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材料类选择题的解法
材料型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做好历史选择题的基础
1. 牢固掌握历史基本知识;
微观上:掌握具体史实的时、地、人、因、过、特、果。
宏观上:掌握教材三或四级结构(章、节、目、点)
2 .准确理解史的内涵、外延;熟知一些 基本的规律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 三审题干(咬文嚼字)——明确题目要求
一审:审时、空、角度等限制条件——明确选择范围 二审:审关键的词句——明确中心内容及内涵、外延 三审:审整体——明确考查意图
材料型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近年来历史高考选择题越来越侧重结合历史学科的主干 知识创设新情境、新问题,考查学生依据已有的历史知 识分析、理解、概括、判断、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这 些变化正好与材料型选择题的特点吻合,因此材料型选 择题越来越成为高考的重点。
• 材料型选择题 :
• 材料型选择题一般是由材料(文字、图画、图表 等)与简明扼要的设问构成,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 料表明的含义的正确理解。 • 类型: (一)文字型材料选择题 (二)表格型材料选择题 (三)图片型材料选择题 (四)地图类材料选择题 • 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对考生 能力要求比较高,既要求考生具有阅读和分析材料的 能力,又要求考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 历史发展规律,以获得正确的答案。
B. 威海卫战役 D. 台湾保卫战
解析:从表格所示信息可见双方互有损伤,而且规模较 大,符合题意的只有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主要 在陆上进行。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下令“避战保 船”,致使中方损伤远超日方,材料信息与之不符 。台湾保卫战开始于《马关条约》签订后。
【试一试】:1、右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
3、(2012年福建高考文综20) 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流行歌谣唱到: “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 为图景就成了图7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高中历史】各种类型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具体答法

【高中历史】各种类型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具体答法
1)递进式材料题。
答好第一问是解题的关键。
答对了第一问,其它问会迎刃而解。
因此,答第一问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多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
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准确。
(2)归纳材料问题。
例如,1995年,“冀湖白龙潮丝绸厂”就是基于对材料的了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信息。
可以采用分段的方法:首先分析材料,将长材料分成几个段落,
找出每个段落的意思;短句子,找出每个句子的意思。
这种逐层分析有助于提取材料的所
有有效信息。
(3)小论文式成文式材料解析题。
这种着眼于“文字表达”的命题方问方面,第一
步提出要求,指示作答的方向;在表述方面,要求成文,有时还了字数限制;在评分方面,采取分档给分的办法。
解答这类题,除了对材料题的一般要求外,更应注意:
① 由于小论文形式的材料性问题相对一般,不可能用问题来提示阅读。
因此,在审
查问题时,阅读材料应更加精细和详细,并努力不错过任何有效信息。
例如,在1997年
的第44题《南唐大帝》中,一些候选人只回答了治国的政策、措施和后果,因为他们没
有注意问题中的“与时代相结合”字样;虽然其他人注意到了问题中“结合时代背景”的
要求,但他们没有仔细阅读材料,我没有注意到材料1中没有提供这个问题中的“时代背景”,而是材料2,所以我不得不不加区分地回答。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与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与历史学习方法高中历史材料题该怎么做?其实是有肯定的套路的,只要根据步骤来,就不会低分,我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关心到您。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1、总体思路:联(联系课本、笔记内容,查找是否有依托的内容和观点,然后快速简洁登记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证材料是否有课本提及的观点,逐一标示出)联(对材料与课本吻合的观点,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出名词)2、详细步骤:明(明中心)审(审问题)划(划材料)联(联答题)(1)明(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需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
明确中心方法有四:①扫瞄全部的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详细问题设题;②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解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④依据材料大意自己提炼。
(2)审(审问题:三审一挖不分割):①审清题目力量要求(论述?比较?评析?尤其是比较,技巧性最高)②审全求答项及分值,依此定分点及观点(答点分值)。
尤其要留意结合(如背景)列举(或评价)(如措施)此类问法,别遗忘要答结合后的求答项;③审准答案来源及答题的范围(如时间)、方向(政治、经济、文化),以防止答非所问。
答案来源有以下三种状况:A、依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从材料中即可提炼完整;B、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则答案既要从材料又要结合课本所学提炼;C、请回答,则答案来源同②。
④挖:尽量挖掘题干的有效信息,答题时务必将之变为答案。
⑤不分割:要将各问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思索,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3)划(划材料):依据问题中的求答项,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号及线条将各求答项观点分别标示出来。
要求:必需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炼观点,尤其是短材料更应当如此,一句话往往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观点。
(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留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缩写)(4)联(联答题) :①运用好“联找联”公式②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所以留意前后问是否有递进关系,前面的问往往为后面的问供应答题的思维方向(或许,回头就是答案)③简洁作答:点多、面广、话短(答案组织:A、择录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词,但不宜过多抄袭长句;B、联系利用课本的经典结论或观点;C、自己归纳、提炼,尽量用上专出名词、习惯用语。
历史高考材料选择题的解题技法-精品文档

历史高考材料选择题的解题技法材料选择题是近些年新课标高考命题的主要题型,这种题型主要是通过利用新材料、创造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考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下面,笔者通过几年的高考指导,浅谈一下该题型的解题技法。
技法一:要善于提取有效(核心)信息,剔除无效(次要)信息。
例:2003年10月,美国高盛集团发表全球经济报告声称,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BRIC”)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到本世纪中叶,“金砖四国”将统领世界经济风骚,中国可能会在204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在2033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2010年12月28日,金砖四国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这表明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逐渐丧失B.世界经济向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D.新兴国家的经济实力日益壮大【解题思路】该题有效信息是金砖四国经济力量壮大,次要信息是美国地位受冲击,排除A。
核心信息是经济力量而非政治多极化,排除C。
题干与B无关,故选D。
此技法运用的基础是语言阅读能力,要善于把握核心信息,甄别最大干扰项——次要信息。
次要信息最大特点是在材料中有影子,但不是主要论述的对象,最具有诱惑性。
技法二:要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例: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已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解题思路】材料论述的是“受孔子(孔教)约束范围之广”,四个选项全部符合事实,但只有B符合材料。
材料选择题的出题特点是,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从某一角度去设问,所以必须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此类题最大的干扰是该选项的表述符合事实。
但与题干无关。
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和技巧

第八、注意用语。要正确使用的历史名词、历史术 语。从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来看,其明确规定 “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或者 不给分。历史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例如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君主立宪制、 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格局、全球化等,必须准 确表达,不能张冠李戴
第二,注意中心词(关键词)。如果某一问有几个要求回答的中 心词,那么在作答时最好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 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
第三,注意条理。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 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
第四,注意分值。根据具体问题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多 少,如“内容”“措施”“原因”“意义”“异同”等应 多答;赋分多的要多答,赋分少的要简答。
3、紧扣提问,认真作答。
第一,注意审题。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 答”,并且按要求回答,即注意答题依据和限制性条件,如提问 为“根据材料……”,那么,答案主要来自相关材料;如提问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那么答案先来自相关材料,然后所 学课本知识;如提问为“根据所学知回答”,那么,答案主要为 所学课本知识;如果没有规定答题的依据,则要视材料和问题来 定。
2、分析提问,明确要求。从提问情况看,一般有四种方式: 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 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提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 什么限制性条件。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 有的提问是以上一问的回答为基础的;有的提问要求根据几则 材料回答,在审题时要注意,在审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内容的 中心词和限制性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漏和疏忽。
高考历史 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2012高考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巧材料型选择题是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必考题型之一,在近几年高考中, 材料型选择题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题型特点、题型结构、解题策略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该题型,希望对学生解该类题有所帮助。
一、题型特点纵观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历史试题,呈现出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巧设新问题、突出能力考查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为避免死记硬背教材这一现象,所提供的材料基本都是教材之外的;通过引入文字材料、图表、图像创设试题情境,把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该题型与热点时事联系紧密,体现了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学生对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从材料选择来看,既可以是文字材料,又可以是图表型、漫画型材料,材料的来源广泛、多样,与现实结合密切,体现出该题型创新性、新颖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二、题型结构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组成。
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的问题情境和思路,向学生提示试题的类型、限定条件和命题意图等有效信息。
备选项是指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备选答案,可分为正确选项、干扰选项、无关选项等,学生要从中排除干扰选项和无关选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材料型选择题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引入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对比选择。
三、解题策略(一)解题原则解题时要遵循“三选、三不选”原则。
即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备选项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备选项一般情况下不选;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备选项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备选项不选(这个原则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能从根本上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备选项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该备选项不选。
要注意的是,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综合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高中历史高考选择题答题指导(共两种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指导一、材料中心意思选择法【方法指导】“把材料的中心意思读懂,选择与中心意思最接近的那个选项。
”中心意思法:把材料的中心意思读懂,选择与中心意思最接近的那个选项正负态度法:材料对某个人某件事是正态度还是负态度,哪个选项与之匹配核心意思法【真题讲解】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读懂材料:前边说商朝产生了多少王,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然后后面用一个分号隔开,说西周产生了多少王,这反映出?你有没有发现分号后面那一句话有没有少点什么?把材料结构简单变一下: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西周产生的王要比商朝产生的王要少,说明后面的东西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材料的核心意思,哪个跟继承方式有关你就选哪个就行。
所以闭眼选B。
2.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读懂材料:朝廷制作了这种皮币,价格很高,诸侯王来献礼「必须」买这种币,但是诸侯王收入很少。
在材料中一旦出现了“必须”“一定”等这种表示情感态度的词,那么一定是解题的关键。
一句话总结材料的核心意思:朝廷让本不富裕的诸侯雪上加霜。
用这个中心意思去选一个和它最接近的选项,闭眼选C,至于ABD完全和中心意思无关。
3.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材料的核心意思就是:在乾隆年间,有很多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
高中历史选择题大解析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学法指导

历史选择题大解析—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
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
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同一般材料解析题一样,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
材料选择题对同学们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同学们具有阅读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同学们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其次要求考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做材料型选择题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材料阅读,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二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三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如中国古代的史料对农民战争中的人物都称为“贼”“匪”等,对这些要进行客观的分析。
此类题由于命题灵活,思路开阔,所以近年来颇受重视,特别是在上海高考试卷中,2004年的历史题中全部都引有材料。
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予以关注。
例题:[例1](04·全国文综)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解题思路]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在宋代已经生产了钢针,但不能判定是此时才开始的,印记上有商标的标示和广告的内容,但也不能判定这是最早的商标、广告,所以A、B 两项应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材料类选择题的解法
选择题作为客观题是高考文综试题的半壁江山,无论是从分值还是从题量上来讲,它都举足轻重,关系到一份试卷甚至是一次高考的成败。
毋庸置疑,做好选择题是做好整份试卷的首要任务。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历史试题为例,首先,选择题的考查是以基础主干知识为主,是大多数考生必须也应该全力拿下的。
尽管说现在的高考是能力立意,可是在选择题模块大部分还仍是基础知识甚至还有所谓的“送分题”。
况且能力也是建立在基础之上,而选择题这样“小题目”的能力考查也与“大题目”能力考查不同。
毕竟小题目具有答案范围小(限定在四个选项中)、知识难度小(题目容量有限)等特点,实在不会,还可以猜答案。
由此看来,小题目重要,却不难做,相信大多数考生都喜欢做选择题。
可是在高考中,我们应该如何去解答选择题拿高分呢?这就要我们不仅做,还要做好。
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以材料类选择题抛砖引玉,简单浅谈如何去解答历史选择题,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材料类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变形,在材料解析题基础上孕育而生。
近年来,它在选择题中的比重就有增无减。
因其能将其他如比较型、组合型、逆向型、因果型等各种类型选择题融为一体使试题类型变幻多样,而且能提高考查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故而一直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材料”来源广泛,同时形式多样,分为文字材料(诗词歌赋、名人名言或文言典籍等)和图表材料(如地图、漫画、照片或统计图表等),前者往往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后者往往考查学生对课本图表的熟知或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可以说这样实现了历史与语文和数学、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综合跨越。
然而“材料”并不一定对解题有用处,有的只是命题人为了让试卷图文并茂或者是为了专门干扰考生而设的障碍信息。
所以在高考考场中解答选择题务必静下心来认真审题,“精”心尽力方能无怨无悔。
考生只能关心自己解题需要的信息,对其他毫无意义的干扰要视而不见,否则会误入歧途、浪费时间。
要知道,高考中的时间是很昂贵的。
按照材料的重要性,我把这类选择题再细分为三小类:
一.材料是解题关键,需要读懂
1.题干选项均材料。
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材料的时候,很显然,材料不读无法做题,材料不读懂无法做对题。
然而,整个题目都是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因为看不懂很烦躁而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正题。
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要镇定自如,要坚信麻烦不代表难,难也不是针对我一个,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
这样自我宽心可以让我们耐心读题,从而理清题目,快速准确解答。
2.仅是题干有材料。
一般来说,“题眼”来自题干。
如果题干主体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题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读懂题干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非常必要。
显性信息自然一读便可得,至于隐性信息,顾名思义则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深挖发掘。
如何练就我们的“火眼金睛”?除了认真审题和具有扎实基础,还需要的就是抓住细节、反复揣摩。
3.仅是选项有材料。
四个选项之一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所以当选项是材料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四个选项认真读懂,然后联系题干要求再作答。
这类题目不可偷懒只去读部分选项进行排除,非材料类的选择题之所以可以运用简单排除法,是由于其文字理解难度小,有的叙述错误明显。
而材料类选项本身材料就难懂,孰对孰错就更难分辨,模棱两可下是不可以使用排除法的。
二.材料是解题辅助,无需太懂
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
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障眼法”。
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
即使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
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顺利的解题。
三.材料是混淆视听,无需读懂
现在似乎是一个“包装时代”,试题也越来越注重包装追赶时代潮流。
诚然,试题进行一定的包装改造,可以将考过的试题翻来覆去,也可以使整份试卷视觉感受不错。
然而,有时也会成为考生答题的负担和干扰。
所以我们考生不要畏惧纸老虎,再烦的题目、再难的题目都是由简单容易的题目组合改造而来。
题目考的方式在变,但是知识点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