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

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

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

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

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 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

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1. 杯弓蛇影故事:有一位名叫张琴的老人,他非常神经质,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猜疑和恐惧。

有一天,他在山林里行走时,看到了一条弯曲的树枝,误以为是一条毒蛇,并立刻拔出了弓箭准备射击。

然而,当他正准备放箭时,发现弯曲的影子并不是真正的蛇,而是石头破损的影子。

他的恐惧原来是由于自己的错觉造成的。

寓意:形容人们因为多疑而引起的虚惊和自己的过度想象。

2. 铁杵磨成针故事:有一个人叫李进宝,他非常穷困,家里连针线都没有。

他每天只能到田地里劳作,过着艰辛的日子。

他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困境,于是辞去了田间劳作,每天用石头磨一根铁杵。

李进宝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这项艰苦的工作,直到铁杵磨成了一根细针。

他用这根针缝制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出卖后赚了很多钱,从此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寓意:形容人们通过坚持努力和毅力,能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3. 杯水车薪故事:有一个人叫王大富,他非常宽宏大量,经常帮助他人。

有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辆车被困在河中,他立即拿出一杯水去救车。

然而,车子仍然无法被拖出。

尽管王大富付出了善意和努力,但他的帮助相对于那台车来说微不足道。

寓意:比喻力量或帮助太微小,无法解决问题。

4. 守株待兔故事:有一个农夫种了一棵树,每天都在树下守株待兔,希望能够捉到和杀掉经过的兔子。

然而,每一天都没有兔子经过。

农夫的邻居告诉他,要想捉到兔子必须主动出击,而不是坐在树下等待。

寓意:比喻只是依靠等待和机会而不付出努力,不能成功。

5. 画蛇添足故事:在古代,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蛇。

当他的朋友看到画蛇后,觉得虽然画得很好,但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于是,画家在蛇的身边又增加了一只脚。

这样一来,蛇就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寓意:比喻做事过度,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完美。

这些都是中华成语故事的一部分,继续剩下的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5篇)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的后续更新吧!1.中华成语故事:⽕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很多的物⼒⼈⼒去铺张⼀番,供他的游玩。

他每年逢正⽉元宵的夜晚,⼀定扎起⼆⼗丈⾼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树。

后来诗⼈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写了⼀⾸诗,描绘它的情形。

他的元⼣诗约道:“⽕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逐⼈来。

游ji皆秾李,⾏歌尽落梅,⾦吾不禁夜,⽟漏莫相催。

”这⾸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盛的地⽅,望上去好像是⽕树银花的样⼦。

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的集会在夜间举⾏,灯光灿烂,都⽤这句话去形容它。

2.中华成语故事:指⿅为马 秦⼆世时,丞相赵⾼野⼼勃勃,⽇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有多少⼈能听他摆布,有多少⼈反对他,他⼼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准备试⼀试⾃⼰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

⼀天上朝时,赵⾼让⼈牵来⼀只⿅,满脸堆笑地对秦⼆世说:“陛下,我献给您⼀匹好马。

”秦⼆世⼀看,⼼想:这哪⾥是马,这分明是⼀只⿅嘛!便笑着对赵⾼说:“丞相搞错了,这⾥⼀只⿅,你怎么说是马呢?”赵⾼⾯不改⾊⼼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匹千⾥马。

”秦⼆世⼜看了看那只⿅,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呢?”赵⾼⼀转⾝,⽤⼿指着众⼤⾂,⼤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

” ⼤⾂们都被赵⾼的⼀派胡⾔搞得不知所措,私下⾥嘀咕:这个赵⾼搞什么名堂?是⿅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碌碌轮流地盯着赵⾼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的时候,⼤⾂们忽然明⽩了他的⽤意。

中华成语典故大全

中华成语典故大全

中华成语典故大全
中华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典故和智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华成语及其典故:
画蛇添足:相传古代有人画了一条很好的蛇,却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又画了蛇的脚,结果反而破坏了原有的美感。

用来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杯弓蛇影:古代有人喝酒时,看到杯子里的弓影,以为是蛇,惊恐不已。

形容因过于敏感而产生的多虑和疑神疑鬼的心理。

掩耳盗铃:故事中有人要偷铃铛,为了不被铃声发现,他把耳朵捂住,结果铃声并没有停止。

用来形容掩盖事实真相,自欺欺人。

守株待兔:古代有人守在株旁等兔子撞树,结果兔子没有撞树,而是从旁边跑过。

用来形容迷信、盲目等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画龙点睛:古代有画家画了一幅龙,但觉得还不够生动,于是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一点,立刻龙栩栩如生。

用来形容在关键之处做出巧妙的补充,使整体效果更加出色。

守口如瓶:比喻严守秘密,不泄露一点信息。

杀鸡取卵:比喻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破坏长远的发展。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事物的人讲解或指导,白费功夫。

这只是一小部分中华成语的典故,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寓意。

通过学习成语和了解其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是文化大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1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3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4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5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关于成语故事(15篇)

关于成语故事(15篇)

关于成语故事(15篇)关于成语故事(15篇)关于成语故事11、志在四方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

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

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

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

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

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2、退避三舍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

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

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
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他立即
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
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
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
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

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

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含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危害。

张乖崖就是依据这一条杀了小吏,这自然是
滥用刑法。

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办事只要有恒心、
坚持不懈,就能够“水滴石穿”,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口蜜腹剑】
出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
的人。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真真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
意旨。

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

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

李林甫
和一般人接触。

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
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

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
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
的人。

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
子久了,人家就发觉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

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
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顺;而且
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
样子。

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

日子
久了,人家也发觉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

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
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
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
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同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
算人,谋害人。

<!--右侧开始-->
<!--右侧中部广告-->
<!--右侧模块2-->
<!--右侧底部广告--> <!--右侧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