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大字版)

合集下载

高考名词活用为动词详解

高考名词活用为动词详解

高考名词活用为动词详解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析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按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词的词性和基本功能的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往往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因此,辨别词类活用的最好方法就是抓语法分析,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名词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当某个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在本该是动词出现的位置上时,它就临时具备了动词的相关语法功能,即“名词活用为动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宾语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译文: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蹄”本来是名词,指“蹄子”,在这里充当谓语带了宾语“之”,因而活用为动词,理解为“用蹄子踢”。

②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译文:范增多次用眼示意项王。

“目”本义是名词“眼睛”,在这里处于谓语的位置上且后面带了宾语“项王”,因而活用为动词,可译为“用眼示意”。

2.名词+介词结构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

如果文言文中某个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所以活用为动词。

例如:③一狼洞其中。

(《狼》)译文:一只狼在那里打洞。

“洞”本来是名词“洞穴”,在这里充当谓语且带了介词结构“(于)其中”,因而活用为动词“打洞”。

④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译文: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军”本来是名词“军队”,在这里充当谓语且带了介词结构“(于)霸上”,可译为“(军队)驻扎”,因而活用为动词。

3.所+名词所字结构是由结构助词“所”带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从而构成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种固定结构。

高一语文词类活用总结(一)

高一语文词类活用总结(一)

词类活用(一)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不属于它的语法功能,相应的具有了新的意义,甚至改变了音调,这种用词的特殊现象,我们叫它词类活用。

二、词类活用的类型:(一)名词用作动词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登记)2. 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

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打洞)3. 用一个状动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介词“以”“在”的宾语,在这个介宾短语的后面加上一个与原有名词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用蹄踢”)(二)名词作状语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

如: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

如: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用木格)(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

如: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赤壁之战》)(从水上和陆上)(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像对待哥哥那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像对待奴隶一样)(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

如:予分.当引决(按名分)2.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到)……”。

如: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向北)3. 时间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

(《六国论》)(每日;每月)(三)形容词用作动词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来对译,这个动词既与原有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有关,又能恰当支配句中的宾语。

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偏爱)2. 用一个状动式短语来对译,原有的形容词充当状语,在它后面加上一个适当的动词。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名词活用的几种用法

名词活用的几种用法

名词活用的几种用法
名词活用是指在句子中,原本作为名词的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具有了动词或形容词的性质,从而具备了新的语法意义和功能。

以下是名词活用的几种常见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1)名词用作动词的宾语,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例如:“他吃饭。

”中的“饭”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性质,表示“吃饭”这个动作。

(2)名词用作动词的主语,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例如:“阳光灿烂。

”中的“阳光”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性质,表示“阳光照耀”这个行为。

名词用作形容词:
(1)名词用作形容词的状语,表示一个状态或性质,例如:“他认真地学习。

”中的“认真”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形容词的性质,表示“学习”这个行为的认真程度。

(2)名词用作形容词的主语或宾语,表示一个事物或物质的属性或特征,例如:“玫瑰花香。

”中的“香”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形容词的性质,表示“玫瑰花”具有香气这个特征。

名词用作副词:
(1)名词用作副词,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的方式或程度,例如:“他狠狠地打了他一拳。

”中的“狠狠地”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副词的性质,表示“打”这个动作的方式和程度。

(2)名词用作副词,表示一个句子或短语的关系或程度,例如:“他非常喜欢这本书。

”中的“非常”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副词的性质,表示“喜欢”这个动作的程度。

文言文中词性活用(总结)

文言文中词性活用(总结)

文言文词性活用总结(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大家先看几个例子: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①、处处志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④、不能名.其一处也。

⑤、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明确:处处志之。

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八下)《马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一: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今王鼓.乐于此②、冠.切云之崔嵬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明确:今王鼓.乐于此鼓:弹奏冠.切云之崔嵬“冠”后面带宾语“切云之崔嵬”,活用为动词:戴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二:名词后面带宾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皆披发文.身。

②、皆指目.陈胜。

③、陈胜王。

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①、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八上)《观潮》②、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③、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三: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叠字,又不偏合、联合、复指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①、愿为市.鞍马。

②、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③、狼不敢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四:前面有能愿动词(欲、能、可、愿、敢、当)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不蔓.不枝.。

②、狼不敢前.。

③、未果,寻病终。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五: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①、置人所罾.鱼腹之中。

②、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六:结构助词“所”字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化为名词。

(完整)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完整)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使动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动用法。

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

使……吃惊)《滕王阁序》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用法。

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意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6.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课内整理:请把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加点,并在括号内解释
1.名我固当(名:称呼,命名)
2.病瘘(病:患……病)
3.早实以蕃(实:结果实)
4.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掐)
5.而卒以祸(祸:遭受祸害)
6.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
7.而江浙之梅皆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
8.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
9.试使斗而才(才:显示才能)
10.杖至百 (杖:用杖打)
11.大喜,笼归(笼:用笼子装着)
12.上于盆而养之(上:放)
13.儿涕而去(涕:流着眼泪)
14.仙及鸡犬(仙:成仙)
15.裘马扬扬(裘马,穿着裘衣骑着骏马)
16.细疏其能(疏:陈述)
17.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龙:出现了云/龙)
1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出现了彩虹)
19.族秦者秦也(族:灭族)
20.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玉/金/珠:把鼎/玉/金子/珍珠当作)
21.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名:命名)
22.草木行列(行列:排成行列)
23.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瓮当作)
24.乳二世(乳:哺乳、喂养)
25.客逾庖而宴(宴:赴宴,用饭)
26.执此以朝(朝:上朝)
27.吾家读书久不效(效:有成效,此指考取功名)
28.以其善下之(下:处……下游)
29.君子之志于道也(志:立志)
30.扣舷而歌之(歌:唱歌)
31.下江陵(下:攻占)
32.顺流而东也(东:向东前进)
3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打渔砍柴)
3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
3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
3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名字)
37.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38.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39.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40.乃前曰(前:上前)
41.赵王鼓瑟(鼓:弹奏)
42.相如每朝时(朝:上朝)
43.请以赵十五城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4.秦御史前书曰(前:走上前)
45.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46.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处于……之下)
47.徐人嘉而歌之(歌:唱)
48.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挂)
49.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
50.以约失之者鲜矣(失:犯错误)
51.士志于道(志:立志有志)
52.故就酒家觞之(觞:请人喝酒)
53.走卒类士服(士服:穿士人的衣服)
54.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
55.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穿锦衣;玉食:吃玉食)
56.妾不衣帛(衣:穿)
57.马不食粟(食:喂)
58.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冠:称第一)
59.季文子相三君(相:辅佐)
60.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6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62.将数百之众(将:率领)
63.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64.然陈涉瓮牗绳枢之子
(瓮:用破瓮作;绳:用草绳子系)65.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鞭笞:用鞭打,指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
6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67.其下圣人也远矣。

(下:低于,不如)
68.吾师道也。

(师:学习)
69.或师焉(师:从师)
70.师道之不传也亦远矣(师:从师)
71.惑而不从师(惑:有疑惑)
7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
73.微风鼓浪(鼓:激起、振动)
74.或棹孤舟(棹:划船)
7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76.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盒子装)
77.秦师遂东(东:向东行)
78.子墨哀絰(墨:染黑)
79.遂墨以葬文公(墨:穿黑衣)
80.则束载、厉兵、秣马矣(秣:喂草料)
81.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
82.秦伯素服郊次(素服:穿素服)
83.左右免胄而下(下:下车步行)
84.武夫力而拘诸原(力:花力气)
85.臣少仕伪朝(仕:做官)86.历职郎署(职:任职)
87.谨拜表以闻
88.臣少多疾病(疾病:生病)
89.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90.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91.沛公左司马使人言项羽曰(言:告诉)
9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为王)
93.不可不语(语:告诉)
94.吾得兄事之
95.籍吏民(籍:登记)
96.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97.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刑罚)
98.道芷阳(道:取道)
99.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侧放)100.杖汉节牧羊(杖:拄杖)101.武能网纺缴(网:结网)10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语:告诉)103.天雨雪(雨:落,下)104.羝乳乃得归(乳:生育)105.檠弓驽(檠:矫正)106.空以身膏草野(膏:滋养,滋润)107.爵通侯(爵:封爵)108.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下:流下)109.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110.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序:作序;名:命名)
111.手长鑱(手:手拿着)112.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前:走上前)113.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章甫:穿礼服戴礼帽)114.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吹风)
115.三子者出,曾晳后(后:留在后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