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招六式巧解文言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解密之二招六式

文言文翻译解密之二招六式

文言文翻译——“二招六式”学习古代汉语,需要经常把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因为古文今译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全面使用古汉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考察古代汉语水平的过程。

学习古代汉语,应该重视古文翻译的训练。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

“信”:真实,准确。

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能够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达”:通顺,流畅。

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努力做到文从句顺。

例: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③凭借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生动、优美、有文采。

努力译出原文的风格。

例:①曹公,豺虎也。

②曹操是豺狼猛虎。

③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例如】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要达到的目的看,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翻译的方法: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字顺,调补贯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

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

具体情况: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

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或语气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由也为之,此及三年,可使有勇。

文言文翻译解密之二招六式

文言文翻译解密之二招六式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名作动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译译::不最是终会让游上水官,大却夫渡在过顷了襄江王河前。诋毁屈原
通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剃” 束在颈上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范增;沛 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 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1..赵赵惠惠文文王王十十六六年年, ,廉 廉颇颇为为赵赵将将伐伐齐齐,,大大破破之之,,取取阳阳 晋晋, ,拜拜为为上上卿卿,,以 以勇勇气气闻闻于于诸诸侯侯。 。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 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翻译下列句子:
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借代:代指元军
借代:代指言语
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译: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 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 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
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具体情况:

高考二轮复习《两招七式巧解文言文翻译题》

高考二轮复习《两招七式巧解文言文翻译题》
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 贯通地译出。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 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 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 “贯”就是“意译”。
文言翻译第二招:
文从句顺 分三式: 调 补 贯
*
试翻译下面加线句子: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 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 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 “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 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 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
高考二轮复习《两招七式巧解文言文 翻译题 》
作业
• 1、整理笔记,熟记今天讲的知识点 • 2、完成文言文学案20,21.
高考二轮复习《两招七式巧解文言文 翻译题 》
*
高考二轮复习《两招七式巧解文言文 翻译题 》
高考二轮复习《两招七式巧解文言文 翻译题 》
*
通 2.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现,”……,隐见不常。
译:只见浩渺大海中,高高矗立的像奇峰,忽隐忽现不固定。 古今异义
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单音节词换为双音节词 *
字字落实第三式: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 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 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 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 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3、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
4、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用典:指侮辱性的施舍
5、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六字歌诀

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六字歌诀

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六字歌诀六字歌诀:留、对、换、补、删、调文言句子的翻译是以准确理解为前提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

通常,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留、对、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

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

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误区点拨:强作对译。

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予以保留,不要强作翻译,因为这些词大都难与现代汉语对译。

2.对:即对译法。

对应直译,逐字落实。

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

如:如:“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3.换:即替换法。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要换成“无”。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使用借代手法的要换。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补:即增补法。

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

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文言文六字翻译技巧

文言文六字翻译技巧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其法严而义精。

欲通古人之意,必先明其辞,而后方能领略其妙。

翻译文言文,实为一种艺术,亦是一门学问。

兹将六字翻译技巧,以飨读者。

一、字斟句酌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者,乃字斟句酌。

文言文之字,往往一语双关,一字多义。

故翻译时,需细心推敲,力求准确。

例如:“朝三暮四”,若仅译为“早晨三,晚上四”,则失其真意。

实则,此语比喻反复无常,应译为“反复无常”。

二、意译为主,直译为辅文言文与白话文,其表达方式迥异。

翻译时,应以意译为主,力求传达原文之精神。

直译虽可保留原文之形式,但往往难以传达其意。

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若直译为“人固然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则显得生硬。

意译为“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则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增删得当文言文简练,往往省略许多现代汉语中的成分。

翻译时,需根据语境,适当增删。

增删之度,需恰到好处。

例如:“余闻之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若仅译为“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则显得生硬。

增删后译为“我听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意”,则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注重修辞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翻译时,需注意保留这些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具文采。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若直译为“青青的衣领,悠长的我心”,则显得平淡。

保留修辞后译为“青青衣领,我心悠长”,则更具韵味。

五、把握语气文言文语气丰富,如陈述、疑问、感叹等。

翻译时,需准确把握语气,使译文符合原文之意。

例如:“吾欲之南海,何如?”若译为“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则失其疑问之意。

准确把握语气后译为“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则更符合原文之意。

六、注意文化背景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翻译时,需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以便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例如:“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千里之地,贯乎其中。

”若仅译为“燕赵的收藏,韩魏的经营,齐楚的精英,几千里的土地,贯穿其中”,则失其真意。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含解析)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教学重点依据两原则,掌握翻译“六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答题方法,熟练准确解答此类题目教学过程【文言翻译·考势微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需注意翻译的重点和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真题体验】【2024年文言文翻译题】(2024年新高考1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答案】(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

(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

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解析】得分点:(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2024年新高考2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答案】:(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解析】得分点:(1)“辟”,通“避”,逃避,躲避;“自”,自愿;“游”,交游。

文言文语句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语句翻译六字诀

翻译古文,虽难亦乐,六字诀,助你通关。

兹以文言文语句翻译六字诀,析其要义,以飨读者。

一、求义求义,即寻求原文之本义。

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便是理解文意。

古人云:“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故而,翻译时须细心揣摩,探求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

如《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时,应先理解“学”为学习,“时”为按时,“习”为复习,“说”为愉快,最终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二、明词明词,即明确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文言文中的词语,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用法。

翻译时,需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如“驷马难追”,其中“驷”为四匹马,“难追”意为难以追上。

此句译为:“四匹马都难以追上,形容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三、辨句辨句,即辨别句子的结构和成分。

文言文句子结构严谨,成分繁复。

翻译时,需梳理句子结构,明确主谓宾关系,准确把握句子含义。

如《离骚》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此句中,“青青”修饰“子衿”,“悠悠”修饰“我心”。

翻译时,应译为:“青青的衣领,悠悠的忧思。

”四、通译通译,即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文言文,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含义,还要使译文流畅自然。

如《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时,应译为:“那美丽的女子,君子们都喜欢她。

”五、求韵求韵,即追求文言文的韵味。

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韵味,翻译时,应力求保持原文的韵味。

如《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翻译时,可译为:“桃花盛开,绚烂夺目。

”六、审校审校,即反复审阅、校正译文。

翻译文言文,需反复推敲,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如《左传》中“子路曰:‘敢问何谓君子?’”翻译时,应译为:“子路问道:‘请问什么是君子?’”在翻译过程中,需多次审校,确保译文通顺、准确。

总之,文言文语句翻译六字诀,即求义、明词、辨句、通译、求韵、审校。

掌握此六字诀,便能游刃有余地翻译文言文,领略古人之智慧。

文言文翻译上课好

文言文翻译上课好

文言翻译歌诀
❖ 通读全文
领会大意
❖ 一一对应 斟酌词义
❖ 国年官地, 保留不译
❖ 活用通假 通通换替
❖ 无意虚词 陪衬删去
❖ 特殊句式 调整语序
❖ 省略句式 补充通顺
❖ 字词句篇 前后联系
❖ 忠实原文 力求直译
作业81页
❖ 1、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者,长江也。
❖ 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抵抗曹操的有利形势,是长 江天险。
❖ 考纲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 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 自2001年高考,沉寂多年的文言文 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 2004年、2005年浙江卷中的文言文 翻译主观题分值就已提高到8分, 最近几年分值都在6-10分之间。
总结文言文翻译八点失误:
❖ 1.强作对译。 ❖ 2.该译不译。 ❖ 3.以今译古。 ❖ 4.想当然翻译
不恰当
❖ 5.胡添乱补 ❖ 6.该补不补 ❖ 7.该删却留 ❖ 8.该调不调
二.讲一讲 记一记(考点透视)
翻译标准: ❖信 —字字落实不走样
直译 ❖ 达 —文从句顺无语病
❖ 雅 —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意译
❖注1:绮乌,地名。注2:封人,官名, 守边境的官吏。
❖ (1)译文: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 国押送到齐国去。
❖ (2)译文:绮乌的守边境的官吏跪 着献东西给他吃,态度很恭敬。
❖ (3)译文:假如侥幸回到齐国不被 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 答我?
❖ (4)译文:我将任用贤明的人,使 用有才能的人,评定奖赏有功劳的人, 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
翻译方法:
留删换
补调贯
三.练一练 说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掌握 好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 原则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 识。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文言翻译 的种类
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 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 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 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 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 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 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 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 苏教语文网-免费资源站: 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五)互文的译法:互文又叫“互文见义”, 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 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文从句顺第三式: 古文中使用借喻、 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 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指要 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小 结
文言翻译第二招:
文从句顺
分三式:
调 补 贯
1.字字落实 留 删 换 2.文从句顺 调 补 贯
(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 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 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 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翻译下列句子: 1.秦时明月汉时关 。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 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练一练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太祖 马鞍 在 库, 而 为 鼠 所 啮。 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留)(留)
今 单衣 见
(换)
啮,
(换)
是以
(换)
忧戚。
现在 单衣 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换)(留) (补) (换) (调) (补) (换)


县 (于) 在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翻译下列句子 : 人 时间
地名 军队名 时 名 间 3.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2013年全国大纲卷<5分>) 译: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 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4分)
“侧”1分,身边;“啮” 被动,1分; “县”,1分,通假字“悬”;句意通顺1分。
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 一般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苏教语文网-免费资源站:
总结: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译:靛青,是从蓼蓝中取出,但比蓼蓝更青。 定语后置句 文从句顺第一式:把文言句中的谓语前置句、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整过来。
3.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
译:沛公在哪里呢?
宾语前置
4.苟,子何欲? (2012年江西上海卷<3分>) 译:如果(这样),你想要什么?
(二)借代的翻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用典:指陈涉起义事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借代:代指秦王朝
译:陈涉一起义,而秦王朝就灭亡了。 (三)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
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 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 遍意义。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 , 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 己安身立足呢?
乎?
(换)
更何况 马鞍 悬挂
柱子上 呢?
(换) (留) (换)(补) (换)
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命题
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2分)
“为…所…”,被…怎么样,1分;啮,咬,咬破,1分
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2分) “见”1分,表被动;“是以”宾语前置1分;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找出关键词语,特 殊句式,准确翻译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要有踩点得 分的意识, 洞悉命题者 想考你什么
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1、翻译以直译为主。 2、翻译要字字句句落实。 3、翻译要译出文言句中词语、句式的特点。 4、翻译甚至要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一致。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 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力”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2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借代:代指赵国 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 一个郡。
3.奚惆怅而独悲?
为什么,为何
译:为什么失意伤感独自悲愁呢?
4. 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2013年天津卷<3分>)
译: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 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小 结
文言翻译第一招
字字落实
分三式
留删 换
翻译下列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结构后置句
第一招: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第二招: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没有语病。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官名 :凡国名、地名、人名、 字字落实第一式
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 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 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的词,皆保留不动。 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先看两个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 检查反省,那么就可以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 错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 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再看两个句子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 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 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 六国下矣。 如果我们凭借着偌大的天下,在六国之后却追随六 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
参考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 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 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 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 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 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 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 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 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 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 ,意 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 再采用意译。
苏教语文网-免费资源站:
准确
通达
有文采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 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 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审 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切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连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
↓ ↓ ↓
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
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 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2014-12-23 55
/ / / / / / / / / /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 (是) 译文: 用来 传授道理教授
(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 (句中停顿助词) (偏义复词)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形作动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字字落实第三式: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
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 通“纳” 通 2.距关,无内诸侯 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 “拒” 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 译:把守住函谷关,不要接纳诸侯(让诸侯进来) 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小结: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均保 留不译 ; 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 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 构助词等 , 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偏义复词中 陪衬的词应删去。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句式 ,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翻译下列句子 : 省略介词“于”
1.沛公军霸上 译:沛公的军队驻扎在坝上 文从句顺第二式 :在文言文翻译时, 省略代词“之”
补出省略的成分 (主语、谓语、宾 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语、介词等)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
3.拜臣郎中 省略“为” 译:授予我为郎中

翻译下列句子:
意译:
文言翻译 的种类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和意译两种。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 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 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