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听《命运交响曲》有感

命运的敲门声——听《命运交响曲》有感无论你是站着还是跪着,命运都会不加改变地到来。
以为跪着就矮了一截,命运的风暴就会刮不到,这只是一种天真的想法。
手起,乐响。
久违的那一段旷世音乐,《命运交响曲》又在耳边响起,带着一阵清新,一阵久远。
这一段满是激情的流畅乐章是那样走进了我的生命,而我尚不能完全感受它背后的种种含蕴,它唯一给我的认识是:它是贝多芬一生中所创作的乐曲里最负盛名的。
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阴森森的世界。
一片广漠而荒凉的原野上,凝固着可怕的沉寂。
忽然,从原野的尽头闪现出一个高大的黑影。
不知是黑影对踏过原野充满信心,还是处于唯恐的反差心理;他的脚下发出“吱吱”的脚步声,仿佛要让整个原野都颤抖。
黑影在这时扬起心中希望的风帆,他决心从荒芜的初始地走向人生的尽端。
“哐”人重重地摔在地上,摔倒在可怕的岩石下……一百年后的一个宁静夜,沉闷的大地又重新响起脚步声……你听那远方跨来的雄健而整齐的脚步,那是一支支威武的战歌,它装载着英勇的情怀,在暮色苍茫里陷入了对未来的深思。
你可以想象到在旷阔苍凉的背景下,一颗颗机警敏感的心灵在不安地观察、等待着,一旦那抑制的喘息、潜伏的火力随着到来的军号响起,它们便会排山倒海般地倾泻而出,在同命运的较量中显现无比雄伟气魄。
在这样的较量中,我似乎听到了贝多芬激溢的凝重的呼吸。
在这用生命舞蹈的旋律中,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不为其惊天动地的情感所震撼。
在静默中聆听这充溢着激情的流畅乐章,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串简单音符的精妙而完美的有机组合,更是一个浸透着顽强而冷静、厚重而坚实的灵魂。
它昭示着人们,在命运面前,应该怎样摆渡着自己生命的船浆。
我们无法拒绝灾难的降临,但是我们却能够扼住不公命运的咽喉,在人与命运的较量中,去摘取生命旅程中最耀眼最光亮的花环。
《命运》交响曲感悟

《命运》交响曲感悟1.《命运交响曲》能够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
但那时的记忆已是很模糊了。
可是当论文布置下来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运交响曲》。
于是下载下命运,边听边写下了这赏析。
以下是我从个人的角度,也是业余的角度来赏析的:听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喷薄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难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可是每一听到,还是经不住为止震动!第二乐章,音乐有舒缓的地方。
让人在振颤中舒缓下来。
在那激昂的音乐中缓了一口气。
仿佛是生命已到最终,人的气息仅有那么一口似的。
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鸣叫。
那是一颗伟岸的大树枯萎的只剩下残枝一般。
那是痛苦的哀伤!第三,四乐章,生命的顽强体现出来!我不能向命运低头!我不能屈服于命运!我要战斗,战胜命运!我要战斗,我不是命运的奴隶!我就是我!我能忍受挫折,我能抵抗疾病,我能站立,我能与你抗争,我就是我!就如同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到了那里命运已被贝多芬战胜了!《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作于1805至1808年。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
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明白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第一章节里,开头感觉像命运的大钟在敲锣“噔噔噔,噔——,噔噔噔,噔——”。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15篇)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15篇)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第1篇:《命运交响曲》听后感他作为世界音乐史最伟大的作曲家,被人们冠以“乐圣”的头衔,并不为过。
他就是人们敬仰的贝多芬,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短暂的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极为丰厚的音乐财富,更多的是他那坚韧不拔,敢于同命运相抗衡的非凡品格所给予我们的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的命运极其坎坷,甚至能够说“一开始,人生对于他就只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战争”。
当他还是孩童时,就被父亲剥夺了原本能够尽享欢娱的童年时光,在严酷体罚的压迫下,苦学钢琴。
然而,痛苦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叩门。
在他30岁时耳聋又无情地对他施以酷刑,这对贝多芬内心深处无疑是一个惊天霹雳,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也带来了一个沉重的打击,绝望之际,他几乎好几次寻求自杀。
但与此同时,他从内心深处发出惨痛的哀号:“我躲避一切交际,我不能对别人说‘我是聋子’!倘若我干别的职业尚可,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
,他又发出另一个坚定有力的声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完全屈服!”这斩钉截铁的不屈誓言,怎能不令人惊服、振作、讴歌呢?究竟是什么力量拯救了这颗趋于毁灭的心?还是让贝多芬自我来回答吧:“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还是道德!”可见,贝多芬强忍着肉体和精神的折磨摧残,完全是出于对自我神圣使命的执着追求。
他把对音乐的追求,对人类的奉献视为比生命更可贵的灵魂。
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抗拒生命的不竭动力,永不干涸的生命之泉!1827年3月26日午时5时40分,在狂风暴雨中,贝多芬结束了他57年的人生旅程,孤独地死去了。
死时拳头紧握,或许在最终的时刻,他仍然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我突然想起了比尔·盖茨说的一句话:“生活对我是不公的,但我要勇敢的应对它,早晚有一天会习惯的。
”对呀!贝多芬是一个残疾人,他的专职就是创作更好的、优美的乐曲,可是他又听不到任何声音,他有权利浪费生命,这个突如其来的病情使他一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可是他并没有这样,而是征服了命运,他感动了天!我又想起了我自我,平时磨磨蹭磨磨蹭的,干什么事都拖拖拉拉,从今日开始,我要把贝多芬作为我的榜样,长大争取成为国家有用人才!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第2篇:音乐是大自然开辟之初的一息,至万物纷繁不止的一股清泉。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精选20篇)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精选20篇)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篇1即使是一个从未听过完整交响曲的人也会熟悉命运交响曲开头的那四个强健的音符,因为那不是普通的音符,那是命运的敲门声!这敲门声包含了极大的气势悬念极强,他是这首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短短两小节的乐句犹如两声震天的巨响,仿佛看到了耸入天际的火山正进发出两道岩浆洪流。
光耀穹宇的烈焰,摇撼大地的宏声,威慑着人们战果的心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展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与命运交战的宏伟画图。
全曲揭示了“透过斗争,到达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搏斗,上升为欢乐和胜利的整个过程。
这一部以歌颂为主题的交响曲,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
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
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被称为“平民的骄傲”的贝多芬在这部交响乐的第一章中让“命运”的音型肄虐横行,成为难以遏制的主宰力量。
随着一声“命运”巨响,大地长久地响彻着它的回声与余震。
弦乐轻弱地呼应着“命运”音型,它急促地出此刻各个声部,惶乱不安地又迎来稍有变化的“命运”音调的轰鸣。
随后,使汇成排空的浊浪向前冲去……第二乐章是激战之后的安适的“间奏曲”。
它使强烈紧张的气氛得到松驰,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
赞美诗式的比较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沉思的音调,稳健的节奏,掩抑不住高昂的情绪。
在主题结尾乐句,那个犹如号角一般向上挺进的音响,唤来了具有英雄气质的第二主题。
两个主题轮换变奏,乐曲从温情柔弱逐渐发展成坚定有力的进行曲。
在这个豪放雄健的进行曲中,也兼有贝多芬温柔细腻的笔锋,乐曲象是人们对生活的朦胧的探索与追求。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精选20篇)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精选20篇)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篇1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里,“命运”是活生生的。
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
短短的30分钟里,描述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这首名曲更广为流传。
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这个动机十分简洁,但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并且悬念极强。
整个乐章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是音乐史上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第二乐章乐曲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仿佛是参加葬礼的人们护送灵柩走向墓地的情景,又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
赞美诗式的比较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是比较的。
如果说前面的“命运”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遭遇,严峻、真切,具有压迫感的话,那么那里的“命运”就是鬼鬼祟祟,影影绰绰,颇具幻想性了。
紧之后,在这虚幻的,几乎无声的“命运”之中,骤然爆发了第四乐章的胜利欢呼,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光。
四个乐章听下来,该抚平的都抚平了,该牵挂的,依旧是人类精神的永久牵挂。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篇2听着《命运交响曲》,感受着它那澎勃的气势,深深的被这气势给震撼了,他震动着我每一根心弦。
闭上眼,用心感受《命运交响曲》,用心感受贝多芬的音乐,感受贝多芬的内心感受。
从他的音乐中,我感受到了,贝多芬心中如大海一般蓬勃的气势,如海浪一般有高有低。
贝多芬是个伟大的音乐作曲家,可是残酷的命运之神却把厄运的枷锁拷在了贝多芬的手上,将他锁入了“耳聋”的囚牢。
可是,贝多芬却没有屈服于命运,虽然不能摆脱“耳聋”的枷锁,逃出“失聪”的监狱,可是他却用自己的行动来与命运做斗争,虽然他永远听不到任何声音,可是却写出了许多美丽动听的乐曲;虽然他永远听不到他写的音乐,可是他心中的音乐却能让他感到满足;虽然他承受着残酷的命运,虽然病痛时常折磨着他,可是他却丝毫没有退缩,而是以坚强的意志力不断的与命运做斗争,并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命运交响曲听后感15篇命运交响曲听后感(一):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里,命运是活生生的。
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
短短的30分钟里,描述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这首名曲更广为流传。
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这个动机十分简洁,但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并且悬念极强。
整个乐章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是音乐史上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第二乐章乐曲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仿佛是参加葬礼的人们护送灵柩走向墓地的情景,又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
赞美诗式的比较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是比较的。
如果说前面的命运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遭遇,严峻、真切,具有压迫感的话,那么那里的命运就是鬼鬼祟祟,影影绰绰,颇具幻想性了。
紧之后,在这虚幻的,几乎无声的命运之中,骤然爆发了第四乐章的胜利欢呼,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光。
四个乐章听下来,该抚平的都抚平了,该牵挂的,依旧是人类精神的永久牵挂。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二):听着《命运交响曲》,感受着它那澎勃的气势,深深的被这气势给震撼了,他震动着我每一根心弦。
闭上眼,用心感受《命运交响曲》,用心感受贝多芬的音乐,感受贝多芬的内心感受。
从他的音乐中,我感受到了,贝多芬心中如大海一般蓬勃的气势,如海浪一般有高有低。
贝多芬是个伟大的音乐作曲家,可是残酷的命运之神却把厄运的枷锁拷在了贝多芬的手上,将他锁入了耳聋的囚牢。
可是,贝多芬却没有屈服于命运,虽然不能摆脱耳聋的枷锁,逃出失聪的监狱,可是他却用自我的行动来与命运做斗争,虽然他永远听不到任何声音,可是却写出了许多美丽动听的乐曲;虽然他永远听不到他写的音乐,可是他心中的音乐却能让他感到满足;虽然他承受着残酷的命运,虽然病痛时常折磨着他,可是他却丝毫没有退缩,而是以坚强的意志力不断的与命运做斗争,并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命运交响曲的观后感

命运交响曲的观后感《命运交响曲》作为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我在观后感中深深被其充满激情与感动的旋律所吸引。
这部作品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以其宏伟壮丽的气势和情感丰富的乐曲而闻名于世。
首先,我对《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这首乐曲以悲壮的开场为开始,使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战争和苦难的世界。
随着音乐的发展,悲愤交加的旋律犹如一段射击之战,让我感受到无尽的痛苦和绝望。
然而,这段悲伤的旋律并没有使我沉沦其中,而是逐渐转变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贝多芬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人类在逆境中的坚强和勇敢。
这段音乐让我感受到了希望的重要性,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和坚定的信念,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接下来,第二乐章的欢快和谐让我感到无比愉悦。
这部分乐曲以轻快的节奏和欢快的旋律展现了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
在这段音乐中,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春天的阳光,欢快的小鸟声和青草间的微风。
这首乐曲让我思考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使我反思自己是否珍惜这些快乐的时刻。
它也提醒我,在每一天中都要积极寻找和创造快乐,享受当下的美好。
而第三乐章则以悠扬的小提琴独奏展示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内涵的情感。
我被这段优美旋律所感染,仿佛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在内心涌动。
这段音乐给我带来了一种宁静和平静的感觉,让我暂时远离喧嚣和繁忙的现实。
它成为了一种发泄情感和寻求内心平静的窗口,让我深感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最后,第四乐章以其庄严和慷慨激昂的气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分乐曲以壮丽的合唱开场,带给我一种无法言喻的豪情和激动。
随着乐曲的发展,庄重的旋律中融入了奋斗和坚持不懈的力量,令我感到深深地敬畏。
它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要实现这些梦想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勇气。
这段音乐给了我鼓舞和动力,勉励我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前行。
总结起来,《命运交响曲》给我带来了浓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通过音乐,我体验到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希望、快乐、宁静和激动。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15篇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15篇命运交响曲听后感(一):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里,“命运”是活生生的。
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
短短的30分钟里,描述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这首名曲更广为流传。
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这个动机十分简洁,但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并且悬念极强。
整个乐章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是音乐史上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第二乐章乐曲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仿佛是参加葬礼的人们护送灵柩走向墓地的情景,又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
赞美诗式的比较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是比较的。
如果说前面的“命运”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遭遇,严峻、真切,具有压迫感的话,那么那里的“命运”就是鬼鬼祟祟,影影绰绰,颇具幻想性了。
紧之后,在这虚幻的,几乎无声的“命运”之中,骤然爆发了第四乐章的胜利欢呼,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光。
四个乐章听下来,该抚平的都抚平了,该牵挂的,依旧是人类精神的永久牵挂。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二):听着《命运交响曲》,感受着它那澎勃的气势,深深的被这气势给震撼了,他震动着我每一根心弦。
闭上眼,用心感受《命运交响曲》,用心感受贝多芬的音乐,感受贝多芬的内心感受。
从他的音乐中,我感受到了,贝多芬心中如大海一般蓬勃的气势,如海浪一般有高有低。
贝多芬是个伟大的音乐作曲家,可是残酷的命运之神却把厄运的枷锁拷在了贝多芬的手上,将他锁入了“耳聋”的囚牢。
可是,贝多芬却没有屈服于命运,虽然不能摆脱“耳聋”的枷锁,逃出“失聪”的监狱,可是他却用自我的行动来与命运做斗争,虽然他永远听不到任何声音,可是却写出了许多美丽动听的乐曲;虽然他永远听不到他写的音乐,可是他心中的音乐却能让他感到满足;虽然他承受着残酷的命运,虽然病痛时常折磨着他,可是他却丝毫没有退缩,而是以坚强的意志力不断的与命运做斗争,并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在上课听过的那么多音乐中,好像就只有对这首交响曲比较熟悉,其实也不是我真的听他的交响曲很多次,只是对于我来说,在说到贝多芬时,就会想到这首交响曲。
正所谓是,没有听过但是也是知道有这首交响曲。
在课堂上,再次激起了我对这首交响曲的认识和兴趣,不禁认真的欣赏起这首曲。
整首交响曲情绪激昂,感情丰富,极具震撼力,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此了解到,整首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开头就是激昂澎湃,音乐一开始就是“当当当当”这几声非常震撼的音响,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向我们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感觉,表现出的是有什么恐怖的事情将要来临前的恐怖气氛,让人心灵为之一震。
第二乐章则表现出与第一乐章截然不同感觉,音乐比较舒缓,让人在第一乐章的震颤中舒缓下来,就像是母亲伸出双手抚慰刚刚经历过一场恶战的孩子一样。
虽然是舒缓的,但是音乐却也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在默默地催人奋进。
舒缓的音乐却也是掩盖不住激昂的情绪。
在音乐的结尾,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还是表现出一种积极上进的决心。
第三乐章中表现出情绪在上升,交错式的音符感比较强烈,最后一部分就变得平静、忧郁的缓慢。
第四乐章突然从第三乐章的平静跳跃到那突如其来、如山洪暴发的合奏,爆发出最绚烂的光辉。
听过这首交响曲的人都应该知道,这首交响曲从开始的明显威胁
开始,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结束,这是贝多芬英雄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困扰他的恶劣形势的征服。
在他的交响曲中,然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斗争得来的。
他的这首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布满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是人们格外奋不顾身去建功立勋。
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命运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扎历程。
欣赏这部交响曲,可以说是境界上的一次升华,给人以勇气、信心和力量。
其实即使是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这首交响曲似乎还是有那么些少的认识,我们在以前的语文课堂上也可以了解到贝多芬的一些生平,还有这首交响曲的创作背景,这样就不难知道贝多芬的悲惨遭遇:未婚妻的离开,双耳失聪等等的不幸。
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最深刻地阐述了贝多芬“通过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胜利”的思想,表达了他像一头雄狮永不向命运低头,而是想命运奋力抗争。
我们都应该知道,贝多芬在写作这首作品期间,不仅面临着生活的压迫,还遭受了失恋的打击。
多次失恋的他爱上了一位女士,虽然那位女士有了婚约,但贝多芬仍旧众生未娶。
耳聋、社会等级等众多打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在命运宣泄着不满的情绪的同时,心中仍存着一份理想,我想,就是那一点点的温存支撑着贝多芬继续与命运抗争下去。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今后人生路上的坎坷与苦难,收获与成功呢?
我们企盼人生一帆风顺,然而现实生活并不都是那么尽人意,它是即有风和日丽,又有惊涛骇浪,即有鲜花,又有荆棘。
因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把握不稳前进的航向,人生旅途出现曲折或坎坷是在所难免的。
只是坎坷有多少分,深浅之差,大小之别而已。
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如何对待人生坎坷的问题。
有一句名言:“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人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不遇到什么苦难,实际上,困难一直是与人为伴的,知道今天,还是有人会为温饱问题二挣扎,气候灾难、地质灾害和其他灾难也不时发生,无论多么幸运的人也避免不了和困难打交道,最起码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这一规律。
另一方面,人们都渴望成功,二成功的人士都有不平凡的经历,他们的成功都是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中走过来的,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例外的所以,所以一个人无论想过平静、简单的生活,还是想有所作为干一翻事业,都应该树立正确的面对困难的态度。
既然苦难不可避免,那我们就不该逃避、不该抱怨,就应该以坦然、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
面对困难还应该树立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精神,面对长期的困难,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显得特别重要。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在困难中使人倒下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消极悲观的态度,是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没有坚强的意志。
人的意念、人得精神起很大的作用,人们常听说这样的例子,一个没有患癌的人,被搞错了,以为
自己得了癌症,人马上就不行了,而真正患癌的人,以为自己没有患癌,反而表现很正常。
在困难中,人们通常怀着必胜的信心,而有时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困难,应该是更好的态度,因为有些事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也是难以左右的,期待着什么结果也许会使人失望,能做到尽力而为就是了。
看看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就是《英雄交响曲》的续篇,贝多芬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了与敌对力量及获得胜利的全过程。
他力图用音乐唤起民众是行动来变革社会,来改变现状,让人民觉醒。
听完这首交响曲,我已经知道,贝多芬的目的达到了。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我想,《命运交响曲》就是以这一中心思想为出发点。
不仅在过去,就是在现在,就是这首交响曲它所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仍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面包总是会有的,不管天色多么黑沉,而黎明也总是会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