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及答案韩百芹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教师版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知识: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能力:辩证认识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态度。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基础过关一、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习俗的继承:①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②地位和影响: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①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地位: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①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举例:京剧、岳阳的花鼓戏、②价值和地位:中国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①内容: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举例:“大同”世界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②地位和影响: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四、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1、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五、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1、谁都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只能积极面对;2、从国家民族角度:正确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3、从个人角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新生活。
(完整word版)《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及传统文化继承性的四个方面具体内容;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及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明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分辨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二、知识梳理1.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文化具有继承性。
(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②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③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鲜明的2.传统文化的表现(1)传统习俗①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时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我国传统习俗能保留至今不仅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需要。
能保留至今主要是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在日常生活中,传统习俗总是无声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传统习俗也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筛选和弃粗存精的过程。
如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2)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如: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的一片美好天地.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
(3)传统文艺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京剧是国粹,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这种习惯和传统是炎黄子孙的血脉,根本换不掉的。
高中政治三《文化生活》第2单元第4课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 (教师版)含答案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识记并能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双重作用,能辨证地看待传统文化.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辨证看待传统文化的能力.3.增强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辨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难点: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课前预习】(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
(1)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的继承。
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 .(2)传统文化具有。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面对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应该。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课堂探究】探究一:材料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
有数据表明,75%的在校大学生不知道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的奠基经典《黄帝内经》。
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曾调查估计,全国中医院中,中医药的收入与西医药的收入之比为3:7。
很多中医院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材料二: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在其博客上撰文称,中国应该取消中医中药,彻底停止中医中药的研究,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国家卫生部的官员辟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1: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三个特点。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二政治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人教版必修3)

1.什么是传统文化?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作用?4.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文化又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两个特征。
文化有先进的文化和落后的文化之分。
(2)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其中有优秀的部分和落后的部分,应批判地继承。
(3)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先进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一种先进文化。
警示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具有两重性。
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双重性影响,是起积极作用,还是起消极作用,要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1.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鸟巢”(国家体育场)(见下图)和世界上首个基于“气泡理论”建造的多面体钢架结构建筑——“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正在成为北京城新的标志性建筑。
这被称为()A.传统习俗B.凝固的艺术C.民族精神的火炬D.传统思想答案B解析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2.2009年清明节,献花、植树、朗诵、折纸船、网上祭奠等文明祭奠形式开始取代放鞭炮、烧纸钱等旧习俗,成为很多地方人们寄托哀思的方式。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文化的发展必须否定传统B.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C.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D.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变迁被现代文明所取代答案B解析A、D观点错误,C不能体现。
3.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国外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
高中高二政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 必修3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适当重新整合教材)自主学习篇1、传统文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传统文化继承性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文化的影响(双重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
③把握住的更替或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遇,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不失时机开展运动,加强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四课第二框题)④加强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第3课)⑤加强文化创新(第5课)合作交流篇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第一、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教材42页1-2段)补充: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继承性具有历史性、继承性解析:是指传统文化总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紧密联系的。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步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作用。
【问题探究】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能否举例说明?2、通过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归纳: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二、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有怎样的作用(双重作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合作探究】1、《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中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2)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2、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四、综合探究
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全盘肯定,或者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全盘否定。你怎样认识这两种观点?
五、巩固深化
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是①中秋节赏月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③艺术装饰丰富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你的认识。
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
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5.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①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②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③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3.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①理论观点②学术思想③道德观念④文学艺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B.鲜明民族性C.较强融合性D.明显渗透性
2.《百家讲坛》让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成为大众易懂的、富有时代气息,为大家接受。这说明()
高二政治必修3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和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2.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点;3.解析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含义。
2.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案-课前预习案】一、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1)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传统习俗,对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之一。
(2)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3)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
中国传统文艺,以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的。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
(2)传统文化具有。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应该。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
【C案-课堂探究案】【探究1】视频欣赏:《传统文化荟萃》思考:视频中展示了哪些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探究2】一批美籍华裔青少年到聊城旅游。
作为聊城市的一名中学生,请你向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要求:第一小组介绍我们生活中的传统习俗;有何影响。
第二小组介绍聊城市的传统建筑;第三小组介绍聊城的传统文艺;第四小组介绍我们生活中较有影响的传统思想;并说明它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并完成表格:表现含义影响地位例子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探究3】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学案编制:审核:【学习目标】1. 识记并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 了解文化发展的过程,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把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点和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1) 理解文化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 识记并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 理解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预习导学】 (一) 、传统文化面面观 1. 传统文化的含义 2. 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
(1) 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 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的继承。
中国 __________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 —具有深刻影响。
(二) 、传统文化在今天 传统文化的特点 1 )传统文化具有 1、 ( 着 的(2)传统文化具有o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它 O。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 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教材42页标注))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面对传统文化,要 ________ 化中 __________ : _________ 的东西,必须 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探究一: 材料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 查数据显示,民国初年,我国有 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
有数据表明,75%勺在校大学生不知道作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的奠基经典《黄帝内经》 。
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曾调 查估计,全国中医院中,中医药的收入与西医药的收入之比 为3: 7。
很多中医院走上了“中西医 结合”的道路。
材料二: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在 ___________ ,分辨其中的 的内容,应该 ,自觉地加以 ____________ ___ o [来源:___ 。
对于传统文 o 对于传统文化中 其博客上撰文称,中国应该取消中医中药,彻底停止中医中药的研究,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国家卫生部的官员辟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2:应该取消中医吗?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二: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问题2 :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对待 中国传统文化?【疑难解析】1、 传统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稳定性,但是又能随着时代实践的发 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2、 如何区分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 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 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 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当堂训练】1.近年来,关于过节燃放鞭炮是否应该被禁止的争论一直不休。
文化学者认为,对燃放鞭炮不能一禁了之,应该通过有效地疏导使人们享受到过节的乐趣。
节日燃放鞭炮属于( )A. 传统文艺的继承B.传统习俗的继承C.落后的过节方式D.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2.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过去,人们崇拜“父母在,不远游” ;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
这告诉我们,对传统文化要(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D.3. 下列对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有(①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 ②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 的民族性③ 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作用具有双重 性④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抛弃传统文化,学习外来文化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移风易俗 推陈出新破除陋习, 批判继承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M4、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书法以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 的艺术形式,成为与 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
这表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高二政治 4.2 学案:【探究一】: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三个特点。
2:不应该取消中医。
理由: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②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 神纽带。
③ 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探究二】: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 视翻拍的文化现象。
中国古典名著蕴含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 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 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者“断章取义”。
②对待中 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课堂检测:BDCD课后作业:选择题:1 —15: ADADB CCABB BBDBB 16、学案及作业参考答案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n、课后练习1.2012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专门下发通知,部署2012年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这表明()A.传统思想主要指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B.传统思想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2.2012年4月初,福建迎来台胞返乡祭祖潮,彰显了两岸同胞“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共同情感。
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B.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C.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3•“儒家文化始于春秋后期的孔子,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它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这表明()A.传统文化只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存在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儒家思想依然是当代社会的主导思想D.传统文化不存在历史局限性4.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书法以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
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5.京剧是一种堪称完美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被称为“国粹”的京剧等传统文化()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体现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应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④会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障碍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屈原故里端午民俗是中国上古楚文化和端午礼俗等的活态见证,这一节日民俗还传承了《楚辞》与其他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列对屈原故里端午民俗的理解,正确的有()①端午民俗具有继承性②端午民俗是应抛弃的糟粕③端午民俗等传统民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④端午民俗等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导师和代表,由他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极其重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
对待孔子的思想,我们应该()①忠实地全盘继承②取其精华,去萁糟粕③研究、继承和弘扬孔子思想的精华④予以放弃,以开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局面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④8.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国外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
这说明()A.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时代性和稳定性B.传统习俗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习俗移风易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D.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9.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人们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做祖传的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
下列选项中与该学者的观点不相符的是()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定化,当做物件加以继承C.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D.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为养料吸收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荀子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意为人如果掌握自然规律,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有所淘汰,有所发扬C.批判继承,与时倶进D.兼收并蓄,通通拿来11.我国发改委宣布,从2012年10月I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白炽灯俗称“电灯泡”,已被人类使用100多年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节能灯比白炽灯有更多的优点,如果全国都换装节能灯,年省电量可以胜过一个三峡水库的年发电量。
逐步淘汰白炽灯,注重照明节能,这是继承“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等传统节俭思想的一种体现。
对此,有网友认为:传统节俭思想引导着当前人们的节能行为,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思想。
请结合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参考答案自测 3.1. C 2. B 3. B 【合作探究一】: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三个特点。
2:不应该取消中医。
理由: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