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包括以下几种:
1. 汤剂: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成的制剂。
2. 丸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3. 散剂:将中药饮片粉碎成细粉,混匀而成的制剂。
4. 片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压制成片的制剂。
5. 胶囊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制剂。
6. 糖浆剂:将中药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成的浓稠液体制剂。
7. 口服液:将中药提取物加水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8. 栓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9. 软膏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皮肤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10. 气雾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耐压容器中的制剂。
以上是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
中药制剂的种类

中药制剂的种类
按物态分类:①液体剂型;②固体剂型;③半固体剂型;④气体剂型。
按分散系统分类:①真溶液型液体制剂;②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③乳浊液型液体制剂;④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按制备方法分类:①浸出制剂;②无菌制剂。
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①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②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知识拓展:
①中药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往往难以确定,因此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应综合进行考虑。
②中药制剂是按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组方而成,要根据药味的君、臣、佐、使地位,首选君药、贵重药和剧毒药建立分析方法。
③中药试剂中原药材往往差异较大,分析时应考虑药材来源与炮制等方面的影响。
④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具有一定得特殊性,应针对不同工艺、剂型和辅料等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和检测项目。
⑤中药制剂中杂质来源具有多途径的特点,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⑥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多为非单一性,应检测尽可能多的有效成分,综合进行质量评价。
中药制剂-ppt课件

ppt课件
10
二、中药材的前处理
鉴别 1.
——药材品质检查
1.药材来源与品种鉴定 2.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 3.含水量测定
2.炮制 药材预处理
3.粉碎
ppt课件
11
3. 粉碎
定义:借助外加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粉碎成
适用程度的操作过程。
粉碎目的:a 促进溶解,增加吸收,改善药效; b 适应某些药剂制备;
加速蒸发措施: 1)加温并搅拌, 2)抽真空 3 )尽量利用平而大蒸发皿 4)空气流通或干燥处进行
ppt课件
29
2.常用蒸发方法与器械
①常压蒸发——适用水浸液,蒸发皿、蒸发锅。 ②减压蒸发——温度低速度快,可防止某些不
耐
热成分的分解,设
备同减压蒸馏。
③多效蒸发 ④薄膜蒸发——蒸发效率高,药物受热时间短。
合
并浸出液
静置24h
滤过即得。
适用范围:非组织结构药材和新鲜药材浸出,对 毒剧药材、成分含量低及贵重药材的 浸取不适用。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三) 渗漉法: 定义: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中,在药粉上连续添加浸
出溶剂使其渗过药粉自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动态的浸出 方法。
操作:药材粉碎 湿润 装筒 排气 浸渍 渗漉 分别收取初、续漉液 至终点。
剂
水
固体或半固
2)渗漉法
整至规定标准的
)浓度:1g=2~5g
3)浸渍法
体制剂; 2
原药材3)调整含量时用淀
粉、糖粉等作稀释剂 4)供配
制流浸膏及其他制剂用 ppt课件
48
名称 溶媒 制
法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分类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分类
在医疗机构中,中药制剂可以根据其制剂形式划分为:膏剂类、散剂类、丸剂类、胶囊类、片剂类、汤剂类以及酊剂类。
1.膏剂类:包括膏、膏方等。
膏剂是将中药研磨、提取或浸泡后,与辅料混合制成糊状或膏状制剂。
常见的膏剂有外用药膏、防风通圣膏等。
2.散剂类:包括散、散方等。
散剂是将中药研磨、粉碎后制成的微细颗粒剂型。
常见的散剂有颗粒剂、散剂、散方等。
3.丸剂类:包括丸、丸方等。
丸剂是将中药制成球状或圆柱状的剂型,一般由中药和粘合剂混合制成,有膏丸、水蜜丸、饴丸等。
4.胶囊类:包括胶囊、胶囊剂等。
胶囊是将中药粉末填充于胶囊壳内制成的固体剂型。
根据主要成分的不同,胶囊可以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
5.片剂类:包括片剂、片方等。
片剂是将中药制成薄片状的剂型,由中药和辅料混合制成,有口服片剂和外用片剂等。
6.汤剂类:包括中药汤剂、煎剂等。
汤剂是将中药加水煮煎后制成的液体剂型,一般是口服液剂。
常见的汤剂有中药煎剂、煎膏等。
7.酊剂类:包括酊剂、合剂等。
酊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药粉与溶剂混合制成的液体剂型,常用于口服或外用。
常见的酊剂有口服酊剂、外用酊剂等。
药剂学第十五章中药制剂

第十五章中药制剂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浸出制剂:2.渗漉法:3.超临界萃取技术:4.中药合剂:5.酊剂:6.流浸膏剂:7.浸膏剂:8.颗粒剂:9.水醇法: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浸渍法有利于黏性易膨胀药材的浸出。
( )2.含糖类较多的黏性药物的粉碎可以采用湿法粉碎。
( )3.含脂肪油较多的药物可与其他干燥药粉掺研,干燥后再粉碎,俗称串研粉碎。
( ) 4.要求特别细度,或毒性、刺激性较大的药物粉碎宜采用湿法粉碎。
( )5.当用非极性溶剂浸出时,药材应先行脱脂。
( )6.一般药材组织中含有物质大部分带有极性基团,故非极性溶剂易于通过细胞壁进入药材内部。
( )7.用醇、水等浸出油脂多的药材时应先脱脂,因为油脂不易被极性溶剂润湿。
( ) 8.贵重药物及刺激性药物为了减少损耗和便于劳动保护,应单独粉碎。
( )9.极性晶型药物一般可用降低温度来增加药物的脆性,以利粉碎。
( )10.使用渗漉浸出时,药材颗粒越细浸出效率越高。
( )11.一般药材的浸出在溶剂沸点温度下或接近沸点温度进行比较有利。
( )12.酊剂是指药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制剂。
( )13.水浸出液中含有较多胶质,而乙醇浸出液中含有较少胶质。
( )14.浓度梯度是指药材块粒组织内的浓溶液与外周溶液的浓度差,浓度梯度越小浸出速度越快。
( )15.提高浸出压力有利于加快浸润过程。
( )16.当药材组织内充满溶剂时,加大浸出压力有利于提高扩散速度。
( )17.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能使扩散边界变薄或边界层更新加快,有利于浸出过程。
( ) 18.合剂是指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液体药剂。
( )19.溶剂表面张力和药材中含有物性质对药材浸润程度和速度起主导作用。
、( ) 20.在浸出过程中浓度差是渗透扩散的推动力。
( )21.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有药材1g。
( )22.由于浸渍法符合中医用药习惯,因而对于有效成分尚未清楚的中草药或方剂进行剂型改革时,通常亦采取浸渍法提取。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通过对中药制剂的分类、制剂原则、制剂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中药制剂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中药制剂的分类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和过程中得到的药物,是中药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中药制剂根据制备方法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 总生药制剂:是指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粉末、浸膏、丸、散、胶囊等制剂形式。
2. 加工生药制剂:是在总生药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改变了中药原料的形态和性质,如麻沸散、炮姜、制川乌等。
3. 提取物制剂:是通过溶剂提取中药原料内有效成分得到的制剂,如生物碱、黄酮、多糖等。
4. 炮制制剂:是指用特定的方法将中药原料加工改变其性质,如炮制丹参、制草乌等。
5. 醋制制剂:是指用醋作为媒介将中药原料加工处理,如醋附片、醋枸杞子等。
6. 浸膏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料放入溶剂中浸提而得的稠固态制剂,如首乌浸膏、地黄浸膏等。
二、中药制剂的制剂原则中药制剂的制剂原则是指在中药药材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合理的工艺技术制成的药物。
中药制剂的制剂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剂型原则:剂型应根据用药对象、症状、剂量与用法等方面选择合适的制剂方式。
2. 药物组方原则:药物的组方原则是指根据疾病的特点及药物的功效,进行合理的药物组合。
3. 加工技术原则:加工技术是指对中药材进行预处理,如洗涤、晒干、炒焦、切片、磨粉等操作,才能进行后续工序的制剂。
4. 翻译原则:翻译原则是指中药制剂的名称、剂型、使用方式等应翻译为现代化的名词。
5. 控制稳定性原则: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根据药物特性,合理控制制剂过程中各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
6. 安全保障原则:制剂过程中应注意药品的卫生、安全、便捷,保证药物的质量,防止交叉污染。
三、中药制剂的制剂方法中药制剂的制剂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混合制剂法:将两种或更多的中药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方制剂,如丸剂、散剂、胶囊剂、片剂等。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药制剂是指采用传统的中药炮制工艺,通过对中药材进行提取、炮制等工艺处理后,制成能够直接用于医疗或预防疾病的药物剂型。
为了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一、药材的鉴别与质量控制对于中药制剂来说,药材的质量是影响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首先需要对采购的中药材进行鉴别和质量控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外观鉴别、显微镜鉴定、化学成分分析等。
外观鉴别主要通过观察药材的色、形、质地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显微镜鉴定可以观察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特征,从而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化学成分分析则是通过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以确定其质量。
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为了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在生产过程中执行。
质量标准包括药材的质量标准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药材的质量标准是对于药材种类、外观、含量等方面的要求,而制剂的质量标准则是对于制剂的成分含量、外观、质地、溶解度等方面的要求。
制定质量标准可以参考国家药典和相关的药物质量标准,也可以根据生产厂家的特定要求进行制定。
在执行质量标准时,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严格的检验。
三、制剂工艺的规范和控制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工艺的规范和控制是确保质量的重要环节。
工艺规范包括药材的研磨、提取、炮制等环节的要求,要求操作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并记录下每一步的操作情况和结果。
同时,还需要对每个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确保制剂质量的一致性。
例如,在煎煮过程中,需要控制火候、时间等因素,以保证药剂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释放出来。
四、质量控制的检验方法为了判断中药制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方法。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理化性质检验、成分分析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理化性质检验主要是对制剂的物理性质进行检测,例如外观、溶解度、PH值等。
成分分析检验则是对制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以确定其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各种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各种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1.煎剂: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加水煮沸,煮至指定时间,然后滤去渣,得到溶解性物质较多的液态制剂。
2.浸膏: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用水或酒等溶媒浸泡一定时间,然后蒸馏或浓缩,得到浓缩糊状物,即浸膏。
3.水蜜丸: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用水或酒等溶媒混合蜂蜜或糖,制成小球状物,常用于口服。
4.研粉:将中药材研成细粉,经过专门的工艺制作成颗粒或丸剂等,常用于复方制剂的制备。
5.蒸馏水提取物: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加水煮沸,用蒸馏法提取目标成分,然后经过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或粉末等制剂。
6.乙醇提取物: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加乙醇等有机溶媒提取目标成分,然后经过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或粉末等制剂。
7.微波辅助提取物: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利用微波辅助提取目标成分,然后经过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或粉末等制剂。
8.冷水提取物: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数小时或过夜,然后过滤,得到水提取物,再经过浓缩、干燥制成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浸出制剂
常用浸出制剂
(一)汤剂 (二)酒剂 (三)酊剂 (四)流浸膏剂 (五)浸膏剂 (六)煎膏剂
第一节
浸出制剂
汤 剂
一、含义与特点
1、含义:汤剂又称汤液,系指药材加水浸泡一定 时间后煎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制剂。 2、特点: 优点:制备简单、溶媒来源广、吸收快起效迅速, 具多效性和综合作用。 缺点:须临时煎煮,存在口服体积大、味苦、 儿童难以服用,易发霉、发酵等。
第一节
浸出制剂
浸膏剂
一、含义与特点 1、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宜溶剂浸出有效成分,除去大 部分或全部溶剂浓缩成膏状或固体粉状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1g相当于原药材2~5g。 2、特点: 优点:不含或含极少量溶剂,药物稳定。 缺点:易吸湿软化或失水硬化,有效成分在制备过 程中损失大。
第一节
浸出制剂
• T、物料的分散度
5、干燥的方法、设备
1. 常用干燥 2. 减压干燥 3. 喷雾干燥 1. 厢式干燥器
2. 流化床干燥器
3. 喷雾干燥器
4. 冷冻干燥
4. 红外干燥器
5. 微波干燥器
6、冷冻干燥
将物料冻结成冰点以下的固体,在高真 空条件下加热,使水蒸气升华。 热敏、易氧化、挥发性药物(生物制品、 抗生素) 产品易溶解 费用高
90%以上:挥发油、树脂、内酯等,
50%~70%:生物碱、甙类,
用50%以下:葸醌类化合物等。
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氯仿、乙醚、石油醚:非极性有机溶剂,
脂肪油、挥发油、蜡质、生物碱及某些甙。
有效成分的提纯、精制,
脱脂或脱蜡。
影响浸出的因素
2、药材粗细
药材粗,表面积小,浸出效率低, 太细,浸出杂质多。 药材的性质、浸出溶剂、浸出方法。 水(膨胀)粗粉,乙醇:中等粉, 含粘性物药材,粗粉; 坚硬药材:细粉,疏松药材:粗粉。
图 渗漉装置
3、渗漉法
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 溶剂用量少 贵重、含量低的药材 慢速浸出:1-3ml/min, 快速浸出:3-5ml/min。
连续逆流渗漉法
4、回流法
操作流程:药材→粉碎→浸泡润湿→回流 →回收溶剂→浓缩提取液。
挥发性溶剂:乙醇、乙醚、氯仿等
反复套用溶剂。
传质过程:溶质药材固相溶剂液相
浸出过程
1)浸润、渗透阶段:溶剂进入细胞内
浸出溶剂
药材性质
极性(水、乙醇) 糖、蛋白质
非极性
脂肪油、蜡质
(干燥)
浸出过程
1)浸润、渗透阶段:
(溶剂润湿药材,渗入细胞 )
表面活性剂,易润湿。
脱脂、脱蜡(水)
药材先行干燥(非极性溶剂提取)
浸出过程
2)解吸、溶解阶段: 有效成分从组织中解吸、溶解 溶剂不同,溶解成分不同 乙醇------胶质
药材的粉碎、过筛
粉碎的目的: 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 固体粉末:分六级 不同制剂有不同的粒度要求 粉碎原理: 外加机械力 破坏 物质的内聚力
1. 2. 3.
粉碎设备: 球磨机 冲击式粉碎机:锤击式粉碎机 流能磨
筛分:将不同粒度的混合物料按粒度的大 小进行分离 药筛:①冲眼筛 ②编制筛 筛子的孔径:标准筛、工业筛 筛分的设备: ①摇动筛 ②振荡筛
浸膏剂
3、分类: 按干燥程度可分为 二、制备 原料的处理,提取,浓缩,稀释,干燥等工艺程序。
常压蒸发、减压蒸 发、薄膜蒸发等。
稠浸膏剂 干浸膏剂
第一节
浸出制剂
用前需经过一定 处理。 一、含义与特点 也可加入胶剂以 增强滋补作用。 1、煎膏剂又称膏滋,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
煎膏剂
加炼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制剂。 2、特点: 优点:有滋补调理作用,浓度高、体积小、有良好保 存性、便于服用。 缺点:受热易变质或挥发性成分不宜。
3、收膏:加炼糖或蜜入清膏至挂大旗时,即可。 4、包装贮存:加水溶解,煮沸半小时,加入0.1%酒石酸
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4、传热温度差 热源、溶液的温度差20℃。 5、液面结膜:搅拌 6、传热系数: 减少热阻,不凝性气体、污垢层。
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7、液体的静压力: 加大液面、沸腾蒸发 8、沸点升高: 浓度,蒸发,搅拌、加稀溶液
1. 常压蒸发 常用蒸发方法: 2. 减压蒸发 3. 薄膜蒸发
②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低
③与中药材比较,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
④贮存过程中,易沉淀、变质,影响质量与药效
第一节
浸出制剂
概 述
2. 浸出溶媒与附加剂 溶媒:常采用纯化水、药用乙醇、蒸馏酒等。
附加剂:防腐剂、矫味剂等。
第一节
浸出制剂
浸出原理 浸出过程: 浸润、渗透阶段 扩散阶段 解吸、溶解阶段 置换浸出阶段
浸出过程
3)扩散阶段: 细胞内(浓度高、渗透压高) 浓度差、渗透压差(Fick’s方程) 溶剂(动态平衡 )
浸出过程 4)置换浸出阶段: 用新鲜溶剂、低浓度浸出液置换 高浓度浸出液。
提高浓度梯度,加快浸出速度
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浸出有效成分,无效成分 ,
安全无毒,价廉易得。
适用范围:挥发性、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
浸出液的蒸发
蒸发:浓度低浸出液加热除去部分溶剂
溶液浓度。
减少破坏:淡浸出液浓浸出液,
沸腾蒸发, 自然蒸发 ,
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1、液面上蒸汽的浓度:
吹散蒸汽、减压蒸发。 2、液体蒸发面的面积:正比 3、液体表面上的压力: 反比,减压蒸发
第一节
浸出制剂
汤 剂
②药材的加工:制成饮片或粗颗粒。
③煎煮加水量:第一次----水超过药材表面3~5cm为度 第二次-----超过药材表面1~2 cm ④饮片浸泡和煎煮时间与次数: ⑤煎药火候:先武火,沸后文火 ⑥药材加入顺序与特殊处理: 包煎、先煎、后下、烊化入药、溶化、另煎兑入、 生汁兑入、冲服。
浸出液的干燥 1、干燥的原理:
传热过程 + 传质过程 同时进行
热空气 (热) 温差
湿物料 (水) 分压差0
2、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干燥)
湿基含水量 =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 湿物料总质量 干基含水量 =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 绝干物料质量
3、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
平衡水分: 干燥除不去的水分 自由水分:干燥可除去的水分 空气的相对湿度 < 含水量 生产环境、贮存、包装
浸渍→渗漉→滤过渗漉液→浓缩至规定浓度。
动态浸出:在渗漉器上部连续添加浸出溶剂,
自下部收集浸出液。
先收集约85%药材重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续漉液(约为 初漉液的3~5倍)经低温浓缩后与初漉液含并,稀释或浓缩 至规定标准,静置,取上清液分装,即得
1—渗漉筒; 2—药粉; 3—脱脂棉 (未置筛板), 4—滤纸; 5—浸出溶剂; 6—烧瓶; 7—接收瓶
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2、特点: 优点:有效成分含量高;服用方便;不易霉变。 缺点:醇有一定药理作用
第一节
浸出制剂
流浸膏剂
一、定义与特点
1、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 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
除另有规定,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1g原药材。
2、特点: 优点:比酊剂有效成分含量高,不易霉变,便于贮存。 缺点:制备时需加热,不适用于热不稳定药物。 二、制备方法
3、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
结合水: 难除去,干燥速度慢 非结合水:易除去,干燥速度快 吸水性物料:结晶水、细胞壁内的、毛细管 中的、可溶性固体溶液中的水
4、干燥速率
水分。
定义: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物料汽化的
恒速阶段
• 汽化速度
降速阶段
• 内部水分向表面
•T 、P 、V
的扩散
第一节
浸出制剂
汤 剂
二、制备 煎煮法
1. 操作:取切碎或粉碎成粗粉的药材,加水浸没药 材,加热沸腾并保持微沸一段时间,分离 浸出液,依法浸出2~3次去渣,合并各次 浸出液,即为汤剂。 汤剂可浓缩后,制成其他各种制剂。 2.制备注意 ①煎器的选择:选择化学性质稳定的器具。 如:陶器、砂锅、不锈钢器具等。 不宜选用铁器、铜器与铝器。
8、新技术的应用:超声波
浸出方法
1. 煎煮法
2. 浸渍法
3. 渗漉法
4. 水蒸汽蒸馏法
1、煎煮法:药材加水煮沸,去渣取汁
药材
适当粉碎 药材煎煮2-3次 过滤煎煮液 浓缩至规定浓度
加水浸泡
微沸一定时间
分离煎煮液
质多;易霉变。
制成各种制剂
适用范围:有效成分溶于水;对湿、热稳定;杂
2、浸渍法
药材用适当溶剂在常温、温热条件 下浸泡,浸渍出有效成分。 常温浸渍法(冷浸法), 加热浸渍法, 多次浸渍法(重浸渍法)。
第一节
浸出制剂
酒 剂
一、含义与特点
1、含义:酒剂又称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 的澄清液体制剂。
2、特点:
用于风寒湿出现皮肤潮红发热、小便增多、心率加快等
现象。
小儿、孕妇、心脏病 及高血压患者禁用
第一节
浸出制剂
酊 剂
一、含义与特点:
1、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
第十一章 中药制剂
主 讲: 张平平 药剂学
人参
第一节 浸出制剂
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
第一节 浸出制剂
概述 常用浸出制剂
提高浸出制剂质量的措施
中药剂型的改革原则
第一节
浸出制剂
概 述
1.含义:浸出制剂是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 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 外用的制剂。 2.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