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名师推荐】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川教版)上册期中综合检测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试卷七年级历史答卷纸(开卷,满分60分,时间5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1-25 26 27 28分数阅卷人一、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计25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A][A][A][A][A][A][A][A][A][A][A][A][A][A][B][B][B][B][B][B][B][B][B][B][B][B][B][B][B][C][C][C][C][C][C][C][C][C][C][C][C][C][C][C][D][D][D][D][D][D][D][D][D][D][D][D][D][D][D]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A][A][A][A][A][A][A][A][A][A][B][B][B][B][B][B][B][B][B][B][C][C][C][C][C][C][C][C][C][C][D][D][D][D][D][D][D][D][D][D]二、非选择题(35分)26.(10分)退避三舍吴越争霸项羽纸上谈兵巨鹿之战勾践卧薪尝胆城濮之战赵括破釜沉舟商鞅变法晋文公立木为信长平之战秦孝公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7.(14分) (1)(4分)(2)(4分)(3)(6分)28.(11分) (1)(4分)(2)(3分)(3)(4分)。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测试)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开始于A.西周B.春秋后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2 . 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针对学校出现的乱扔垃圾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意见不一:甲:随他们吧,扔点垃圾而已,小事情,不用管。
乙: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他们改为止。
丙:一定要严惩,罚值日,实在不行就罚款。
这三位同学的言论分别符合哪三位思想家的思想A.老子、孔子、韩非子B.孟子、庄子、韩非子C.庄子、墨子、孙子D.墨子、孟子、老子3 . 商鞅变法期间,土地占有权扩展至庶(平)民,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数量庞大的独立的自耕农。
与这一变化相关联的变法措施是()A.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D.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 .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一种成熟的文字可以记载、勾勒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我国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A.金文B.甲骨文C.大篆D.小篆5 . 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A.越族B.西域C.匈奴D.蒙古族6 . 《史记·陈涉世家》载“失期,法皆斩”。
由此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A.赋役繁重B.焚书坑儒C.战乱频仍D.刑罚严酷7 . 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学会使用天然火和学会人工取火分别是什么人()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 . 关于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局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争夺霸主地位②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③争霸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 . 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的记忆时间,下面是小明制作的夏、商、周时一条年代尺。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初一历史试卷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初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二、改错题(10分)21、错误:粟改正:水稻22、错误:启改正:禹23、错误:楚庄王改正:齐桓公24、错误:秦朝改正:秦国25、错误:西周改正:秦朝三、辨析题(5分)25、错误:小云(2分)。
理由: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分),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1分)。
四、材料解析题(第27题9分,第28题14分,共23分)27、(1)分封制(2分)西周(2分)(2)为了巩固统治(2分)(3)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分)28、(1)秦始皇(2分)、汉武帝(2分)(2)统一文字(2分)、统一货币(2分)(3)焚书坑儒(2分)、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4)例:一分为二分析、论从史出、客观分析等(说明一点或者言之有理即可,2分)五、问答题(第29题10分,第30题12分,共22分)29、(1)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奖励军功;④建立县制(任选两个,满分4分)(2)观点:商鞅变法成功了(1分)理由: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分)(3)变法改革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变法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说明一点,意思相近即可,2分)30、①孔子(2分)②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保护自然资源)(2分)③墨家(2分)④老子(2分)⑤主张改革,提倡法治(2分)⑥孙武(或孙子)(2分)第1页,共2页初一历史期中卷第一卷(试题卷)第2页,共2页。
【世纪金榜】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3.9 秦朝的统一精炼 川教版

3.9 秦朝的统一一、选择题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下列关于秦统一六国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大业的完成B.秦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C.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陆续灭掉六国D.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秦统一全国是在公元前221年,而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
故A项错误。
B、C、D三项分别从原因、过程、意义三个方面叙述了秦统一六国的史实。
2.某校历史教师安排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资料,请你依据下图判断小华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是()A.禹B.成汤C.姬发D.嬴政【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诸侯尽西来”和图片人物的肖像,可以看出这位历史人物是秦始皇嬴政。
3.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B.为了镇压人民C.为了显示自己的丰功伟业D.为了掌握军事大权【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统治。
【概念链接】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4.在秦统一全国后建立的官僚机构中,被称为“百官之长”“助理万机”的官职是()A.郡守B.丞相C.御史大夫D.太尉【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秦统一后,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世纪金榜】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1.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精炼 川教版

1.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一、选择题1.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180万年。
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万年万年万年万年【解析】选A。
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180万-170万=10万,由此可知往前推进了10万年。
2.“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
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电视剧《执着的追踪》艺术地再现了追踪神秘丢失的国宝“北京人头盖骨”的故事。
“北京人头盖骨”距今约()万-30万年万-30万年万-20万年万-20万年【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故选C。
4.如果从特征上来判断是不是“北京人”,你判断的理由中不会有()A.手脚已经分工B.上肢基本具备现代人的特点C.面貌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D.保留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解析】选C。
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而北京人则保留了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
【拓展延伸】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的里程碑。
此前,虽已有德国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以及印尼爪哇人的发现,但一直未被世界公认。
北京人的发现尤其是众多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得到肯定,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5.下列原始人复原头像中,开始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并会使用“野火”的是()【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与识记能力。
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并会使用天然火。
A是古猿头像,B是北京人头像,C是现代人头像,D是山顶洞人头像。
6.现代猿类的智商在动物中数一数二,在进化史上与人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2、秦朝中央机构中管理行政的官职是:A.皇帝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3.“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舜→尧→禹B. 尧→舜→禹C. 禹→舜→尧D. 舜→禹→尧4、.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统一度量衡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推行县制5、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A.秦朝的统一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D.丝绸之路的开辟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中没有()A.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B.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C.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D.南方遍布人工运河7.目前一般认为揭开中国历史第一页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8、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9、西周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叫()A.镐京B.洛邑C.牧野D.殷都10、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在()A.公元前230年B.公元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221年11、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A. 建康B. 成都C.洛阳D.广州12、标志着欧洲国家同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A. 张骞出使西域B.甘英出使大秦C.班超经营西域D.大秦遣使来汉13、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历史悠久。
赠给日本倭奴国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的中国皇帝是()A.汉武帝B.汉元帝C.汉文帝D.汉光武帝14、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D.西起河套,东到咸阳15、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世纪金榜】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8 商鞅变法精炼 川教版

2.8 商鞅变法一、选择题1.生产工具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解析】选C。
打制石器在山顶洞人之前普遍使用,从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西周时期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普遍使用。
故选C。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
【概念链接】牛耕:原来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耕作的人用手把着耒耜的柄,用脚踏着刃部,把锋刃刺入土中,向外挑拨,才能把一块土掘起来。
耕地就是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
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
传说早在商代就用牛驾车,到了春秋时期,牛耕已经使用则是毫无疑问的。
这样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
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伽)。
”3.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社会变革”。
导演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A.齐桓公 B.楚庄王 C.秦孝公 D.秦穆公【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故选C。
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美国《时代》周刊将这定义为中国的“历史性转折”年。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的是()A.秦国B.齐国C.燕国D.赵国【解析】选A。
2015七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你可能见到现在农村许多地方仍然用牛耕地,但你是否知道我们的祖先早就D.西汉A、齐、韩、魏B、楚、燕、齐C、赵、魏、韩D、赵、魏、燕11、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是( )A、防洪工程B、大型水库工程C、灌溉工程D、防洪灌溉工程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A、夏B、商C、西周D、东周13、商代文字的主要写在()上。
A、青铜业B、龟甲、兽骨C、竹简 D.丝帛14.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A.葵丘会盟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15.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16、“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他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替代()。
A.父子B.母女C.叔侄D.有才有德的人17、下列哪个王朝实行分封诸侯制度()A、夏B、商C、西周D、东周18、青铜器是放在高温的炉中溶化。
()A、1000℃以下B、100℃以上C、1000℃以上D、100℃以下19、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A、大禹B、李冰父子C、黄帝D、炎帝20、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是()A.《论语》B.《诗经》C.“楚辞”D.《离骚》21.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22、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A.编钟B.铜钟C.七孔骨笛 D.陶埙23.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长平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城濮之战24、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A各国之间频繁战争 B铁器农具的广泛使用C各国的社会变革 D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25、某一法令于公元前15年2月1日颁布并开始执行,到公元30年1月31日废止,这一制度一共实施了多少年?()A、43年 B.44年 C.45年 D.46年二、识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6、读图并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图一:图二:图三:三、列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综合检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解析】选B。
本题为情境式选择题,由题干信息“直立行走”“远古人类”“生活在周口店”等可判断这一远古人类是北京人。
2.《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
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
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
”下列考古遗址与之印证的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文化遗址D.半坡文化遗址【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粟”“种之”“五谷”等可知,曾经在此处遗址生活的原始人类种植粟,过着农耕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文化遗址可印证题干中材料的描述。
3.每年都有许多海内外中华儿女到陕西省黄陵县祭拜黄帝陵。
下列内容与黄帝无关的是()A.被尊称为神农氏B.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C.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部落D.与炎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相传,炎帝制作耒耜,与民耕种,被尊称为神农氏。
B、C、D三项都与黄帝有关,所以应选A项。
4.中国历史悠久,如果仅以国家的出现为文明的开始,中国文明距今至少也有() A.2 000多年 B.3 000多年C.4 000多年D.5 000多年【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夏王朝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2070年,(2070+2012-1=4081),故应选C项。
5.“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表,目前我们教材即采用了这一成果。
请你说出商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A.约公元前2070年禹B.约公元前1600年汤C.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D.约公元前1200年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联合一些部落,发动推翻夏朝统治的战争,双方大战于鸣条,夏桀战败,夏朝灭亡。
成汤建立起新的王朝——商朝。
6.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哪一古代制度有关()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解析】选A。
由题干中的“燕赵”“齐鲁”“晋”“楚”等名称可知与分封制有关。
7.前不久,常州上演“烟雨春秋”水影秀,以水为台,以天作幕,展现了一个激情动荡的春秋时代。
在这场演出中,哪一历史人物不能出场()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由题干信息“春秋”信息,可判断A人物不合适。
8.小明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学卧薪尝胆,不学纸上谈兵。
”横线上的两位人物分别是()A.晋文公白起B.勾践白起C.勾践赵括D.晋文公赵括【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而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中,被乱箭射死,使赵国损失惨重。
9.下图中A、B、C为战国七雄中的诸侯国,A、B、C分别代表了()A.赵、韩、楚B.韩、赵、楚C.楚、晋、韩D.赵、楚、韩【解析】选A。
结合所学的“战国形势图”可知,位于最南端的C代表的是楚;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位于北面的A代表的是赵,位于A南面的B代表的是韩。
10.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都最大程度地重视农业发展。
如果说战国以前国之大事为“在祀与戎”,那么战国时期已转变为“在农与战”。
该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A.磨制石器的使用B.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C.冶铁业水平的提高D.防洪灌溉工程的兴建【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当时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1.张中华同学在编排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时,为商鞅设计了下列言论,你认为哪一项不恰当()A.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B.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C.保留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解析】选C。
商鞅变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12.(2013·大连中考)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A.皇帝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中央集权制【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推行郡县制。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这正是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3.右图传递的信息是秦始皇()A.统一货币B.统一文字C.统一度量衡D.统一姓氏【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图片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示意图。
全国统一以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
后来,书写更方便的隶书字体又逐渐流行起来。
14.“臣请史官,非秦记(秦国的史书)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掌握),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处死刑),以古非今者族(灭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以上记述的史实发生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汉朝时期【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中的“焚书”。
故选C。
15.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A.陈胜、项羽B.吴广、项羽C.项羽、刘邦D.陈胜、吴广【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与分析能力。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推知是陈胜、吴广起义。
16.晓阳收藏着一枚古币,样式如右图,请你为他鉴别一下,此物最早出现于何时()A.秦始皇时B.汉高祖时C.汉武帝时D.光武帝时【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重要插图及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仔细观察这枚古币,知道是西汉的五铢钱,开始铸造于汉武帝时期,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在经济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
17.“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A.李斯B.主父偃C.张骞D.董仲舒【解析】选D。
题干中材料反映的内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董仲舒的建议。
18.狭义的西域是指()A.今西藏地区B.河西走廊C.今西北地区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解析】选D。
西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广义的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19.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使者是()A.张骞B.甘英C.班超D.项羽【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今波斯湾后没有继续前行。
20.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这一时期,秦汉所确立的辽阔的疆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汉武帝采取的统一思想的措施建立并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7分,第24题14分,共50分)21.识读图片可以感受历史,下面是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禹、舜、尧的画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你按生存年代排列出这四位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
(2分)(2)请你写出与黄帝同一时期的黄河流域和东方的部落联盟首领各一位。
(2分)(3)禹、舜、尧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关,这种制度叫什么?(2分)(4)通过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你觉得在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学习?(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第(1)、(2)、(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尧、舜、禹生活在黄帝之后,他们都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黄帝、尧、舜、禹。
(2)黄河流域:炎帝。
东方:蚩尤。
(3)禅让制。
(4)公而忘私,与群众同甘共苦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2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根据上图的编号顺序填写春秋五霸的名称:(5分)①;②;③;④;⑤。
(2)图中葵丘、城濮两地发生的事情分别成就了谁的霸业?(4分)(3)结合史实,谈一谈你对春秋争霸战争的看法。
(2分)【解析】本题定位于学生识图、识记能力的考查。
第(1)(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五霸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第(3)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于春秋争霸战争可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①齐桓公②晋文公③楚庄王④吴王阖闾⑤越王勾践(2)齐桓公、晋文公。
(3)消极作用: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进而号令其他诸侯而进行的争霸战争,给当时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可谓战火连绵,民不聊生。
积极作用:①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春秋初期是小国林立的分裂局面,春秋结束时,所剩的诸侯国已屈指可数,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为以后秦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春秋以来,随着争霸战争的频繁进行,各民族的流动、迁徙空前活跃,打破了原来的地域界限,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③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为了争霸图强,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这就必然加速旧制度的瓦解,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开辟了道路。
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材料三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汉景帝采取一些措施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七个王国联合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
景帝派兵将叛乱平息下去,接着又采取了一些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
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并没有根本解决地方王国问题。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从材料一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什么人?(1分)(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举出受封者必须承担的两项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