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概述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技术中根据标志物的不同,可分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①抗原的提取与纯化;②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③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④标本的处理与制备;⑤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志物呈色反应;⑥观察结果。
标本的处理标本的主要来源标本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活体组织各种实验动物和人体活检组织。
标本应取材于病变组织及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大小适中,应减少对组织标本的损伤与挤压。
2.各种体液、穿刺液标本量少,可直接涂片或经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
3.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经离心沉淀后做细胞涂片,盖玻片上的单层培养细胞直接固定,吹干后保存备用。
标本的固定与保存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保持细胞形态和结构;保存组织细胞抗原性;防止标本脱落;除去妨碍抗体结合的类脂,便于保存;抑制组织中细菌的繁殖,防止组织的改变。
蛋白质类:可用乙醇或甲醇固定;微生物:可用丙酮或三氯化碳固定;多糖类:用10%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或以微火加热固定;去除黏液物质:透明质酸酶等;去除类脂质:有机溶剂(乙醚、丙酮等)。
冷冻切片可使抗原达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石蜡切片是研究形态学的主要制片方法。
抗原的保存与修复使组织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重要步骤。
常用方法有:1.酶消化法无花果蛋白酶为轻度消化酶;胰蛋白酶为中度消化酶;胃蛋白酶为强消化酶。
2.盐酸水解法操作中应注意掌握盐酸浓度、水解温度及水解时间,以最大限度暴露抗原而又不破坏抗原性为目的。
3.微波法将石蜡切片置于缓冲液中,凭借微波辐射产生的高热效应及高速分子运动能量解开交联蛋白,暴露被掩盖的抗原决定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两种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互称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 的抗体可以和两种共同抗原结合发生反应。
抗原的类型繁多,分类方法也很多, 故抗原的名称各种各样。
根据溶解性抗原有可溶和不溶性两类。
按性能分
抗原的种类
按亲缘关系分
概述
❖基本原理:
❖
抗原抗体反应
标记化学反应
呈色化学反应
❖ 与IHCT相关的免疫学基础: ❖ 抗原:能刺激机体引起抗体的产生,并与相应抗
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体原。
❖ 抗体:针对某种抗原而产生的,并能识别相应抗
原,与其发生特异性结合
第一节 抗原
1. 概念 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
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在体内 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 ( Antigen,Ag )。
有关概念
❖ 免疫球蛋白:是浆细胞产生的球蛋白。 1、抗体(antibodies, Ab):是机体免疫
细胞受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的,能与相应 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具有多种免疫学、生 物学活性的球蛋白。
2 、 免 疫 球 蛋 白 ( immunoglobulins,Ig ) : 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 球蛋白。
γ、 μ、 α、 δ、 ξ 决定的。 重链不同,Ig的类型就不同。
抗体的特性
①Ig都是大分子蛋白质,既具有免疫 原性,又具有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活 性。
② 免疫原性的类属特异性是由Ig分子 的重链和轻链恒定区特定的氨基酸序列所 决定。
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的活性位点存在于 Ig的可变区。
③Ig由B淋巴细胞衍生的浆细胞生成,主要 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能将形态研究与功能、代谢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显著特点,所以,这门新技术从一诞生起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方法经不断改进和发展已日趋成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目前已有近十种技术方法及几百种标记抗体,技术方法逐步规范化,标记抗体逐步商品化,现今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一)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用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技术。
即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其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去免疫小鼠等实验动物,制备特异性抗体,再用这种抗体(第一抗体)作为抗原去免疫动物制备第二抗体,并用某种酶(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生物素等处理后再与前述抗原成分结合,将抗原放大,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方法将抗原抗体反应部位显示出来(常用显色剂DAB显示为棕黄色颗粒)。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显示细胞或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在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或组织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含量。
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抗原或半抗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从理论上讲也是组织细胞中抗原的特定显示,如角蛋白(keratin)显示上皮成分,LCA显示淋巴细胞成分。
只有当组织细胞中存在交叉抗原时才会出现交叉反应。
ABC法或SP法的出现,使抗体稀释上千倍、上万倍甚至上亿倍仍可在组织细胞中与抗原结合,所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第一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免疫学原理对细胞或组织进行化学定位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细胞或组织中某种特定抗原的存在及分布情况,从而为病理诊断、学术研究和药物研发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其靶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和定位。
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到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大部分蛋白质,包括生物芯片检测、ELISA检测、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所用的基质和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针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先与组织样本中的特异性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检测抗体所标识的色素或荧光物等发射的信号,加以可视化。
例如,用特异性抗体和明胶酶-抗明胶酶复合物在组织样本上进行化学染色,从而定位并可视化样本中的抗原。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步骤1. 样本制备:第一步是样本的制备,包括切片、固定和脱水等处理。
固定组织样本是为了保持其形态和结构,因此往往使用福尔马林等固定剂进行固定。
在制片时,细胞或组织切割成相对较薄的切片,一般为5-10 μm。
切割后,通常漂洗去除固定剂,然后脱水,通常采用乙醇浓度逐渐递增的方法进行。
最后,将切片放置于有机媒介中,如去石蜡等。
2. 抗原修复:切片离体后,抗原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进行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可以通过热处理、酶解或酸解等方式进行。
热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压力釜等;酶解包括蛋白酶和肝素酶等;而酸解则是利用酸将组织溶解并解离抗原。
3. 抗体标记:抗体标记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步骤。
选择具体的抗体,可以选择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等。
接着,抗体常被标记为一种检测信号(如与酶或荧光物质结合)。
免疫荧光技术通常是通过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可溶解复合物来可视化。
荧光地染色颜色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如荧光素-醌染料、荧光素-异硫氰酸染料等,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荧光染色方法。
第13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共42张PPT)

免疫胶体铁细胞化学染色 法
胶体铁是一种阳离子胶体,将抗体分子标记上胶体铁,通 过普鲁蓝反应呈色,胶体铁颗粒有一定大小,还具有一 定电子密度,可用在电镜和光镜水平的抗原定位研究。
酶免疫电镜技术
酶免疫电镜技术是利用酶的高效率的催化作用对其底物 的反应形成不同的电子密度,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观察 ,证明酶的存在,从而对抗原进行定位。
LSCM 应用广泛
细胞器研究-籍特异性荧光探 针。图像清晰,可动态观察 活细胞
罗丹明123染细胞线粒体
鬼笔环肽染涡虫纲扁虫肌动蛋白丝
肿瘤细胞间通讯研究
检测人类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
Y
Y
Z
Z
X
X
焦平面(水平面或xy切面)及沿光轴(垂直平面或xz切面)光学切面模式图
分层扫描、光学切片
细胞测量
细胞“CT”片
四、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法 (LSAB)
链霉亲合素(Streptavidin SA)是从链霉菌培养物提取的一种纯 蛋白,不含糖基,有4个生 物素结合位点,并且具有高度的亲 和力,其功能类似亲合素。
利用生物素结合的二抗与酶标记的链霉亲合素蛋白就组合成酶标链霉亲合 素-生物素方法
第五节 免疫电镜技术
一、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
原理:是以游离的亲合素作为桥联剂,利用亲合素的多价性,将检
测反应体系中抗原、生物素化抗体复合物与标记生物素联结起来 ,达到检测反应分子的目的。 由于生物素化抗体分子上连有多个 生物素,因此,最终形成的抗原-生物素化抗体-亲合素-酶标生物 素复合物可积聚大量的酶分子;加入相应酶作用底物后,即会产 生强烈的酶促反应,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藤黄微球菌 绿色-活菌 红色-死菌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讲义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第一节概述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①抗原的提取与纯化;②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③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④标本的处理与制备;⑤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志物呈色反应;⑥观察结果。
一、标本的处理(一)标本的主要来源1.活体组织:应取材于病变组织及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大小适中。
减少对组织标本的损伤与挤压。
2.体液、穿刺液:可直接涂片或经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
3.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经离心沉淀后做细胞涂片,盖玻片上的单层培养细胞直接固定。
(二)标本的固定与保存1.标本固定的目的: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细胞内分解酶反应终止,以防止细胞自溶,保持细胞形态和结构;保存组织细胞抗原性;防止标本脱落;除去妨碍抗体结合的类脂,便于保存;抑制组织中细菌的繁殖,防止组织腐败和在后续组织制备中的细胞结构和成分的改变。
标本的固定应以不损伤细胞形态,不干扰固定后抗原的识别和结合为原则。
2.固定剂的选择:蛋白质类抗原,可用乙醇或甲醇固定;微生物抗原可用丙酮或三氯化碳固定;如需除去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可使用胰蛋白酶;多糖类抗原用10%福尔马林固定或以微火加热固定;如有黏液物质存在,应用透明质酸酶等处理除去;类脂质丰富的组织进行蛋白、多糖抗原检测时,需用有机溶剂(乙醚、丙酮等)处理除去类脂。
组织标本常规固定液为中性缓冲甲醛。
3.制片方法的评价:冷冻和石蜡切片是免疫组化最常用的制片方法。
首选冷冻切片。
其操作简便,可避免石蜡切片因固定(甲醛)、脱水、浸蜡等对抗原所造成的损失,适用于不稳定的抗原。
石蜡切片是研究形态学的主要制片方法,它不但是观察组织细胞结构的理想方法,而且可用在陈旧石蜡包埋材料免疫组化的回顾性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抗原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组织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得我们能够在组织切片中检测到特定抗原,并通过染色的方式将其可视化。
1. 免疫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是免疫染色。
免疫染色是通过将特异性的抗体与待检测物质结合,并标记上染色物质,从而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常用的染色物质包括标记着色剂如酶、荧光物质和金颗粒等。
2. 抗原: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或者是其他小分子化合物。
通过特异性的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来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3. 抗体:抗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分子。
抗体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并通过诱导免疫反应来清除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通过标记抗体对待检测抗原进行检测和定位。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一种检测并定位抗原的方法。
根据标记抗体的不同,可以分为酶标法、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免疫金染色法等。
其中,酶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使染色物质可视化。
5.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包括多个实验步骤,一般包括组织固定、切片、抗原恢复、阻断、一抗和二抗结合、洗涤、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条件,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免疫组织化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
在医学研究领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评估药物的疗效等。
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帮助确定肿瘤类型、检测特定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判断预后等。
7.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实现对细胞和组织水平上抗原的定量和定位。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多聚赖氨酸(分子量300KD):0.5%浓度。 (2)APES试剂(3-氨基、丙基三氧基硅烷) 干净载玻片→丙酮5min →用镊子夹住浸入APES试剂( 1ml+50ml丙酮) 1~3次→纯丙酮洗二次→干燥玻片→用铝箔 包好,室温或4℃保存备用。 (3)铬矾明胶液:铬矾0.5g 明胶5g H2O2 1000ml (4)甲醛明胶液:40%甲醛2.5ml 明胶0.5g H2O2 100ml
待稍微风干以后加4%多聚甲醛溶液覆盖细胞 ,固定2-4小时。
在细胞上加一层甘油放-20℃保存。
荧光标记免疫组织化学
直接法
间接法
注意事项
一、抗体的保存
浓缩抗体:有效期内,只需放在 4℃冰箱内,保存时间可达1-3年。
即用型抗体:理论上在4 ℃冰箱内 可保存半年左右。
PBS或抗体稀释液稀释的抗体:一般 只可放置1-2个月。
2)免疫酶标方法 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
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 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各种抗原成 分进行定位研究。免疫酶标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
本方法与免疫荧光技术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定位准确,对比度好,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适合于
切片的制作
组织的固定 组织石蜡包埋 切片
组织材料的固定
目的:
(1)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溶和腐败,以保持组织细胞 的固有形态。
(2)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和酶等各种抗原成份转变成不溶 性物质,以保持它原有的结构与自然状态时相仿。防止组织细 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溶和腐败,以保持组织细胞的固有形态
光、电镜研究等。 免疫酶标方法目前在病理诊断中广为 使用的有ABC法、SP三步法、即用型二步法检测系统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IHC )
— 胸腺、脾脏组织中T细胞(CD3)的检测
主要内容
❖ 胸腺、脾脏组织结构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一Βιβλιοθήκη 胸腺 (thymus)染 色
HE
胸腺结构示意图
T细胞在胸腺中的迁移途径及发育过程
6. 用PBS洗冲洗60s; 7. 每张切片加100μl 链亲和素标记HRP, 37℃孵育10min;
8. 用PBS冲洗60s。
胸腺、脾脏中CD3免疫组化
实验步骤(续)
8. 加50μl DAB显色液,避光5min; 9. 自来水充分冲洗; 10. 滴加50μl 95%乙醇脱水两次,每次3min; 11. 滴加50μl 100%乙醇脱水两次,每次3min; 12. 滴加50μl 二甲苯,静置30s,勿吸干; 13. 滴加5μl 中性树胶; 14. 镜下观察阳性反应细胞(呈深棕色)。
二、脾 (spleen)
脾HE染色
marginal zone (MZ) marginal sinus region (MS) follicle (F) PALS (P) red pulp (RP) A = central artery, T = trabeculus, H = hilus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胸腺、脾HE染色
实验步骤
1. 切片放空气中自然干燥, 95%乙醇固定2 min,水洗约30~60s; 2. 滴加50μl 苏木素,染色5min后,水洗约30~60秒; 3. 滴加50μl 分色液I,约20s后,水洗约30~60秒; 4. 滴加50μl 分色液II,约40s后,水洗约30~60秒; 5. 滴加50μl 伊红,染色2min 后,水洗约30~60秒; 6. 加增色液50μl洗去多余染液,约40s后,水洗60秒; 7. 滤纸吸干, 滴加一滴中性树胶,盖玻片封片。
实验步骤
1. 滴加100μl 封闭液于组织切片上(需完全覆盖待检组织), 37℃孵育10min;
2. 倒掉或吸干液体(不要冲洗); 3.每张切片加100μl 一抗(兔抗鼠CD3) , 37℃湿盒内孵育 45min;
4. 用PBS冲洗60s; 5. 每张切片加100μl 抗兔生物素化二抗, 37℃孵育10min;
原理: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 对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蛋白质分子)定性和 定位的检测。
分类: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 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 免疫自影法等。 用于病理诊断的主要有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酶法。
特点: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染色技术 的快速性,在细胞或组织上定位的准确性, 以及荧光效应的灵敏性等优势。
胸腺 IHC 4 (阴性)
结果显示(spleen )
脾脏 IHC(纵切面)10
脾脏 IHC(横切面)10
结果显示(spleen )
脾脏 IHC 20
脾脏 IHC 40
脾脏 IHC 100
结果显示(Thymus)
胸腺 IHC 10
胸腺 IHC 40
给小鼠注射地塞米松后,其胸腺里T淋 巴细胞不见了!…….
胸腺 IHC 10 (阳性)
免疫组化原理
具体实验内容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胸腺、脾脏
组织中T淋巴细胞(CD3分子)
❖小鼠胸腺、脾脏组织HE染色
实验流程图
获取淋巴器官(胸腺、脾) 固定、脱水 冰冻切片
HE染色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实验材料
❖ 组织切片:2张脾脏组织切片/组
❖ HE染色:苏木素染液、分色液I 、分色液II、伊红、 增色液、ddH2O。
免疫组化染色: 兔抗鼠CD3抗体(一抗) 试剂A(透明瓶,红芯盖): 封闭液,即10%山羊血清。 试剂B(白色瓶,蓝芯盖): 抗兔生物素化二抗 试剂C(黑色瓶,黄芯盖): 链亲和素标记HRP、PBS、DAB显色
液 ❖ 标本保存: 95%乙醇、100%乙醇、二甲苯、
中性树胶、盖玻片。
胸腺、脾脏中CD3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