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亲属称谓比较与翻译——以《红楼梦》的翻译为个案
红楼梦 英译本 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

杨译: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
霍译:只用”years“泛化的译了”春秋',采用了规划的翻译策略, 使原文的文化色彩在译文中变得浅淡,这样更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 和接受。 观点: 杨译保留了中国的文化信息,霍译在文化信息的传达上有所亏损, 但英语语言的表达更地道。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只用years泛化的译了春秋?采用了规划的翻译策略使原文的文化色彩在译文中变得浅淡这样更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翻译比较
《红楼梦》Y:Hsueh Pan(Wen-chi) H: Xue pan
杨译:Hsueh在英语中就是薛姓,并且还将薛蟠 的字加入译文之中。 霍译:将汉语 拼音直接作为翻译。 观点:杨的版本努力将中国文化表达给外国人, 并且将中国特有的字也加入译文之中,霍的版本 则直接将字略去。
《红楼梦》两英译本比较之 ——文化
原句 薛蟠心中暗喜道:“……可知天从人愿。”
Y: It shows Heaven is kind . H:Fortune is on my side.
杨译:用Heaven表示天。 霍译:直接将这句话用理解的意思表达。
观点:明显这句话是霍的版本比较好。 杨的版本着重于对中国文化的表示,选择了 直译,因此语言的弹性受到了限制,用 Heaven表现天,为了让外国人理解天对中 国古代人民的重要性。 而霍的版本则更注重语言的功能对等。天从 人愿的意思就是自己想的能够实现,就是幸 运,所以他的版本在读起来的时候更为通顺 易懂。
杨译:翻译简单直观。 霍译:用present sovereign和widespread recruitment等词语使译文更加贴合原文。
观点:霍的版本更好一点。杨的版本简单直 观,直接用普通的语言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出 来。霍的版本则语言精美,几乎做到了逐字 逐句的翻译,保持了原文的风格,用较为高 级的词语将原文中表现出来古时候语言的华 贵感觉表示出来。
《红楼梦》中称谓翻译论文

《红楼梦》中称谓翻译论文摘要:《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复杂,因而造就了繁多的称谓语,称谓语的翻译不仅体现了译者的翻译水平,也体现了译者的翻译取向。
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翻译称谓语时,在一定程度上都考虑了称谓语特有的文化内涵。
但称谓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形成过程明显带有某一民族特色的烙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译者在翻译称谓语时,应该考虑到称谓语的文化内涵,采取灵活多样的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传递称谓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以达到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称谓语《红楼梦》翻译文化内涵1 引言在人类社会中,称谓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语言文化系统。
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具体来讲,它是交际双方因婚姻和社会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建立起来的名称[1]。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各民族不同的称谓语数量及其指称范围。
作为语言的一部分,称谓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而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这种价值观念的不同使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而称谓语的翻译对于译者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语在许多文学著作中均有体现,而《红楼梦》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红楼梦》中称谓语的使用一方面体现了交际者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交际者的文化修养,心理定位及交际动机[2]。
因此《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也成为翻译研究的一大焦点。
2 《红楼梦》中称谓语翻译称谓语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2.1姓名称谓的翻译中华民族和西方民族的姓名称谓都有姓和名两部分。
所不同的是,汉语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强调继承。
姓随父母,名有较大任意性,但大多有一定寓意。
如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钱”为其姓,“钟书”则是他在周岁“抓周”时,抓到一本书,因此取名“钟书”。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摘要: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本文从人们比较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汉语称谓语系统是复杂的、严格的、精细的,而英语称谓语系统结构简单、笼统、含糊。
汉语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而英语称谓语系统具有概括性。
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对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分析和对比,就可以窥探到中英文化的差异,从而提出中英称谓语互译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互译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一种符号,还要学习语言中的民族文化。
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称谓语系统各有特色。
反过来说,不同的称谓语系统也反映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一、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
如爸爸、妈妈、叔叔、哥哥等。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之一,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却要简单、笼统得多。
1.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而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要严格区分。
汉语称谓语的繁复和精细都体现了它的高度描述性。
汉语称谓语要区分长辈与晚辈,如哥哥、弟弟等;要区分姻亲与血亲,如伯父、叔父等;要区分宗族与非宗族,如爷爷、外公等;要区分父系与母系,如叔叔、舅舅等。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亲属称谓语对比与翻译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亲属称谓语对比与翻译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汉英亲属称谓语间的差异迥异。
本文基于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对汉英亲属称谓语的词汇、语义和语用特征加以对比,并在对比基础上概括了亲属称谓的翻译策略。
汉语亲属称谓语数量多,语义具体,使用频率较高,而英语亲属称谓语使用较少。
在亲属称谓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语境,采用模糊法、转换法、省略法等变译手段。
标签:亲属称谓语平行语料库汉英对比翻译一、引言亲属称谓语是用于具有亲属关系的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与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各民族语言都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但由于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差异等因素,造成了亲属称谓语的不同。
由于亲属称谓语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地位,学界对其语义、语用和翻译都有较为广泛的研究,然而借助平行语料库对汉英亲属称谓进行定量研究的文章目前还较少。
王克非(2012)指出,平行语料库不仅可以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还可以借助它进行翻译与教学研究。
本文对比分析了汉英基本亲属称谓语的词汇语义特征,基于平行语料库考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特征,概括亲属称谓的翻译策略。
二、汉英亲属称谓语的词汇语义对比汉英亲属称谓语中,语义完全对应的只有“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儿子(Son)”“女儿(Daughter)”两组血缘最近的亲属关系;其它亲属关系都呈现汉英多对一格局,如表1。
表1:汉英亲属称谓语的词汇语义对比汉语称谓英语称谓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父Uncle伯母/婶母/姑姑/舅母/姨母Aunt哥哥/弟弟Brother姐姐/妹妹Sister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Cousin侄子/外甥Nephew侄女/外甥女Niece表1列举了基本的亲属称谓语,可以看出汉语的亲属称谓语数量比英语多,语义也更具体清晰。
具体而言,汉语亲属称谓不仅体现出辈分、性别、年龄,而且“内外有别”,区分父系与母系,血亲与姻亲。
文化语境下的汉语亲属称谓语翻译——以《红楼梦》中亲属称谓语的英译为例

Vol.33No.6Jun.2012第33卷第6期2012年6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反映”[1]。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根据这一定义,大致可把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大类。
由于中西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汉英称谓系统也存在很大差异。
就亲属称谓语来说,汉语亲属称谓体系可谓庞大复杂,而英语亲属称谓相比之下就显得简单笼统。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人物繁多、关系复杂著称,其中与人物关系密不可分的称谓语的使用可谓是精彩纷呈。
因此《红楼梦》中的称谓语翻译对我们进行称谓语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将以《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中的亲属称谓语的翻译为例,通过分析其中的文化语境,对汉语亲属称谓语的英译进行初步探讨。
一、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体系。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的“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有明显的反差[2]。
就亲属称谓语而言,由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宗族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汉语亲属称谓语体系庞大而复杂。
赵元任在《中国人的各种称呼语》一书中列举的汉语亲属称谓语就有114种[3]。
而相比较而言,西方社会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家庭模式又以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 )为主,因此家庭内部关系简单,血缘关系相对淡薄,亲属称谓语就笼统单一得多。
汉英称谓文化的这种巨大差异为称谓语的翻译造成了很大障碍。
具体来说,汉语亲属称谓体系有多分性和多层次性的构成特点,主要体现在汉语亲属称谓语中的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系脉分明、宗族有别这几方面[4]。
中西方亲属称谓对比与翻译(文化与翻译口语展示)

Brothers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 子贾链,娶得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 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赔笑见礼, 以“嫂”呼之。 Though Daiyu had never met her, she knew from her mother that Jialian ,the son of her first uncle Jiashe , had married the niece of the lady Wang , her second uncle’s wife . She had been educated like a boy and given the school-room name Xifeng . Daiyu lost no time in greeting her with a smile as “_______” cousin .
2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of kinship
terms(亲属称谓英汉对照)
(父母辈)
parents
(子女辈)
children
a
grandparents
(祖父母辈)
b
c
brothers
(兄弟辈)
d
e
grandchildren
(孙子女辈)
Grandparents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 外祖母 。 银给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________
3.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ternal and paternal line(父系母系之别) 4.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ffinity and consanguinity(血亲姻亲之别)
试评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VIP专享】

试评《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在人类社会中,称谓系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语言文化系统。
它是人类终年累月形成的规则和长期约定俗成的习惯相辅相成的产物,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称谓语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许多情况下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不同的称谓,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属关系和情感好恶等。
语言内外所要表达的许多信息,通过称谓语,我们可以有更深层的理解。
正因为如此,称谓语的翻译问题在翻译实践中有值得探讨的必要。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是一部描写了中国封建时代末期的社会风俗画似的小说。
在这部描写封建社会贵族世家的鸿篇巨著中,大小人物达数百个之多。
人物之间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称谓语丰富多彩,使用规则也极其繁杂,其人际称谓语的翻译正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锋,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下文将借助《红楼梦》两大经典译本(杨宪益译和霍克斯译)的实例,对称谓语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比研究其中一些称谓语的翻译方法。
一、英汉亲属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体系中都有自已的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语的数量和指称范围各有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重名份,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汉语中称谓系统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英语称谓词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如英语中的一个“cousin”涵盖了汉语中的“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
两者之间的这种巨大差异,必然给英汉翻译带来不少困惑。
但尊重文化传统,遵循表达习惯,是英汉称谓语互译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们举例分析:(一)1、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他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王熙风。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第三回)杨译:Though Tai-yu had never met her, she knew from her mother that ChiaLien, the son of her first uncle Chia Sheh had married the niece of Lady Wang ,her second uncle’ s wife. She had been educated like a boy and given the school-room name Hsi-feng. Tai-yu lost no time in greeting her with a smile as “cousin”.霍译:She remembered having heard her mother say that her elder uncle, Uncle she ,had a son called Jia Lian who was married to the niece of her uncle Zheng’s wife, Lady Wang. She had been brought up from earliest childhood just like a boy, and had acquired in the Schoolroom the somewhat boyish-name of Wang Xi-Feng. Dai-yu accordingly smiled and curtseyed, greeting her by her correct name as she did so.2、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浅析

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浅析摘要:称谓语是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反映,不同称谓语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该文拟从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比较及翻译处理手法上,探讨英汉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亲属称谓;差异比较;处理亲属称谓语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
中西方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差异,孕育了汉英两种语言在亲属称谓语上的民族特色与语言特征的不同。
当今世界有大小20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各种语言,无论大小都相应地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大致包括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和类亲属称谓四种。
据调查,汉语现代标准亲属称谓语共363个,其中父系245个母系65个,妻系44个,夫系9个。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相对稳定,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特点。
虽然民族与民族之间有类似的文化现象,但类似并不等于完全相同,存在的差异是辨别这些亲属称谓的关键。
1.汉、英语言亲属称谓比较汉英中常见的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如表:从表中对比可以看出,英语亲属称谓分割词义以性别和辈分为准,比较笼统模糊,汉语则更明确、具体。
语言中表示亲属关系词的语义分割也因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亲属之间的亲密程度和重要性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
汉英两种语言中亲属称谓词的不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西方社会家庭文化的差异性。
汉语亲属称谓词可分为“明谦敬:拙荆,令尊”、“明亲疏:堂兄,族兄”、“明内外:祖父,外公”。
这些有谦敬、亲疏、内外之分的汉语称谓语在英语中相对少的称谓语中就找不到相对等表达的词汇,两种语言在此方面产生词汇空缺。
因而在做这种亲属称谓语的英汉翻译时常会出现翻译不对等现象。
《红楼梦》中宝玉称自己母亲王夫人为“太太”,三十九回中,宝玉与李纨她们在聊天,提到:“太太屋里的彩霞,是个老实人。
”这里“太太”用作他称,译文里处理为“my moth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汉 英 亲属 称 谓 系统 主要 特 点
世界 上的每个 国家都 有各 自的称谓 系统。在不 同的
根据 中国的历 史和 习俗 , 中国 人特 别注 重 五代 内有
文化 背景 下 , 同国家 的称谓 系统 都各具 特点 。中 国社 血缘关 系的亲属 。血缘关系在中 国古代的文化 中也有体 不 这都说明中国人十分注重血缘关系。 会经历了上千年的宗族 制度 , 人们 非常注重血缘 关系 , 宗 现 ,
属称谓 系统都对核心家庭成 员如 父亲 、 母亲 、 丈夫 、 子 、 妻 儿子 、 兄弟和姐妹有明确的称谓 , 心家庭成 员称谓 也是 核
最常 用的亲属称谓 。
总的来说 ,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 的主要 特点是精确 , 英 语亲 属 称 谓 则 相 对 概 括 。例 如 , 语 只 用 一 个 称 谓 英
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 , 这导致了 中国大家庭 的形成 。因此 ,
人们居住在相对狭 小的区域 内 , 实行 自 属称谓数 目很 少。除了 核心 的家庭成 员 , 其他 的亲 属称 古代的中国社会 ,
作者 简介 : 梦麟 (98 , , 廖 18 一)女 湖北武穴人 , 国利兹 大学翻译研 究中心硕士研 究生 , 英 主要从事翻译研 究。
10 4
中国人把 家庭看得很重要 。通常 , 庭里有九 代 , 家 四代长
辈和 四代小辈。按辈 分顺 序 , 就是 高 曾祖 父 、 曾祖 父 、 祖 父、 父亲 、 、 我 儿子 , 孙子 , 曾孙 、 玄孙。而英语 描述家庭 九
于他们而 言是一个繁 重 的负担 , 们称 呼亲属 的方 式更 他
族 的观念已经深入 人 心。汉语亲 属称谓 源于 血缘 关 系,
是世界上最复杂和严谨 的亲属称谓 系统之一 。它属 于莫
英语 亲属称谓 系 统对母 的兄弟为“ nl” 叔 叔 ) 把父 母的姐 uc ( e ,
an” 阿姨 ) 。在 某些特 殊场 合 , 德克划分的亲属称 谓制度 中 的非常 少见 的苏丹 制 , 每 妹和 兄弟的妻 子称 为“ u t ( 对 i a w” 个亲属都 有不 同 的称谓 。而且 汉语 的 亲属 称 谓数 目庞 英语使 用“n—l 作 为 后缀从 而 区分血 亲和 姻亲 亲属 大, 意思往往使人 一目了然 。 称谓 。 3 .家庭等级 中的长辈称 谓
中图分 类 号 : 19 H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4— 30 2 1)一 l 04 o 17 51 (0 1 O 一 10一 5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和文化 的一个 组成部 分 , 也是 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系统 , 它看似简单 , 其实极 其
复杂 。在亲属称谓 系统 中, 属称谓 词与 人们 的关 系十 亲
用两个亲属称谓 “ 母” “ 祖 和 外祖母 ” 分别称 呼两 位 亲 来
属。 2 .血 亲 和 姻 亲 称 谓
称谓不能完全对等 地翻 译成 英语亲 属称谓 , 者是 在翻 或 译的过程 中很难传 递汉 语 的文化 内涵 , 这些 问题都 为亲
属称谓 的翻译带来 了许 多的困难 。本文 以《 楼梦》 红 的两 血亲指的是有血缘 关 系的亲 属 , 亲指 的是 因婚姻 姻 个译本为研究对 象 , 比分 析两个 译本 对亲 属称谓 的翻 关系所产生的亲属关 系。 对 …血 亲规 定人们使 用 不同 的亲 译以及翻译 中所 采取 的翻译 手法 , 探讨 如何 更好地 翻译 属称谓称呼夫系和 母 系亲属 , 姻亲 则要求 人们 使用对 应
摘 要 :亲属称 谓 不仅是 文化 的缩影 , : 在整 个称 谓 系统 中 也起到 了极 为重要 的作 用。文 章讨论 了汉 英亲属 称谓
的差异 及成 因 , 取 了《 并选 红楼梦 》 两个 英译 本中 亲属称 谓的翻 译 , 比较和 分析 了译者使 用 的翻译 方法 。 关键词 : 和英 语亲属 称谓 ; 汉语 翻译 ;红楼 梦》 《
相比之下 , 英语 的亲 属称 谓属 于爱斯 基摩 制。西方 的核心家庭人 数较 少, 亲属 关 系较 淡薄 , 因此 , 英语 的亲 谓都较概括和模糊 , 亲属关系则相对松 散。但是 , 汉英亲
收稿 日期 :00—1 0 21 2— 8
几千年的宗族 制度 对中国人产生 了很深的影响 。在
汉 语 亲属 称 谓 。
一
的亲属称谓系统分别称呼血 亲和姻亲 。汉语 亲属称谓 有
汉英 亲 属 称谓 的差 异
明确 的血 亲和 姻 亲称 谓。例如 , 亲包 括 “ 父 ” “ 血 舅 、 姑
母”、姨 母”、伯 父”, 亲称谓 有“ “ “ 姻 姑父 ” “ 、 姨父 ”、 舅 “
母 ” “ 母” 和 伯 。
21 年 第 1 01 期 第2 4卷 ( 1 1期) 总 1
海 南师范大 学学 报( 社会 学版)
J OURNAL OF HAI NAN NORMAI 【N X¨ { I Y I S F
No 1 2 1 . 0 1
Ge e a . 1 n r No 1 l l
Vo . 4 I2
( oil cecs Sc ine) aS
汉 英 亲 属 称 谓 比较 与 翻译
以《 红楼梦》 的翻译为个案
廖 梦麟 。余承 法 ,
(. 1 利兹大学 翻译研 究中心 , 英国 利兹 1 69T;. . J 2 中南民族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5 湖北 武汉 40 7 ) 3 0 2
“
分密切 , 并且 广泛应 用于 日常生 活。由于 中西方 风俗 传 统、 价值观念和社 会历 史文化背景不 同, 英汉两种语 言的
亲属称谓系统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虽然汉英亲 属称 谓语 也有相 同点 , 但相 同点远 少于 不同点 。许 多汉语 的 亲属
gad o e” 祖母 ) rn m t r ( h 同时称呼祖 母和 外祖母 , 汉语使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