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娜-逻辑判断论证题选项排除法

合集下载

逻辑判断四大常用解题方法

逻辑判断四大常用解题方法

逻辑判断四大常用解题方法华图教育符硕实一、假设法假设法就是在题目有两种可能的时候经常用到,就像走到一个分岔路口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继续走下去,那么我们就先假设这条路是可以通向成功的,先走走试试,如果一次就走的成功了,那么将为做题争取不少的时间,如果遇到障碍或者走到与真理相悖时,那么一定是假设错了,那么另外一条道路就一定是对的,这也费不了太长时间,毕竟我们总是要往下做题的。

二、排除法排除法是通过排除与题干一致的选项从而找到不一致的选项,或者排除不一致的选项从而找到与题干一致的选项,进而求解答案的方法。

能够直接运用该方法的一般提问方式是:“以下除哪项外,基本上表述了上述题干的观点?”“以下哪项最可能是题干断定的一个反例?”“以下哪项最接近于题干断定的含义?”排除法在本质上就是要通过排除题干中已经涉及的选项进而找到题干中未涉及的选项作为答案,或者通过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的选项进而找到与题干一致的选项作为答案,实际上在解答每一道逻辑试题时都可以试着运用排除法。

三、代入法代入法是指当错误选项不容易排除,而正确选项又难于选择时,就应该运用代入法试一试。

这种方法是说,先假设某一个备选项是成立的,然后代入题干,看是否导致矛盾,如果出现矛盾就说明假设该选项成立不对,该选项是不成立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通过假设某一选项成立代入题干,并没有导致矛盾,是不是就说明该选项一定能成立呢?这很难说。

因为有时可能出现不只一个选项如果成立而不会导致矛盾的情况。

这里,代入法需要结合排除法来使用,如果通过使用排除法,其他选项均导致矛盾,则剩余的不导致矛盾的选项就是正确的。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四、列表法有时题干中所涉及或所列出的事物情况比较多,而且又具有一定的表列特征,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迅速寻找到答案。

做此类题时,如果不列表而是单凭想像,往往容易混乱,难于理清头绪。

2022国考辑判断中分析推理解题方法分享_公务员考试

2022国考辑判断中分析推理解题方法分享_公务员考试

分析推理在近几年的公职考试中频繁出现,但由于题干过长,大部分考生害怕浪费时间,直接选择放弃,进而造成了失分的局面,那如何才能高效解题呢?今天我们就分析推理解题方法结合例题和大家分享一下。

方法一:排除法【例】有三户人家,每家都有一个孩子,他们是:小花(女)、小芳(女)、小明(男)。

孩子的爸爸是刘生、马峰、王强;妈妈是朱凤、陈静、郑婷。

对于这三家人,已知:(1)王强和郑婷不是一家人;(2)马峰的女儿不是小芳;(3)刘生家和陈静家的孩子都参加了女子舞蹈培训班。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推出:A.刘生、朱凤和小花是一家B.王强、陈静和小芳是一家C.刘生、郑婷和小芳是一家D.王强、郑婷和小明是一家【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条件(1)可以排除D项;根据条件(2)可知马峰的女儿为小花,因此马峰和小花是一家人,排除A项;根据条件(3)可知刘生家的孩子不是小明,又由(2)可知刘生家的孩子不是小花,因此刘生家的孩子是小芳,排除B项。

因此,选择C选项。

方法二:最大信息法【例】有教师,公务员,银行职员三人,其中甲不是银行职员,乙不是教师,丙不是公务员。

教师比乙年龄大,丙在三人中年龄最小。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是教师B.乙是公务员C.甲不是公务员D.丙不是银行职员【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题干。

根据“最大信息法”,丙出现次数较多,从丙开始入手进行推理。

已知:丙是年龄最小的,而教师比乙年龄大,所以教师不是最小的,故丙不是教师;又因为丙不是公务员,所以丙是银行职员。

又已知乙不是教师,所以乙是公务员,那么甲就是教师。

因此,选择D 选项。

方法三:确定信息法【例】小溪根据学习计划制定了阅读书单,准备阅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论语》《道德经》《诗经》七部名著,每部均要阅读,但是她的阅读顺序必须符合如下要求:(1)阅读《道德经》之前要先阅读《三国演义》,阅读这两部著作之间还要阅读另外两部著作(《诗经》除外);(2)第一部或者最后一部阅读《西游记》;(3)第三部阅读《论语》;(4)阅读《诗经》要在阅读《道德经》之前或者刚刚阅读完《道德经》之后。

崔静-逻辑判断模块中论证类题目解题技巧

崔静-逻辑判断模块中论证类题目解题技巧

C档,选题新颖,切入点很好,有些细节处理的不够仔细,且文章虎头蛇尾,希望给出通篇的总结逻辑判断模块中论证类题目解题技巧近两年来,我们发现在国考逻辑判断题型经中,论证类题目所占比例已经越来越大,由过去的2-3道题上升到4-5道题,但是由于论证类题目的难度较大,主观性很强,要求答题者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这给众多考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给老师授课解惑带来障碍,基于此,我根据以往做题及授课经验,总结出一些排除答案的技巧,便于考生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技巧一:偷换概念(偷词,换词)一定不选例如: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滇国历时五百余年,在云南历史上的地位颇为重要。

古滇国的青铜文化吸收和融合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华,然而东汉以后,古滇国却神秘消失,唐代以后的史书上竟没留下任何记载。

近年来,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了数千件古滇青铜器,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曾出土滇王印。

据此,考古学家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A.在抚仙湖水下古城,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解析:题中说的是古滇青铜器,选项A说青铜器偷换概念,所以不选。

技巧二话题不一致,一定不选(题干围绕的话题与选项的话题不一致)例如: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

由此推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以上观点?D.现代的非文盲比例与古代相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解析:题干谈论的话题是语言文字灭不灭绝,D谈论的是文盲比例话题不一致不选。

技巧三不确定选项,一定不选(如果选项,本身就无法确定,那它就没有任何加强、削弱力度,不能选)。

例如:甲国生产了一种型号为su-34的新型战斗机,乙国在是否要引进这种战斗机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支持者认为su-34较以往引进的su-30有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

选择题答题技巧:排除法推理法等实用技巧

选择题答题技巧:排除法推理法等实用技巧

选择题答题技巧:排除法推理法等实用技巧选择题答题技巧:排除法、推理法等实用技巧选择题是常见的考试题型之一,其解题方法对于提高答题准确率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实用的选择题解题技巧,包括排除法、推理法等,帮助读者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选择题。

一、排除法排除法是选择题解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排除选项中明显错误的答案,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下面是一些排除法的实用技巧:1. 找出明显错误的选项:在阅读题干和选项时,首先注意排除那些明显错误的选项。

这些选项通常包含明显的错误事实、不符合常识或逻辑推理的内容,可以直接排除。

2. 注意选项中的绝对词语:绝对词语如“全部”、“必须”、“没有”等往往是错误选项的特点。

通过注意这些词语,可以排除绝对词语在选项中出现的答案。

3. 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语:一些题干中的限定词语会帮助我们确定答案的范围,比如“通常”、“一般”、“在大多数情况下”等。

结合这些限定词语,可以缩小选项范围,更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

二、推理法推理法是通过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推理法的实用技巧:1. 利用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有时候,题干和选项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种关系来确定正确答案。

例如,题干中可能提到一个特定的条件,而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这个条件,那么这个选项很可能就是正确答案。

2. 利用选项之间的对比:有些选择题会给出几个相似但细微差别的选项,通过仔细对比每个选项的不同之处,可以找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微小差异,可能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

3. 利用先验知识和常识:在解答选择题时,充分利用自己的先验知识和常识非常重要。

比如,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推理,选择正确答案。

三、其他技巧除了排除法和推理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解答选择题:1. 留意变形题:有些选择题在出题时会采用变形的形式,将原本的观点、语句进行变换甚至反转。

韩娜-图形推理数量类之细节区分

韩娜-图形推理数量类之细节区分

图形推理数量类之细节区分B 华图教育韩娜图形推理在行政能力测试中是一类特别的题型,由于题干与选项均为图形,阅读题目的时间较短,如果广大学员可以很快地观察出图形的特点而后想到考点,那做题的速度会非常快。

如何才能做到?首先需要建立起图形推理题目的知识体系,换个说法就是知道能考什么,才可能想到;其次要提高对图形的敏感度,即眼力要好。

图形推理主要由规律推理和重构推理两种组成,其中规律推理是重点,按照图形的可考内容分为位置、样式和数量三类,具体的内容可参考参考书,在此不一一赘述。

规律推理中数量类以出现的频率最高而引起学员的广泛关注,经常会出现“我怎么知道要数什么的”的问题,数量类的考点主要分为点、线、角、面、素五种,在判断题目为数量类之后,再仔细寻找题目考查的是五种考点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例如点主要针对的是交点数、线指的是直线数、角指的多为内角等,学员需对类似这些细节进行研究。

1.连通、不连通如果题干中出现的图形多为连通图,侧重考查点、线、面的数量;如果多为不连通图,侧重考查图形元素的数量与种类,这主要是因为元素指的是组成图形的部分,一般为不连通图形。

2.封闭、不封闭这里的封闭针对的主要是全封闭图形,如果题干中的图形多为封闭图形,主要考虑数线与面,由于数量类中的线指的多为直线,因此在全封闭图形较多的时候,直线为主优先考虑线的数量,曲线为主优先考虑面的数量。

如果题干中的图形多为不封闭的图形(并非开放图形),具有封闭空间,但并不全封闭,多侧重点的数量,点主要是交点,当图形中十字交叉的情况较多时,点通常是考察内容。

3.角的特殊性角是图形中常见的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图形,由于角具有多种分类,忽略锐角、钝角以及直角之分,针对内外角以及大小角(大角指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的角)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图形不同的角度会出现不同的认识,因为近年来数量类中数角的题目凤毛麟角,学员可选择忽略,如果非要数角,尽量遵循小于180度的内角这一标准。

崔静-逻辑判断模块中论证类题目解题技巧

崔静-逻辑判断模块中论证类题目解题技巧

C档,选题新颖,切入点很好,有些细节处理的不够仔细,且文章虎头蛇尾,希望给出通篇的总结逻辑判断模块中论证类题目解题技巧近两年来,我们发现在国考逻辑判断题型经中,论证类题目所占比例已经越来越大,由过去的2-3道题上升到4-5道题,但是由于论证类题目的难度较大,主观性很强,要求答题者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这给众多考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给老师授课解惑带来障碍,基于此,我根据以往做题及授课经验,总结出一些排除答案的技巧,便于考生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技巧一:偷换概念(偷词,换词)一定不选例如: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滇国历时五百余年,在云南历史上的地位颇为重要。

古滇国的青铜文化吸收和融合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华,然而东汉以后,古滇国却神秘消失,唐代以后的史书上竟没留下任何记载。

近年来,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了数千件古滇青铜器,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曾出土滇王印。

据此,考古学家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A.在抚仙湖水下古城,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解析:题中说的是古滇青铜器,选项A说青铜器偷换概念,所以不选。

技巧二话题不一致,一定不选(题干围绕的话题与选项的话题不一致)例如: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

由此推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以上观点?D.现代的非文盲比例与古代相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解析:题干谈论的话题是语言文字灭不灭绝,D谈论的是文盲比例话题不一致不选。

技巧三不确定选项,一定不选(如果选项,本身就无法确定,那它就没有任何加强、削弱力度,不能选)。

例如:甲国生产了一种型号为su-34的新型战斗机,乙国在是否要引进这种战斗机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支持者认为su-34较以往引进的su-30有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

逻辑判断题技巧 知乎

逻辑判断题技巧 知乎

逻辑判断题技巧知乎一、逻辑判断题概述逻辑判断题是各类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给出一段陈述,要求考生根据陈述判断其真实性或推断结论。

为了更好地应对逻辑判断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

二、逻辑判断题技巧解析1.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在题目中寻找关键信息,从而判断陈述的真实性。

例如,题目中出现“所有”、“每个”、“唯一”等词汇,我们可以从中推断出一些结论。

同时,关键词也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2.排除法排除法是根据已知信息,逐个排除错误选项。

当题目中存在多个选项时,我们可以先排除那些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然后再从剩余的选项中进行判断。

3.假设法假设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先假设某个条件成立,然后根据这个假设进行推理。

如果推理结果与题目所给信息相符,那么这个假设就是正确的。

假设法适用于题干中存在多个条件的情况。

4.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

在解题时,我们要注意分析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陈述的真实性。

5.分析法分析法是指将题目中的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找出解题线索。

这类方法适用于题干信息较为复杂的情况。

通过分析法,我们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更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三、实战演练及解析以下是几道逻辑判断题,供大家实战演练。

1.所有鸟类都会飞。

(True or False)2.如果你今天下雨,我就不去散步。

(True or False)3.每个学生都喜欢体育。

(True or False)4.只有在周末,我才去游泳。

今天我去游泳,所以今天是周末。

(True or False)答案:1.False 2.False 3.False 4.False四、总结与提高逻辑判断题不仅考查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关键词法、排除法、假设法、逻辑推理法和分析法等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公务员考试:两大原则贯穿论证题目

国家公务员考试:两大原则贯穿论证题目

两大原则贯穿论证题目华图教育李婷婷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部分主要考查大家的逻辑思维。

而大部分考生在做这一模块的题目的时候往往会加入日常思维,日常思维不仅不能够帮助我们解题反而会影响我们做题的思路。

华图教育考试研究中心在此针对逻辑判断中的论证部分为考生进行一个梳理,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帮助。

论证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判断推理模块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且题量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首先要掌握论证的四大要素和两大原则,其次要掌握具体的论证方法。

论证题目进一步细分为加强论证和削弱论证,无论是加强还是削弱,都要遵守论证的两大原则。

一、论题保持统一原则题目中论证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论题而展开的,那选项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也一定要和题目中的论题要保持统一,如果不一致肯定是出错的。

【例1】一份关于酸雨的报告总结说,“大多数森林没有被酸雨损害。

”而反对者坚持应总结为,“大多数森林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被酸雨损害的症状,如不正常的落叶、生长速度的减慢或者更高的死亡率。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反对者的观点?( )A.目前该地区的一些森林正在被酸雨损害B.酸雨造成的损害程度在不同森林之间具有差异C.酸雨可能正在造成症状尚未明显的损害D.报告没有把酸雨对此地区森林的损害与其他地区相比较【答案】C【解析】题干中论点是“大多数森林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被酸雨损害的症状”。

换句话也就是说“大多数森林被酸雨损害了,只是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症状”,题干强调的是“大多数森林”。

A选项强调的范围是“该地区”,与题干中“大多数森林”不一致;B选项强调的是“不同森林”之间具有差异性,题干中没有提到的,是无关选项;D选项强调“没有和其他地区作比较”,题干中没有涉及,显然也是无关选项。

因此本题答案是C选项,直接肯定了论点,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二、论据真实有效原则论据是论证论点的依据,要保持真实有效的原则,如果选项中用未来发生的情况来论证论点,这样的选项是没有支撑力度的,因为表示将来时态的论据是不具有可预见性的、是无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判断论证类之选项排除法
B 华图教育韩娜
判断推理模块是行政能力测试题目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以及逻辑判断四部分,其中逻辑判断题型是难度最大的一类题目,广大学员尤为觉得困扰。

逻辑判断主要由结论类题目和论证类题目两种组成,近几年论证类题目所占比重有所增加,需要加以注意。

论证类题目分为加强型和削弱型两种。

如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对论证关系的掌握程度,切勿使用言语以及平时阅读的思维模式,要用论证结构的思路去解题,对题干的理解应从前提与结论的角度入手,再具体看选项的内容。

选项对于论证类题目是十分重要的,不同于结论类中的形式推理,在对选项内容未知之前,是无法确定正确答案所使用的加强或削弱方法,很多错误出现的原因在于学员未对选项进行正确的理解,无论是加强论证还是削弱论证,对论证类选项都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就选项论选项
就题论题是逻辑中最重要的思维,也充分地体现在论证类题目选项中,对于同一个选项内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加强有人认为削弱,都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就选项论选项,关键在于选项是如何描述的,不在于自身的看法。

2.选项真实性与独立性
论证类题目一般在问题中均会明确指出“假设以下各项为真”之类的内容,需要学员明确在思考时一定先假设选项描述的内容均为正确的,在真实成立的情况下,对于结论的成立起到的作用;同时对于选项的独立性也需要有所了解,只需单独考虑每一个选项对于结论的作用,即选项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相互影响,有时选项之间可能含义相近或是完全矛盾,例如A项成立的情况下D项可能无法成立,这种关系在做题过程中必须完全忽略。

3.不确定选项
根据“就选项论选项”的思路,如果选项中的描述是无法确定的,无法判断其是否存在加强或者削弱作用,此类选项可以直接排除,主要涉及的词语有“某”、“许多”等。

4.主观情绪选项
论证题目针对的主要是客观存在的论证关系,与个人或者人的主观情绪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的联系,因此如果选项中出现与个人或者主观情绪相关的内容,可以理解为不具有加强或者削弱作用,常见的有“喜欢”、“厌恶”或者“嫉妒”等。

【例题1】婚姻使人变胖。

作为此结果证据的是一项调查结果:在13年的婚姻生活中,女性平均胖了23斤,男性平均胖了18斤。

为了做进一步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下列四个问题中应先做哪一个()
A.为什么调查的时间是13年,而不是12或者14年
B.调查中的女性和调查的男性态度一样积极吗
C.与调查中年龄相当的单身汉在13年中的体重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D.调查中获得的体重将维持一生吗
【答案】C
【解析】B项中指出的是态度的积极性,属于主观情绪选项,可以直接排除。

【例题2】对那些很少刷牙的人来说,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

为了能在早期发现这些人的口腔癌,某市卫生部门向该市居民散发了小册子,上面描述了如何进行每周口腔的自我检查以发现口腔内的肿瘤。

下面哪个选项如果正确,最能质疑上述做法的效果?()
A.口腔癌在成年人中比在儿童中更为普遍
B.这份小册子被散发到该市的所有居民
C.很少刷牙的人不大可能每周对他们的口腔进行检查
D.许多牙病症状是不能在每周自我检查中被发现的
【答案】C
【解析】D项中指出的是“许多”牙病症状不能在自我检查中被发现,不代表口腔癌不能被发现,何况口腔癌也不一定属于牙病,因此为不确定选项可以直接排除,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将“许多牙病症状”改为“口腔癌”,那D项就不再是不确定选项,削弱力度就最强,需要选D项。

【例题3】国企职工下岗,农民工进城,造成了很高的失业率,并对社会稳定构成很大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经济发展的规模,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以下哪一项对题干中的论证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A.只有加大经济发展的规模,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B.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与社会就业率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C.如果一个人失业,就会对他本人及其家人的生活造成影响。

D.失业的人容易心情烦躁,感情压抑,做出越轨行为。

【答案】A
【解析】B项中指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为不确定选项;C项与D项中的“一个人”以及“心情烦躁”属于主观情绪选项,均可直接排除。

通过上述例题,我们可以知道如何利用“就选项论选项”的思路,对选项正确理解,排除一些迷惑选项,提高论证类题目的做题速度与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