制约与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制约和分立,互相平衡。
- 民主政治:民主选举、平等权利、多党制、等。
四、国家和个人的关系
- 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国家的发展需要个人的支
持和付出,而个人也需要国家提供保障和发展机会。
- 国家的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提供公共
服务等。
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 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选举、议政、参政等。
- 重要的参政形式:代议制、群众性组织、基层民主等。
以上是初三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大家认真复习,加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复习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复习目标】:
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知道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情感目标】:
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体会家长、学校、社会、国家给予九牛二虎之力深深、浓浓的爱。
【复习方法】:学生自读教材,学生总结,老师点拨,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复习课:
(一)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通过复习应达到的程度:
(二)学生读书解决如下问题:
1.《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什么?p103
保护的对象是年龄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
2.《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做了哪些方面的规定?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3.什么是家庭保护?家庭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p104
(1)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2)家庭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
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4.什么是学校保护?学校保护有什么意义? p104
(1)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2)未成年人有很长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职工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5.什么是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p105
(1)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6.什么是司法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p106
(1)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2)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等。
7.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p108
(1)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2)诉讼(“打官司”),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如果采取别的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时,就用诉讼的手段。
8.我国诉讼的种类及其含义p111
我国诉讼分为三类: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
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