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MW二次再热π型锅炉汽温的协调控制策列研究

合集下载

1000MW二次再热火电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及工程应用

1000MW二次再热火电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及工程应用

术 .过 热 器 系 统 主 受 热 按 揍 汽 流 … 分 为 线 ,
流速 等 、住 【 人 J 外 扰 动 下 ,主 蒸 } , ( 温 度 的 控 制 呈现 人滞 后 、非 线 、慢 速 反心 等特 一 ,足 典 的 多 容 分 布参 数 受控 对象1 3 】 .
口f m 对 超 超 临 界 机 组 过 热 汽 温 的 控 制 大 多 采

要 :以 具 打 时 变 特 性 、大 惯 一 l q - 相 ¨
的 二 次 热 机 组 蒸 汽 温 度 受 控 对 象 幻背 景 ,结 合趟 超
流 锅
炉 特 性 . 分 析 r过 热
【 1 i : 焦 汽 度 的 变 化 机 理 , 提 了基 于 改 进 型 S mi t h预 估 补 偿 器 实 观 的 喷 水 减 瀣 控
度 和
1 过热器 喷水减 温控制方案
1 . 1 过 热 器 布 置
重 要 . 但 是 其 被 控 过 程 受 到 多 种 素 的 I 扰 , 如 煤 质 改 变 、运 行 丁 况 、流 绛 』 J 【 I 热 的 州
察州电厂二期 r 塔』 炉 果川 二 次 l I f 热 技
收 稿 日期 :2 0l 7 — 0 3 — 2 O 基金项 目: 作者简介 : 咏 科 技 支 撑 汁 划项 f _ 】 ( 2 0l 2 BAAl 2 B 0 0)
住 低 温 过 热 进 U 及 低 温 过 热 干 I l 『 、 过 热 之
间 .生蒸 汽 温 度在 以煤 、水 比例控 制 础 采. L } j 两 级喷 水 减温 做 精 准 州 1 ( 2为 S mi t l 1 颅 f 占控 制 ,
即 低温 过 热 器 和 高温 过 热

二次再热机组汽温调节分析与策略

二次再热机组汽温调节分析与策略

二次再热机组汽温调节分析与策略作者:付锐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0期摘要:本文对1000MW级机组二次再热系统涉及到不同于一次再热的系统及特点进行介绍,并针对二次再热系统的控制尤其是二次再热蒸汽温度的控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二次再热机组;气温调节;策略引言当前,国产1000MW一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的参数选为28MPa/600℃/620℃,已将目前可用的高温管道材料用到极致。

而700℃材料计划研究相对滞后需要时间的验证、实施日期难以预料,因此国内发电企业已开始运用二次再熱技术来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

二次再热机组与一次再热机组相比热耗约降低1.5%~2%,相应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以改善环境。

1、二次再热系统简介1.1二次再热的概念所谓二次再热,指的是就是将汽轮机高压缸内膨胀至某一中间压力的蒸汽全部引出,进入到锅炉的二级再热器中再次加热,然后再到汽轮机中压缸内继续做功。

本文以哈尔滨汽轮机厂的二次再热汽轮机组为例。

1.2二次再热带来的热力系统变化二次再热与一次再热系统相比,热力系统发生如下主要变化:(1)锅炉增设一个低压再热器,相应增加低压再热器事故喷水系统;(2)增加二次冷再热蒸汽管、二次热再热蒸汽管及对应的疏水阀;(3)给水(凝结水)回热由九级增至十级,抽汽管道根数增多,相应增加一台高压加热器及对应的液位调节阀和危急疏水阀;(4)抽汽管道数量和级数增加,对应的抽汽逆止阀相应增加;(5)二次再热汽轮机采用串联旁路时,需要高、中、低压三级旁路,增加一级中压旁路及对应的减压阀、减温阀和隔离阀。

(6)汽轮机多一个汽缸,汽轮发电机组的长度增加,多一个支撑轴承;(7)哈尔滨锅炉厂设计的二次再热锅炉需要增设烟气再循环系统以调节再热蒸汽的温度。

本锅炉采用烟气再循环调温,再循环抽烟口取自省煤器出口,并设置前置式烟气换热器。

2、二次再热的温度控制手段从控制的角度来看,二次再热锅炉和常规的一次再热锅炉最大的区别就是两级再热蒸汽温度的控制。

1000MW二次再热火电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及工程应用

1000MW二次再热火电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及工程应用

1000MW二次再热火电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及工程应用崔青汝;牛海明【摘要】以具有时变特性、大惯性和非线性的二次再热机组蒸汽温度受控对象为背景,结合超超临界直流锅炉特性,分析了过热器出口主蒸汽温度的变化机理,提出了基于改进型Smith预估补偿器实现的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结合某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给出了控制策略的设计要点.实践证明,该系统能有效解决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的大延迟和大惯性问题,提高主蒸汽温度的动态控制品质,同时降低调试难度.%Aiming at the main steam temperature control of double-reheat units with time variation,large inertia and non-linearity,ta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supercritical once-through boilers in consideration,the mechanism of the main steam temperature changing at the superheater outlet is studied.Then,a water spraying desuperheating control syste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improved Smith predictor.The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e control system are designed for a 1000-MW ultra-supercritical double-reheat tower-type boiler.The practical operation shows that the control system have effectively tackled the large delay and large inertia problems in the main steam temperature control of ultra-supercritical double-reheat units,improved the dynamic control qualities of the main steam tempera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alleviated the tuning difficulties.【期刊名称】《中国电力》【年(卷),期】2017(050)006【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燃煤发电;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二次再热循环;主蒸汽温度;Smith预估补偿器;示范工程【作者】崔青汝;牛海明【作者单位】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北京 100034;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电站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21;TP273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之一[1]。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整与优化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整与优化

- 46 -工 业 技 术一、运行情况概述该厂2×1000MW 二次再热锅炉型式为2710t/h 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塔式布置、四角切向燃烧、平衡通风。

设计煤种为神华煤。

过热蒸汽/一次/二次再热蒸汽额定温度605/613/613℃根据设计在65%~100BMCR 负荷段,一次、二次再热蒸汽温度应能达到在额定值。

然而该厂二期两台机组投产初期,均存在再热汽温偏离设计值较多问题,月度均值只有587℃左右,机组效率大幅受限。

由于1000MW 等级的二次再热机组尚属首例,无成功调整经验借鉴,因此该厂从机组特性上深入研究,在磨组组合、吹灰、二次风门调整及煤种掺烧配烧中探索出一条二次再热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手段。

二、运行调整与优化1.吹灰方式调整从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布置可以看出,低温过热器受热面处于燃烧器出口,即处炉膛温度最高区域。

由于低温过热器受热面的辐射特性,较干净的低过受热面势必造成低过吸热过多,从而导致锅炉再热汽温低于设计值。

运行数据显示,低温过热器温升及烟气温降均大于设计值,说明低温过热器受热面吸热占较大。

针对此现象通过减少一次再热高再热段以下区域重点减少低过受热面区域吹灰频率和吹灰器数目,达到增加再热器的吸热,提高再热汽温的目的。

2.磨组运行方式优化通过磨煤机的组合方式来调节再热汽温与改变燃烧器的摆角的原理一样,都是改变燃烧中心来调整再热汽温。

选取下列磨组运行方式。

高负荷ABDEF、ABCDF 运行时,一、二次再热器汽温距额定值甚远,主要原因是主燃区分为两段,降低了炉膛火焰的集中度,使锅炉燃烧剧烈程度降低。

如表1所示,在磨煤机组合中,ACDEF 组合运行时的一、二再热蒸汽温度最高。

一是由于该种运行方式拉长了主燃烧区域的高度,炭粒子在炉膛的停留时间延长所致。

在600MW~800MW,重点比较BCDE/CDEF 两种磨组运行方式。

采用上4台磨组运行时,由于主燃烧区域的上移,即火焰中心的上抬,再热汽温有着明显升高。

1000MW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设计特点及

1000MW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设计特点及

1000MW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设计特点及汽温调整试验研究匡 磊(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某厂1000MW二次再热π型锅炉,属于国内首创,其设计运行经验正在逐步累积。

二次再热锅炉相对于一次再热锅炉增加了一组高温受热面,形成过热系统、一次再热系统和二次再热系统格局。

锅炉在二次再热塔式炉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总面积,具有更合理的受热面热面分配,同时强化了烟气再循环对过热器和再热器热量分配能力。

根据该锅炉燃烧系统情况及特点,探讨锅炉氧量、SOFA风门开度、再热烟气挡板调节、再循环风量等运行参数对蒸汽温度的影响,找出了锅炉合理的运行方式。

关键词:1000MW;锅炉;二次再热;燃烧系统0 引言与一次再热机组相比,二次再热机组锅炉热力系统更为复杂[1],高温受热面壁温容易产生偏差,出现汽温难达标现象,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锅炉出口处的蒸汽温度比设计值低会使汽轮机装置的热效率下降,促使机组的煤耗升高,降低经济效益,温度进一步降低时还会加剧汽轮机末级叶片的水滴侵蚀等情况发生[2]。

本文以某厂百万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2号锅炉为研究对象,探讨二次再热π型锅炉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的系列优化的特点,以及投入运行后一次风速、锅炉氧量、SOFA风门开度、磨煤机组合、燃烧器摆角、尾部烟气挡板、再循环风量等因素[3-4]与主、再热蒸汽温度关系,通过冷热态一次风调平、热态参数优化,保证了机组在各负荷下汽温达到设计值,在保障设备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性。

1 锅炉设备系统概况某厂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开发的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锅炉。

该锅炉为超超临界变压运行,带内置式再循环泵启动系统的直流锅炉。

该炉为π型锅炉,布置有八角燃烧器,双切圆燃烧,尾部双烟道;炉内采用螺旋管圈水冷壁,三级过热器,两级再热器。

过热器系统为三级布置,分别为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均布置在炉膛上部,采用煤水比进行温度粗调,一、二级减温水细调;再热器系统采用烟气再循环、尾部烟气挡板和燃烧器摆动的组合方式调温。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低负荷段二次再热汽温研究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低负荷段二次再热汽温研究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低负荷段二次再热汽温研究Studyonthedoublereheatsteamtemperatureduringlowloadoperationof1000MWdoublereheatboiler李冬ꎬ赵诗泉(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ꎬ江苏泰州㊀225300)摘要:泰州公司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直流塔式炉汽水系统日常运行中低负荷段二次再热汽温偏离设计值ꎬ针对此情况进行了专项研究ꎬ分析了入炉煤煤质㊁燃烧器风门改造㊁运行燃烧工况调整㊁受热面沾污系数㊁机组供热改造等因素对二次再热汽温的影响ꎬ并提出相关控制措施ꎬ实施后效果明显ꎮ关键词:1000MW发电机组ꎻ直流塔式炉ꎻ低负荷段ꎻ二次再热汽温Abstract:Thedeviationofexperimentalvalueanddesignvalueondoublereheattemperatureduringlowloadoperationof1000MWultra-supercriticaldoublereheatDCtowerboilerinTaizhoupowerplantisstudiedinthispaper.Theinfluenceofcoalqualityꎬrevampingofburnerventilationdoorꎬoperationofcombustionconditionad ̄justmentꎬsurfacecontaminationcoefficientꎬheatingreformofboileronthedoublereheatsteamtemperatureisdiscussed.Therelevantcontrolmeasuresareputforwardandtheeffectisobvious.Keywords:1000MWpowerunitꎻDCtowerboilerꎻlowloadoperationꎻdoublereheatsteamtemperature中图分类号:TM621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8069(2018)06-006-030㊀引言汽轮机进汽参数是火电厂的一个重要参数ꎬ其数值大小直接影响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ꎮ二次再热机组设计要求在65%~100%BMCR工况下ꎬ二次再热蒸汽温度均能达到设计值ꎮ而泰州公司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直流塔式炉在低负荷工况时ꎬ二次再热蒸汽温度存在达不到设计值的问题ꎮ经验表明二次再热蒸汽温度每下降10ħꎬ煤耗将上升0.4g/kWhꎬ直接影响机组的经济性ꎮ在实际运行中ꎬ造成二次再热蒸汽温度偏低的原因很多ꎬ必须对影响二次再热蒸汽温度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ꎬ提出有效的调整方向ꎬ保证二次再热汽温的宽负荷稳定性[1-4]ꎮ泰州公司1000MW超超临界压力二次再热锅炉型号为SG-2710/33.03-M7050ꎬ为单炉膛塔式布置㊁二次中间再热㊁四角切向燃烧㊁平衡通风㊁固态排渣形式ꎬ配备100%高压旁路系统[5]ꎮ省煤器受热面位于锅炉上部第一烟道出口处ꎬ前烟道㊁后烟道各布置一部分ꎬ两者并联ꎮ水冷系统由膜式壁构成ꎬ采用下部螺旋管圈㊁上部垂直管圈的形式ꎮ水冷壁垂直管上部引入到前后左右四个出口集箱ꎬ再经4个水冷壁出口分配器导入6台汽水分离器ꎮ炉膛上部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分别布置有低温过热器㊁高温再热器低温段㊁高温过热器㊁高温再热器高温段㊁低温再热器㊁省煤器ꎮ过热器系统分为两级ꎬ第一级为悬吊管㊁隔墙和低温过热器ꎬ第二级为高温过热器ꎮ低温过热器布置在炉膛出口断前面ꎬ高温过热器布置在高温再热器冷段和热段之间ꎬ两者均为顺流布置ꎮ一㊁二次再热器系统均分为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两级受热面ꎬ高温再热器为顺流布置ꎬ低温再热器为逆流布置ꎬ再热器布置上采用了组合式高温受热面的布置方案ꎬ将部分再热器提前ꎬ提高再热器吸收辐射热量的能力ꎬ并将两次高再受热面并列布置ꎬ以达到不降低二次高温再热器换热温压的目的ꎮ1㊀二次再热汽温宽负荷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㊀㊀影响二次再热汽温的因素很多ꎬ具体包括受热面吸热不足㊁管壁汽温偏差大㊁受热面材料壁温超限等ꎮ低负荷下受热面材料壁温裕度较大ꎬ二次再热汽温偏低的主因是受热面吸热不足ꎬ同时管壁温度偏差也制约了汽温的提高[6-10]ꎮ1.1㊀受热面吸热不足运行数据表明低负荷段下二次再热受热面温升62018年12月电㊀力㊀科㊀技㊀与㊀环㊀保第34卷㊀第6期低于设计值ꎬ炉膛和低过吸热过多㊁温升大ꎬ主要因为低负荷段下炉膛烟气量不足导致对流吸热偏低和炉膛下部受热面吸热过多ꎮ1.1.1㊀低负荷烟气量相对不足锅炉设计煤种为神华煤ꎬ其高热值的特性导致在低负荷段时锅炉燃料量偏少ꎬ虽然全水不低但烟气量仍偏小ꎮ为提高低负荷段烟气流量ꎬ可适量掺烧低热值高水分的煤种ꎬ为保证锅炉BMCR工况的设计值出力ꎬ考虑到磨煤机实际出力情况ꎬ加仓方式为A㊁B㊁C下三层煤仓选择神混2㊁大友㊁平5等高热值㊁中低灰分煤种ꎬE㊁F两层煤仓掺配印尼㊁菲律宾等低热值㊁高挥发分及高水分煤种ꎬD层加仓上灵活安排ꎬ神混2㊁大友㊁平5㊁印尼煤种ꎬ可查阅相关参数ꎮ实际运行情况表明ꎬ700MW负荷下掺烧印尼煤可提高二次再热汽温6~10ħꎬ负荷越低效果越明显ꎬ若解决磨煤机磨制印尼煤的安全问题ꎬ印尼煤掺烧量最大可达40%~60%ꎬ有效提高再热汽温ꎮ1.1.2㊀下层受热面吸热过多从机组调整前期750MW工况下锅炉的主要运行数据可以看出ꎬ实际运行工况下的低温过热器的吸热量大于设计值ꎬ其后的受热面温升均低于设计值ꎮ为了解决汽温偏低的问题ꎬ需要减少炉膛吸热和低过吸热ꎬ增加再热受热面的吸热ꎮ由于二次再热高温受热面级数多ꎬ传热温压是最关键的因素ꎬ对高烟温区的受热面调整将对再热汽温更加敏感ꎮ为提高再热汽温ꎬ可采取以下方法:减少炉膛吸热ꎻ减少屏过吸热ꎻ增加低再高再吸热ꎬ效果相对较弱ꎻ烟气再循环ꎬ能够将炉膛的热量带到下游热面ꎬ其效果虽比较明显ꎬ但整个系统改动较为复杂ꎬ并且再循环风机的可用率也难以保障ꎮ通过煤种分析可知ꎬ配煤掺烧后入炉煤平均灰熔点大ꎬ结焦倾向不严重ꎮ而炉膛及低过区域是以辐射换热为主的换热面ꎬ一定程度的结焦有利于增加受热面沾污系数ꎬ从而减少炉膛及低过受热面吸热量ꎮ为了增加受热面沾污系数ꎬ我们将现有的吹灰方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缩减ꎮ水冷壁短吹总共有八层(由下向上分别A-B-C-D-E-F-G层)ꎬ原A-G层水冷壁受热面吹灰频次由每班一至两层半数改为上三层每天一至两层半数ꎬ下五层保证每周吹一次ꎬ同时对低过区域不再明确严格的吹灰频次ꎬ根据工况㊁观火结焦情况及温升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低过吹灰ꎮ日常运行中通过吹灰频次缩减来提高受热面的沾污系数ꎬ应加强关注炉膛结焦情况ꎮ从技术改造方面ꎬ可以通过水冷壁喷涂隔热涂层增加水冷壁的沾污系数ꎮ喷涂隔热涂层可能对炉膛结焦有一定的影响ꎬ关于炉膛的结焦问题就目前所燃用的煤质ꎬ其灰熔点㊁灰分的碱酸比都表明结焦倾向不严重ꎬ适当的面积应不会产生结焦而影响锅炉正常运行ꎮ相关技术是针对调整水冷壁热传导量而设计的专用隔热涂层ꎮ它共有2层结构:第一层是采用NiCrAl合金作为提高工作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过渡层ꎬ外工作层为具有良好隔热效果的特制Al2O3基混合陶瓷涂层ꎮ涂层总厚度为1mmꎬ该涂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ꎬ涂层寿命大于1个大修周期ꎮ由于自身的膜式结构ꎬ水冷壁的受热面已经无法变动ꎮ低过位于炉膛出口ꎬ是辐射换热为主的换热面ꎬ适当减少低过区域的部分管屏的管数ꎬ可提高进入下游受热面的烟气温度ꎬ提升下游换热面的传热温压ꎬ达到提高二次再热汽温的作用ꎮ上海锅炉厂大唐东营电厂在建项目根据吸热量变化和煤质特性ꎬ对锅炉尺寸进行了调整ꎬ炉膛截面尺寸由21480ˑ21480mm调整为20760ˑ20760mmꎬ减少炉膛的吸热量ꎬ增加炉膛出口再热器的吸热量ꎬ提高再热蒸汽温度ꎮ此外ꎬ还可以适当优化过热器与再热器的面积分配比例ꎬ减少低温过热器的受热面ꎬ提高高温再热器受热面的换热温压ꎮ1.1.3㊀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吸热比例过大对于二次再热机组ꎬ主蒸汽吸热比例下降ꎬ再热蒸汽(含一次再热蒸汽和二次再热蒸汽)吸热比例上升ꎬ二次再热机组锅炉主蒸汽的吸热比例由通常的82.0%降至71.5%左右ꎮ为改善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ꎬ减少再热汽吸热比例ꎬ可以增加一次冷再㊁二次冷再对外供热量ꎬ减少再热蒸汽流量[11]ꎮ1.2㊀管屏温差低负荷下ꎬ二次再热蒸汽出口温度经常出现较大的汽温偏差ꎮ汽温偏差的产生主要由于炉内烟气分布不均及受热面介质流分配不均ꎬ后者不可改变ꎬ以下主要针对烟气流场进行分析ꎮ1.2.1㊀燃烧器风门改造锅炉采用对冲同心正反切圆燃烧方式ꎬ其中B㊁D㊁F三层燃烧器配置了偏置二次风ꎬ达到启旋作用保证旋流的充分性和稳定性ꎮ上层燃尽风分为BAGP㊁UAGP两层ꎬ采用反向切圆分散布置ꎮ大量72018年李冬等:1000MW二次再热机组低负荷段二次再热汽温研究第6期实践证明燃尽风反切一定角度ꎬ可以使进入燃烧器上部区域气流的旋转强度得到减弱乃至消除ꎬ提高炉膛上部截面烟气充满度ꎮ锅炉低负荷工况下ꎬ为保证一定的二次风压及燃烧稳定性ꎬ包含启旋风燃烧器在内的整个二次风门开度相应缩小ꎮ此时水冷壁前后左右墙出口汽温偏差最大可达35ħꎬ分析原因是由于B㊁D㊁F三层起旋效果偏弱ꎬ导致炉膛内切圆偏小ꎮ为增加启旋力度ꎬ将A至F层所有油层辅助风门的直吹式喷口改为三层喷口(上层和下层改为正切22ʎ的启旋喷口)ꎬ增加各负荷工况下炉膛内火焰的旋流强度ꎬ具体改动结构如图1所示ꎮ实践表明ꎬ在风燃烧器改动后ꎬ相同负荷工况下ꎬ整个水冷壁壁温及过㊁再热汽温偏差均有较大改善ꎮ图1㊀燃烧器油层二次风喷口改造前后示意图1.2.2㊀配风调整长期运行调整表明ꎬ锅炉的配风方式对管屏温差影响明显ꎬ尤其是启旋风门的配风调整ꎮ燃烧器风门改造后750MW稳定负荷锅炉侧相关参数笔者详细做了统计ꎮ二次再热出口1~4号管汽温分别610.26ħ㊁611.74ħ㊁601.21ħ㊁601.47ħꎬ平均温度为606.17ħꎬ最大偏差为10.53ħꎬ左侧A㊁C汽温管明显高于右侧D㊁B汽温管ꎬ炉膛烟气分布呈现左后墙明显大于右后墙ꎮ通过对B㊁D㊁F层启旋风门逐渐摸索发现开大炉膛启旋风风门ꎬ增大切圆半径可以减小二次再热汽温偏差ꎬ按照由下而上的方向逐渐增大启旋力度ꎬ增加上层切圆直径有利于提高二次再热B管温度ꎬ大大减小管壁汽温偏差ꎬ启旋风开度尝试期间二次再热汽温的变化趋势明显ꎮ进一步研究发现维持F层开度60%~75%ꎬD层开度55%~65%ꎬB层开度45%~60%情况下汽温偏差较小ꎮ若上层切圆过大会影响CO含量ꎬ可能导致低过出口汽温偏差大㊁壁温超温ꎬ若下层切圆过小可能导致火焰偏斜ꎬ水冷壁局部超温㊁出口汽温偏差大ꎮ根据日常调整数据可得出以下配风经验:低负荷段为维持一定的二次风压㊁原烟气NOx含量ꎬ整个炉膛启旋力度是欠缺的ꎻ合理的启旋力度可以提高炉膛火焰的充满度ꎬ减低管壁温差ꎻ上层燃尽风的反切作用在低负荷阶段必要性不大ꎬ可以将燃尽风BAGP1㊁2改为正切ꎬ增大启旋效果ꎻ低负荷下有意的压缩下层配风开度ꎬ增大上层风量有助于提高二次再热汽温ꎬ抬高火焰中心ꎬ提高上层烟气充满度ꎮ2 结语合理掺烧高水份煤种可有效提高低负荷段二次再热汽温ꎮ通过吹灰调整ꎬ低过沾污情况合适情况下ꎬ机组650MW以上二次再热汽温能达到605ħꎮ对于泰州1000MW二次再热塔式炉ꎬ低温过热器管屏的强吸热特性以及低负荷段二次配风欠旋都指明了调整的方向和手段ꎬ在借鉴经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当调整ꎮ参考文献:[1]牛海明ꎬ邱忠昌ꎬ黄焕袍ꎬ等.1000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再热气温控制策略及工程应用[J].中国电力ꎬ2017ꎬ50(9):138-142.[2]姚丹花ꎬ诸育枫.1000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塔式锅炉设计特点[J].锅炉技术ꎬ2017ꎬ48(5):1-6.[3]杨新民ꎬ吴恒运ꎬ茅义军ꎬ等.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气温的控制[J].中国电力ꎬ2016ꎬ49(1):19-22.[4]赵志丹ꎬ郝德锋ꎬ王海涛ꎬ等.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策略[J].热力发电ꎬ2015ꎬ44(12):113-118.[5]李永生ꎬ徐星ꎬ孙俊威.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性能试验分析[J].电力科技与环保ꎬ2017ꎬ33(6):40-43.[6]王月明ꎬ牟春华ꎬ姚明宇ꎬ等.二次再热技术展与应用现状[J].热力发电ꎬ2017ꎬ46(8):1-10.[7]党黎军ꎬ杨辉ꎬ应文忠ꎬ等.660MW超超临界锅炉再热气温偏低问题分析及技术改造[J].动力工程学报ꎬ2017ꎬ37(4):261-266.[8]徐俊ꎬ刘启明ꎬ白英民ꎬ等.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二次再热技术现状及其市场前景分析[J].东方电气评论ꎬ2015ꎬ29(115):85-88.[9]姚建村ꎬ孟海洋ꎬ王新平ꎬ等.1000MW超超临界一次再热锅炉620ħ再热气温的运行调整[J].锅炉技术ꎬ2017ꎬ48(3):56-61.[10]刘超ꎬ刘辉ꎬ王林ꎬ等.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塔式锅炉过热器与再热器改造[J].热力发电ꎬ2017ꎬ46(8):96-112.[11]刘洪涛ꎬ许晓华ꎬ迟英伟ꎬ等.IGCC电站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及蒸汽分配方案[J].电力科技与环保ꎬ2017ꎬ33(5):49-51.收稿日期:2018 ̄07 ̄30ꎻ修回日期:2018 ̄09 ̄06作者简介:李冬(1982 ̄)ꎬ男ꎬ江苏吴县人ꎬ工程师ꎬ从事锅炉设备运行管理工作ꎮE-mail:lid@gdtz.com.cn82018年12月电㊀力㊀科㊀技㊀与㊀环㊀保第34卷㊀第6期。

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2023《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引言•二次再热机组热力性能分析•热力性能实验研究•热力性能优化与改进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参考文献录01引言03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技术特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具有更高的蒸汽参数和热效率,能够显著降低煤耗和碳排放,是未来火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研究背景与意义01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于高效、清洁的能源需求逐渐增加。

02火电机组节能减排的潜力火电机组作为我国电力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能耗和排放量较大,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研究内容研究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热力性能,包括蒸汽参数、热效率、煤耗等。

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进行热力性能分析和实验研究。

研究内容与方法目的通过对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性能的分析和实验研究,为该类型机组的优化设计、运行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意义提高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热效率和煤耗,降低碳排放,推动我国电力产业的绿色发展。

研究目的与意义02二次再热机组热力性能分析二次再热机组工作原理及特点工作原理二次再热机组基于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通过两次再热过程,提高蒸汽的热能利用率和发电效率。

首先,高压缸排出的蒸汽经过第一次再热,被加热到更高的温度,然后进入中压缸继续做功,最后再次被加热,进入低压缸做功。

特点二次再热机组具有更高的热能利用率和发电效率,可有效降低煤耗,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由于增加了再热系统,机组结构更为复杂,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难度相对较高。

二次再热机组热力性能影响因素蒸汽参数蒸汽参数如温度、压力、蒸汽流量等对二次再热机组的热力性能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蒸汽参数都会影响机组的热效率。

汽轮机设计汽轮机的设计如叶片高度、流道形状、间隙等都会影响机组的热力性能。

优良的汽轮机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机组的热效率。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整与优化探究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整与优化探究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整与优化探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多。

二次再热机组是电厂中一种常见的设备,其能够极大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以某电厂1000MW二次再热机组为例,首先介绍了其运行概况,然后探讨了再热气温的调整和优化措施。

关键词: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气温目前,我国很多电厂在生产的过程中都使用了再热机组,有一次再热机组和二次再热机组。

二次再热机组相对于一次再热机组来说,再热蒸汽还会经过锅炉加热,这样可以再次提高蒸汽的做功效率,使得单位蒸汽做工能力增加。

但是再热蒸汽的温度比较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

1、某1000MW二次再热机组运行概况某电厂1000MW二次再热机组是螺旋管圈+垂直管屏直流炉,超超临界参数为2764t/h,布置方式为单炉膛双切圆、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全悬吊结构、露天布置的π型锅炉。

运行过程中的过热蒸汽、一次蒸汽以及二次蒸汽的额定温度分别为605℃、623℃以及623℃。

根据二次再热机组的性能要求,当负荷处于64%的时候,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的气温就应该能够达到额定温度。

但是此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在刚投入使用的时候,其再热汽温与设计值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每个月的平均温度值只能够达到600℃左右,使得1000MW二次再热机组的工作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此厂的1000MW二次再热机组是国内第一组设备,因此缺乏相关的经验。

此电厂就自主进行研究,分析1000MW二次再热机组的特性,然后探讨出了针对1000MW二次再热机组的再热汽温控制方式,包括烟气再循环、煤种掺烧配烧、二次风门调整、吹灰以及磨组组合等方面[1]。

2、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整与优化措施2.1调整吹灰方式首先研究了此1000MW二次再热机组的受热面布置,发现低温过热器的受热面位于炉膛内温度最高的地方,也就是燃烧器的出口处。

根据低温过热器的辐射特性,如果受热面比较干净的话,那么其吸热效率就越高,也就会降低机组内的再热气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MW二次再热π型锅炉汽温的协调
控制策列研究
1.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哈锅1000MW二次再热π型锅炉主汽温及一二次再热汽温的研究,分析超临界机组汽温系统的非线性、耦合性、级联传导性,以及多种因素间的关联性,掌握汽温变化的内部规律,辨识主汽温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根据热力系统参数理论分析,最终得出主汽温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关键控制变量和控制方案,为同类型锅炉提供实际参考。

关键词:1000MW二次再热;Π型锅炉;主汽温;一二次再热汽温;控制;
1.
引言
二次再热机组由于增加了一级再热系统,其控制水准关系到机组发电效率及负荷控制水平。

同时,系统具有延迟和惯性较大等特性,常规PID控制方法更难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具体表现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主汽温波动大、管屏壁温超温多,锅炉减温水调门动作频繁、剧烈、磨损大,机组安全和经济性能得不到可靠保证。

常规汽温控制系统基本均采用传统的“串级控制”的控制策略,但未全面考虑机组动态变化时多个关键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

1.
锅炉设备概况
某电厂“上大压小”2×1000MW新建工程燃煤锅炉是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锅”)研制开发的1000MW二次中间再热、超超临界压力变压运
行带内置式再循环泵启动系统的直流、单炉膛双切圆、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全悬吊结构、露天布置的π型锅炉。

1.
二次再热机组汽温的特性分析
由于二次再热机组机组汽水流程长,在传统的汽温控制策略中,各级汽温控制相互独立,缺乏协调统一性,抗扰能力差。

通过对换热器传热机理的分析,利用换热器进口和出口蒸汽间的比热容、换热器多容特性两个重要物理特征,设计基于物理机理的减温喷水控制策略。

同时,通过解决汽温大惯性和非线性系统的过程控制问题,提升大范围负荷变化时过、再热器减温水控制稳定性。

如果仅仅通过烟气再循环和烟气挡板等调节手段很难保证过热汽温和一、二次再热汽温在合理范围内,所以这也是过热汽温和一、二次再热汽温控制的基础。

因此,对于二次再热机组汽温控制,应当将整个汽水系统视作一个整体,对各级汽温进行协调控制。

1.
汽温协调控制理论分析基础
利用汽温控制系统级联传导规律,将每一级汽温变量信息按照一定方式传递至其上游和下游控制回路,形成基于双向传递规则的汽温控制规则。

利用正向传递规则,将各级控制响应逐级向下游传递,由于其控制传递速度高于汽温的自然传导速度,有效加快系统调节响应速度;利用逆向传递规则,将各级汽温控制需求逐级向上传递,积累至水冷壁流量控制,改变总给水流量,以达到新的燃水配比,并始终保证减温水控制裕量与各级汽温控制精度,从而在正、逆双向传递过程中,不断建立汽温系统控制平衡点,进而能将会大大提高对汽温的响应速度。

某1000MW哈锅二次再热π型机组采用以锅炉跟随为主的协调模式,炉主控来控制燃料主控,同时通过炉主控来算出对应水量,通过中间点修正水煤比的形式,实现即使在变负荷等剧烈变化的工况下,各级汽温控制品质平稳、快速。

1.
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分级联合控制策略
针对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单纯依赖一种调温手段很难满足各种工况
下对两级再热汽温的控制。

对此二次再热机组设计中提供了烟气再循环、燃烧器
摆角、烟气挡板以及喷水减温等控制手段。

但是各种控制手段对于再热汽温的影
响程度及趋势大不相同,需要设计一种控制策略能够将多种调温方式有效结合、
协同控制,提出一种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分级联合控制策略。

1.
1.
烟气再循环对汽温影响
烟气再循环降低炉膛的火焰温度、增加了烟气的体积流量,强化了尾部受热
面的对流换热量,可以实现主、再热蒸汽吸热量的调整。

烟气再循环提高后,主
汽温度上升约30℃,再热汽温提高约40℃~50℃。

由于烟气再循环风口进入炉膛
的切圆形式与燃烧器的相反,对于烟气再循环风口的调整对水冷壁壁温、对主再
热汽温的偏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后墙的烟气再循环风口的开度对前墙
的壁温影响较大,从实际应用上看,通过关小后墙烟气再循环风口开度,可以将
假想切圆往后墙推移,减轻前墙水冷壁辐射热量,从而降低前墙垂直水冷壁温度。

烟气再循环作为再热汽温总体“主调”,再循环率每减少1%,影响两级再热汽温
变化约为0.85~1.32℃。

1.
1.
燃烧器摆角对汽温的影响
燃烧器摆角通过摆动燃料和空气喷嘴,使炉膛中火焰位置抬高或降低,从而
改变热量在主、再热蒸汽之间的分配。

由于燃烧器摆角不同,相对应的假想切圆
大小不一致,因此,遇到水冷壁壁温偏差时,调整降低燃烧器摆角,有利用炉膛
温度的控制。

另外主燃烧器上摆,可以提高对应侧的主再热汽温。

当汽温出现偏
差时,可以通过控制两侧切圆燃烧器的摆角角度,来达到控制两侧偏差的目的。

燃烧器摆角每上摆10°,影响两级再热汽温变化约为1.71~2℃。

1.
1.
尾部烟气挡板对汽温的影响
烟气挡板通过调整一、二次低温再热器之间烟气量的分配,而实现再热汽温
的调节。

通过再热挡板来调整一、二次再热汽温左右侧的偏差,效果也不明显。

烟气挡板通过调整烟气量在一、二次低温再热器之间的分配,维持两级再热汽温
平衡及“细调”,烟气量份额每增减1%,影响两级再热汽温变化幅度约为
0.96~1.48℃。

1.
1.
事故减温水对汽温影响
喷水减温限制了超高压缸的出力,使其进汽量减少,使整个机组的热经济性
下降,仅在超温、危急情况下使用,当一二次再热汽温有出现偏差时,可以通过
减温水进行调平,同时也可以控制一再和二再的汽温偏差不能过大,防止汽轮机
膨胀出现异常。

1.
1.
分级联合控制策略的思路
1.
烟气再循环通过循环低温烟气,增强对流换热实现再热汽温总体“主调”。

通过调节烟气再循环量来尽量消除一、二次再热器出口汽温与设定值的偏差,控制对象为两级再热器出口汽温的平均值,设定值与机组负荷相对应。

水平烟道
烟气温度、再热器喷水后蒸汽温度及负荷指令作为前馈信号,当其发生变化时,
提前施加不同的控制作用以提高控制系统响应速度。

当锅炉MFT(主燃料跳闸)时,烟气再循环变频风机保持与汽水分离器压力对应的固定值。

1.
1.
1.
燃烧器摆角根据负荷变化辅助调整,实现汽温控制动态加速。

采用以前馈为主导、辅以稳定工况下汽温偏差修正的控制策略。

主导的前馈信号是不同负荷点对应的摆角位置,同时考虑烟气量的修正、不同磨层组合的修正。

结合当时工况下的汽温、烟温、锅炉负荷、变负荷速率及幅度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动态前馈,用于机组变负荷过程。

汽温偏差修正仅用于稳定工况、在一定幅度内进行。

1.
1.
1.
烟气挡板的调整可以改变一次、二次再热间烟气分配,维持两级再热汽温平衡及“细调”。

机组负荷指令作为前馈信号,一次再热蒸汽温度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与二次再热蒸汽温度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相同的同时,维持再热汽温总体稳定。

一次再热器与二次再热器喷水后蒸汽温度偏差变化较快时,提前改变烟气挡板的开度以提高控制系统响应速度。

当锅炉发生MFT时,烟气挡板强制开至50%,保证前、后烟道烟气均匀分配。

1.
1.
1.
喷水减温用于动态或紧急工况。

事故喷水要求尽快将汽温降至合理范围,防止超温,因此采用导前微分+PID 的控制方式。

当锅炉MFT或机组RB工况时,喷水减温阀将被强制关闭。

1.
结论
汽温控制策略的设计中,必须统一考虑烟气再循环与摆角、烟气挡板及减温喷水间再热汽温设定值的关联,比如当某侧再热减温喷水量较大,降低相应侧烟气挡板的设定值。

切实将两级再热汽温的控制对象做为整体进行考虑。

通过再热
汽温分级联合控制策略,将多种调温手段充分协调配合,以达到再热汽温控制的准确、快速及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