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利与弊论文

合集下载

高考得与失的思考议论文(9篇)

高考得与失的思考议论文(9篇)

高考得与失的思考议论文(9篇)高考得与失的思考议论文(精选篇1)人类进化至此,虽失去了祖先留给我们攀援的敏捷和飞翔的轻盈,但去获得了一双富有灵性的双手,秋天虽失去了五彩的华美,却获得了成熟与收获,老树虽失去了青春,但却获得了年轮,蒲公英虽失去了生命的躯体,却也留下了飞向远方的生命的种子;有所得,必有所失,得与失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收获,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失去的东西而黯然神伤,也不要为自己得到的东西而沾沾自喜,失去的代价可能就是收获,坦然的面对每一个失败,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予我们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面前都标志着进步。

爱迪生华了十年的时间,经过了约五万次的试验,才把容易腐蚀的铜硫酸电池改造成蓄电池,但实验失败了九千次的时候,朋友曾劝过他停止工作,放弃这个毫无结果的实验,但爱迪生却说:“怎么能说没有结果呢?至少我知道有九千种办法是不能用的了!”爱迪生坦然面对失败,而正是他前边的失败铸就了他后边的成功,爱迪生是在失败中获得了经验教训,以自己执着的精神踏过失败获得成功。

有所得必有所失,人生决胜的秘诀,只有那些失败过的人才了如指掌。

任何事都是一样的,得与失,失与得,就象一对亲兄弟,尽管性格合不来,但总是在一起的,失去可能意味着得到,但得到了就何尝不意味着失去呢?经历了几代修筑的浩瀚的工程――长城,起到了一定的军事作用,阻挡了来自异族的凄风苦雨,阻止了北方蛮族的铁骑征伐,但也泯灭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的愿望,阻断了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脚步,长城是一面保护墙,也是一面隔离墙。

正视得与失,懂得得失相生,人生的两面。

高考得与失的思考议论文(精选篇2)“叮哐叮哐”,中午,从家门前传来一阵刺耳的铁皮碰撞声,到底发生了什麽事呀?噢,原来是我家拆雨篷子了。

虽然失去了雨篷子,做生意时不太方便,但能净化环境,美化家园,这很值得。

中午,我从少年宫回来,发现有好几辆警车和城管的车子停在我家附近,几位警察正和爸爸妈妈交谈着,爸爸妈妈的脸上浮现出无可奈何的愁容。

高考改革的利与弊: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

高考改革的利与弊: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

高考改革的利与弊: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近年来,高考改革在我国教育系统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高考是一项举足轻重的考试,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公平性的要求不断增强,高考改革被视为一种推动教育公平的手段。

然而,高考改革既有利也有弊。

接下来,本文将分析高考改革所带来的利与弊,以及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

首先,高考改革的利在于提高了教育公平性。

以往的高考制度普遍存在着以卷面成绩作为评判标准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应试教育盛行,而忽略了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现在的高考改革则更加注重全面素质的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考试形式、考试科目设置和评价体系的改革,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同时,高考改革还逐渐缩小了城乡之间和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

其次,高考改革推动了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考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新的高考改革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减少了对机械记忆和应试技巧的依赖。

这使得教师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逐渐引入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评估方式。

这种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助于他们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的培养。

然而,高考改革也存在一些弊端和挑战。

首先,由于改革思路和内容的不断调整,学校和老师们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这给教育者和学生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困惑。

其次,高考改革可能会导致分数竞争更加激烈,学生们的压力也会更大。

一些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将学习放在首位,忽视了个人兴趣和发展。

此外,由于评价体系的变革,一些学校和地区可能会出现应试教育的倾向,只注重“应试”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考改革既有利也有弊。

通过高考改革,我们获得了更加公平、多样化和创新的教育环境。

它促使着学生们不再只注重知识和成绩的取得,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高考制度的利弊分析

高考制度的利弊分析

高考制度的利弊分析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中的核心环节,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它被认为是选拔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本文将分析高考制度的利与弊,以期全面了解高考制度对于教育体制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高考制度的利1. 公平选拔人才:高考作为一种统一的选拔方式,可以避免个人背景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更公平地选拔人才。

这有助于社会资源更加合理分配,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2. 提高教育质量: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考试竞争的压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能力。

学校也会为了提高升学率和知名度而加大教学力度,提升教育质量。

3. 值得信赖的学术准则:高考制度的标准化考试形式,使其成为一种公认的学术评价方式。

高考的成绩往往可以反映学生的学术水平,让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中有一个基本的参考依据。

高考制度的弊端1. 狭窄的评价标准: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科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容易造成学科应试教育的泛滥,削弱了对其他领域的关注和培养。

2. 拉大城乡教育差距:高考制度在县乡地区和农村地区普及的不完善,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

农村学生在教育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往往面临更大的考试压力。

3. 考试焦虑和身体健康问题:高考对学生的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焦虑和身心健康问题。

长时间的备考以及备考期间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教育竞争的不健康倾向:高考导致了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

过分注重升学率和标准化考试成绩,容易导致以分数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忽略了教育本质和个性发展。

结论高考制度作为中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公平竞争和选拔人才,又存在评价手段过于狭窄、城乡教育差距、考试焦虑和不健康的竞争倾向等弊端。

因此,我们应该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改革方向:1.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来选拔人才。

关于高考制度的议论文

关于高考制度的议论文

关于高考制度的议论文高考(中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中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高考制度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方式,既有其合理之处,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高考制度的优缺点,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这一制度。

高考制度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据以选拔优秀的学生。

高考通过设定一套标准化的考试,旨在公平公正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这样的选拔体系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学生进入大学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使得每个考生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入学资格。

此外,高考还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高考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考的评价重心过分偏向于学科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潜力。

许多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有出色表现,但由于高考只看重分数,所以他们的努力往往被忽视。

其次,高考造成了学生过度竞争和备考压力过大的现象。

为了追求高分,很多学生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应试技巧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对根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高考还导致了选择专业不自由、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仅仅看重学科成绩,还要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个人特长的考量。

这样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促进个性化发展。

其次,应该减轻高考的压力,提倡素质教育。

学校和家长可以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后,建立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体系,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总之,高考制度虽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积极探索改革的方向和方式。

通过多元评价、素质教育以及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高考制度,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高考制度的利与弊

高考制度的利与弊

高考制度的利与弊高考是中国教育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考试之一,它的实施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高考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选拔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高考制度具有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

高考实施的初衷就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人才的整体素质,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高考真正能够选拔出有能力的学生,不仅是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更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这使得高考成为中国教育系统中最具有公正性的选拔方式之一。

其次,高考制度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高考的考核压力下,学生和学校都进行了很多努力来适应高考的要求。

学生通过高考,可以从学校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中受益,学校也通过高考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的整体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然而,高考制度也存在很多弊端。

最典型的弊端就是高压教育的加剧。

高考的考核压力是极大的,许多学生在高考追求高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身体生病、精神抑郁的情况。

这也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考试结束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他们的智力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另外,高考对考试所在的显著性地区有压制作用,影响着城乡不平等。

高考在中国的城市发挥的重要性相对于农村更加显著,因为城市所能够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城市中的学校在教育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往往比农村的学校更加明显。

这意味着,处于农村的学生在高考中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高考。

这导致了中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此外,高考评分标准的不公平也非常突出。

由于高考所考试的科目众多,不同的评分标准也让一些学科处于劣势地位,例如,历史、政治等,其评分标准明显不如数学、物理等学科公正,这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综上所述,高考制度的存在是有其优点和缺点的,其作用只能是以中国现实背景及历史进程为前提条件而来。

每个人和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因此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的平等和公正,协调发展双轮驱动。

高考利弊英语作文

高考利弊英语作文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everal disadvantages to the gaokao. One of the main drawbacks is the intense pressure and stress it imposes on students. The high stakes nature of theexamination, coupled with the expectations of parents and society, can lead to mental and emotional strain for students.
Another disadvantage is the limited options for students who do not perform well in the gaokao. With admission to universities largely depending on gaokao scores, students who do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may face limited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education and career prospects.
Furthermore, the gaokao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promoting rote memorization and exam-oriented learning. Some argue that i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in students, as they focus primarily on memorizing information and test-taking strategies.

高考利弊英文作文

高考利弊英文作文

高考利弊英文作文In recent years,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lso known as the Gaokao, has become a controversial topic in China. Some people argue that it brings many benefits,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it has more disadvantages. In my opinion, the Gaokao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n the one hand, the Gaokao is a fair and objective way to evaluate students' academic abilities. It provides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all students, regardless of their background or social status. Moreover, it motivates students to work hard and study diligently,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Additionally, the Gaokao is a reliable indicator of a student's academic potential, which can help universities and employers to select the most suitable candidates.On the other hand, the Gaokao also has some drawbacks. Firstly, it places too much pressure on students, which can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Secondly, it encourages rote learning and memorization, rather than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This can hinder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solve real-world problems. Finally, the Gaokao is a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to education, which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students' individual talents and interests.In conclusion, the Gaokao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le it is a fair and objective way to evaluate students' academic abilities, it can also placetoo much pressure on them and encourage rote learning.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the Gaokao, and to explor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education that can better meetthe needs of students.。

关于高考的议论文(7篇)

关于高考的议论文(7篇)

关于高考的议论文(篇1)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以向荣;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你依然可以长成一片翠绿;如果是小鸟,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间自由流淌。

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似乎成了画界的二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若刻意模仿,必定邯郸学步。

但是齐白石之后,又有多少虾随意舞动那一纸清波;徐悲鸿之后,又有多少骏马任意奔驰出一卷平川。

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表现出自己,展现自己的风采。

如果生活是一座壁立千仞的高峰,走好自己的路,就算无法登上顶峰,也可以在峰回路转中体会途中美景,何必为登顶不成而惆怅。

撒哈拉漫天黄沙路上,曾留下三毛无悔的足迹,她的生命宛如万里黄沙中一眼微笑的井;龙门千佛古色古香的遗迹中,曾留下席慕容无悔的依恋,她的生命宛如千百年站成的一棵树;阿里山日月潭秀山丽水的风光中,曾留下林清玄无悔的记忆,他的生命宛如一片飞上蓝天的白云。

只要我们敢于展现自己,只要我们敢于在自己的蓝天下振翅高飞,生命就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作家屠格耶夫曾说,要找出自己值多少,那是别人的事情,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你不比一颗星暗,不比一棵树矮。

别人可以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志,我们也可拥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景。

诗人说过,我是这个土岗子上比较出色的麦子。

是啊,不必羡慕别人的辉煌,勇敢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你就是比较棒的。

也许诞生了马拉多纳的足球场上再也不会诞生这样一位足球天才了。

但是在那里依然可以有更多无名的球员,他们不为争得如马拉多纳的荣誉,只为挥洒青春无悔的汗水而尽情奔跑;也许柏拉图的雅典学院,再也不会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但是在那里依然可以有更多脉脉耕耘的学者,以捍卫真理为快乐。

虽然没有翅膀,依然可以在自己的一方晴空下飞翔。

关于高考的议论文(篇2)烟雨纤红的世界,撑一把油纸伞,遮得住欢喜,遮得住哀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取消“文理分科”的利弊
2014年秋季开学,我们的教育部就郑重其事地发布了新的教育改革:取消文理分科,艺体特长不加分。

我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仅仅因为这么一点改变就欢欣雀跃,仔细想想,我们的教育真是可悲。

我们的教育体系兵根深种,根本不是改革高考--这种技术手段能解决的。

我们大学的问题是“行政管教师”、“科研重于教学”,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实证”能力。

高中生:两依据一参考综合素质要求高
本次高考改革旨在改变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现状,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发挥好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据旦智塔介绍,本次改革可以说是按照“两依据一参考”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两依据”是指学业水平考试和统一高考成绩,“一参考”是指综合素质评定。

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同一科目有两次考试的机会。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每门课程学完即考,考试“一门一清”。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学校将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此外,旦智塔介绍说本次改革值得关注的是今后家务劳动会计入学生的家庭作业,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和学校配合监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

如此一来,可有效改变偏科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师资结构和管理方式或将发生改变
取消文理分科,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改变和挑战,对高中学校和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这次变革或将催生我国高中师资结构和高中教育管理方式的变革。

现行的高中教育管理模式是以教学班为单位,一个教学班一般来说有50人左右,配备固定的各个科目老师,并配备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

取消文理分科后,除语数外三门课外,其他科目学生均可自由选择,一个教学班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必然不会完全一致。

这样一来,完全以教学班为单位的管理方式必然面临着挑战,要应对这种挑战,变革势在必行。

朱万存说对学校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也是高考制度建立以来的首次大的
变革,学校对此非常重视,将依据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建立一套全新的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高中教育管理体系。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依据学生的选择情况重新划分“文史班”和“理化班”,还是参考大学的选课制度建立流动制教学,班级制度必然将继续存在。

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性和自律性都比较欠缺,需要规范的管理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育管理方式的变革必然会牵扯到师资结构的安排。

朱万存告诉记者,首先要发生改变的是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

现行的高考模式,文理分科之后,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基本是固定和均匀的,每个学期各科老师都有固定的课程。

但是取消文理分科之后,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集中在某一个学年或学期一考一清。

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为帮助学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学校可能会在某个阶段加大对相关科目的排课比重,这样一来某些学科的老师可能会在某一个阶段空闲,而另外一些学科的老师可能会忙得不可开交。

这样的情况同样会出现在学生选课之后,比如选择历史这门课的学生非常多,而选择物理的学生则寥寥无几,那么势必会造成历史老师供不应求,而物理老师则供过于求。

这样看来,可能暂时会造成学校在师资配备上的困难,但是长远看来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

朱万存说因为文理不分科,学校可能会交替安排一些暂时空闲的老师进行专业进修,增强老师的专业技能。

另外,学生有了选课的自由,对老师来说就有了竞争的压力,老师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精心地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无形中对老师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了一个督促的作用。

高校:招生制度是变革的根本所在
高中教育改革归根到底是在为高考服务,而高考的最终落脚点在高校。

此次取消文理分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偏科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能否实现,最终要看高校的招生制度变革。

《实施意见》规定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

而如今,高校在招生时本身就划定文理科专业,例如临床医学、土木工程、交通类专业必须是理科生才能报考。

那么,取消文理分科之后,高校在招生时如何区分文理专业?如果一个学生想要报考医学专业,而高校规定医学专业必须在高中时选学物理、化学、生物,那么取消文理分科对这类学生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高校招生制度上变革。

最好是有一个专业划分的统一标准,例如高校的物理专业规定只要选学过物理的高中生就可以报考,或是除物理之外再选学过其他一门理科专业即可,这样一来让学生在报考时有了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也让选择有了方向。

因此,我们要具体看待改革后,各方面的一系列变动,真正处理好“文理分科”根本
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去改革。

做到真正适合学生的改革,才算得上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