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专项练习(《诫兄子严敦书》)教师版
《诫兄子严敦书》复习

《诫兄子严敦书》复习学案创作背景:汉代士人生存环境的险恶与变幻莫测使人时刻保持戒惧状态,谦虚、谨慎以求保全自我,从而保证家族的延续和发展。
因此,汉代士人们把这种戒惧意识在诫文中转化为对修身养德的强调。
此封家书就是经典事例。
更可贵的是,马援写这封家书给严敦二侄时,正是他率军远征交趾的时候。
●第一段: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lí](),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翻译1、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2.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理解性默写1.马援对侄子马严、马敦的“,”行为很是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
2. 马援希望侄子听说别人过失时的态度是“,”写出了陶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的情景。
3. 表现马援对子孙身上喜讥讽朝政、结交侠客的行为宁死不可接受得句子是“,”“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翻译:3.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4.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5.郡将下车辄切齿。
●理解性默写1.马援认为龙伯高的优点是“,,,。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诫兄子严敦书》【授课用完善版】

权君士,子不然不可后重以知伤不轻,弘重不毅。禽,《二任老毛重子。而》《道分左远量传。大》再 《次论,语重》新 重大,重要
(二)重点语句翻译
• 1、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纲法度, 这是我非常厌恶的。
“龙伯高为人敦厚诚实周密谨慎,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 谦逊节俭,清廉公正有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效仿他。杜 季良为人豪侠正义,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 自己的快乐,好人坏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请客人,很多郡的客人 全都赶来了。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 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 一只鹜鸭。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 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 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把这作为话柄。我时常替他寒心,因此我不希望 子孙学习他。”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 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 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 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 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马援如何做到让侄子们欣然接受的? (语言、手法、结构)
三辅称其义行
1、态度明确,兼顾委婉 2、类比说理,以情作喻 3、对比分析,树立榜样
诫兄子严敦书

D 6.下列各项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
A.及僧道士食之羡者 B.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C.复游于赤壁之下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A、定语后置 B、宾语前置 C状语后置 D被动句
7、下列几项关于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 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 B、不愿汝曹效也:以“汝曹”称子侄,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子侄们在阅读 时倍感亲切,古人名、字并行,各有其用。一般长辈称晚辈用名,同辈相称 则用字,如果“尔”“汝”相称,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特定场合下却又能 用以表示亲近 C、援前在交趾: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更可贵的是,马援写这封家 书给严敦二侄时,正是他率军远征交趾的时候。 D、也、矣、耳、者也:文中用“矣”表达自己的肯定和期望,态度坚绝; 用“也”、“耳”表达自己的爱憎倾向,情深意长;用“者也”,则表达出 对评说对象有所保留或不以为然。
2.马援自比侄子父母,语重心长,反复叮咛的原因是 “__施__衿__结__缡,,__申__父__母__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3.马援认为龙伯高的优点是 “__龙__伯__高_,敦_厚__周_慎__,_,口_无__择__言__,__谦__约,节俭,廉公有威 ”。 4.马援认为,杜季良为人处世的特点是 “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_人__之__乐__,,清_浊__无__所__失”. 5.马援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比喻,警拔
项,“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或“称赞”;C项,“贤”,形容
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D项,“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D )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上《诫子书》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三、诫子书诸葛亮【参考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在穷困潦倒之人住的居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诫子书》,完成25~36题。
(40分)第一组题目:2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静以修.身/邹忌修.八尺有余。
B.才.须学也/初级狭,才.通人C.将复.何及/复.行数十步D.险.躁则不能治性/吾与汝毕力平险.2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险躁则不能治性。
2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劝诫儿子要静思反省,俭朴节约,认为这是“修身”“养德”的途径。
B.诸葛亮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强调“静”的重要:修身须静,学习须静。
C.诸葛亮感慨自己年华老去,时光蹉跎,意志消失,人生“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D.诸葛亮在给儿子的这封家书中,希望儿子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成为君子。
第二组题目: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非学无以广才./况才.之过于余者B.悲守穷.庐/蝉则千转不穷.C.险躁则不能治.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将复.何及/不敢出一言以复.29.把“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3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开篇即以“君子之行”来要求其子,并强调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
B.“静以修身”强调安定不动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以潜心专一来修养身心。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闻人过..(),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1),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节俭,廉....(),口无择.()言,谦约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 )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2);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3)。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 )辄切齿..(),州郡以为言..()不愿子孙效也。
”...(),吾常为.()寒心,是以难点释义:施衿结缡:施,结,佩戴;衿,带子;褵,佩巾。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导。
刻鹄不成尚类鹜:指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
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老虎不成,却象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二、重点句子翻译1、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4分)2、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
(4分)参考答案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讥讽、议论),而通.(交往)轻.(轻佻)侠客。
援前.(前往)在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还书(向家写信)诫之曰:“吾欲汝曹..(你们)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对错)正法(朝廷的法令制度),此..(过失),妄.(胡乱的评论)是非吾所大恶..(特别厌恶的)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的原因)复言者,施衿结缡(1),申.(反复地陈述)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诫兄子严敦书的诗词练习以及答案

诫兄子严敦书的诗词练习以及答案诫兄子严敦书的诗词练习以及答案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
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恶也。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
②正法:正当的法制。
③衿:佩带。
缡:佩巾。
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④谨敕:谨慎。
6. 对文中下列加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书诫之曰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下车:刚到某地。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轻通侠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所以复言者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陷为天下轻薄子吾从北方闻子为梯D.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9.翻译下列。
(6分)①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诫兄子严、敦书》)(3分)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诫子书》《诫兄子严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7-11题.(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申父母之戒【答案】申/父母之戒【解析】谓宾断句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非学无以广才②意与日去③乐人之乐④数郡毕至【答案】①使……增长②离开③以……为乐④全,都【解析】“广”、'去'源于《诫子书》重点字词,需要关注“广'的使动,“乐”源于《醉翁亭记》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毕”源于《口技》: “群响毕绝”。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答案】①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文言精品复习学案+答案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文言精品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课内重点文言知识2.重点突破:实词“数”和宾语前置句式。
一、挖空练习。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1),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 )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2)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3)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 )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疑难释义:(1)施衿结缡:施,结,佩戴;衿,带子;褵,佩巾。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导。
(2)刻鹄不成尚类鹜:指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
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3)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老虎不成,却象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二、重点句子翻译1、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4分)2、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
(4分)三、重点突破(一)实词:“数”1.请写出你推导串联“数”的词义的过程2.实战高考(2020·山东卷)得金数千,谋代输 _______(2020·全国卷Ⅱ)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_______(2019·全国卷Ⅰ)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 _______(2018·全国卷Ⅰ)郡邻于蜀,数被侵掠。
_______(2018·全国卷Ⅱ)又能以谲数发擿tī奸伏(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 _______ (二)句式:宾语前置1.总结宾语前置句规律(1)而又何羡乎?/彼且恶乎待哉?/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居则曰:不吾知也/未之有也/天大寒,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李将军之谓乎!/ 唯贤是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秦人不暇自哀/举贤以自佐/今虽欲自雕琢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言以蔽之/是以不愿子孙效也/沛公北向坐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儿童相见不相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巩固练习:标出文中的宾语前置句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兄子严教书》【汉】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①。
援前在交趾②,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③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8,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④,口无择言⑤,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11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⑥。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节选自《东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通轻,随便地与人交好。
②交趾:汉郡。
③汝曹:你等。
④龙伯高,与下文杜季良同为人名。
⑤择:dù,败坏。
⑥清浊:比喻好人、坏人。
8.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带。
缡:佩巾。
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
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
”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
A.如闻父母之名求闻之若此(《穿并得一人》)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C.陷为天下轻薄子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D.反类狗者也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效伯高不得犹/ 为谨敕之士/ 所谓刻鹄不成/ 尚类鹜者也。
B.效伯高不得犹/ 为谨敕之士/ 所谓刻鹄/ 不成尚类鹜者也。
C.效伯高不得/ 犹为谨敕之士/ 所谓刻鹄不成/ 尚类鹜者也。
D.效伯高不得/ 犹为谨敕之士/ 所谓刻鹄/ 不成尚类鹜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翻译:我时常替他寒心,因此(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
(4)马援对兄子严、敦“并喜讥议”“通轻侠客”这两个缺点的告诫分别是什么?
翻译:不要议论别人长短,向龙伯高这样的人学习。
【翻译】: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
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
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
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
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
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
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
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