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第5讲《汽化、液化和升华、凝华》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第5讲《汽化、液化和升华、凝华》课件
小试身手
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若从烧瓶中往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 )
A .气压升高,水温升高 C .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B .气压降低,水温升高 D .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必 考 技 能 气压高沸点高
知识精讲
知识二 液化
1.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必 考 技 能 固到气升华 气到固凝华 固受热升华 气受冷凝华
典例讲授
例题7
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 认为正确的是( ) A .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 .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 .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 .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必 考 技 能 雾雨露是液化 霜与雪是凝华 冰则是凝固
随堂练习
小试身手
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 是( ) A .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 B .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 C .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 D .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化
融化 凝固
凝华 升华
汽化 液化
知识精讲
知识一 汽化
3. 沸腾 (1)定义: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产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特点:沸腾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 (4)液体沸腾的条件 要使液体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到达一定的温度(即液体的沸点); 第二,要继续吸热。到达沸点的液体,如果不能继续吸热,那它就不能沸腾. (5)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沸点与液体表面处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高压锅原理);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且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是物质状态的变化。

2、物态分类: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除此以外还有等离子态。

3、三种物态的特点:形状体积流动性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不具有流动性液态没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4 水沸腾实验:(1)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实验完毕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会继续反抗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仍有余温。

(3)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线、单位(3)温度:t,温度单位:℃,注意单位的书写(4)一标准大气压(P=1.01×105Pa)下,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温度为100℃。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第一篇: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一)汽化1、蒸发的特点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例2、晾晒衣服时要将衣服摊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晾晒衣服是为了除掉衣物上的水分,将衣服摊开可增大表面积,阳光下温度高,通风处衣服上的水分可迅速蒸发,从而能使衣服很快变干。

例3、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其珍贵,我国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什么?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考虑,要减缓蒸发,就应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把沟渠输水变成管道输水,可以减小水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也大大减少;把输水管道埋在地下,可以降低水的温度,这样就比普通的沟渠灌溉减少了因水的蒸发而浪费的水。

4、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它具有以下特点:(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

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

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例4、如图所示,试管里装上适量水,放入也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内,然后加热,当大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也会沸腾吗?精析:液体沸腾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吸热。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专题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气化的逆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知识点二:沸腾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吸收的热量用来不断地变成蒸汽,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高,沸点也高,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高压锅。

知识点三:蒸发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和液体的种类。

液体种类相同时,温度越高、空气流速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蒸发致冷。

蒸发过程中吸热。

致使液体和它所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知识点四:液化的方式1.所有气体温度度降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变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

2.“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液化产生的。

重点难点解析1.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是本节重点(1)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

(2)温度与时间图像特点: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水沸腾的状态。

可以从图像看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以及沸腾持续时间。

(3)能探究水的沸点,进而推断当地环境大气压大小。

(4)还能探究出其他问题。

比如: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烧杯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2.知道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难点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答案】B【解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第三章物态变化(完整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完整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并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泡内装有适量的测温物质,如水银、染成红色的煤油、酒精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所用单位的符号。

长刻度线旁标着数字,两个长刻度线之间还有短刻度线,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温度叫它的分度值。

(3)常用温度计的分类①液体温度计:根据测温物质的不同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②固体温度计如根据不同金属连接时的温差现象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根据不同温度下电路导电性不同制成的电子体温计,利用红外线原理制成的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利用不同金属膨胀率不同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等。

③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知识点(二)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注:0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冷热程度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

3、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在书写摄氏温度时,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字的前面加“﹣”号,如﹣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省略数字前面的“+”号,如10 ℃,读作“10摄氏度”或“零上10摄氏度”。

注: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

理论上宇宙中的最低温度是绝对零点温度-273.15℃,热力学温标将-273.15℃定义为0K,分度方法与摄氏温标相同,表达式为T=t+273.15℃,使用热力学温标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273.15K。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_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_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一、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

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异同。

二、知识要点1、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熔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熔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熔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

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

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

图2是非晶体的熔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熔化。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0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C;然后把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C。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0C”读作“5摄氏度”;“-200C”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测量范围:350C~420C;分度值为0.10C;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480C),开始熔化;(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480C,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480C),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480C;(10)FH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意: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5、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到达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到达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到达熔点(50℃),开始熔化;
(3)BC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到达凝固点(50℃),开始凝固;
(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