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价值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探讨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探讨
岁; 发病至手术 时间 2 - 6 h , 平均 3 . 7 h ; 均有高 血压病史 , 病史最 长 2 0年 , 最 短 4年 , 平均 7 . 3年 , 入 院时 血 压 1 3 0 ~ 2 1 0 / 9 5 ~
常规应用脱水 、 降颅压 、 营养神经药物 , 积极 预防感染 . 尤其
分 快 速 有效 手 术方 法 。
【 关键词】高血压脑 出血 ; 基底节 ; 外侧 裂入路
【 中图分 类号】R 7 4 3 . 3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 0 9 ( a ) 一 0 0 9 0 - 0 2
高血压 脑出血严 重危害人类健康 ,随着人 口老龄化及 老龄 人 口的增加 , 抗凝 药的大量使用 , 它的发生率呈上 升趋 势 。高血 压脑 出血常发生在基底节等处 . 对于是手术还是保 守治疗 , 还存
后, 根据 脑波动 , 脑 压情况行 硬脑膜扩 大修补 术 , 还纳骨 瓣或 去患者 , 设为对照组。所有病例 中, 均为 2 0 1 0年 1 月一2 0 1 3
年 l O月该 院基底 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 ,术后 均进行严密 随访 。 观察组 : 男性 2 5例 , 女性 2 0例 ; 颅 内血 肿 3 O 一 5 0 mL 。 平均 3 9 mL ; 年龄 3 7 ~ 7 9岁 , 平均 5 8岁 ; 发病至 手术 时间 2  ̄ 6 h . 平均 3 . 8
用小骨窗 , 其余 2 4 例采取扩大翼点 人路 。 采 用小 骨窗人路 . 沿外
侧裂走行做直切开 , 3 c m直径小 骨窗 , 剪开硬脑膜 , 暴露外 侧裂 。 沿外 侧裂分 离暴露 岛叶 , 电凝切 开岛叶皮 层 , 进入血 肿腔 , 清 除 血肿 。 扩大翼点人路 , 在外侧裂 中上 1 / 3 处进入血肿腔 。 清 除血 肿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9]
Mishra S,Mishra RC.The transylvian trans—insular approach
to
lateral thalamic
lesions[J].Neurol India,2012,60(4):
385—389.
[10]Potts
MB,Chang EF,Young WL,et a1.Transsylvian・tansin—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昏迷结束时间、术后1周GCS评分比较
表2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预后比较
规人路清除该区域血肿难度较大,以往多采用常规大骨 瓣开颅、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等。虽然常规大骨瓣 开颅手术仍在很多地区大量使用,但该法创伤较大、手 术耗时较长、且容易造成脑损伤,近年来,对于高血压脑 出血的手术治疗除了强调挽救生命外,更加重视对颅脑 正常结构的保护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越来越多神经 外科医师主张采用微侵袭外科手术的术式。 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
rocrit
trial[J].Neu—
Care,2010,13(1):82—86.
发生率,且强度可调节的冷光源避免了热损伤;④侧裂
池的开放有助于降低颅内压。 综上所述,采用经侧裂一岛叶人路显微手术具有创 伤小、手术耗时短、血肿清除彻底、对正常脑组织侵袭 轻、止血确切等特点,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基底节 区高血压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同时需意识到, 该术式操作较为复杂,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术者 具备娴熟的神经外科显微技术操作经验,此外该术式并 非适用于所有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11|,应合理掌握 适应证,对于一些血肿量较大、颅内高压侧裂分离困难 等情况,需慎重选择。
h,平均(8.83±2.53)h,其中<6

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黄金根;黄智勇;周小华;刘永忠【摘要】目的分析采取经外侧裂入路手术与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我院11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患者, 对照组57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感染率(P<0.05);术后GOS评分及Barthel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更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治愈率的效果.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水平.【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5(050)011【总页数】3页(P1186-1188)【关键词】外侧裂入路;颞叶皮层入路;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作者】黄金根;黄智勇;周小华;刘永忠【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新余 338001;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新余 338001;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新余338001;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新余 338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非外伤性血压增高导致的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称为脑溢血或出血性卒中,是常见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

该疾病具有进展速度快、病情重、致残率致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且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

由于发病患者一般均有高血压病史,当患者出现剧烈情绪波动,或剧烈活动、用力排便等可诱发血压进一步升高的因素出现时,就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脑出血。

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小脑及脑叶,其中基底节区为最常见部位[2]。

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Sep31(18)高血压性脑出血为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多发于中老年人,基底节区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部位,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短时间内病情可发展至高峰。

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等,可伴躁动、昏迷,若无及时有效治疗,可出现残疾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

手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重要方法,临床常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减轻临床症状,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创伤大,易损伤周围脑组织,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2]。

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快速发展,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本研究以我院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对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2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

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46~75(60.36±6.2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6(3.28±0.86)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14分4例,9分~11分24例,6分~8分18例。

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47~74(60.54±6.1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7(3.47±0.94)h;GCS评分12分~14分5例,9分~11分24例,6分~8分1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GC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病学≥中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3];(2)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基底节区出血;(3)GCS评分≥6分;(4)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李建;刘惠祥;沈鸟松;季东凯;孙晓峰【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3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死亡3例,存活32例;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其中Ⅰ级者8例、Ⅱ级11例、Ⅲ级6例、Ⅳ4例、Ⅴ级3例,本组患者总的良好预后率为71.4%(25/35).结论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量>30 ml),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有助于手术安全有效及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through lateral fissure and insular lobe approach and ICP monitoring for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5 patients who received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through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 for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Of 35 patients,3 were dead and 32 were survival after the follow-up from 3 to 6 months,and according to the ADL classification,8 belonged in the grade I,11 in gradeⅡ,6 in the grade Ⅲ,4 in the grade Ⅳ and 3 in the grade Ⅴ.The ADL was good in 25 patients (71.4%).Conclusion The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via lateral fissure insular approach combined with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 hematoma volume >30 ml ) issafe and effective,according to different patients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operative opportunities and individualized accurate treatment,ensure the oper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can help the recovery of neural function in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4)006【总页数】3页(P460-462)【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手术;颅内压监测【作者】李建;刘惠祥;沈鸟松;季东凯;孙晓峰【作者单位】215600 张家港,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15600 张家港,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15600 张家港,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15600 张家港,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15600 张家港,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基底节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

观察2 组 患者血肿清 除率 、 再 出血率 、 预后及 生
研究 对象 , 均符合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 病学术会议 中 活质量。术后 2 4 h 行 头颅 C T检查 , 与术前 C T 结 果 修订 的诊 断标准 , 且经 C T扫描诊 断 。排 除术前 出 进 行 比较 , 计算血肿清 除率 和再 出血率 , 血肿清除率 现脑 疝 , 重度 昏迷 , 伴有 呼吸衰 竭 、 脏 器功能障 碍或 为 清除血肿 量/ 总 血肿量 × 1 0 0 %。术 后 1 个月 , 采 用 者凝血 功能障碍者 , 脑卒 中、 颅 内动脉瘤 、 脑血管 畸 格 拉斯 哥预 后量 表( Gl a s g o w o u t c o me s c a l e , G OS ) 评
0 . 0 5 ) ; 术后 1 个 月外 侧组 预后 良好率 为 3 8 . 7 1 %, 明显 高于皮 质组 的 1 6 . 6 7 %( P <0 . 0 5 ) ; 术后 6 个月外 侧组 , n 1 n ,
关键词
基底节 ; 高血压脑 出血 ; 经外侧裂一 岛叶入路 ; 经颞 叶皮质入路 ; 临床疗效
神 经损 伤 与功 能 重 建 ・ 2 0 1 7 年3 月 . 第1 2 卷 ・ 第2 期

1 6 5
临床研究 .
经外侧裂一 岛叶人路与经颞 叶皮质人路治疗
基底 节高血压脑 出血 的临床疗效 观察
刘 小雷 , 王海 波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 . 岛叶入路与经颞 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 节区高血压脑 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 回 顾性分析 6 7 例高血压脑 出血患者 的临床资料 , 根据不同术式分为经外侧裂一 岛 叶组 ( 外 侧组 , n = 3 1 ) 和经颞 叶 的预后 、 术后6 个 月采用 日常生 活活 动能力量 表( A DL ) 评定 的生存质量 。结果 : 外侧组血肿清除率 >9 0 %为 8 7 . 1 0 %, 明显高 于皮质 组 的 6 3 . 8 9 %( P <0 . 0 5 ) ; 外 侧组 再 出血率 为 3 . 2 3 %, 明显 低 于皮质 组 的 1 9 . 4 4 %( P < A DL 评分 I 级率为 5 0 . 0 0 %, 明显高于皮质组的 2 3 . 5 3 %( P <0 . 0 5 ) 。结论 : 与经颞 叶皮质入路 比较 , 经外侧裂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经外侧裂 -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分别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与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以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GCS评分为(14.8±1.2)分,术后ADL评分为(71.6±10.2)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确切临床效果,并且能够减轻手术损伤,避免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crosurgery via lateral fissure insular approach for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y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raniotomy and microsurgery via lateral fissure insular approach respectivel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the GCS score was (14.8 ± 1.2) and the ADL score was (71.6 ± 10.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5.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microsurgery through the lateral fissure insular approach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hemorrhage, and it can reduce the surgical damage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related adverse events.[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trans lateral fissure insular approach; Microsurgery目前,临床主张尽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但以往的开颅手术需要建立较大的造瘘创口,对患者脑组织损伤较大,使其预后恢复效果受到影响[1]。

经外侧裂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经外侧裂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HEI L ONG J I ANG ME DI C I NE AND P HARMAC Y F e b. 2 01 7, V o 1 . 4 0 No . 1
・l 5 5・
经 外 侧裂 人 路 清 除 高血 压性 基 底 节 区脑 出血 的 临床疗 效 分 析①
谢正 德 , 刘 桂彪 , 李奋 强 , 李松 年 , 曾祥博 , 池 超超
后, A D L评 分 结 果 显 著 改 善 , 且 大部 分 患 者 恢 复情 况 良好 , 其A D L评 分 结果 明显 优 于对 照组 , 两 组 观 察对象 A D L评分 结 果 对 比具 有 明显 的统 计 学 差 异
( P <0 . 0 5 ) 。 见表 1 。 表1 高血压 性基 底节 区脑 出血 患者 A D L 评分请 分 析 [ n= 4 0, ( %) ]
 ̄, 、 源自,,烹 妻 按 照 随 机 分 组 原 则 将 其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实 验 曼 组 对照
, , ,
专 ‘ . 烹 妻 馨 要




: , ’
苫 磊
^ 。
巾 崩
① 作者简介 : 谢正德( 1 9 8 1 ~) 男, 广西融安人 , 在职研 究生 , 主治 医师 。
括: G C S 评 分 大于 7分 , 脑 中线 结 构 移 位 小 于 1 e m, 无环 池变 窄 或 闭 塞 , 无脑干受压变形 , 血肿量在 3 0

注: 与 对 照组 相 比 , P <0 . 0 5 。
2 . 2 血肿 清除 程度
5 0 m L 。若 患 者 脑疝 严 重 、 深 度 昏迷 、 颅 内压 较 高
2 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
对照组(P<0.05),但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3.4%) 高于对照组(3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手术治疗高血压 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显著改善预后。 【关键词】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rebleeding rat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rate group(P<0.05).Conclusions
was 73.4%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anssylvian.transinsular approach is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年第22卷第22期IMHGN,November
2016,V01.22
No.22
临床研究・
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清除颅内血肿治疗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价值分析
余承泽李登锋杨丛 516600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神经外科 通信作者:余承泽,E-mail._122541097@qq.com
【Abstract】Objective
approach
versus
efficacy
of surgery through transsylvian-transinsular
transcortical—transtempora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atoma.
裹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手术时间(i±s,h)
3.43±o.69 5.49±1.37
清除率函(%)】
22(73.3)
再出血嘲%)】
3(10.0)
30 30
27(90.0)4(13.3)
表2两组ADL量表预后评分【n(%)】
组别 对照组

I级
4(13.3)
Ⅱ级
7(23.3)
Ⅲ级
13(43.3)
30
cases)and

control
group(through transcortical—transtemporal
approach,30
cases).The
removal volumes operation time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and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se was shor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hematoma 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no
two groups.Results The
statistical
group(P<0.05).The

postoperative removal rate of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these
difference(尸.<O.05).There
of good prognosis Surgery through
前出血量一术后出血量),术前出血量X 100%。两 组术后6个月随访,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长轴)
livingscale,ADL)评价预后情况。ADL分为
S(短轴)X Slice(层面厚度)。获得本人或家属
I—V级,I级: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Ⅱ级: 能独立生活或部分机体功能恢复;!il级:日常生活 需他人参与帮助;lV级:卧床生活,但意识清醒; V级:植物生存状态。将I一Ⅱ级设为预后良好, Ⅳ一V级设为预后不佳【6】。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 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手术时间为自切 开头皮组织开始至缝合完头皮,观察组患者的手术 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 除率(50%以上)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 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预后比较半年后对两组患者随访,使用ADL 量表进行预后评价,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3.4%, 对照组36.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全世界致死率及致残率最 高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7】,其中基底节区的小动脉 大都源自于粗大的脑底动脉,行程较长,长期受高
2016,V01.22
No.22
岛叶入路和传统的经颞叶皮质入路‘11,本文旨在通 过研究分析,对比两种开颅术式对高血压基底节区 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 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其诊断及手术指征均符合中国脑出血诊疗指 导规范中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诊断标准。颅内血肿按 照多田公式计算,V(出血量)=百,6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atoma treated at
our
hospital from March,201 5 to
March,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through transsylvian-transinsular approach,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6.22.015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岛叶人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
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接受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手术治疗(30例), 对照组接受经颞叶皮质人路手术治疗(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颅内血肿清除情况及预
Ⅳ级
3(10.0)
V级
3(10.0)
30
3423
万方数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年第22卷第22期IMHGN,November
2016.V01.22
No.22
血压影响极易发生破裂出血[8-910近年来,在我国其 发病率不断升高,已跃居三大致死类疾病的第二位, 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 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通过早期手术,及时清除颅 内血肿,解除占位和压迫病变,降低颅内压,缓解 脑疝,为患者术后的康复争取最大收益。 关于清除基底节区血肿的手术人路,神经外科 手术学上介绍有两种:①外侧裂人路,避开了脑皮层, 减小了损伤,借助手术显微镜,锐性剥离裂下蛛网膜, 牵开颞叶与额叶,向纵深分离,见脑岛后,引导穿 刺进人并清除血肿;②颞叶皮层人路,通过穿刺定 位确定血肿位置后,进入颞中回(上回),直视下 清除血肿[10-13]。两种手术入路不同,对大脑的组织 细胞造成的创伤亦不同。选择外侧裂岛叶进入的手 术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颅骨和脑组织的解剖间 隙,通过穿刺接近血肿,切开岛叶皮质层从而进入 血肿,因此具有切口小(<1 cm)、血肿暴露充分 的优点;而选择颞叶皮质进入的术式,需贯通颞叶 皮质层才能探及血肿,所以造成的创面较外侧裂岛 叶人路更大(2~3 cm)。此外,经颞叶皮层人路 的术中操作时间更长,机械牵拉更多,导致对正常 脑组织的损伤也更重,因此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加重或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机率更高: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经外侧裂岛叶人路的手术 方式,进入血肿腔更快,手术时间更短,同时对脑 组织的损伤程度更轻,由此为患者带来更显著的术 后神经功能恢复。外侧裂岛叶人路的手术方式较之 于颞叶皮质入路,能使患者获得更高的血肿清除率, 这是由于典型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往往 生成长椭圆形的血肿团块,分布在脑组织腔隙里, 选择外侧裂岛叶人路的术式,正好可顺应血肿长轴 方向完成清理;而采用对照组的入路方式,为了获 得更清楚的手术视野需要扩大切口范围以及扩大对 正常脑组织的牵拉,可能导致手术风险的升高。从 外侧裂岛叶进人的术式能直接到达血肿发生的原始 部位,而颞叶皮质入路则需要由外向内层层分离才 能到达血肿,因此,两种术式相比较,前者进入血 肿腔的距离更短,也更容易暴露出血的血管,更彻 底的完成止血[141。
X X
1.3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减张缝合硬膜,依 据ICP情况,决定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根据 ICP情况,予以脱水、止血、控制脑水肿治疗,均 予以控制血压、应用抗血管痉挛药、维持水电解质 及血糖平衡、加强支持治疗等常规处理。 1.4观察指标依据病情变化,分别于术后24 h复
查头颅CT,详细记录血肿清除情况血肿清除率=(术
知情同意后,按手术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外侧裂岛 叶组(观察组)和颞叶皮质组(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5.2±3.7)岁, 血肿体积(62.9±14.4)IIll,病情分级:Ⅱ~Ⅲ级2l 例,Ⅳ级9例,手术距发病时间≤10 h【2】。对照组中 男19例,女1l例,年龄(64.3±4.2)岁,血肿体 积(61.8±13.6)IIIl,病情分级:Ⅱ一Ⅲ级20例, Ⅳ级lO例,手术距发病时间≤10h。两组性别、年龄、 病情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1.2.1观察组全麻气管插管后,血肿侧扩大翼点人 路切开骨瓣开颅,开颅时静滴20%甘露醇250 ml, 待颅内压适当降低后剪开硬脑膜,锐性分开外侧裂 蛛网膜【3】,排放脑脊液,注意保护侧裂内血管,动 脉附近操作时用稀释罂粟碱液浸润棉片遮挡保护。牵 开额颞叶岛盖脑组织,到达岛叶皮质表面,在大脑中 动脉分支间无血管区双极电凝切开岛叶皮层1 cm,向 下向内进人血肿腔,沿血肿腔长轴清楚血肿。对活 动性出血点稍做电凝,对腔壁内粘连较紧密的小血 肿不强行清除f4】。血肿腔内予以止血纱布覆盖,术 毕血肿腔放置引流管15】。 1.2.2对照组采用颞瓣或额瓣常规开颅。在颞上或 颞中回血肿距皮层最浅处横形切开皮质1.2 cm,然 后逐层分离脑组织到达血肿腔,血肿清除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