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专辑(精选200篇)晨顾紫禁

合集下载

考前8周-高考题型天天练第一周 周(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前8周-高考题型天天练第一周 周(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限时:2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音乐赵丽宏①深夜。

无月,无风。

带木栅栏的小窗外,合欢树高大的树冠犹如张开着巨臂的人影,纹丝不动,贴在墨一般深蓝的天幕上。

一颗暗淡的星星孤独地挂在树梢,像凝固在黑色人影上的一粒冰珠,冷峻而肃穆。

②静。

静得使人想到死亡。

思绪的河流也因之枯涸,没有涟漪,没有飞溅的水花,没有鱼儿轻盈的穿梭……只有自己沉闷的呼吸,沉闷得像岩石,像龟裂的土地,像无法推动的铁门。

难熬的寂静。

③这时,突然有一种极轻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仿佛有一个小提琴手将弓轻轻地落到E 弦上,又轻轻地拉了一下。

这过程是那么短促,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其中的韵律,声音已经在夜空里消失。

世界复又静寂。

在我的小草屋里,这响动却留下了回声,一遍又一遍,委婉沉着地回荡着,回荡成一段优美的旋律,优美中蕴涵着淡淡的忧伤,也流淌着梦幻一般的欣喜。

眼前恍惚有形象出现——一个黑衣少女,伫立在月光下拉一把金黄色的小提琴,曲子是即兴的,纤手操持着轻巧的弓,在四根银弦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滑行,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先是绕着少女打转,少女黑色的长裙在旋风中翩然起舞,旋风缓缓移动,所达之处,一片星光闪烁。

④渐渐地,我也在这旋风的笼罩之中了。

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辉煌的音乐厅,无数熟悉的旋律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

钢琴沉静地弹着巴赫,长笛优雅地吹着莫扎特,交响乐队大气磅礴地合奏着贝多芬……也有洞箫和琵琶,娓娓叙说着古老的中国故事……⑤终于,一切都消失了,万籁俱寂,只剩下我坐在木窗下发呆。

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一层亮晶晶的银边。

月亮已经悄悄升起……⑥以上的经验,距今已有二十多年,那时我孤身一人住在荒僻乡野的一间小草屋里,度过了无数寂静的长夜。

静夜中突然出现的那种声音,其实是附近的人家在开门,破旧的木门被拉动时,门臼常常发出尖厉的摩擦声,从远处听起来,这尖厉的声音便显得悠扬而奇妙,使我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6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6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6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6-20今天我推荐给大家的资源是“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这个资源不错,内容皆是从各地大考试卷中精选出来的。

推荐给大家还有一个原因,这些篇目也是学生写作文的极好素材。

相信大家下载后会用得上,以后遇到好资源我还会在首页推出。

16、沉默的品质 17、晨顾紫禁城 18、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19、愁乡石 20、窗花沉默的品质(节选)高勇我已经无数次地对自己说过:当别人沉默的时候,千万不要惊动他们,就让他们安静地呆在一个无所谓时间和空间的地方沉默下去吧。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无法沉默下去的。

沉默意味着获得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珍贵的品质,像清洁的黑夜一样具有非凡的渗透力。

但是,谁能够赋予我们这样的品质呢?我们已经被所谓的事业其实就是某种欲望所裹挟,我们已经被很多想法其实就是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围困,我们甚至已经无法在自己曾经选择好的空地上沉默着坐上一会儿了。

“冷兵器的光芒坚毅而韧性/沉默的战士不可摧毁”。

我相信沉默者的力量,因为我所看到的分明是钢青色大理石基座上一块原始的石头,一块无法不引起众人注视的石头。

它会让所有忙忙碌碌的人们感到不安。

是的,沉默有时真的是一种逼人的压力。

比如村庄是沉默的,但白描一群在土地上沉默着的人对我来说仍旧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情。

这些天,我总在想着怎样才能找到一条进入沉默世界的捷径,但终不能。

当我把一个老人特意给我煮的一壶黑茶喝完后,老人才爽快地说出一句话:孩子,苦着呢。

然后仍然是沉默,我接受了这沉默。

一个世界就在你的周围,你只有自己去慢慢品味。

夜黑下去了,黑得完整而彻底。

这是土地上的夜,我想我能够理解这沉默的夜,并在理解中防范一些无知的亢奋。

我猛然发现在一个朋友面前,我幼稚得可笑。

他是我的同龄人,可已经老熟得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年人。

在所有的久别重逢的日子里,总是我一个人在说话,甚至在黑夜里,他也没有搁下手中的生活。

这时候,我才感觉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肤浅。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专辑(精选200篇)诗意地栖居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专辑(精选200篇)诗意地栖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诗意地栖居张晓惠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地发现,小城那古巷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平地。

昔日那挤挤挨挨的老房子、古民居已成了碎砖瓦砾,还有数十处断墙颓垣。

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地向着夏日的艳阳。

(1)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

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若清谷。

是清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罕见的狗尾巴草。

那曾经在小院内向外探出那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了橙黄橙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他们曾经想,若是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会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册泛黄的线装书,怕也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

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亮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进了悠悠的岁月。

(2分)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宿舍的我们是多么地钦羡住在这些小巷中的同学们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树。

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迷藏打游击了。

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出现她的诱人风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绿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炸得金黄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3)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显现或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壁尽管破碎却带着两千年的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门窗,那雕梁画栋的木片木条论斤处理。

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栖身之所了。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小题天天练第1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信息类文本阅读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小题天天练第1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1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信息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Ⅰ(2024·潍坊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对于中国古代小说而言,新文学时段里的现代小说,可称之为新小说。

回眸新小说百年,世俗性始终是小说文体的根本规定。

新旧小说在功能上并没有天壤之别,其所关注的都是世俗,都是人间。

这一点无论新旧小说,还是中西小说__①__。

对于小说而言,世俗的关怀与怜悯,是不变的基调。

梁启超的“欲新一国之民,必新一国之小说”,良苦专心不在小说,而在启发民智,小说、音乐、戏剧在这一点上的作用机理大同小异。

可见,百年新小说的传统,与旧小说的传统在文体趣味并无差别,对于俗世的关怀都__②__。

就小说自身而言,它忍不住关怀,虽如梁启超对旧小说评价不高,无非都是俗世,都是日常生活。

而“丛残小语”的小说的“小道”,与西方小说的世俗“十日谈”,愤世嫉俗也罢,超凡脱俗亦好,都是如此。

事情、世情、人情与风情,都是世俗之情。

百年新小说的“思路”,如同是耶....。

在新小说的世界里,小说家更多的是平常人,是庸常人生和世俗世界的一份子,也是现代社会与现代世界的同路人。

随着世俗社会的逐步开阔多了,小说凭借在叙事功能上的专长,现实世界有了日常生活表达的文艺主力。

平凡的世界,新小说“时间起先了”。

新小说百年思世俗的“思路”虽不变,但视野之开阔__③__,目力所及不再是一家一姓,不再是一朝一代,而是当下社会与现代世界的万花筒,是某场某域的风云气象。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此处指新旧小说和中西小说关注的内容都一样,可用“概莫能外(莫不如是、毫无二致)”。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上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上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1-5)“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内容皆是从各地大考试卷中精选出来的。

而且这些篇目也是学生写作文的极好素材。

相信大家能用得上。

1、《史记》的书生私见2、爱晚亭3、按时看日出的人4、熬药5、奥斯威辛的风《史记》的书生私见①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得已外,70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

自称书生,当不为过。

说来也难以自信,尽管我的小小书斋满架、满橱、满桌、满壁、满地都是图书报刊,但我常挂记在心头的书并没有几本。

细细思来,关于太史公的《史记》实有不少久藏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

②我和《史记》相识是出于父命。

年未及冠,父亲带我去拜见老师。

礼毕,老师说:“那么,就让他从《史记》圈起吧。

”这是他定下的入门规矩,先得圈几部书。

图书就是现在所说的标点,但符号单纯,只用圈断句。

接着又指点一句:“可以先从‘列传’圈起。

”父亲和老师作出这个安排,目的在学文,而不在学史。

③在我这一代,父命师训固然还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大热天能坚持埋头圈书,其实还是出于《史记》本身的吸引力。

要分别了,我去向老师告辞。

他抽了一筒水烟,抬眼看了我一下:“你觉得这部书怎么样?”对这突然袭击,我毫无准备,只能率直地说:“我很喜欢读。

”“为什么?”“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

”这位老师露出一丝微笑,并不像是满意的微笑。

他接着说:“既然喜欢读,还不妨多读读。

”④事隔30年,我列名老九,置身册外。

当其时,亲友侧目,门庭罗雀,才又想起这部“不妨多读读”的书来。

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我惘然如跌入了时间的空洞。

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怎会在2000年前他已写出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自己当时活生生的心态?⑤过了半个花甲再读《史记》,眼前不能不浮起那位老师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似乎明白了他“不妨多读读”的意思,好像是说:“年轻人,慢慢体会吧。

”这么多年的世道,把我的思路导入了对《史记》新的反应——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专辑(精选200篇)一片树叶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专辑(精选200篇)一片树叶

22.将下面一段文字,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40个字。

(3分)来自上海、南京、武汉、镇江、重庆的19家大型企业,近期在四川攀枝花举行的第二次长江流域大型企业水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发出了保护长江水资源的共同宣言:建立健全企业节水和排污管理办法,认真履行“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真正做到企业污水处理率和达标率达到100%,对一切破坏环保事业的行为,自觉抵制,坚决打击。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6题 (16分)一片树叶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

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

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

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

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

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

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

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

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

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

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

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

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

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

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

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专辑(精选200篇)文明得“不好意思” (1)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专辑(精选200篇)文明得“不好意思”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文明得“不好意思”林语堂说过,他在中国是一个十足的传统文化的批判者,所持的是西方的人文主义;而到了西方,又成了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大讲那东方文化的好来。

过去对这样的话只能体会,缺少切实的感受,而现在竟也真的是颇有同感——给海德堡大学的学生们讲中国文学,禁不住就生出许多“民族自豪感”来。

虽只是随便提些常识,却也要给他们讲解半天;要讲中国的许多哲学观念、生命意识、经验思想、艺术感受、认识方法等等,更是动辄追溯两千多年,让他们感叹不已。

尤其费解的是,在对人生和生命的体验认识上,他们几乎无法理解那种中国特有的感伤和玄奥。

一首小诗就让他们迷惑不解:怎见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又何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们只会觉得中国人的感情如此麻烦,喝酒便喝酒,高兴便高兴,怎么会又问天又问地,生出如许烦忧愁闷?有历史和没有历史,历史长和历史短就是不一样。

给他们讲中国当代的历史小说,首先要追溯到我们古代的历史小说,讲一点小说中的历史传统和传统小说中的历史观。

原本只想略略提及,不想却又生出许多枝节。

就说《水浒传》开篇的那首词,过去读书时都是偷懒略过去的,这次一读却让自己大吃一惊。

这小说家虽属“非专业”词人,却也作得这般好词。

给金发碧眼的孩子们解释一番“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让他们体味“书林隐处”的“几多俊逸儒流”,感验诗人面对历史发出的追念感慨,那感觉真是得意洋洋。

和西方的诗人相比,中国的诗人便是诗哲,任何一个都称得上是“诗人中的诗人”。

他们在消逝的滚滚长河与想像的虚白中追忆往昔的英雄豪杰,体味世事沧桑,感慨自己曾惊讶先人“求鱼缘木”,而自己竟又若“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

这种心境,不免让人感叹盈泪!我对学生们说,中国人的非凡之处,正在于他们永远是深邃的生命本体论者,他们从历史的追问起,以人生的认识终,出儒入道,乃真历史主义者也,否则那追寻的扣问,那上下的求索有何意义?而西方的诗人中,能够有这样的人生感受方式的,真是凤毛麟角。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专辑(精选200篇)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专辑(精选200篇)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汉荣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

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

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

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

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

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

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

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

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晨顾紫禁城
赵硕妍
(1)我想去看故宫,去看昨天之前的那段故事。

(2)车将我留在景山公园和故宫神武门之间,面前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故宫后门。

真有些失算,我斟酌到半夜的旅游路线基本作废。

不过逆流而上,或许是别样的体验,能为熟悉添几多新鲜。

(3)高大的红色围墙遮住了层层叠叠的宫殿,也勉强挡住了威严,在我身边延伸着,像一位和蔼的老人,静静地打量着我,悄悄对我说:“听,风声。


(4)只是笑了,我,不可打扰了这份静谧。

(5)进了贞顺门,就是珍妃井、珍宝馆,一下冒出了很多的“zhen”,不得不让人多想。

先说“贞”与“顺”二字,这是古时对女人的基本要求,而偏偏就在这个门内关着一个叛逆的女人,说她叛逆,是对腐朽的君主专制的叛逆,但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顺”。

一片翠竹之下的珍妃井,真是小得可怜,也许一个人破碎了以后才能勉强填进去。

是肉体的破碎,还是灵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
(6)其实,我对参观珍宝馆并没有很大兴趣,因为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贵气的玩意儿,隔着层玻璃,再美的珍宝也没了味道.听见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说:“这里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我知道,我和孩子一样不解,华美在此扎堆,只变成了浮躁的慵懒。

(7)我对其中一件的印象很深,能工巧匠们不惜力气地将巨大的象牙磨成0.3厘米厚的条状薄片,编成席子,供皇帝垫椅子用。

席子很美,但只是腐烂的满汉全席中的一道配菜。

(8)隐蔽的走廊,破碎的石地,石阶上慢慢渗出的绿苔,暗淡而满是风雨疮痍的红墙,隔在披着黄色和绿色花纹的重重门之内,等着我安静地迈入。

我有一种心痛,莫名的。

想用手抚摸这一切,历史的伤痕。

故人出入此门,安静或喧嚣,享受着雍容,却不知自己的私室正被人参观,手下的杯碗变成了文物,心底的秘密成了巷口的传说。

有人嘈杂的话语声,惊醒了皇家梦。

门上的铜环,扣响了不安与虚弱。

走在故宫中,我不想自言自语,再轻的声音都会惊动沉睡的长者。

(9)中国古建筑以木为主,清韵之美经不起太多的风霜,整个故宫亦是如此,优美着,衰败着,忍受着,支撑着,砖瓦中透出的皇气隐藏着优美,宫娥媵嫱袅娜的倩影,在名家笔端起笔,融在壁画之中。

可惜,艺术是脆弱的,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雨水的浸透,消失在风中。

看着这木质的房檐、走廊,我担心,时间会夺去什么。

房梁上的画巳风残,裂开的木缝中有泪流出来支撑了这么多年,她已累了。

(10)坐在长春宫与太极殿之间的夹道,一个阴凉的小角落里,闻着潮湿的泥土香、凉凉的风从门缝中透出,青苔在脚边围绕。

不知为何,我心里总有一些感伤,后宫是美丽的拥挤,层层院落中都曾经住着一个美丽的女人,女人的美丽被深锁起来,藏在这层层的院落中,也就多了几分悲凉。

走在后宫长长的巷子内,
总有一个幻象在我身后反复出现——一个女人的身子靠着无尽而干枯的墙,绵绵地倒下了。

我回过头,却什么也没有,只有风吹动着墙角的尘土。

(11)抚琴一曲回转空巷.
(12)这里,不知在哪一处,哪一方,深锁的门中,白发嫔妃,不知歇息地向着一个方向跪拜、谢恩。

她们是美丽的花,却已枯黄。

(13)是要离开故宫了,我收起了思绪。

(14)有诗曰:“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但是,比声音更真实,比景色更悠长的,是气味。

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
(选自《今晚报》2006年1月5日) 18.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 。

(1)第(3)段“悄悄对我说:听,风声。

”中的“风声”象征什么?
(2)第(5)段“是肉体的破碎,还是灵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珍妃之死怎样的看法?
19.珍宝馆中每一件宝物都价值连城,作者为什么在第(7)段中只写了皇帝垫椅子用的象牙席子?文章在叙说时用了什么手法?举这个“象牙席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6分)
20.文章最后说“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气息”是个形象的说法,从全文看,作者由故宫的古迹品味到了哪些“气息”?请分条具体说明。

文中作者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6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作者说从故宫的后门进入,或许有“别样的体验”,他从珍妃井、珍宝馆到长春宫与太极殿,一路游过,一路感慨,抒发了别一样的情感。

B.第⑤段中,作者写古时要求女人要做到“贞”与“顺”,而珍妃却是一个叛逆的女人,她对腐朽的君主专制是叛逆的,她对历史发展的规律又是很“顺”的。

C.第⑨段中,“衰败”“忍受”“支撑”等词语的运用,照应了段末的“累
了”一词,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作者写出了故宫的苍凉与衰老,写出了珍宝馆的宝物“浮躁的慵懒”,暗示着故宫已经老了,不值得人们去留恋,去领略,就让过去的历史成为过去。

E。

作者“走在后宫长长的巷子内”,眼前出现了宫女的幻象,“我回过头却什么也没有”,联想到文章开头提及的珍妃,让人感到历史是虚无飘渺的和残酷无情的。

参考答案
18、(1)沧桑的历史的回音
(2)珍妃之死是她个人生命的悲剧,是她叛逆精神的破灭,也折射出维新变法的失败。

19、(1)因为象牙席子对作者的刺激太大了,印象太深了。

(2)“巨大的象牙”与磨成的“0.3厘米厚的条状薄片”构成强烈的对比。

(3)以小见大,通过写小小的象牙席子反映出封建皇朝的腐败程度,给人心灵上以极大的震撼。

20、第一问:①故宫是封建皇朝的象征,深宫高墙禁锢了人性(或“深宫高墙造成了妃的悲剧,禁锢了人性);②价值连城的珍宝是皇族生活腐烂的见证;③走廊,石地,石阶,红墙,故宫刻着历史的伤痕,让人思索一段历史。

第二问:作者游故宫,①感慨故宫建筑的优美,②感慨繁华不再的苍凉,③庆幸一个没落王朝的逝去,④伤感—段历史伤痕见证的衰败。

(或:表达了对故宫优美建筑的赞美,对曾经生活于故宫中的宫女们的同情,对一段具有“伤痕”的历史的感伤。

)
21、DE D、原文中没有“不值得去留恋,去领略,就让过去的历史成为过去”这层;截思。

E、文中没有“虚无飘渺的和残酷无情的”这层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