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科学第二第二章观察生物章知识点.354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1】生物与非生物思考:婴儿会生长吗?汽车会生长吗?猫吃东西吗?鹅卵石吃东西吗?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特征和区别:生物非生物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能生长、发育不能生长、发育需要营养不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不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不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并影响环境不能适应并影响环境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能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区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知识点2】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⑴蜗牛的生活习性:①陆生动物,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
②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内,喜欢夜间活动。
③主要吃植物的茎、叶,是一种农业害虫。
⑵放大镜的使用①结构: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②作用: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③使用:靠近物体。
(可移动放大镜也可移动被观察物体)⑶观察蜗牛的外形:标出图中壳、足、触角、眼、口等部分。
⑷观察蜗牛的爬行①蜗牛爬行了吗?②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足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有痕迹③粘液有什么作用?润滑,有助于蜗牛爬行⑸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盖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观察到蜗牛爬向阴影部分。
结论:蜗牛能对光线的强弱产生反应(有视觉)。
⑹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①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触角;②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足;③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壳;④为何要轻触?避免对蜗牛造成伤害,同时可检验出蜗牛身体各处的敏感程度结论:蜗牛有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触角⑺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蜗牛无明显反应。
结论:蜗牛无听力⑻观察蜗牛的嗅觉和味觉①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一点米醋,蜗牛有反应,两对触角回缩或身体缩回壳内。
②蜗牛前方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尝蔗糖溶液。
结论:蜗牛有嗅觉和味觉。
蜗牛小结:(1)外形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触角:有两对,一对长,一对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蜗牛头部眼:长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有摄取食物的作用。
腹部:有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粘液,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2章 观察生物 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A.生物与非生物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1.生物: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具备生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生石花、珊瑚虫、细菌、蘑菇等都属于生物2.非生物:非生物是自然界中不具有生命的物体,不具备生物的所有特征,如珊瑚、钟乳石、机器人、桌椅等B.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和微生物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通过呼吸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动物可以通过呼吸、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可以通过呼吸、落叶等方式排出废物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后代1)生长: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使生物体能由小长大2)繁殖:生物体长到一定阶段,由母体产生子代的现象3.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1)遗传: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特征的现象2)变异:生物体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的现象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生物体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这叫应激性2)生物的应激性有利于生物趋利避害,利于生存5.其他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生物能够进化C.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1.观察顺序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2.蜗牛的整个身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结构。
蜗牛的运动器官是腹足,能分泌黏液,因此它在玻璃板上爬行时会在板上留下痕迹3.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
蜗牛在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遮其一半身体,蜗牛会爬向阴影处。
蜗牛的触角对碰触反应最敏感。
蜗牛远离米醋,趋向蔗糖溶液。
七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提纲1.生物具有的特征:生物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有应激性、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等特征;生物最基础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蜗牛具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属于自养;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通过摄取食物获得养料,属于异养。
3.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完善的细胞学说: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③细胞是细胞分裂产生的。
4.⑴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基本结构)⑵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⑶6个结构的功能: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5.(一)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
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2)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慢慢靠近载玻片。
(物镜不能碰到载玻片)(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上升。
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七年级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2章观察生物识记点第一节1、放大镜构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功能:具有放大观察物体的功能。
观察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蜗牛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它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3、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七点,它们也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
①具有新陈代谢。
(最基本特征)②生物一般由细胞构成。
③生物体能生长、发育。
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
⑤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应激性)⑥生物体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⑦生物体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最根本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需摄食。
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靠摄食获取营养物质。
▲动物的分类:根据身体上有无脊椎骨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第二节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最先发现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其实他也只是看到细胞壁。
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三部分:(1)细胞膜:主要起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
(2)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细胞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保护、支持细胞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其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显微镜下的各种细胞的形状:精子细胞呈蝌蚪状,卵细胞呈椭圆形……3、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单细胞植物如衣藻、小球藻等。
4、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像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
(1)、机械部分(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物镜转换器(6)载物台(7)调焦装置(8)遮光器:(2)、光学部分: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成像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照明系统包括反光镜(反射镜)和聚光器。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纲要

第 2 章察看生物复习大纲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细胞构造新陈代谢生长生物有能能非生物无不可以不可以应激性有无生殖发育能不可以遗传变异有无适应环境能不可以根本差别:生物能新陈代谢,即生物有生命。
二.动物与植物的差别:可否进行光细胞内有无细胞壁、合作用叶绿体和液泡动物不可以无植物能有动物靠摄入食品获取营养,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制造营养。
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差别是:①可否进行光合作用( 根本差别 ) 。
植物能够,而动物不可以。
②可否自由或迅速地运动。
动物能够,而植物不可以三.蜗牛:蜗牛的身体:壳、眼、触角、口、足蜗牛喜爱生活在暖和湿润的地方;有触觉(触角)、视觉(眼)、嗅觉、味觉(口),但没有听觉;腹足用来爬行,爬过的地方有黏液。
四.放大镜的使用第二节常有的动物一.依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脊椎动物呼吸体温生殖其余特色代表种类鱼类鳃不恒定卵生生活在水顶用鳍游泳,体表有鳞鲢鱼、黄鱼、鲨鱼片两栖类幼体是鳃,不恒定卵生幼体在水中,有尾无四肢,成体青蛙、大鲵、蝾螈成体肺在陆地或许水中,无尾有四肢爬行类肺不恒定卵生贴地爬行,体表有鳞片或甲蛇、鳄鱼、龟、鳖鸟类肺恒定卵生体表有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鸡、鸭、鹅、鸽、企鹅哺乳类肺恒定胎生哺浑身被毛、体温恒定,有乳腺,蝙蝠、鲸、大熊猫、人乳胎生哺乳(2)无脊椎动物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多细胞有口无肛门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水螅、海蜇)有口有肛门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蛲虫)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体节(蚯蚓、蚕)软体动物(有贝壳):身体柔嫩,有贝壳(蛤、螺、蜗牛、乌贼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有外骨胳(蝴蝶、虾、蜈蚣))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二.对生物的分类一定依照必定的特色进行,并因为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样第三节常有的植物一、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花、果实(苹果、豌豆)种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植物界种类最多、散布最广的植物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松、侧柏、水杉、苏铁、银杏)种子裸露蕨类植物:有根、茎、叶(蕨、胎生狗脊)无种子植物苔藓植物:有茎、叶(葫芦藓、地钱)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衣藻、水绵、海带、紫菜)构造最简单二、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第四节细胞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英国罗伯特﹒胡克发现)。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二章 观察生物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变化第二章观察生物走进这一章,你就轻轻推开了生物世界的大门,首先你将会认识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熟悉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明确它们的类别;其次通过对生物微观世界的了解,你将逐渐建立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概念;最后让我们再放眼生物的整个生活环境,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一、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二、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微课堂文化地址:桃李路44号\\前海中学大门正对面电话:66800670668006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变化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4、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2

同。动物需要摄取 食物;植物能进行
,光自合己作制用造
。营养物质
二、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3.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蜗牛喜欢 生活在 阴暗潮湿的地方,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
习性,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对农林作物有害。蜗牛由眼、口、足、壳、
等触部角分组成,蜗牛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
,没有
。 听觉
1 3.对古诗中常出现许多与动物有关的生活画面 。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殖和发育现象的是( B ) 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 4.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但也有一些植物 不是这样的,如红枫的叶是红、橙黄或黄绿色 。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 B ) A.它不能移动位置 B.它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 C.它不会繁殖 D.它只能在阳光照射下生活
6.在“观察蜗牛有哪些感觉”的实验中,下列操 作不恰当的是 A.是否有视觉: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 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 中 B.是否有触觉:用你的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 触角、足和壳等部位
C.是否有听力: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5厘米 处,用力鼓掌 D.是否有嗅觉: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 牛前3厘米处 ( C)
( D) A.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 B.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的生物 C.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D.生物能进行呼吸并排出代谢废物
1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 哪一基本特征( ) C A.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能进行呼吸
1 2.下列哪种现象与其他三种现象有本质的区 别( B) A.舞草“跳舞” B.汽球充气太多而发出爆炸声 C.向日葵向着太阳转 D.母马生小马
初一科学上册第二章 观察生物复习资料

第二章观察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一、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有听觉。
二、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1、由严整的结构—细胞构成(病毒除外)2、能生长和发育3、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4、具有应激性5、能繁殖后代6、繁殖时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其中,能进行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三、动物和植物的根本区别在于:营养方式不同(植物一般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常见的动物(约125万)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一、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1、鱼类:终生水生,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鲨鱼、草鱼、泥鳅、海马等2、两栖动物: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和湿润的皮肤呼吸;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代表动物:青蛙,蝾螈,大鲵(娃娃鱼)3、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体温不恒定。
爬行动物是最早的陆生动物。
代表动物:龟、蛇、鳖、扬子鳄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毒牙和毒腺。
4、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体现有: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骨骼愈合且薄、中空,脑比较发达,体温恒定。
代表动物:鸽子、企鹅、鸵鸟、鸡鸭鹅等5、哺乳动物:全身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最高等动物。
独特的生殖特点胎生和哺乳,使得后代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代表动物:白鳍豚,鲸,蝙蝠,大熊猫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二、无脊椎动物:1、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最低等):草履虫、变形虫2、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3、腔肠动物:水母、水螅、海蛰、海葵、珊瑚4、线形动物:蛔虫、蛲虫5、环节动物:蚯蚓6、软体动物:蜗牛、乌贼、蛤(gé)、田螺7、棘皮动物:海星、海胆、海参8、节肢动物:所有昆虫、蜘蛛、虾、蟹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壳、足、触角、眼、口。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味觉、视觉,但无听觉;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即有无新陈代谢。
3、动物与植物(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第二节:细胞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①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②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③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
④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⑤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⑥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细胞的结构:(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液泡(内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根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5、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1)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置于体前略偏左。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用较大的光圈。
左眼观察目镜,选取适宜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至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三视野,对光完成。
对光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在同一直线上。
(3)放片。
(4)调焦:先粗后细,先低后高。
调焦:在低倍镜下观察①眼睛注视物镜,向外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装片,但不接触装片。
②眼睛注视目镜,向内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直到看到模糊的物象。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像(5)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7.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的。
(左右上下都倒置)。
成放大,倒立,实像。
目镜中物象的移动方向跟载波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要想把视野中看到的像移到视野中央,在哪边则往哪边移。
8.低倍镜转高倍镜:在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的像后,①移动装片,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②转动物镜转换器,低倍镜转为高倍镜。
③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到清晰的物象。
9.低倍镜下:视野亮,细胞数目多,细胞小;高倍镜下:视野暗,细胞数目少,细胞大。
10.视野中有脏点,如何判断?①移动装片,脏点移动,则在装片上;②转动目镜,脏点转动,则在目镜上;③转动物镜,脏点消失,则在物镜上;11.放大镜:主要构造凸透镜,观察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12.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步骤:①.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②.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滴清水(防止细胞脱水。
③.撕:﹟字撕取法,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片内表皮(约0.5cm×05cm)。
④.展: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用镊子展平(防止细胞重叠)。
⑤.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与载玻片呈45度角慢慢放平,以防止气泡产生。
⑥.染:在盖玻片的一侧,加1~2滴红墨水或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观察时,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圈圈:原因是有气泡残留细胞重叠严重:原因是标本太厚或未展平细胞结构模糊不明显:原因是未进行染色1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①.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③.刮:漱净口,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④.涂: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⑤.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气泡产生。
⑥.染:在盖玻片的一侧,加1滴亚甲基蓝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14.如何辨别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
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人体与许多生物一样,都来自于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2.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⑴细胞分裂的结果是①使多细胞动植物细胞数目增多,②使单细胞动植物的个体数目增多;⑵分裂时最明显的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⑶一个细胞分裂N次,则细胞数目变为2N个。
3.细胞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
4.细胞分化:有子细胞会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5.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是同时进行的。
6.组织: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7.植物组织组织名称主要功能保护组织保护作用(植物体的表皮)输导组织运输功能(导管、筛管)营养组织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根、茎、叶、花、种子、果实中都有)机械组织支撑和保护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8、动物组织组织名称主要功能主要分布上皮组织保护、吸收、分泌皮肤、内脏器官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内表面等肌肉组织具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结缔组织运输、支持血液、软骨、肌腱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脑、脊髓、周围神经9、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有血管)和皮下组织三层。
10、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11.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根,茎,叶。
12.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
13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14.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其它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
15.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16.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17. 牙齿的功能:将食物磨碎; 舌的功能:品尝不同的味道,搅拌食物;小肠的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大肠的功能: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胃的功能:把食物变成糊状并与胃腺分泌的消化液混合.肝脏: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还能解毒.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18. 红薯,萝卜,山药---块根; 藕,马铃薯---块茎;第四节:常见的动物1.分类:是一种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加清晰.2. 不同的分类依据,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3.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分类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构成分类的7个等级.分类的最大单位是界,最小单位是种.(注:种指物种,不是品种4. 分类等级越高,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低,共同特征越多.5. 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种类越多;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种类越少.6. 每一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分类地位及其从属关系.7.林耐坚持使用和推广了双名制,即对一物种的命名都包括物种的属名和种名.8.生物学上常使用生物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9. 根据有无脊椎骨,可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10. 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⑴、鱼类:终生水生,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卵生,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鲨鱼、草鱼等⑵、两栖动物: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和湿润的皮肤呼吸;皮肤裸露,卵生, 体温不恒定.代表动物:青蛙,蝾螈,大鲵(娃娃鱼),蟾蜍.⑶、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
爬行动物是最早的陆生动物。
代表动物:龟、蛇、鳖、扬子鳄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毒牙和毒腺。
⑷、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体现有: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骨骼愈合且薄、中空,脑比较发达.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体温恒定。
代表动物:鸽子、企鹅、鸵鸟、鸡鸭鹅等⑸、哺乳动物:全身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最高等动物。
独特的生殖特点胎生和哺乳,使得后代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代表动物:白鳍豚,鲸,蝙蝠,大熊猫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11、无脊椎动物:①、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最低等):草履虫、变形虫②、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③、腔肠动物:水母、水螅、海蛰、海葵、珊瑚④、线形动物:蛔虫、蛲虫⑤、环节动物:蚯蚓⑥、软体动物:蜗牛、乌贼、蛤(gé、田螺⑦、棘皮动物:海星、海胆、海参⑧、节肢动物:所有昆虫、蜘蛛、虾、蟹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动物。
昆虫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 一对触角。
代表动物:蜜蜂、蝴蝶、蝗虫、蚊子、苍蝇、家蚕等第五节:常见的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一、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1、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有根、叶、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2、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有根、叶、茎、种子,不形成果实和花.代表植物:松、柏、杉、铁树、银杏(白果是银杏的种子)例:黄瓜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二、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1、蕨类植物:有根、茎、叶 ; 孢子繁殖代表植物:生活环境: 树林,田野,河流或湖泊边的阴湿环境中2、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孢子繁殖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生活环境: 树干,墙头或其他潮湿的环境中.3、藻类植物:无器官分化, 是最低等的植物。
孢子繁殖或分裂生殖.代表植物:衣藻(单细胞藻类、水绵、海带、紫菜生活环境: 池塘和海洋第六节:物种的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包括: 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2.单细胞生物的特点:肉眼难以看见,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衣藻、草履虫、细菌、酵母菌 , 变形虫⑴衣藻:单细胞植物,能游动,在发绿池水中常可以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