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作家乔吉散曲创作论略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真题 (3)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真题 (3)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课程代码:0053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王禹偁诗歌的艺术风格是A.华靡艳丽B.平易晓畅C.沉博绝丽D.清奇僻苦【解析】B 王禹偁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平易晓畅。

2.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人的诗歌被称为A.白体B.西昆体C.晚唐体D.半山体【解析】B 西昆体:因创始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以杨亿、钱淮演、刘筠为魁首。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是讲究修辞。

3.苏轼诗《百步洪二首》其一运用博喻,其体现的创作特点是A.以文为诗B.以才学为诗C.好发议论D.好用典故【解析】A 以文为诗是苏轼的显著特色之一,《百步洪二首》是典型之作。

4.黄庭坚诗生新瘦硬,被称为A.后山体B.简斋体C.山谷体D.诚斋体【解析】C 黄庭坚的诗歌被称为山谷体,山谷体的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5.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是A.清丽淡雅B.沉郁哀痛C.清空骚雅D.浓艳密丽【解析】A 李清照的词风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是清丽淡雅;后期词的主要风格是沉郁哀痛。

6.与张元幹词风相近的词人是A.秦观B.辛弃疾C.周邦彦D.姜夔【解析】B 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人,感时激愤,词的主题抒发爱国热情,风格豪放激切,形成了风格相近的“辛派”,主要人物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刘过等。

7.辽代《海上诗》的作者是A.王鼎B.韩昉C.萧观音D.耶律倍【解析】D 耶律倍是辽代第一位文学艺术家,现存仅一首遭猜忌而被迫离国时作《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8.元代后期作家乔吉的散曲风格是A.豪放风趣B.清丽雅正C.尖新流丽D.疏放豪宕【解析】B 乔吉的散曲风格清丽雅正,注重字句的锤炼和音乐的和美,内容多表现厌世情绪。

浅述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

浅述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

浅述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浅述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机巧格亦名散曲巧体,本为散曲小令的一种,又名“俳体”,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难度。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所言:“非绝颖之姿,绝俊之笔,又运以绝圆之机,不可易也。

”可见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是以灵活俏丽的形式存在的。

散曲中的机巧格也就是任半塘先生在《散曲概论》中所说:“凡一切就形式上、材料上翻新出奇、逞才弄巧,或意境上调笑讥嘲、游戏娱乐之作,一概属之。

”这归于散曲的机巧格也有“俳体”之称。

“俳”者:诙谐、玩笑、滑稽、幽默也。

从机巧格保留下来的数量来看,明代文人更钟情此体,创作了大量的此类曲作。

散曲机巧格有很多种表现形式。

任半塘《散曲概论》“内容第八”一节附有“散曲俳体二十五种”。

羊春秋之《散曲通论》第二章“体制论”第二节专论“散曲的巧体”,并列常见体式十八种。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第四章“散曲的篇制”第一节“小令”之三亦专论“俳体”,列相关体式十种。

笔者认为,机巧格在当今仍在挖掘之中,拟或可以超出二十五种。

散曲巧格,非散曲所独有。

诗词联中也有机巧格出现,但是象散曲这样集中和繁茂并成为一种定式现象,还是散曲所独具的。

机巧格如果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其作品,会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从中能感受到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诗词联中最常见的是诗钟里的技巧格,有嵌字、回文、连锦、拆字等。

我们所知道词中也有机巧格,如:黄庭坚《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荣词》十韵用了五个山字,辛弃疾的《柳梢青》则全篇押一个“难”字:“莫炼丹难。

黄河可塞,金可成难。

休辟谷难。

吸风饮露,长忍饥难。

劝君莫远游难。

何处有、西王母难。

休采药难。

人沈下土,我上天难。

”明代无锡女词人顾贞立的《天仙子》十影:梅花界断阑干影,斜阳移过残机影。

牵萝补屋障轻寒,寒枝影,琅玕影,惊飞不定栖鸦影。

推不出月穿窗影,遮不住风摇灯影。

薄游人世耐凄凉,贫无影,愁无影,繁华梦去难留影。

如同题字,就是用了十个影字来感叹岁月流逝世间万物皆无定数。

从乔吉小令用典看其散曲雅化风貌

从乔吉小令用典看其散曲雅化风貌

收稿日期:2017-05-11作者简介:秦亚坤(1990-),男,河南滑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雅化”是散曲发展中后期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在元仁宗皇庆、延祐年间创作中心南移前后,是这种文体的全面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此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散曲创作的作家,如张可久、贯云石、徐再思等。

第二,散曲的选本开始流传,杨朝英的《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之外,还出现了《江湖清思集》、《中州元气》、《诗酒余音》、《乐府新声》、《乐府群玉》、《乐府群珠》等选辑。

第三,散曲雅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其文体本身的变化:首先,形式上日趋精致,衬字减少,格式固定,并吸收了传统诗文炼字对偶等手法;其次,思想内容上,题材、情调以及艺术表现等放弃了前期朴实通俗的风格和慷慨激昂的气度,更加接近温柔敦厚和婉约缠绵的诗词传统。

散曲的雅化表明了散曲作为一种后起的文体已被文人普遍接受,同时也是它生命力消散的开始。

关于怎样定义散曲的雅化,历来的学者都倾向于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考察,如邓绍基的《元代文学史》、李昌集的《中国古代散曲史》及王星琦的《元明散曲》都有相关论述。

其中,王星琦先生的观点比较明白晓畅:“(散曲的雅化)一是技巧方法上对传统诗词的有意熔炼,包括语言的淬砺、意境的拓展以及修辞手法的汲取等等;二是就散曲文学整体风格而言,雅化倾向是作为对面子放倒,说尽道透,尖新爽利,酣畅淋漓作风的一种对应,即含蓄典雅,清丽绵渺,空灵隽秀,妩媚幽俏的一路。

”[1]乔吉,一名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

在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同被认为是散曲雅化和清丽派的代表。

钟嗣成《录鬼簿》记载:“乔吉甫,吉甫字梦符,太原人。

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美仪容能词章。

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江湖间四十年,欲刊所作,竟无成事者。

至正五年二月,病卒于家。

”[2]乔吉的散曲创作,元明以来一直受到关注,李开先将张可久、乔吉比作曲坛的杜甫和李白,并认为乔吉散曲:“蕴藉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句句用俗,而不失为文。

元曲精华欣赏(二)

元曲精华欣赏(二)

元曲精华欣赏(二)[双调·折桂令]乔吉(全元散曲辑乔吉折桂令46首,今选17首)乔吉(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山西太原人。

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

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

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录鬼簿》中说他“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

乔吉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为题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

乔吉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

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与张可久相提并论。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自述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

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

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

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

张谦斋左辖席上索赋卷鲸川吸尽春云,曲妙重歌,酒冷还温。

裁甚乌纱,尽他白发,醉个红裙。

想献玉遭刑费本,算挥金买笑何村,俯仰乾坤,多少英雄,不到麒麟。

登澄江君山有平原君墓并手植桧至绝顶甚壮人气宇芙蓉城古意山川,葬玉当时,植桧何年?江树阴阴,江帆隐隐,江草芊芊。

蘸海渎东南半天,望金焦西北双拳。

巾袂蹁跹,不索浮莲,挟取飞仙。

登姑苏台百花洲上新台,帘吻云平,图画天开。

鹏俯沧溟,蜃横城市,鳌驾蓬莱。

学捧心山颦翠色,怅悬头土湿腥苔。

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丙子游越怀古蓬莱老树苍云,禾黍高低,狐兔纷纭。

半折残碑,空余故址,总是黄尘。

东晋亡也再难寻个右军,西施去也绝不见甚佳人。

海气长昏,啼鴂声乾,天地无春。

秋思红梨叶染胭脂,吹起霞绡,绊住霜枝。

乔吉散曲艺术新论

乔吉散曲艺术新论

是对一个人物形象的完整凸现,并可透视出乔吉对朱 阿娇的恋慕。又如感怀之作:
红梨叶染胭脂,吹起霞梢,绊住霜枝。正万 里西风,一天暮雨,两地相思。恨薄命佳人在此。 问雕鞍游子何之?雁未来时,流水无情,莫写新 诗。(《双调折桂令·秋思》) 通过红叶、霜枝、西风、暮雨、佳人、游子、雁、流水等一 系列秋象的白描,透露出相思之情,其写法正与马致 远《天净沙·秋思》相类,但乔曲词更长,形象更多,更 具一种浩荡的感觉。再如:
然而上述评著中,古人的评论往往点到为止,故 尚欠具体;近人的评论则共同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
即评论乔吉散曲的时候,忽视了乔吉的散曲创作理 论。因此,本文将以乔吉散曲创作理论为线索,分析 探讨其曲作所具有的艺术成就,以期更准确地评定 他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南村辍耕录》卷八《作乐府法》曾载:“乔孟符 吉博学多能,以乐府称。尝云:‘作乐府亦有法,日 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 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 是,斯可以言乐府矣。’此所谓乐府,乃今乐府,如 [折桂令]、[水仙子]之类。”【11可见,新乐府指的就 是散曲,这表明乔吉对散曲创作有其独到的理论见 解。那么乔吉是否能遵循理论去创作并达到理论所 提出的高度要求呢?下面我们先看他的曲头:
第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te
V01.29 No.1 Feb.2009
乔吉 散曲艺术新论
黎国韬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元散曲家乔吉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创作理论,在基本遵循和部分突破自己创作理 论的基础上,乔氏创作了大量具有清丽、新奇风格的散曲作品。将乔吉的创作理论和散曲作品结合 起来考察,是研究这位作家创作的重要途径。

明代散曲创作概况与乔吉、张可久作品分析

明代散曲创作概况与乔吉、张可久作品分析

明代散曲创作概况与乔吉、张可久作品分析在中国文学史上,明代散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

散曲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散曲是一种以歌谣为基础,结合诗歌、戏曲、散文等元素的短小抒情体裁,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适合歌唱演出。

在明代散曲的发展历程中,不乏众多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其中乔吉、张可久被认为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代散曲创作概况明代散曲在诗歌、文言文和戏曲的基础上创作,结构大致上分为五律、七律、杂律等。

明代散曲以诗意独特,想象丰富为其特点,善于表现人生百态,抒发个人情感。

明代散曲的创作素材广泛,题材多样,内容涵盖宫廷生活、风景物象、爱情离别等,体裁多样性丰富。

明代散曲作家在表现手法上也颇具创新,如用景物来表达人物情感、运用夸张手法等。

乔吉的散曲作品乔吉是明代著名的散曲作曲家,他的作品具有深沉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水准。

乔吉的散曲多以史传人事为题材,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刻情感的人物形象。

他的作品在表现手法和意境上都独具风采,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张可久是明代另一位杰出的散曲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抒情细腻著称。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常以爱情为主题,表现出细腻动人的情感和高超的音乐审美。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明代散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结明代散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乔吉、张可久等作曲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出色的作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创新,而且在内容上擅长表现人生百态,展现了超凡的创作才华和艺术魅力。

通过对明代散曲创作概况的了解,以及对乔吉、张可久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和理解这一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

元代散曲发展及代表作家复习(白朴马致远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

元代散曲发展及代表作家复习(白朴马致远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

元代散曲发展及代表作家复习(白朴马致远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一、散曲兴起与体制:(一)兴起:(1)是元曲的另一种形式,最初从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发展而来。

金元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兴起的音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慷慨粗犷的民间歌曲相结合,便逐渐产生散曲。

(2)语言上,吸收大量的民间口语,不避俗词俚语,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3)内容上,写的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其次归隐、闲适以及山水自然。

(二)体制:(1)小令:单独的一支曲子(2)套曲(套数):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的表演一个故事二、前期散曲作家:(一)关汉卿:(1)散曲内容:①描写男女恋情和离情别绪②感物抒情之作③描写自然风光(2)散曲特色①质朴自然,真率爽朗,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和市俗情趣②无论何种题材,都写得肆意畅情,肆无忌惮③艺术的风格多样,主导风格为本色自然,并融入诙谐之趣(3)代表作《不伏老》:自述心志性情的套曲,也是他风流放荡生活的自我表白和桀骜不驯性格的真实写照。

作品艺术特点:①把真切的现实与浪漫的夸张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刻划出一个理想化、性格化的“浪子”形象。

②行文挥洒自如,风格豪放明快,气势磅礴有力,情感浓烈奔放。

③语言诙谐洒脱,活泼生动,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

补充: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掮过桥东。

分析:此曲运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只大蝴蝶的形象,讽刺贪色的花花公子的劣迹恶行。

全曲构思巧妙,想象奇特,风格恣肆朴野,语言浅近通俗。

(二)白朴:(1)内容:分叹世、写景和描写恋情三类(2)风格:朴实俊秀,文字清丽婉约,具有较为浓郁的诗意。

(3)代表作:《渔夫》(三)马致远:(1)《东篱乐府》,题材广泛,叹世归隐一类作品最多(2)号为曲状元,为元曲豪放派主将。

(3)代表作: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选取旅途秋暮的多种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悲秋思乡的情怀。

元后期散曲创作

元后期散曲创作

元后期散曲创作一.后期散曲作家:(一)基本由南方人或移居南方的北方人构成。

(二)创作风貌也有较明显变化:1.题材内容不断开拓,几乎无所不涉,呈现并确立诗、词、曲鼎立的诗体格局。

2.思想情调方面,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渐渐成为散曲创作的主流。

3.出现较明显的追求形式美的倾向,总体风格从前期以豪放为主转为以清丽为主。

二.张可久,字小山。

(一)《苏堤渔唱》、《小山乐举》等散曲集,为元人中专攻散曲并存作最富者。

(二)取材广泛。

1.不乏愤世嫉俗的悲叹恨之作。

如〔正宫·醉太平〕《叹世》。

2.最能代表其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创作风格的是写景之作,如〔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这一类散曲显示了散曲雅化的趋势,元后期曲风的转变,张可久是关键人物。

三.乔吉,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一)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有“曲中李杜”之誉。

(二)多啸傲山水和青楼调笔之作,如〔正宫·绿么遍〕《自述》。

(三)风格以清丽婉约见长,讲究形式整饬,节奏明快,勤于锻字炼句。

但不避俗趣,雅俗并用,雅丽蕴藉中涵天然质朴韵味。

如〔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四.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一)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二)多写寄情林泉作,也不乏关怀民瘼之作,如〔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五.睢景臣,字景贤。

代表作〔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

六.刘时中代表作2套〔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数。

七.贯云石与徐再思。

(一)贯云石原名小云石海涯,号酸斋,风格豪放中见清逸;(二)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风格婉约清丽;(三)两人合辑称《酸甜乐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z } f . 赁2
文教研 化育究
元 代 作 家 乔 吉 散 曲创 作 论 略
陆晓春 , 晓峰 童
( 京 交通 大 学 人 文 学院 , 京 10 4 ) 北 北 0 04
乔 吉 散 曲 的 主 要 内容
蕴藉 的情感却 与李 白的凤凰 台怀古 的“ 长安不 见使 人愁 ” 不 同, 白仍 把知遇人 仕 的希望寄 托在 皇帝 身上 , 乔吉 则是 李 而 “ 销魂楚甸 , 洗恨秦 淮”, 痛感 自己生不 逢时 、 功业 无 望 , 有如 辛弃疾 “ 把吴 钩看 了 , 杆拍遍 , 人会 , 临 意”的孤 寂无 栏 无 登
望的喟叹 。
乔 吉是元代后 期散 曲作家 , 贯是 北方人 , 籍 生活 和创 作
都在南方 , 有散 曲集《 文湖川 词集 》 《 之 道人 乐府 》 、惺 等编 ,
曲辞优美 , 明人 李 开先 曾高度 评 价 散 曲家 乔 吉为 “ 中李 曲 杜 ” …乔吉散 曲的思想 内容大致分 为叹世 、 。 怀古 、 写景 、 言情 四类 。叹世散 曲表现乔吉 的世界观 , 其是对 现实生活 的不 尤 满, 叹世作 品时常流露 出愤 世嫉 俗 的情绪 。如《 卖花声 ・悟 世》“ :肝肠 面炼炉间铁 , 富贵三更 枕上 蝶 , 功名两 字酒 中蛇 ,
凉, 一滩蓼沙 , 十里莲塘 。酒缸盛 酒船头 上 , 几个渔 郎。云 有 锦机织作成醉 乡 , 绮罗丛排办 出沧 浪。杯盘放 , 鱼味长 , 鲈 甜
赞 叹 。全 诗依 丽奇俊 , ” 想象 丰富 而出奇制 胜 , 满热 切 的激 充
情。《 双调 ・ 桂令 ・ 溪 即事》: 问荆 溪 溪 上人 家 : 甚 折 荆 “ 为 人家 , 不种梅花 ?老树支门 , 蒲绕岸 , 荒 苦竹圈笆 。寺无僧 狐 狸漾 瓦 , 官无事 乌鼠当衙 。白水黄沙 , 倚遍栏 杆 , 数尽 啼鸦 。 ”
写景散 曲则呈 现 出相 异 的格 稠 , 既有奇伟 瑰 丽 的描 写 , 又有萧疏凋敝 的铺 叙 , 同 的景 物是 诗人复 杂意 绪 的折射 。 不
《 双调 ・ 水仙 子 ・重观 瀑布 》 “ : 天机 织罢 月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闲 , 壁 高垂 石
雪练寒 , 冰丝带雨悬霄汉 。几千年 晒未 干 , 华凉 人怯衣 单。 露 似 白虹饮涧 , 玉龙下 山 , 晴雪 飞滩 。 正 如 吕薇 芬评 述 : 作者 ” “ 以大胆的想象 , 把瀑布 比作天上 的白练 , 从陡 峭的石 壁垂下 。 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 , 湿漉漉 的, 带着 漾潆 的水 汽 , 丝丝 的细 雨直从 空 中飘下 。作者来 到清溪 汩流的滩头 , 因而感到 飞沫 飘落在身上 , 如天 降甘 露 , 气逼人 。同时 又看 到 阳光照 耀 寒 下几千年不停息地磅礴 奔流的瀑 布 , 不禁 引起 了对 大 自然的
静 , 日有 明月青 藤、 日 落花啼猿 为伴 , 鱼清酒 、 蓼莲塘使 鲈 红
吏弃政 , 只有冰 冷的溪水 和荒芜的沙滩 , 展现着无 尽 的凄凉 。
作者以 口语 、 俗语人 曲, 雅俗并举 , 其率真 的性格 与沉郁 的情 感跃 然 笔 端 。 言情散 曲分为两类 , 一是为有名可查 的歌伎所 作 的题赠
诗人心灵得 到最大 的慰藉 。 怀古散 曲大抵感 叹兴亡无定 , 繁华如烟 , 世事 沧桑 。《 殿 前欢 ・ 登凤凰 台》:凤凰 台 , “ 金龙玉虎帝王宅 , 猿鹤只欠 山人 债, 千古兴怀 。梧 桐枯 凤 不 来 , 风雷 死 龙何 在 , 泉老 猿休 林
怪 。销魂楚甸 , 洗恨秦淮。 藉 怀古 抒发诗人用 世情怀 。在 任 ” 何 时代 , 知识阶层都是一个最富有进取 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 的
诗人 以 口语起句 , 直接提问 , 表现 自己的不解与 不满 , 接下 来
以荒疏凋敝景 象权作 回答 。这 里荒 凉艰苦 , 和 尚离 寺 、 使 官
似大官 羊。 一 向受封建 士大夫 和文人 推崇 的儒 家人世 精神 ” 以及屈原式 的政治 热情 和进取 精神 , 消失殆 尽 , 换之 以对 陶 渊 明式 的隐逸避 世 的追求 , 与世 无 争地 向往着 大 自然 的宁
夹 风薄雪 , 残杯冷炙 , 掩清灯竹 篱茅 舍 。 这 种叹世 思想究 ”
其现实 原因 , 主要是 由于社会的黑暗 和世道 的险恶所产 生的 远祸心理 以及由此产 生的愤懑情 绪 。他们 生活在 危邦乱世 ,
动辄受咎 , 常有如临深渊 、 如履薄冰 之感 , 只能带着 满腔怨愤
去 寻求一个避世 的角落—— “ 掩清灯 竹篱 茅舍 ” 。政 治上 的 失 意甚至绝 望 , 世不 能, 用 功名难 成 , 也使 得他 们追求 乐 闲,
以解郁愤 。《 醉太平 ・ 闲》: 炼秋霞 汞鼎 , 晴雪茶 铛 , 乐 “ 煮 落 花流水护茅亭 , 春风武 陵 。唤樵 青椰 瓢倾 云浅 松醪 剩 , 似 倚 围屏洞仙 酣露冷石床净 , 挂枯 藤野猿 啼月淡纸 窗明 。老先生 睡醒 。 中 吕 ・ ”《 红绣 鞋 ・ 父词 二 十首 之 十五 》 “ 天 晚 渔 :江
曲, 二是没有人 物特 指的闺怨曲 。题赠歌伎 的散 曲常就其 名
或特 征加 以夸张性地 描写 , 颇具 生活意趣 和 幽默 感。如 《 越 调 ・ 小桃 红 ・ 赠刘牙J ) “ L :瓠犀微 露玉参差 , 偏称乌金 渍 , 斜 抵春纤记前事 。试寻思 , 风流漫惹 闲唇齿 。含 宫泛 徵 , 文 咬
嚼字 , 谁敢 嗑牙儿。 写出歌 伎刘牙儿 如瓠 如玉 的 皓齿 , ” 咬着
指尖的风流情态 , 演唱 春词 的动 人歌 声 , 真是 名副 其实 。这 种抓住人 物特 征 的个 性 化描 写 , 再现 了歌伎 表 演 的鲜 活情 态, 诙谐 的笔调 令人 忍俊不禁 。这就与那些 泛泛地 描写女性 的词 曲, 有着很 大的不 同 , 发展 了 自诗 经 以来 的 描写 女性 的 艺术手法 , 由一 般性描 写深入 到个 性化描 写 , 也是 乔吉 言 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