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熔化和凝固

合集下载

初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熔化和凝固(基础)知识讲解

初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熔化和凝固(基础)知识讲解

熔化和凝固(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5.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6.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要点诠释:1、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体一般称固体,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液体,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2、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情况下都有三种状态,如:常温下铁是固态,加热至1535℃时变成液态;加热至2750℃时,变成气态。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石棉网、试管、温度计、火柴、搅拌器、三脚架、钟表(2)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松香(3)实验装置:(4)实验内容:①观察海波熔化时的现象?②当温度达到40℃后,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

③当海波开始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如果停止加热还能继续熔化吗?④用记录的数据描点作图。

(5(6)海波、松香熔化图象:(7)分析论证:从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松香的熔化过程则不同。

由图象可看出,随着不断加热,松香的温度逐渐升高,在此过程中,蜂蜡由硬变软,最后熔化成液体。

要点诠释:1、实验开始时烧杯中的水,可用40℃左右的温水,待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时,开始记录。

2、应选择较细的试管,以增大海波的受热面积,且装入试管中的海波不宜过多。

八年级物理上册 熔化和凝固(预习导学+例题精析+当堂训练+课堂检测+课后)

八年级物理上册 熔化和凝固(预习导学+例题精析+当堂训练+课堂检测+课后)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课题: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4〕通过比照、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学习重点】探究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学习过程】【要点1】熔化和凝固〖分析〗夏天,棒冰放在碗里后会怎样?。

说明物质可以从态变为态,这种物态变化叫做;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会结成冰,说明物质可以从态变为态,这种物态变化叫做。

【要点2】〖活动〗〔1〕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使玻璃泡和冰,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块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2〕取适量蜡烛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在蜡烛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蜡烛的状态变化,直到蜡烛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分析〗在以下列图中分别画出冰、蜡烛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冰熔化时,温度 ,需要 〔吸热/放热〕,状态为 ; 蜡烛熔化时,温度 ,需要 〔吸热/放热〕。

〖总结〗 【课堂达标】 〖例1〗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仲夏,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冒“白气〞 C .深秋,操场的小草上有露水 D .严冬,湖水结成冰〖例2〗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类型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例3〗如下列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选项是〔 〕A.该晶体在CD段是气态B.该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C.该晶体的熔点是48℃ D.6min时该晶体己完全熔化〖例4〗以下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C.游泳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例5〗以下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 B.冰 C.玻璃 D.石蜡〖例6〗超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____,但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专题 熔化和凝固【四大题型】-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 熔化和凝固【四大题型】-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3.2 熔化和凝固【四大题型】【人教版】【题型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现象】....................................................................................................................... 【题型2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题型3 实验探究】................................................................................................................................................... 【题型4 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现象】1定义: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凝固是放热的。

水形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2熔点:晶体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

3凝固点:液体凝固成固体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等于熔点。

4用途:超市采用冰融法保鲜荔枝和虾仁。

5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

(2)它在散发热量。

6压力对熔点的影响如下晶体的熔点不是固定的,压力的变化会对物质的熔点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分层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分层练习)(解析版)

3.2 熔化和凝固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 (2)考点02 熔化和凝固 (2)考点03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 (3)考点04 熔点和凝固点 (5)考点05 熔化和凝固图像 (5)考点06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7) (10) (21)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1.下列物体中的物质属于气态的是()A.紫色的碘蒸气B.雾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D.干冰【答案】A【解析】A.紫色的碘蒸气是气态,故A符合题意;B.雾是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是液态,故C不符合题意;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将下列物质按状态分类:糖、酱油、橡皮、氧气、酒精、铅球。

(1)属于固态的有;(2)属于液态的有;(3)属于气态的有。

【答案】糖、橡皮、铅球酱油、酒精氧气【解析】(1)[1]糖、橡皮和铅球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

(2)[2]酱油、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

(3)[3]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

3.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叫做物态变化。

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答案】变化温度【解析】[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考点02熔化和凝固4.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修建有高铁,其中中国的高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用铁块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C【解析】铸造厂在用铁制作铸件的过程中,先把铁块变成铁水,然后再把铁水变成铸件,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先熔化后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第四章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熔化和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如冰、石英、水晶、食盐、金属、海波、萘、明矾等;非晶体没有熔点,如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

(2)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3)有无熔点和凝固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一点。

(4)不同物质其熔点不同,同一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3、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条件及特点:(1)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2)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4)凝固特点: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对非晶体加热时,它的温度逐渐升高,但同时开始熔化,先变软,逐渐变稀,直至全部成为液态,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在凝固时放热,随着温度降低,它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为固体,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5、熔化的例子:①铁变为铁水;②冰熔化成水;③吃冰棒解热。

(注:糖和盐溶于水,是属于“溶解”。

)6、凝固的例子:①水结成冰;②钢水浇铸成钢锭。

注:南极的气温可低至-89℃,因此只能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用水银计来测气温;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将铝锅里的铁块熔化成铁水。

7、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描述:A-B是固体(B点是固体);B-C是固液共存态;C-D是液态(C点是液态),熔化过程吸热。

E-F液态(F点是液态);F-G是固液共存态;G-H是固体(B点是固体)【总结】(1)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点)。

(2)凝固时,温度也保持不变(凝固点)。

(3)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熔化过程需要不断吸热。

(5)凝固过程需要不断放热。

(6)熔化凝固图像中有一段平行时间轴。

8、如图所示为松香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总结】(1)熔化时,温度逐渐升高(无熔点)。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 6 616二凝固★ 2 2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故选:D。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变式2】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3.2熔化与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3.熔化:(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凝固:(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

(2)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4)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5.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警惕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1.熔化与凝固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熔化与凝固也是经常考查的内容。

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物态变化的考查基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常见物态现象分析和生活中物态变化的解释的考查。

此部分考题平均考点概览知识点精析分值在5~6分左右,常考题型有选择题(一个考题,分值以2分居多)、填空题(一个考题,分值以2~3分居多)、实验探究题(一个考题,分值一般为3~6分),也曾出现过简答或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等题型,其中实验探究题分值稍高。

物态变化在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中仍会出现,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

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2)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3)图像分析。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复习: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复习: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复习:融化和凝结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特别重要,大家必定要仔细掌握,查词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复习:融化和凝结,让我们一同学习,一同进步吧!融化和凝结: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融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结。

1、物质融化时要吸热;凝结时要放热 ;2、融化和凝结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融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 )的物质 ;非晶体:融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差别是:晶体有熔点(融化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非晶体没有熔点(融化时温度高升,持续吸热);( 熔点:晶体融化时的温度 );4、晶体融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 ;(2) 持续汲取热量 ;5、晶体凝结的条件:(1) 温度达到凝结点;(2) 持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结点同样;7、晶体的融化、凝结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高升;(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 ),开始融化 ;(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 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恰好融化完成;(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高升;(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结点(50℃),开始凝结 ;(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 点为固态,凝结完成,温度为50℃;(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 1、物质融化和凝结所用时间不必定同样,这与详细条件相关 ;2、热量只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只需这样踏扎实实达成每日的计划和小目标,就能够自如地应付新学习,达到长久目标。

由查词典物理网为您供给的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复习:融化和凝结,祝您学习快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有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注意区别熔化和溶化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加热。

所以用“火”旁“熔”,例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加热要熔化。

溶化指固体溶解,是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

此过程不需要加热,但是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糖水。

3.固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1)注意:酒精灯外焰加热,水浴加热、并且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者海波(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2)现象: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停止加热,变成液态的海波又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还是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等到所有的海波全变成固态时,温度才又继续下降。

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停止加热,由稀变软,又变成固态,温度不断降低。

【例题1】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冰雪消融B.霜满枝头C.滴水成冰D.樟脑片变小【答案】A【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霜满枝头是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滴水成冰是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樟脑片变小是固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例题2】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答案】C【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时直接凝华成固体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只有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所以C项正确.【例题3】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

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3)如图丙中(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min。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1)从下至上(2)﹣4 (3)A;4(4)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解析】(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

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读数是﹣4℃。

(3)分析图象A 可知,在0℃时,图线呈水平,此时的温度就是冰的熔点,熔化经历的时间为6min﹣2min=4min;(4)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最终不会沸腾。

知识点二:熔点和凝固点1.根据物质在熔化时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可将物质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如海波、冰、石英、所有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如石蜡、沥青、玻璃、橡胶等。

2.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如冰的熔点是0℃、海波的熔点是48℃、萘的熔点是80℃。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例题4】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答案】晶体;有熔点。

【解析】根据图象是否有不变的温度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中每一阶段表示的含义及物质的状态。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

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并且熔点为80℃。

知识点三: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1.晶体熔化需要两个条件:温度必须达到熔点;让晶体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也需要两个条件:温度必须降到凝固点;让晶体继续放热。

2.晶体在处于熔点和凝固点时,可能处于液态,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例题5】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冰雪消融B.浓雾生成C.露珠形成D.窗花凝结【答案】A【解析】A.冰雪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热。

故A正确;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

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故C错误;D.窗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需要放热,故D错误。

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A. 壶口附近的“白气”B. 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C. 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D. 铁矿熔化成的铁水【答案】D【解析】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壶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习题精练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铁矿熔化成的铁水在熔化过程中放热,故D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minC.海波的熔点是50℃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答案】C【解析】(1)由图象可知,海波从第5分钟开始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50℃,约到第8min时熔化完成,则熔化过程持续了约8min﹣5min=3min,故AB错误,C正确;(2)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3.如图所示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答案】B【解析】甲图线中有一段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这是晶体的熔化图线;而丙图线有一段放出热量而温度不变的过程,这是晶体的凝固图线;乙图线是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属于非晶体的熔化图线;丁图线是放出热量温度逐渐降低,属于非晶体的凝固图线,因此只有选项B正确.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冰熔化需要的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0 ℃;二是周围的温度比0 ℃高.冰的温度比0 ℃低时,冰吸热升温,但不会熔化;周围温度不比0 ℃高时,0 ℃的冰不能从周围吸热熔化.本题的试管放在烧杯中,对烧杯加热的结果:烧杯内的冰吸热熔化,当烧杯内的一部分冰熔化,烧杯内为冰水混合物时,它的温度保持为0 ℃不变,大试管放在烧杯里,周围是温度为0 ℃的冰水混合物,大试管内的冰不能从与它温度相同的周围吸热,所以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选项C正确.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答案】A【解析】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水结冰是凝固现象,A项正确;B,D两项都属于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项则属于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应选A.6.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有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答案】C【解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热,烧杯中的冰块没有熔化完之前温度不变,始终是0 ℃;试管中的冰温度能达到0 ℃,但此时其温度与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无法继续吸热,因此不能熔化.7.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知,这物质()A.是非晶体B.在t1时刻是固态C.在t2时刻是液态D.在t2时刻正放热【答案】D【解答】A.由图知,该物质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B.在t1时刻该物质还没有开始凝固,处于液态,故B错误;CD.在t2时刻是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不断放热,但温度没有降低,故C错误,D正确。

8.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答案】B【解析】冰属于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且要吸收热量,当冰块温度低于0 ℃时,它吸热升温,状态不变,当达到熔点后,吸收热量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为水后,再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所以B选项中图象是正确的.9.下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答案】B【解析】此图像综合考查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冰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 段是冰熔化完后的升温过程,处于液态;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选项B正确.10.下列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河道冰雪消融B.夏天,山间云雾蒸腾C.秋天,花草凝结露珠D.冬天,草木挂满白霜【答案】A【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故C错误;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