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编制/日期: /2015.10.10审核/日期: /2015.10.10批准/日期: /2015.10.10一、评审目的就公司浙江制造管理体系方针、目标,评价公司管理体系的现状对变化的客观环境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二、参加人员公司领导、管理者代表及各车间、部门负责人参加。
三、评审依据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的内审结果、合规性评价的结论及公司内、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等。
四、评审内容1、质量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2、本公司内部审核的结果和审核报告;3、本公司重大质量安全、环境事故、紧急情况、召回情况的处理;4、顾客和相关方的投诉、意见和建议,以及处理情况;5、本公司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资源配备情况,是否充分和适宜;6、本公司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修改的需要;7、安全管理体系更新活动;8、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的结论;9、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整体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本公司整体业绩有效性和效率的评定;10、国内其他企业发生的质量、环境、安全事故、事件的原因分析、后果评价及借鉴作用;11、本公司管理评审应涵盖的其他重要内容。
五、评审日期2015年10月 8 日下午。
六、评审过程会议听取了管理者代表所作的浙江制造管理体系年度总结及代表部门所作的实施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的交流发言。
然后对所评审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明年体系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坚持不懈抓好浙江制造管理体系运行工作企业的管理是多层的,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企业的安全质量、环境保护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
管理体系运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是拿个证书了事,而是从根本上将企业管理方针和各项目标很好的宣贯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通过体系有效运行,实现制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因此,这是一项长期任务,就是认证机构不来审核,我们也要常抓不懈。
浙江制造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浙江制造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编制/日期: /2015.10.批准/日期: /2015.10.一、审核目的通过审核,验证公司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等标准等要求,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不断改进。
二、审核范围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和部门,重点是“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等标准所要求的内容。
三、审核依据“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地铁隧道轴等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等。
四、审核组成员组长:成员:五、审核日期2015年10月日至日。
六、审核实施情况综述本次内部审核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各内审员按“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等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等要求实施审核,整个审核过程得到了各车间、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使审核活动按计划圆满完成。
在几天的审核中,审核组检查了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同时查看了生产现场和各项设施,同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员工等进行了交谈,查阅过程控制的相关记录,对标准的所有要求做了抽查验证。
总体上说,各部门都能按有关要求进行实施运行。
通过审核,审核组也发现一些不符合之处:共开具了个一般不符合项及一些改进建议。
不符合项已下发给有关部门实施整改。
要求月日前完成,内审员将适时进行跟踪验证。
由于审核是抽样进行的,可能有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未被发现,对没审核到的,各部门应按标准和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自查,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时,要做到举一反三,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
七、审核结论公司的管理体系基本符合“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等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
具体评价为:(一)、管理体系策划较为合理公司依据产品行业特点,进行管理体系策划,策划较合理。
(二)、管理体系实施较为符合1、公司组织“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等标准等标准的培训和学习,培训效果较好。
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引言:管理评审是组织内部对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一种方法。
它能帮助组织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
本文将以一个管理评审报告为例,详细介绍管理评审的过程和结果,为读者提供一种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的参考。
概述:本次管理评审针对某公司的生产管理体系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评估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组织结构、沟通流程、决策制定、资源分配等。
通过对各项指标和过程的评估,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
本文将从管理评审的五个大点出发,对各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组织结构评估1.组织架构的合理性评估评估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否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分析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职责评估公司的领导层是否具备足够的决策能力和管理经验2.沟通流程的评估分析公司内部的沟通渠道和方式是否畅通有效根据员工反馈评估公司是否存在沟通障碍提出改进建议,如完善内部沟通平台和培训沟通技巧二、决策制定评估1.决策流程的评估评估公司决策流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分析决策的时效性和决策质量提出改进建议,如优化决策流程和加强决策依据的分析能力2.决策者的能力评估评估决策者的决策风格和效率分析决策者的决策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出改进建议,如加强决策者的培训和提升决策水平三、资源分配评估1.资源分配策略的评估评估公司的资源分配是否合理和科学分析公司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浪费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如优化资源分配策略和增加资源的灵活性2.资源管理的评估评估公司的资源管理制度和流程分析资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改进建议,如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和提升资源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四、绩效评估1.绩效指标的选取评估评估公司选取绩效指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分析绩效指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提出改进建议,如优化绩效指标的选择和制定2.绩效评估的实施评估评估公司的绩效评估流程和工具分析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出改进建议,如加强绩效评估的培训和完善绩效评估的制度五、改进建议1.组织结构和沟通流程的改进建议提出优化组织结构和完善沟通流程的具体措施强调领导者的角色和责任2.决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的改进建议提出提升决策效率和优化资源分配的方法强调决策者的技能和知识的提升3.绩效评估的改进建议提出优化绩效指标和加强绩效评估流程的建议强调员工的参与和反馈的重要性总结:通过本次管理评审,针对公司的组织结构、沟通流程、决策制定、资源分配和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制造(生产)管理评审工作报告

2
3
4
5
6
• 成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8%)
月份
1
2
3
4
5
6
成品一次交检合格
率(%)
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1.生产管理
1.1岗位补充
2019.12.1,生产计划和物控岗位各补充1人,目前编制 满额。
1.2内部专项培训
已实施《生产计划和库存控制》内部培训。
1.3物料分类和材料采购周期确认
物料A/B分类修订完成,制定A/B类物料安全库存计划并且开始实施。 会同采购部确定物料采购周期并实施。
制造(生成)中心管理评审报告
目录
•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 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 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 管理改进建议 • 危险源控制及灾害预防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1.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
因为现阶段销售部门无法提供中、长期销售计划,因此SOP会议暂停 实施。目前生管改为执行成品、半成品及A/B类物料安全库存保证计划。
2.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按照公司相关流程和质量手册相关标准实施。
3.现场管理
公司引入精益生产。在生产现场推广5S活动,具体为物料存放地址 系统,生产区域定置管理,《班组园地》上墙和NWG活动。通过定期检查考核, 生产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
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 交货及时率(指标值98.5%)
月份
1
交货及时率(%)
2.5推出标准化作业质量月活动
通过对过程质量和最终产品缺陷的分析,操作不当成为 产成品不良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制造中心在四月份开 展了标准化作业质量月活动。活动中首先宣传标准化作业 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同时加强作业指导书的贯标培训和单 点课培训,然后在各级领导和工程、质检、开发相关职能 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违章作业行为批评教育直至内部经济 处罚。实施后,过程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低级操作 失误的得到了有效遏制。
制造部管理评审报告

制造部管理评审报告
一、根据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以及公司实际运行情况,以及2009年12月公司组织机构变更以后,制造部针对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完成了以下一些工作:
1)修改了本部门相关的程序文件和三级文件
2)编制了应急计划,确保了100%满足顾客的要求
3)在生产现场和仓库推行了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4)编制了仓库定置管理图,并进行了定置管理
5)针对生产过程中进行改善
6)根据定单编制了生产计划,并对生产计划进行了产能分析,进行了监控
7)确定了原材料仓库和成品仓库最低库存量和周转率指标并进行了监控
8)生产现场和仓库推行了2S3D4M1E管理
9)导入了MRP系统,实行精益生产.
二、质量分目标完成情况
质量分目标完成情况具体见下表:
三、在2009年9月通过第三方审核后,制造部针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已进行了整改,同时举一反三进行了自查。
总之,从制造部体系的运行情况来看,我公司质量体系是适宜的、运转是有效的。
我们将更加努力的开展工作,严格按照TS16949:2002标准要求,认真执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在质量方针的指导下努力达到质量目标,使我们的产品质量有更大的提高,为我们公司
创造更大的利润。
制造部
2010年7月。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2部分:管理要求

应对品牌进行定位,确定品牌核心价值,制定品牌中长期规划,制定品牌传播推广的措施并有效实 施。
7.2 设计和开发
7.2.1 设计和开发策划
7.2.1.1 应制定年度产品开发计划,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 7.2.1.2 产品设计开发时应采用先进质量工具,可包括质量功能展开(QFD)、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FMEA)、故障早期激发改进(FSI)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融入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开发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产品。
2014 - 11 - 27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944.2—2014
前言
DB33/T 94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第2部分 管理要求。 本部分为DB33/T 944的第2部分。本部分依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部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前雪、丁德祥、汪钢、周坚锋、李臣、冀晓东、施建华、吕继响。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6.3 生产环境
提供和维护生产所需的环境,包括员工所处的环境,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
6.4 检验、试验和测量装置
应根据产品检测和工艺的要求,配置检验、试验和测量装置,并与所要求的检验、试验和测量能力 相一致。应定期检定或校准。并对其使用、维护、搬运、贮存等做出规定。
6.5 信息和知识
6.5.1 企业根据战略发展需要,收集来自市场、员工、供方、合作方等的信息,并及时传递,以提高 整体效率和反应能力。 6.5.2 应建立或逐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可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管理系统(CRM) 等,以推动企业在产品设计方法、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管理的效率。 6.5.3 应营造学习知识的氛围,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平台用于学习和交流,收集和传递来自员工、顾 客、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知识,可包括:图纸、文件、专利、攻关成果、技术革新、法律法规等,将知识 转化为效益,促进知识资产的不断增值。
制造部管理评审报告

2.新员工技术弱
3.责任心不强 4.人员应变能力 欠缺
生产部改善
各车间质量问题汇总
车间 画面 质量问题现象
1.膜有气泡,漏剥或剥破现象; 2.丝印效果不佳,有垃圾点; 3.吸塑一定高度存在扭曲、变形现象。 1.架子尺寸偏差,与面板不匹配; 2.油漆环境差,容易造成垃圾点; 3.架子焊接不当造成焊接处明显变形。 1.打灯产品会存在漏光、阴影现象; 2.表面处理,比如玻璃胶处理不是很美观; 3.上、下道工序转道多了,到组装这极容易造成划伤。
营运中心
—————
生产部
徐世娇 09年7月
LOGO
目录
第一章.生产进度情况 第二章.质量分析及改善 第三章. 生产计划 第四章.车间制程控制分析 结束语
第一章.生产进度情况
月份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定单数量 237 278 492 485 442 469 完工数量 203 220 370 392 360 394 完工率 86.7% 79.4% 86.2% 81.0% 81.4% 84.0%
第一步
通过在职培训发展更多的技术骨干,让他们学扎实 学精,通过学习同行业工艺相比较让他们开阔眼界, 然后吸收为我公司所用
第二部
在现有的人员配置上再招收新人以作人才储备, 一来增强班组产能不会因为人员流失而被动,二 则可以应付突发性定单,随时可抽调人手
第三部
人才计划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各班组长和各车 间经理的灵活应对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培训计划
生产创新重要性的培训 Add Your Text 安全生产自救实践的培训 Add Your Text 8S的全员培训
Add Your Text
加强各车间内部QC的培训 Add Your Text
DB33/T 944.2-2017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2部分:管理要求

ICS 03.120.10 A 0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944.2—2017
代替 DB33/T 944.2-2014
“浙江造”评价规范 第 2 部分:管理要求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Zhejiang Made
Part2: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8.2.1 顾客关系的建立与沟通 ....................................................... 12 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 12 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 ....................................................... 13 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 13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 13 8.3.1 总则 ....................................................................... 13 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 ............................................................. 13 8.3.3 设计和开发输入 ............................................................. 13 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 ............................................................. 14 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 ............................................................. 14 8.3.6 设计和开发更改 ............................................................. 14 8.4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 15 8.4.1 总则 ....................................................................... 15 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 ............................................................ 15 8.4.3 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 ...................................................... 15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 ................................................................ 16 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 16 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 16 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 16 8.5.4 防护 ...................................................................... 16 8.5.5 交付后活动 ................................................................ 16 8.5.6 更改控制 .................................................................. 17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 17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 17 8.8 应急准备和响应 ................................................................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编制/日期: /2015.10.10
审核/日期: /2015.10.10
批准/日期: /2015.10.10
一、评审目的
就公司浙江制造管理体系方针、目标,评价公司管理体系的现状对变化的客观环境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二、参加人员
公司领导、管理者代表及各车间、部门负责人参加。
三、评审依据
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的内审结果、合规性评价的结论及公司内、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等。
四、评审内容
1、质量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
2、本公司内部审核的结果和审核报告;
3、本公司重大质量安全、环境事故、紧急情况、召回情况的处理;
4、顾客和相关方的投诉、意见和建议,以及处理情况;
5、本公司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资源配备情况,是否充分和适宜;
6、本公司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修改的需要;
7、安全管理体系更新活动;
8、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的结论;
9、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整体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本公司整体业绩有效性和效率的评定;
10、国内其他企业发生的质量、环境、安全事故、事件的原因分析、后果评价及借鉴作用;
11、本公司管理评审应涵盖的其他重要内容。
五、评审日期
2015年10月 8 日下午。
六、评审过程
会议听取了管理者代表所作的浙江制造管理体系年度总结及代表部门所作的实施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的交流发言。
然后对所评审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明年体系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坚持不懈抓好浙江制造管理体系运行工作
企业的管理是多层的,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企业的安全质量、环境保护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
管理体系运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是拿个证书了事,而是从根本上将企业管理方针和各项目标很好的宣贯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通过体系有效运行,实现制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因此,这是一项长期任务,就是认证机构不来审核,我们也要常抓不懈。
因此,各单位都要把体系运行工作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切实落到实处。
各单位要层层动员,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从一点一滴抓起。
(二)、要把浙江制造管理体系要求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最根本的环节就是要把体系文件学深、学透,使每个员工都知道应该怎样做,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希望各单位能把质量安全视为企业的生命;把环境保护视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管理要做到纵向到底齐抓共管,横向到边落实到位,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得要写到,做事留下痕迹,要形成习惯,只有这样,浙江制造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才能发挥出来。
特别是每一名员工都要有一种质量、环境、安全意识,都应该自觉学习管理体系标准,钻研技术,做到能干、会干,知法守法懂管理的合格人才。
(三)、贯标工作要继续实行“一把手”责任制
1、各单位的一把手是浙江制造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第一责任人。
将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做好自检自查工作,将资料整理好,做好迎接审核的各项准备工作。
2、要层层落实责任。
各单位的管理责任要项项不漏,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责任到位,接受监督。
一把手要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负全责;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的员工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分兵把口,各负其职,各尽其责。
3、工作要到位。
各岗位人员要尽职尽责,按要求做细做实。
一是检查制度和定期组织内部审核。
通过检查和内审,对各单位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情况作出评价。
二是实行信息反馈制度,公司在内审和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要限期纠正,跟踪验证,逐项督办,认真反馈。
本次管理评审提出的各项决议,各单位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按规定限期组织落实。
七、评审结论
会议形成如下决议:
1、员工质量、安全意识及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员工行为得到了规范。
2、质量、安全及环境目标制定合理,在各部门得到分解、落实,管理体系得到了持续有效运行。
3、各管理体系组织机构适宜,资源基本满足需要。
4、体系的过程、要素选用正确,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合理分配。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改造,生产、环境保护及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各项工作流程运行良好。
6、加强内外部信息沟通,收集与公司安全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及时向领导汇报或通报给相关部门。
7、公司无重大的质量问题、环境问题及相关方投诉发生。
8、浙江制造管理体系内审策划较全面,内审员认真负责。
各有关车间、部门对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能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实施有效。
9、浙江制造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可以满足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
10、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改进机制得到建立并有效实施。
八、体系改进措施
根据体系实际运行及内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分析,今后要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对车间主任、班组长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理论知识及运行实务的培训。
2、加强先进设备、设施的投入。
3、加强运用先进的技术管理理论和工具。
4、进一步完善各类发展规划,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5、探索浙江制造管理体系与质量安全环境体系的“内审、管理评审”实施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