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服饰
先秦服饰知识点总结

先秦服饰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的服饰特点1. 朴素而华丽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服饰以朴素而华丽著称。
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所决定的。
大多数人的服饰都比较朴素,只有少数贵族和显贵人士才能穿着华丽的服饰。
2. 颜色的运用中国古代服饰的颜色运用非常讲究,它的色彩鲜艳活泼,常以红、黄、青、黑、白为基调,采用对比色,并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红色代表吉祥、祝福,黄色代表皇家、贵族,黑色代表端庄、严肃等。
3. 舒适耐穿由于当时的生产技术限制,在先秦时期的服饰设计中,人们更加注重服饰的舒适度和实用性。
服饰的具体设计因材料、用途和制作工艺而异,但都以穿着舒适耐穿为主要目的。
二、先秦时期的服饰类型根据先秦时期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当时的服饰类型主要包括上衣、下衣、鞋、帽、饰品等。
1. 上衣先秦时期的上衣包括衣、袍、褂、袄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襦裙式上衣,上面有两块大袖,下面连成一体,便于活动。
而在另一些时期和地区,则使用类似现在所称的中式长袍。
2. 下衣先秦时期的下衣主要包括裤子和裙子,皆为长装。
男子穿裤子,而女子则穿裙子。
在一些富裕人家,还会使用带有褶皱的长裙。
3. 鞋先秦时期的鞋类主要有靴、履、鞋和草鞋等。
不同的鞋类在功能和使用场合上都有所差异。
例如,履子多为男子所穿,而草鞋则为农民和较为普通的人所穿。
4. 帽先秦时期的帽分为多种,如绅、道巾、裘、珠等。
帽子的形式和材质也因时代和地域而异,但总体上都以赋予身份特征和寓意含义为主。
5. 饰品在先秦时期,饰品丰富多样,包括发饰、耳饰、项链、手镯、戒指等。
这些饰品多为贵族和显贵人士所佩戴,用以彰显贵族身份和社会地位。
三、先秦时期的服饰成分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以得知先秦时期的服饰成分主要包括面料、款式、图案、配饰等。
1. 面料在先秦时期,人们使用的面料主要有丝绸、麻布、毛皮等。
在华夏文明初期,由于生产技术的局限,主要以麻布和皮毛为主要材料,后期丝绸逐渐普及,丝绸成为主要的面料。
第二章 先秦服饰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e. 宗彝,即虎錐,虎取其猛,錐取其智 —— 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 f. 藻,即水草,取其洁净——象征冰清玉洁 之意。 g. 火,作火之形,取其光明,火炎向上—— 象征带领百姓附君王之意。 h. 粉米,作谷粒形,取其滋养;又若聚米 形——象征有济养之德。 i. 黼为斧形,刃白身黑,取其——象征能断 割之意。 j. 黻为两已相背,黑青相次——象征背恶向 善和君臣离合之意。 总之,十二种纹样都贯穿着儒家伦理道德的 含义。还有,十二章的颜色,由青、黄、黑 白、赤五彩相间使用。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二、元(玄)端和深衣 除冕服之外,惟元端和深衣二种服饰 用途最广。元端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 衣,天子至庶人也皆可穿着。区别在于: 元端为国家之法服,而深衣则是王公至庶 人的常服。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1、深衣创始于周代,流行于战国期间。 《五经正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是因其 拥蔽全身,又因是衣制的初始阶段,人们相信衣制式样出于圣 人所作,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 谐音即为“深衣”。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十二章纹从西周以来为历代帝王所
采用。到隋唐成为定式,一直流行到清代。 “十二章绘”的寓意是: a. 日、 月、星辰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 耀——象征帝王统治天下 b. 山,作山形,取其能云雨或镇重性格— —象征王者能安静四方或为人所仰的。 c. 龙,取其应变——象征人君应随机布教 而善于变化。 d. 华虫,作雉形,亦即华丽的鸟,取其纹 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第二篇
先秦服饰(公元前21世纪——前221世纪)
先秦服装,是中国服饰历史的 奠基阶段,中国服装的基本型制均 在此期间逐步走向成熟,并建立了 完整的服饰制度。
【中国服装史】服装起源和先秦服饰PPT课件

▪ 3、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使得割据的诸侯各国、各民 族间,在衣冠服饰及民俗习惯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影响着 人们当时的服装态度。
26
商·青铜饕餮纹
41
▪ 冕服构成
冕冠
舄屦
42
▪ 冕服上的纹饰——十二章
夏商周时代,冕服将日、月、 星辰、山、龙、华虫(稚鸟)
绘之于衣,还将宗彝(yí)、
藻、火、粉米(白米)、黼
(fǔ,斧形)、黻(fú,双
兽相背形)绣之于裳。图案纹 样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想象。
43
十二章纹的含义
▪ 日、月、星辰——照耀 ▪ 山形——稳重 ▪ 龙形——应变 ▪ 华虫(稚鸟)——文采华丽 ▪ 宗彝(yí)——忠孝(慎终追远) ▪ 藻——洁净 ▪ 火——光明 ▪ 粉米(白米)——滋养(养民以天) ▪ 黼(fǔ,斧形)——果敢决断 ▪ 黻(fú,双兽相背形)——明辨
53
▪ 胡服: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 宽衣博带式的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多穿 短衣、长裤、革靴,衣身紧窄,便于活动。
54
穿胡服的女子(河南洛阳金村战国墓出土铜俑) 55
窄袖短袍 加束革带 的胡服示 意图
56
绣罗单衣展示图(参照湖北江陵马砖一号楚墓出土实物图绘制)
57
58
窄袖短衣、方格纹长裙穿戴展示图 (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
?佩饰18?三纺织衣料时期?距今1万4万千年前第四冰河期结束新石器时代采集狩猎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出现天然纤维葛纻大麻毛等主要纺织原料出现原始织机19?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三块葛布残片这块罗纹织物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就有原始织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6900年前的苎麻织物残片?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距今7000年前的陶器发现100余件麻布或编织物?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蚕茧表明距今5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利用蚕茧了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青海诺兰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平纹毛布与毛毯表明在5000年前古代游牧民族和边远的牧区部族开始使用毛纺织物20?贯口衫穿贯口衫的原始人甘肃辛店彩陶纹饰21?其他着装形式青海大通县出土彩陶盆上为我们展示的佩尾饰与辫饰的原始人22穿圆球形下裳的原始人1995年青海省同德县出土彩陶盆23?佩饰24?纺轮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和陶制的纺轮标志着原始手工纺织业的开始
先秦的服饰模特图

• 商代骨笄(传世实物,原件现藏上海博物馆)
• 商代笄饰男女(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人)
玉佩
• 孔子认为,玉的美可以象征君子的高 贵品德,所以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佩戴玉制 的饰物,玉佩的种类也因此丰富多彩。先 秦的玉佩有人纹佩、龙纹佩、鸟纹佩、兽 纹佩等,也有将多件玉佩用彩绳串联悬挂 于腰带上的组佩,还有透空活环套扣的玉 佩,可谓精美绝伦。
笄
• 笄主要是用来固定发髻和冠帽的,材 料使用骨、蚌、玉、铜、银、金等,上面 也常有绿松石做装饰。中国古代女子年满 15周岁就算成人了,可以订婚,届时要举 行“笄礼”,由一个已婚女子给适龄的女 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仪结束后 再将笄取下;如果没有订婚,女子在20岁 时也要举行“笄礼”。笄是中国古代极其 重要的头饰,上面常刻有鸳鸯或几何纹装 饰,后来演化成了簪。
• 皇帝冕服上的纹样
• 湖北江陵马山砖厂1号战国楚墓出土龙凤虎纹刺绣
• 冕冠图
冕服
中国古代的帝王在祭祀时要穿华美的礼 服——冕服。冕服由冕冠和礼服两部分组 成,一般与腰带和赤舄(红色的鞋子)相 配。其中,礼服又是由上衣和下裳(裙子) 组成的。上衣采用青黑色,象征天;下裳 黄赤色,象征地。上衣画有六种不同的纹 样,而下裳则绣有六种不同的纹样,这些 纹样合称十二章纹。
• 皇帝冕服图(据后世史料描绘)
• 赤舄图(据后世史料描绘)
十二章纹
• 古代帝王服饰的十二章纹是指日、月、 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藻、粉 米、黼、黻等12种图案。这12种图案各有 寓意。日、月、星辰代表光辉,山代表稳 重,龙代表变化,华虫(雉鸡)代表文彩, 火代表热量,粉米代表滋养,藻代表纯净, 宗彝代表智勇双全,黼代表决断,黻代表 去恶存善。
• 十二章纹
第一章:上古服饰(先秦)

• 长→踝或地
图:战国楚帛画中的深衣
上古服饰 40
•春秋战国曲裾袍
上古服饰
41
上古服饰
42
上古服饰
43
上古服饰
44
上古服饰
45
4. 腰带 大带
• 革带 • 带钩
上古服饰
46
上古服饰
47
上古服饰
48
5. 色彩
• 五行阴阳 • 衣 正色 • 青 赤 黄 白 黑 /(东、 南、西、 北、中) • 裳 间色 绿 赭 紫
第一编
上古服饰(先秦)
上古服饰 1
一.概述
1.原始社会 400万年前 元谋人 4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 纹身 4~5万年前 冰河期 兽皮 1万年前 周口店人 纺织品 骨针(孔细)
上古服饰
2
2.奴隶制社会
公元前21世纪起 夏 14代17王 400多年 成汤 商 十七代三十一王 600多年 公元前1027年-前770年 西周 257多年 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东周 春秋 300年/ 战国 354年
上古服饰
57
•春秋战国人形
上古服饰
58
•战国短袍裤组合
上古服饰
59
•战国冬装
上古服饰
60
•战国舞女装和童装
上古服饰
61
•战国楚女装配伍
上古服饰
62
•战国服饰
上古服饰
63
•战国人形
上古服饰
64
五、发、帽
•
• •
发
– – 男:辫发 蓄发不剪 女:辫、髻/笄
冠巾:出现于商, 普及于周 束发器 帽箍 帽
上古服饰
73
2. 各国
• 《墨子· 公孟篇》 – 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 – 晋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 – 楚庄王:鲜冠组缨,缝布博袍 • 《淮南子· 览冥训》 – 晚世之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其习
先秦服饰

课题先秦服饰课次:1(1-4)教学方法讲授、教具:多媒体,图片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先秦的服装款式,以及服装的含义教学重点:冕服和深衣教学难点:服装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时间分配 2 5 80 90 3课后记:按计划完成教学先秦服饰【讲授】:一,中国服饰的起源二,冕服1、冕服的组成部分冕服包括冠(冕冠)、上衣(玄色,即黑色)、下裳(一般为红色或黄色)、舄等主体部分及蔽膝、绶、佩等其他配件相构成。
2、冕冠冕冠的部位名称,以及和各部位的含义。
3、冕服上的图案冕服中的上六章节和下六章节的名称及含义。
三,冕服等级冕服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六种,主要以冕冠上“旒”的数量、长度与衣、裳上装饰的“章纹”种类、个数等内容相区别,但都是黑色上衣配红色下裳,即所谓的玄衣纁裳(注:此六冕之制,后世各代多不完照搬)。
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所用,配十二旒冕冠,大裘、玄衣纁裳。
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纹,共十二章,因此又称十二章服。
衮冕:王之吉服,配九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纹,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纹,共九章。
鷩冕:王祭先公、飨射所用,配七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纹,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纹,共七章。
毳冕:王祀四望山川所用,配五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宗彝、藻、粉米三章纹,裳绣黼、黻二章纹,共五章。
絺冕:王祭社稷、先王所用,配四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绣粉米一章纹,裳绣黼、黻二章纹。
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时所用,配三旒冕冠、玄衣纁裳,衣无章纹,裳绣黻一章纹。
四,舄、屦五,冕服的传播六,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
诸履之中,以舄为贵。
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
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胡人骑马射箭时所穿,后来被汉人逐渐接纳。
七,先秦时的服饰1、商代服饰2、春秋战国时的深衣(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八,楚国服饰九,东周男子服饰十,胡服十一,视频欣赏《孔子》小结:本次主要讲述了先秦的各种服饰,特别是周代,是中国服饰文化的里程碑。
服饰史

第一章先秦服装第一节早期服饰一面料:丝、葛布、麻料二款式:最早的是裙发展出坎肩式上衣三配饰:最普遍的是项链四贯口衫(贯头衫)形式今日连衣裙,形制为用相当于两个身长的一块布料对等相折,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口穿时可将头从中伸出,前后两片,以带系成贯口衫也成贯头衫。
五原始社会流行的服饰色彩:红1,火:生食到熟食2,火:驱走严寒3,火:驱走野兽4胜利:战争与狩猎5生命的延续与希望6太阳:驱走黑暗7显耀功绩8熟透的果实是红色的六夏朝崇尚的服饰色彩是黑色1、生活方式的转变:由游牧转为农耕(1)奴隶喜欢黑色(2)土地受关注2、家庭的出现:群婚→小家庭婚同昏娶同取七、上朝崇尚的服饰色彩是白色同同时并存,二分法模式(《春秋》季节之分春秋,方向只为东西)第二节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一冕服:冕冠、上衣、下裳、前有蔽膝、腰间有束带、足登舄屦二冕冠:其板为綖,綖做前圆后方形,戴时后面略高一寸,有向前倾斜之势。
旒为綖板下成串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等级差异,也有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分。
每旒多为穿五彩玉珠九颗或十二颗。
冕冠戴在头上,以筓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含义。
三衣裳: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四十二章纹饰:日月星辰代表照临山代表稳重龙代表应变华虫代表文丽宗shi代表忠孝藻代表洁净火代表光明粉米代表滋养黼(斧形)代表决断黻代表明辨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与胡服一、深衣: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形绕至背后,以丝带扎系,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
因而上身合体,下赏宽广长至足踝或及地,男女文武贵贱皆穿。
二、胡服:特征为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三、胡服骑射赵国赵武灵王“非以养欲而东之也”第二章秦汉服装(六王毕四海一)第一节男子袍服与冠履一、袍: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缩紧小,称之为祛全袖称为袂,领口袖口处绣夔纹或方格纹等。
第一章 先秦服饰

韦弁
古代礼冠之一。天子 诸侯大夫兵事服饰。 用熟皮制成,浅朱色, 制如皮弁。
38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弁服
冠弁
天子田猎时的装束。 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
39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弁服
爵弁
弁,广八寸,长一尺 六寸,前小后大,上 用雀头色之缯为之。
40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深衣
41
中国奴隶社会——春秋战国
18
中国奴隶社会的服饰文化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 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 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纣王——帝辛 (商朝末代君主)
19
中国奴隶社会的服饰文化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 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1] 其后秦 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 家。
西周—— 周武王姬发 周朝
东周 ——春秋战国
20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
六种冕冠的功能、形制有别。
:用于帝王祭祀天。(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为冕与中单、大裘、玄衣、纁裳配套。纁 即黄赤色,玄即青黑色,玄与纁象征天地的色彩,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 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共十二章。 :(王之吉服)为冕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 ,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九章。
8
中华服饰的起源
• “古代人穿衣服事情,我们过去所知并不 多,文献上虽留下许多记载,只因日子 太久,引书证书,辗转附会,越来越不 易清楚了。幸亏考古学家的努力,从地 下挖出了大量古文物,可作参考比较, 我们才能得到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冕:用于帝王参加小型祭祀活动。(王祭群小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不加章
饰,裳绣黻一章花纹。(群小即林泽坟衍四方百物)
21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29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鷩冕bì miǎn——七章
先公——对王的祖先的尊称。 飨射xiǎng shè——意思是宴 饮宾客并举行射箭之礼。
30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毳冕cuì miǎn——五章
四望——古祭名,制古代天 子向四方遥祭山川。
31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絺冕chī miǎn——三章
26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大裘冕
黼(fu三声)——古代 礼服上绣的斧头状花 纹(半黑半白状花 纹)。
27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大裘冕
黻(fu二声)—— 黑与青相间的花纹。
28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衮冕——九章
吉服——祀五帝。
五帝一般是指中国上古传说中的 五位圣明君主,分别是黄帝、颛 顼、帝喾、尧、舜,等五方上帝。
(4)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7年 (嬴政) 5. 汉朝: 前202年 - 220年 (1)西汉 前202年 - 9年(刘邦) (2)新朝 9年 - 23年 (王莽) (3)东汉 25年 - 220年 (刘秀)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6.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年 - 581年 A、三国:220-280年 (1)曹魏 220年 - 265年 (2)西蜀 221年 - 263年 (3)孙吴 222年 - 280年 B、两晋: 266年 - 420年 (1) 西晋 266年 - 316年 (2)东晋 317年 - 420年 C、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宋、齐、梁、陈) (2)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7. 隋朝: 581年 - 618年 8. 唐朝: 618年 - 907年 9.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五代 :907年 - 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十国(902年 - 979年) 10. 宋朝 (1)北宋: 960年 - 1127年 (2)辽: 916年 - 1125年 (3)西夏: 1038年 - 1227年 (4)南宋: 1127年 - 1279年 (5)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1. 元朝: 1271年 - 1368年 12.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3.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23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大裘冕
中单——祭服、朝服的裹衣, 古称中衣。自唐以后,渐趋 简易,变通其制,腰无缝, 下不分幅,故称中单。
大裘——大裘是一种服饰, 天子祀天时所着之礼裘,见 于先秦,为黑色羊皮制成, 无纹饰以示质朴。
玄衣——古代祭祀穿的一种 赤黑色礼服。
纁裳xūn cháng——意指浅 红色之裳。裳:古人穿的遮 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 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衮冕:(王之吉服)为冕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 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九章。
鷩冕:用于帝王祭祀先王、行飨射典礼。(王祭先公与飨射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 上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七章。
毳冕:用于帝王祭祀山川。(王祀四望山川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绘宗彝、藻、 粉米三章花纹,下裳绣黼、黻两章花纹,共五章。
8
中华服饰的起源
• “古代人穿衣服事情,我们过去所知并不 多,文献上虽留下许多记载,只因日子 太久,引书证书,辗转附会,越来越不 易清楚了。幸亏考古学家的努力,从地 下挖出了大量古文物,可作参考比较, 我们才能得到新的认识。”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沈从文
9
中华服饰的起源
尼安德特人的葬礼
克罗马农人生活情景
笄——固定发髻的工具; 栉——下面有齿、上面有背, 齿有疏密,梳着称梳,用以 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 篦除发垢。
13
新石器时期的首饰文化
耳饰
耳玦——有缺口的圆环,其 材质多为象牙、绿松石和白 玉等
14
新石器时期的首饰文化
颈饰
多是以海贝、螺介、骨牙、 石、玉等制成的串饰与项链。
15
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大裘冕
宗彝(yi二声)——指天 子祭服上所绣虎与蜼的 图象。因宗彝常以虎﹑ 蜼(wei)为图饰,因以 借称。蜼,一种长尾猿 猴,古人传说其性孝。
黻(fu二声)——黑与青相间 的花纹。
纁裳xūn cháng——意指浅 红色之裳。裳:古人穿的遮 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 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大裘冕——十二章
冕(mian)——专指帝王的 礼帽;古代天子、诸侯、 卿、大夫等官员所戴的礼貌。
22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大裘冕
昊天上帝——是天上帝是中国神 话中天的尊号。周朝正式出现昊 天上帝的尊称。昊天上帝是带有 至高神之位的天,是华夏历代国 家正统祭祀的最高神。华夏的一 位官方的至高神.。昊天上帝称皇 天上帝、上帝、帝、老天爷,他 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 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 使者。
中华服饰的起源
§ 兽皮披
在纺织技术 尚未发明之 前,兽皮是 人们服装的 主要材料。
穿兽皮的远古人类
11
中华服饰的起源
佩饰
山顶洞人遗 址中发现的 多件穿了孔 的石珠、砾 石、鱼骨、 兽骨、兽齿 、贝壳与骨 针。
青海大通县出土彩陶盆上为我们展示的 佩尾饰与辫饰的原始人
12
新石器时期的首饰文化
首饰
41
中国奴隶社会——春秋战国
42
中国奴隶社会——春秋战国
43
中国奴隶社会——春秋战国
44
中国奴隶社会——春秋战国
45
中国服装史
——先秦服饰
张新艳
为什么学习服装史???
上古神兽
上古战神
女娲娘娘
汉服街拍
目录
PART 1
中华服饰的起源
PART 2
中国奴隶社会的服饰艺术
PART 3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艺术
服装起源
1 御寒说 3 遮羞说 5 保护说
2 异性吸引说 4 巫术说 6 本能说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1. 夏朝: 前2070年 - 前1600年(禹----桀)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46年 (汤) 3. 周朝 :前104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46年 - 前771年 (周武王) (2)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周平王) (3)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
37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弁服
韦弁
古代礼冠之一。天子 诸侯大夫兵事服饰。 用熟皮制成,浅朱色, 制如皮弁。
38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弁服
冠弁
天子田猎时的装束。 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
39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弁服
爵弁
弁,广八寸,长一尺 六寸,前小后大,上 用雀头色之缯为之。
40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深衣
34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十二章
十二章
日、月、星辰——预示气象 的变化;
山——能提供人类以生活资 源
粉米——农业耕作的果实(古代贵族 礼服上的白色米形绣文;
虎、长尾猿、华虫——是原始人狩猎 活动接触的对象(华虫:雉鸡,野 鸡);
弓和斧——劳动生产的工具; 龙——是中国许多原始氏族崇拜的图
腾对象;
社稷——从字面上来看是说 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 为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 五谷神。
32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六冕
玄冕xuán miǎn——一章
群小祀——是指古代祭祀山林、 川泽、土地之神的名称,小祀 同大典相对而言。
33
中国奴隶社会的服饰文化——十二章纹
十二章
十二章纹,又称十二章、十二文 章,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 标志,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 绣的十二种纹饰,分别为日、月、 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 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 “十二章”。
中国服装史的研究现况
•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服装史 研究之第一书(最具权威)
•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另一重要专著 • 周汛《中国历代服饰》——图文并茂 • 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 • 华梅《中国服装史》 • 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 • 周峰《中国古代服装参考资料》 • ……
18
中国奴隶社会的服饰文化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 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 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纣王——帝辛 (商朝末代君主)
19
中国奴隶社会的服饰文化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 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1] 其后秦 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 家。
配饰
璧——边宽孔小; 瑗——孔大于边; 环——边与孔径相当; 璜——半壁形的玉.
16
新石器时期的首饰文化
臂饰
指瑗(仿)
臂环
镯
17
中国奴隶社会的服饰文化
•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前2033?-前1600?), 标志着中国跨入“文明时代”,进入奴隶社会。
•夏
商
周
•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 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 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 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 夏王朝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