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案例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案例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案例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二)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用适当的方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

二、教学重点:交流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三、教学难点: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方面的资料,为了收集的资料比较全面,教师课前组织学生选择主题,把学生分成医药、食品、农业、克隆、微电子技术等几个专题小组,从不同的方面去收集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台,准备一块展板,让学生张贴自办的板报。

2、学生准备:各组学生按自己汇报的课题整理好资料(照片、图表、食物等),准备汇报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通过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学习

同学们,人的肉眼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怎样才能看到更小的物体呢?

生: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

(二)开展单元复习,丰富知识网络

师:想一想: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

生: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是昆虫,如小蚂蚁等。

生:使用放大镜能放大几倍到几十倍,我们能观察一些物质的晶体,生物的一些小器管和组织,如食盐和白糖晶体。

生: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几百倍,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如列文虎克用自制能放大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生:我补充:1702年,列文虎克收集并观察雨水,他发现刚下的雨里面并没有微生物,放到第四天就有许许多多微生物和灰尘出现,他认为风能将空气灰尘中的微生物带入水中。这一发现打开了微观世界的一扇窗口,使列文虎克名扬世界。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网上查到的。

师:网上知识非常丰富,我们应该多向网络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接着说。

生: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200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如:2003年发生的“非典” 影响我国甚至世界上许多国家,SARS

病毒就是通过电子显微镜找到,并成功控制的。

生: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本领为百分之几纳米,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

生:我补充:扫描遂道显微镜是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的;我还知道1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在人类的不懈努力下,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卓著的。

(课件出示观察工具和视野发展的流程图)

(三)进行交流汇报,展示探索成果

师:自从人类发明了放大镜和显微镜以来,取得了许多了不起的成果。课前我们分小组收集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下面我们先在组内交流一下,各小组讨论确定汇报方式及主要汇报人。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汇报展示,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温馨提示:1、资料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出示文字及图片。2、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3、汇报完后,我们把大家办的板报张贴在《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展》里,供同学们参观评比。)

生:我是医药小组的代表,我知道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

生:我补充:我知道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生:我查到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

师:医药小组的同学真聪明!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首先应用在治病救人上。下面哪个组再来!

生:我是食品小组的代表,我了解到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生:(手举馒头)大家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馒头是利用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师:食品小组表现得很好!既有板报又有实物展示,我很高兴他们有这样精彩的表现,下面哪个组接着来!

生:我是农业小组的代表,我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还体现在品种改良上,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并进行杂交工作,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生:我补充: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生:我补充:我查到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和袁隆平被称作“南袁北李”,他把偃麦草的抗病性和很广泛的适应性转移到小麦里边来了,使得中国的小麦产量猛增了60亿斤。

师:农业小组表现得真不错!还知道“南袁北李”在品种改良工作中的贡献,汇报很精彩,大家祝贺他们!

生:我是克隆小组的代表,我了解到1996年的夏天,在苏格兰诞生了一只名叫多莉的绵羊。它是利用生物技术无性繁殖方式诞生的,人们叫它“克隆羊”。

生:我补充:克隆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培养人体器官,用以替换病人的器官有了广阔的前景。

师:是呀!如果能克隆出人体器官,将来人的哪个器官有了问题就克隆一个换上去,人类还有什么疾病不能战胜呢!

生:我是微电子技术小组的代表,我知道美国的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微型电动马达。这种微型马达直径仅0. 07毫米,厚度是0. 25毫米。

生:有了这种微型马达,将来人们可以制造大批在人体内运行的装置,担负运输和清除有害物质的工作,再也不用担心癌细胞危害人类了。

师:我们今天交流的内容很丰富,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这节课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四)师生参与评价,活动拓展延伸

师:听了各组的交流汇报,我们有什么评价?看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展》的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食品小组表现得最好!他们既有板报又有实物展示。

生:我认为农业小组表现得最棒!他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

师:大家表现得都不错!我们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看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展》的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微小世界真神奇,对人有害也有利。

生:由于人类的不懈努力,微小世界的大门正在打开,我们不得不佩服人类的聪明智慧!

师:我们小学生也能为探索微小世界做贡献,大家知道吗?监利县黄歇口六年级学生聂利,通过自己的独立观察与研究,发现《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在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并走进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

生:我也要向聂利学习,为探索微小世界做贡献。

师: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所取得的成果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下去后继续收集。

六、教学反思

1、小结复习,引发共鸣:本课作为单元教学的小结,即回顾单元的观察活动、学习探究过程,也回顾人类伴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对物质世界探究的深入过程,从中深切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因为学生有着亲身的观察经历与感受,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学生在思维深处产生了共鸣。

2、交流展示,培养能力: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进行交流,把学生分成医药、食品、农业、克隆、微电子技术等几个专题小组,从不同的方面去收集资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各小组汇报完后,把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书面作品办成板报,供全班(全校)展览。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3、活动评价,课堂延伸:当学生成果交流完后,让同学们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为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做贡献的热情。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所取得的成果还有很多,布置同学们下去继续收集,这样把科学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是科学课学习的大课堂。

六年级下科学同步练习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 判断题。 (1)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 (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解开了所有自然界的秘密。 ⑶ 放大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2.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2) 下列能将物体的像放大倍数最多的是 ⑶将一个5X 的放大镜和一个3X 的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得到是实际物体 的像。 A . 15 倍 B . 8 倍 C . 53 倍 (4)() 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 的眼睛。 A .放大镜 B .制作装片 C .显微镜 3.填表题。 请根据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将下面这个回顾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 展过程的流程图补充完整。(提示:涉及的观察工具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 肉眼、 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放大镜) 4.填空题。 ⑴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 、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A .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使用 B .电子显微镜 C .光学显微镜

(2)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需要依罪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这类生物, 地 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5 ?连线题。 请将下列科学家与其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连线。 袁隆平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 巴斯德发明了青霉素和其他药物以抵抗疾病 弗莱明研究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6 ?简答题。 (1)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后,人类探知世界的能力和范围变大,请你说说有哪 些主要变化? ①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能观察到: ②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能观察到: (2) 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吗?如果不是,请举出三个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7. 【探究题?读图】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观察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 上面这幅图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之一,即 ______________ 。 (2) 在这项成果中,人们充分利用了___________ 技术。 (3) 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哪些成果?试选择一项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 8. 【探究题?应用】蒸馒头时,为了使馒头松软,在和面时往面里加入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并排出二氧化碳,使馒头内部疏松多孔(1)你知道这种微生物是什么吗? ⑵人们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知道了可以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我们的生活,在我 们吃的食品中有许多与微生物的作用密不可分,请再举几例。 9. 【拓展题?巴氏灭菌法】巴氏灭菌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它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食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被广泛地用于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适宜生长温度

音乐:《胡桃夹子组曲》教学案例与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胡桃夹子组曲》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Case and Reflection of "The Nutcracker Suit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胡桃夹子组曲》教学案例与反思 音乐作品的童趣,同时了解乐器钢片琴的美妙音色。 2、通过《漫步动物园》的音乐创作活动,进一步掌握音乐中的各种节奏型,并能表现出纯真的童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音乐的创作活动中,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音乐节奏,体验童年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糖果仙子》——选自《胡桃夹子组曲》 1、介绍乐曲的背景。 2、介绍作曲家 3、介绍乐器——钢片琴音色特点:清脆、明亮 学生欣赏: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做一回糖果仙子,表现糖果仙子的舞姿。通过音乐的欣赏和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国音乐家写的儿童题

材的音乐作品。 (二)、复习常用的节拍与节奏组合 1、组织学生一起复习节拍的知识。 2、复习常用的节奏型。 3、学生了解各种节拍的强弱规律。 4、学生拍击常用的节奏型(可以安排个别节奏好的学生领奏)为后面的节奏创作做铺垫工作,让学生巩固一些基本的节奏型。 (三)、创作与拓展: 1、节奏的创作 2、漫步动物园 3、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节奏创作活动。(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探索节奏组合的多样性。) 4、组织学生进行“漫步动物园”的活动。 5、参与到学生小组间的表演中去。 6、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各个小组的表演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表格中的节奏创作活动(1至3条都可以)。 (2)、交流 (3)、分组创作漫步主题与动物形象的节奏或音乐,排练。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案例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案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案例 音乐的课堂需要音乐,在理解、掌握了音乐的基础上,再去挖掘音乐之外的附加值,如人文性、情感性、德育性等。本节课的主题是合唱与欣赏,下面我就这次课作一反思。 1、合唱意识的培养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在体会第二部分的抒情片段时加入了合唱教学。由于是在尝试期,因此还存在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合唱教学的方面也不是特别懂,试教时也在摸索更好的办法,学生感觉也有点生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的体现出合唱的效果,学生合唱意识也较淡薄,这是以后在教学中该改正的。 2、演唱习惯的培养 演唱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日就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在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分的注重于歌曲的学唱,而忽略了演唱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堂课毛病也同样出现了,我想,这就是在以后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学设计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合唱为辅,合唱的加入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整堂课下来,感觉还比较顺,但是自我感觉课的设计针对五年级的学生,似乎教材挖掘地还不够深,可让学生的

欣赏程度再加深,这是以后欣赏课该注意的,不应该走形式路线,而应该实在、扎实,真正让学生学到点东西。 以上几点,是节课体会较深的东西,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以及反思感悟到音乐教学的要领,继续自己对教学的热情和努力。 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近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现总结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习活动;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想说就说;可尝试取消举手点名发言的做法,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一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课是学唱《跳绳》这首歌,我有一个环节是安排让个别学生上台来跳绳的,但是学生一听可以上来跳绳都非常激动,结果有半个班的学生都跑上来了,顿时没了该有的课堂秩序,这种情况在以往是不被允许的,正想叫他们全部回到座位上坐好,却忽然接触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溢着光彩的大眼睛,我的心顿时软了下来,就让大家边唱歌曲边来跳绳,结果竟然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反对“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行为和言论的“自由”吧! 2.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

《微小世界和我们》公开课教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 Å)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

最新精选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练习题第八十四篇

最新精选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练习题 第八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架金属架显微镜制造者是( )。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培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人们通过研究知道微生物对人都是有益的,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 A、正确 B、错误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A、正确 B、错误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______和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使用______和______。 【答案】: 【解析】:

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 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每学期对自己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反思一: 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中、高年级的教学。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反思二: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案例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二)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用适当的方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 二、教学重点:交流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三、教学难点: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方面的资料,为了收集的资料比较全面,教师课前组织学生选择主题,把学生分成医药、食品、农业、克隆、微电子技术等几个专题小组,从不同的方面去收集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台,准备一块展板,让学生张贴自办的板报。

2、学生准备:各组学生按自己汇报的课题整理好资料(照片、图表、食物等),准备汇报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通过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学习 同学们,人的肉眼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怎样才能看到更小的物体呢? 生: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 (二)开展单元复习,丰富知识网络 师:想一想: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 生: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是昆虫,如小蚂蚁等。 生:使用放大镜能放大几倍到几十倍,我们能观察一些物质的晶体,生物的一些小器管和组织,如食盐和白糖晶体。 生: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几百倍,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如列文虎克用自制能放大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生:我补充:1702年,列文虎克收集并观察雨水,他发现刚下的雨里面并没有微生物,放到第四天就有许许多多微生物和灰尘出现,他认为风能将空气灰尘中的微生物带入水中。这一发现打开了微观世界的一扇窗口,使列文虎克名扬世界。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网上查到的。 师:网上知识非常丰富,我们应该多向网络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接着说。 生: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200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如:2003年发生的“非典” 影响我国甚至世界上许多国家,SARS 病毒就是通过电子显微镜找到,并成功控制的。 生: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本领为百分之几纳米,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 生:我补充:扫描遂道显微镜是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的;我还知道1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

五年级音乐欣赏《丰收锣鼓》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能从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入手欣赏民乐合奏《丰收锣鼓》。 2 、能从外形及音色上分辨各类民族打击乐器。 3、能尝试简单演奏部分打击乐器,并参与合奏,体验成功与快乐。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丰收锣鼓》 2、了解民族打击乐器 教学重难点: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特征;辨听各类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了解其各自的特点。 设计环节与作用: 该环节为欣赏《丰收锣鼓》之后的活动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打击乐器的外形、音色及演奏方法,通过亲自参与感受,让同学们在喜悦和快乐中学有所获。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验、创造、享受音乐,从而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需要静心去聆听,用心去感悟。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听音乐的方法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日常教学所需,也是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我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适宜的内容,在教学中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想象、感受和体悟,再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孩子喜欢音乐,从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前不久,给五年级的同学上了一堂音乐欣赏课。音乐本身就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贴近他们的生活,引起其情感共鸣,再加上多媒体中所看到的民族乐器及听到的声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体会乐器在作品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是这样来思考的: 首先,我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民族乐器或听到的民族乐器的名称有哪些,并板

微小世界和我们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反思 吉首市第八小学邓春芳本节是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的第八课,我分别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知识回顾”、“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各组汇报展示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课堂总结”、“当堂检测”。为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利用图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其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章节思路,能把各节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同时用谈话的方式引出本课主题。 首先出示“人类观察工具发展流程图”,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人类在观察工具的发展史上的前进历程。其次,是检验课前布置给学生从不同领域寻找的相关资料完成情况,资料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应用。通过各组汇报的方式完成,学生可以自行在展台展示相关文字图片,也可以用电子作品的方式呈现,或者解说的方式汇报等。在整个的展示汇报过程中,汇报的小组也可以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引导“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学到此处,学生能感受到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类观察范围也在扩大,我们能发现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同时,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在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后,让学生进行当堂检测,

从学生完成情况看,掌握还是比较好的,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特别在填写“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制作()等风味的美食”这一栏,学生各自想到的答案特别多,可见学生平时搜集积累的知识还是很丰富的。一堂课下来,学生知道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这一块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索。不足之处:“知识回顾”这个环节所花的时间多了点,可以适时地减少些。“学生汇报展示的环节”有些小组准备很充分,以至于有些内容来不及全部展示出来,如果能在这里给学生多留一点时间,相信汇报展示会更精彩。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们练习题第一百篇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 们练习题第一百篇 第1题【单选题】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架金属架显微镜制造者是( )。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培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答案】:

第4题【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是( )。 A、克隆牛 B、克隆羊 C、克隆猪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它们,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第7题【判断题】 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球形透明物体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2题【判断题】 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教学案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课堂中合作失效的案例分析及对策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成为音乐课堂学习的主流。尤其是合作学习,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但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现象一:对教学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 教师创设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分工,目的明确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策划,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 【案例】如在一年级《动物说话》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听了两遍歌曲后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歌曲中有几只动物在说话。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 【反思】在课堂上也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围在一起大声讨论起来,似乎很热闹,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没有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案例中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出来的,可这位教师非要花足时间、花够力气地反复合作讨论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这样的合作讨论有必要吗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位教师过分考虑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没有去考虑或很少考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种缺乏教学目标统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往往导致教学者的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对教学目标浅效应的考虑。 【策略】“实效”——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时机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设计不在于热闹,更不在于花俏,也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我们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使学生更关注音乐的本身。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里的协调能力,可是并不是每节课任何环节都需要小组讨论。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根据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选择有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此外还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时机选的准,选在关键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样是《动物说话》这节课,教师就要抓住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很少接触过乐器,对各种乐器的音色又不是很了解,因此就很难准确的用不同的乐器为不同的动物叫声配乐。此时教师就抓住这个合作的时机让学生分组尝试配乐,对学生来说就具有挑战性和表现性,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现象二: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不能面向全体,挫伤学习热情。 【案例】在一次公开课中,老师就“小鼓有哪些演奏方法”这个问题组织了合作学习,让学生组织小组讨论。没过几分钟,学生讨论兴趣正浓时,老师担心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打断了学生的讨论,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学生茫然、失望的神情写在了脸上。 【反思】小组讨论的学生未经独立的思考就进入了合作状态,不到几分钟就叫“停”。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思维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微小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 直接有关。 3、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5、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6、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7、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2、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3、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4、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 式交流及汇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 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4、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二、教学重难点 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 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人的肉眼只看的mm 10 1大小的物体。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微小世界》讲了三方面内容:1、放大镜——昆虫、晶体。2、显微镜——细胞、微生物。 3、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取得的一些成果。从而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秘密。 (二)放大镜 师: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工具之一,比如公安人员、精密仪器修理工、农业科技人员、考古学家、老年人看书……… 师:那么,怎样使用放大镜来观察呢? 生:(镜动):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生:(物动):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师:通过用放大镜观察图片上苍蝇的复眼和观察电视屏幕同学们有哪些新发现? 生: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细微之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8课时微小世界和我们 C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8课时微小世界和 我们 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 1. (5分)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2. (2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和________。 3. (2分)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________和________,并从此开始了与它们的斗争。 4. (2分)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5. (2分)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6. (2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7. (2分)人们通过生物技术,不仅能克隆出牛、羊等动物,还可以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8. (2分)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它们,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9. (2分)人们通过研究知道微生物对人都是有益的,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三、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0. (2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是()。 A . 克隆牛 B . 克隆羊 C . 克隆猪 11. (2分)微生物对人类是()。 A . 有害的 B . 有益的 C . 有的有害,有的有益 12. (2分)下列()不属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成果的领域。 A . 医药 B . 食品 C . 克隆 D . 重工业 四、连线题 (共3题;共12分) 13. (6分)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与相应领域填在横线上。 微电子技术________ 农、林业方面________ 土壤的改良和净化________

音乐《星光恰恰恰》教学案例与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音乐《星光恰恰恰》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Case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Music "Xing Guang Qia Qia Qia"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音乐《星光恰恰恰》教学案例与反思 音乐作品来设计教学方案? 2、如何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案例描述: 《星光恰恰恰》是人音版第一册第五课《静静的夜》中的表演曲目,根据教参中的教学目标是“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为此我把本首曲目的表演与歌曲《闪烁的小星》的演唱教学相结合,设计了我的教学方案。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对这首欢快的乐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些学习电子琴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音乐中有弦乐的声音”,很多学生对音乐中的铃鼓的声音很有兴趣,跃跃欲试想演奏铃鼓,甚至有学生在聆听是数出“XXX”的节奏声音出现了28次。学生对乐曲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力,激醒了我,自己在设计课的时候,还是把教材、教学参考作为教学的照本宣科的依据,没有深入地研究教材,没有仔细地去了解学生的所知所需,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学生是我们

的教学主体。于是我认真思考,要抓住这个契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星光恰恰恰》这首乐曲仔细研究,去探索它的音乐本质,寻找它的可教性。因此,我增加了教学时间,把《星光恰恰恰》单独为一课时,重新设计了《星光恰恰恰》的教案。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聆听《星光恰恰恰》,听辨铃鼓与小鼓的音色,并能用铃鼓为音乐伴奏。2、用欢快的动作表现《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3、学习用线条或图形记录《星光恰恰恰》,会看《星光恰恰恰》的图形谱。教学环节做了如下设计:片段一:听音乐画图谱 1、“在音乐中,你们听到了铃鼓的声音,能不能随着音乐模仿铃鼓是怎样敲的?能不能找出什么规律来对上音乐的节奏?” 2、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逐步总结出铃鼓的节奏“XXX” 片段二:分句听旋律,模唱 1、找出音色的不同,并选择相应的母音来进行模唱。 2、指导学生用相应的图形来表示音乐。 3、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每一句的旋律,帮助学生掌握乐句。 片段三:出示音乐总谱讲解 片段四:布置作业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8课时《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8课时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是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三、总结 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研究

高中音乐反思性教学案例研究 阳山县南阳中学唐伟坚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欣赏课的首要教学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优美的音乐能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认知是左脑的功能,情感是右脑的功能,人脑的功能的全面开发、协调发展,能促进情感领域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引进反思性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认知的发展相结合。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运用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从而调整和改进后面的教学。以下通过对本人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案例的反思性研究,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课堂动机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案例一: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中的《智取威虎山》 首先,引导欣赏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迎来春色换人间”,并把它的节奏特点找出来,启发学生观察、模拟、比较,在动态欣赏中形象感受二分、四分、八分节奏时值,解决感知节奏特点这个难点。然后学打节奏《打虎锣鼓》,鼓励学生根据情节用打击乐器选择节奏为京剧伴奏,学生们兴趣盎然。 反思: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听流行音乐,对戏曲接触比较少,本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影像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节奏配合的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案例二:多彩的华夏之音中的《民歌篇》 课堂上,首先通过教师设问,让学生谈谈或即兴演唱平时生活中听过的民歌,接着,

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教学案例——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命运中的《命运》 2、培养学生正确欣赏、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欣赏与想象的有机结合,音乐与时代背景的有机结合 2、对主旋律的熟悉,了解音乐的内涵 教学用具:VCD(现场音乐会)、钢琴、图片 教材分析: 《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是18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式。 乐章的开始由单簧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通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自由变奏曲,先由木管奏出,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章。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而告终。教学过程及反思: 提到课堂教学的艺术,觉得教学艺术也和诗一样,颇有相同之处:教师讲课也只能讲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补充,去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观念课堂教学不应该讲通讲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自奋其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甚至觉得有些课文,教师可以只讲五分,滔滔不绝,把教材上和教参上的知识和盘托出,这本来就是越俎代庖的错误之举,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