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吸水的杯子11.6教案资料
神奇的科学实验-会吸水的杯子精选作

神奇的科学实验-会吸水的杯子精选作
文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名字是会吸水的杯子。
会吸水的杯子?大家是不是觉得难以想象?其实我自己也是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我准备的材料有一个平底的盘子、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瓶水、一根蜡烛,一个打火机。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要开始做实验了。
首先,用打火机点燃蜡烛,让蜡烛燃烧一会,再小心翼翼地在盘子里滴几滴蜡烛油,把蜡烛固定在盘子上。
然后,把盘子里倒入大约一厘米的水,啊!不小心把蜡烛浇灭了,没有关系,再点燃上。
最后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把杯子扣在蜡烛上,突然蜡烛熄灭了,我目瞪口呆。
之后的事情更是让我大吃一惊,杯子一直在吸水,还在冒着水泡,我迷惑不解,这是为什么呢?(中国精选作文网t262)带着这些疑惑我去网上去查明了原因,最终经过我的努力,得出了结论。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杯子扣住蜡烛的一霎时,杯子里有少许空气,蜡烛燃烧时氧气在渐渐消耗,最后杯子里没有空气了,所以才会熄灭。
那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因为蜡烛在熄灭时消耗了杯子里的氧气,杯子里面的压强小于杯子外面的压强,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压力差和吸力,杯子就在一直“喝水”。
这就是大气压的原因。
这个实验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科学,科学就在
1我们身边,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指导教师:xx作者:xx
2
1/ 1。
会吸水的杯子中班科学教案

会吸水的杯子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会吸水的杯子的特点。
2. 了解杯子吸水的原理。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吸水杯子、纸巾、透明杯子、水、干净的地面。
2. 绘本《小杯子的大冒险》(或其他类似的故事书)。
3. 教学图片或实物模型,用于呈现杯子吸水的原理。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 教师展示一个吸水杯子,并问学生是否见过这样的杯子。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吸水杯子的特点,例如形状、材质等。
2. 教师出示几个透明杯子,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杯子的吸水效果可能不同。
Step 2:探究吸水杯子1. 教师将吸水杯子放在干净的地面上,问学生它是如何吸水的。
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讨论。
2. 教师用一块纸巾蘸水,然后将纸巾贴在吸水杯子的底部。
观察、描述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吸水杯子的底部可以吸附水。
Step 3:探究吸水的原理1. 教师展示教学图片或实物模型,用于呈现吸水杯子的内部结构。
解释吸水杯子的原理,即通过特殊材质的底部可以形成真空,使得杯子可以吸附水。
2. 教师可以通过触摸杯子底部或敲击杯子底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水杯子的原理。
Step 4:实际操作1. 教师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吸水杯子放在水盆或水桶中,观察杯子吸水的过程。
2. 学生可以用手触摸吸水杯子的底部,感受吸附水的效果。
3. 学生可以尝试将吸水杯子倒过来,观察杯子是否能自动释放掉吸附的水。
Step 5:概念总结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吸水杯子的特点和吸水的原理。
2.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地阐述吸水杯子的工作原理。
四、巩固拓展:1. 教师出示绘本《小杯子的大冒险》或其他类似的故事书,带领学生阅读,加深对吸水杯子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并制作一个吸水杯子,分享自己的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学生对吸水杯子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吸水的杯子》小实验活动会主动喝水的杯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吸水的杯子》小实验活动会主动喝水的杯子1. 活动目标通过小实验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杯子会通过吸水的方式主动喝水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活动准备•杯子:准备几个不同类型的杯子,如塑料杯、纸杯、玻璃杯等。
•水:准备足够的水,用于实验。
•纸巾:备用于擦拭桌面和杯子。
3. 活动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5分钟)教师将几个不同类型的杯子放在桌面上,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会吸水的杯子》小实验活动。
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你们知道杯子是怎样喝水的吗?”“有哪些杯子会主动喝水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探索欲望。
第二步:示范实验(10分钟)教师取出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塑料杯,并向幼儿展示如何使用这两种杯子喝水。
教师将玻璃杯放在桌面上,然后将塑料杯倒扣放在玻璃杯上,并把水倒入塑料杯中。
观察塑料杯内水的变化。
第三步:讨论和提问(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你们注意到塑料杯里的水怎么了吗?”“塑料杯里的水去哪里了?”“为什么塑料杯会主动喝水呢?”鼓励幼儿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发言。
第四步:探索实验(20分钟)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每个小组分别拿到一种类型的杯子,进行小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 1. 幼儿将杯子倒扣放在桌面上。
2. 幼儿小心地往杯子里倒水。
3. 观察杯子里水的变化,注意是否发生了主动喝水的现象。
4.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汇总各组的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归纳。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哪些杯子会主动喝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吸水的原理。
第六步:巩固扩展(15分钟)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引导幼儿思考和了解杯子会主动喝水的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为什么塑料杯在玻璃杯上会主动喝水吗?”“为什么其他杯子没有这个现象呢?”并给出简单易懂的解释。
会吸水的杯子科学教案中班

会吸水的杯子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吸水的原理。
2.学习如何制作一个会吸水的杯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空透明杯子、纸巾、颜料或墨水、水。
2.工具:剪刀、胶带、画笔。
3.实验环境:教室桌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吸水现象,如水渗入纸巾、毛巾吸水等。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纸巾能吸水吗?”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吸水的原理:杯子吸水是因为纸巾的纤维结构具有较强的亲水性,纤维之间有很多细微空隙,当纸巾接触到水时,纤维的毛细血管效应使得水被抬升至纸巾整体。
同时,纸巾的纤维中还有许多液态分子,这些分子吸附了水分子,形成水分子在纸巾内部的渗透。
3. 实验演示(10分钟)在黑板上简单画出一个杯子的示意图,使学生清楚了解杯子的结构。
进行杯子的吸水实验演示:1.取一片纸巾,用剪刀将纸巾剪成适当大小,以便能与杯子紧密贴合。
2.将纸巾卷成长条状,放置在杯子外表上。
3.使用胶带将纸巾固定在杯子上。
4.将一滴颜料或墨水点在纸巾的下端。
5.观察颜料或墨水被纸巾吸收上升的现象。
4. 实践操作(20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一个会吸水的杯子。
1.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使用空透明杯子和纸巾制作一个会吸水的杯子。
2.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纸巾摆放方式、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固定等。
3.让学生互相观察、比较各自制作的杯子吸水效果。
5. 总结讨论(10分钟)让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制作的会吸水的杯子,讨论不同设计对吸水效果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你的杯子有什么特点?•你的杯子吸水效果如何?哪些方面可以改进?6.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吸水相关的问题,并给予一些挑战,如:•如何制作一个更大容量的吸水杯子?•如何制作一个能够吸水但不漏水的杯子?四、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将制作的会吸水的杯子带回家,继续进行实践和改进。
鼓励他们观察周围的吸水现象,并尝试制作其他能够吸水的物品或装置。
会吸水的杯子实验原理

会吸水的杯子实验原理会吸水的杯子实验原理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水的吸附作用。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会吸水的杯子实验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张吸水纸巾或毛巾,一些水。
接下来,我们将纸巾或毛巾完全浸泡在水中,然后将它拧干,使其保持湿润而不滴水。
然后,我们将湿润的纸巾或毛巾放入玻璃杯中,让它紧贴杯子的内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纸巾或毛巾开始上升,并且贴着杯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停止。
这种现象就是水的吸附作用所致。
水的吸附作用是指水分子与其他物质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使得水能够沿着表面上升。
在这个实验中,纸巾或毛巾的纤维结构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水分子在其表面上形成了氢键,从而产生了上升的力量。
当纸巾或毛巾紧贴杯壁时,水分子在纸巾或毛巾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膜,这使得水能够顺着纸巾或毛巾上升到一定高度。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水的吸附作用,了解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水的特性和科学原理。
同时,这个实验也可以引发孩子们对其他物质的吸附作用的探索,帮助他们建立对科学世界的更深入的认识。
总之,会吸水的杯子实验原理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水的吸附作用。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够对科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物理小实验――会吸水的杯子

物理小实验――会吸水的杯子
实验名称:会吸水的杯子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中的毛细作用。
2.通过实验现象,巩固学生对毛细作用的理解。
实验装置:
塑料杯、针、水、试管
实验步骤:
1.在塑料杯壁上钻几个小孔。
2.把针戳进杯子底部。
3.将杯放在水中,观察杯子内外的水现象。
备选步骤:
4.将一根细长的吸管插入杯子内,看看水能否吸上来。
教学反思:
本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了毛细作用,增强了他们对毛
细作用的理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物理课程,有助于他们在物理学习中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概念与原理。
由于实验操作简单易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问题,水温不宜过热,注意防止水泼溅出伤及学生。
科学小实验吸水的杯子 ppt课件

科学小实验吸水的杯子
直观感受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压
科学小实验吸水的杯子
第一步
科学小实验吸水的杯子
第二步吸水的杯子
第四步
科学小实验吸水的杯子
1
2
3
结论: 在同一时间地点大气压强恒定
科学小实验吸水的杯 子
大气压实验
科学小实验吸水的杯子
怎么把水倒进杯子里
1
2
精品资料
科学小实验吸水的杯子
科学小实验吸水的杯子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杯子里的氧气被蜡烛燃烧完以后, 蜡烛就会因为缺氧而熄灭。
同时杯子里的空气减少后气压下降,这时外面的大气 压将盘子里的水压入杯中,杯子里的水面自然就升高 了。
会喝水的杯子大班科学教案

会喝水的杯子大班科学教案一、教案需求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大班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学会用杯子喝水的方法。
通过活动和实验,引导幼儿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喝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喝水习惯,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 水的重要性- 杯子的结构和用途- 喝水的正确方法- 感受水的性质和水对身体的作用- 实验:用杯子喝水2. 教学准备:- 小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 多个透明的塑料杯子- 活动道具:水杯、水瓶、水果等- 饮用水- 手绢或纸巾3.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水的重要性(10分钟)- 通过展示一个水杯,问幼儿们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引导幼儿们说出杯子的各种用途,其中包括“喝水”。
- 提问:为什么人需要喝水?引导幼儿们说出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如解渴、保持身体健康等。
第二步:杯子的结构和用途(10分钟)- 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杯子,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
- 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杯子是透明的?为什么杯子有边缘和把手?- 让幼儿们用手摸摸杯子的内壁,感受杯子的光滑和凉爽。
- 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让他们描述自己常用的杯子。
第三步:喝水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15分钟)- 教师示范正确的喝水方法:坐直、杯子端正,用嘴唇包住杯子的边缘,轻轻抿水。
- 让幼儿们一起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喝水时水流入口的感觉。
第四步:感受水的性质和水对身体的作用(15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透明的杯子,并装满水。
- 让幼儿们观察水的颜色、状态和流动性质,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让幼儿们喝一口水,引导他们描述喝水时的感受。
- 让幼儿们摸一摸自己的嘴唇和手掌,感受水的温度和湿润度。
- 提问:为什么水是无色、无味的?水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第五步:实验:用杯子喝水(20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杯子和一小瓶水。
- 让幼儿们模仿老师的演示,用杯子喝水。
老师可以提醒幼儿注意姿势和动作的正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
结
果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蜡烛熄灭,水被杯子吸进去,水位高于水槽盆里的水。
教
师
评
语
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会吸水的杯子11.6
姓名
班级
组名
实验
时间
11月
8日
科目
科学实验
实验
名称
会吸水的杯子
实验
目的
证明大气压能让水往高处走
实验仪名及数量
玻璃杯、蜡烛、水槽盆、火柴、若干水
实
验
过
程
及
步
骤
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在水槽盆中注入2-3厘米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观察蜡烛燃烧的情形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