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评估与受益区识别

合集下载

二级生态红线使用规定

二级生态红线使用规定

二级生态红线使用规定重点生态功能区:指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国或区域生态安全,生态系统有所退化,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主要类型包括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区。

生态敏感区:指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具有特殊敏感性或潜在自然灾害影响,极易受到人为的不当开发活动影响而产生负面生态效应的区域。

生态脆弱区:指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抵抗外在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安全:指在国家或区域尺度上,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格局稳定,并能够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生态服务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特征根据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其属性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是维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区域。

(2)空间不可替代性:生态保护红线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定性,其保护对象和空间边界相对固定。

(3)经济社会支撑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最终目标是在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的同时,实现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作用。

(4)管理严格性:生态保护红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空间保护线,应实施最为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与管理措施。

(5)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框架:生态保护红线区是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的基本空间要素,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组分。

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生态保护红线须依据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和管理严格程度实施分类分区管理,做到“一线一策”。

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应满足以下管控要求:(1)性质不转换: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生态用地不可转换为非生态用地,生态保护的主体对象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不降低: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能够持续稳定发挥,退化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不断改善。

防沙设施评估指标

防沙设施评估指标

防沙设施评估指标防沙设施评估是指对各种防沙设施进行科学、系统地评价其效能和可行性的过程。

为了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在评估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评估指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沙设施评估指标,并探讨其应用。

一、防沙设施自然环境指标1. 沙源供给:评估防沙设施的首要指标之一是沙源供给。

考虑到防沙设施的目的是阻止或减少沙土的迁移,沙源供给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防沙设施的有效性。

评估沙源供给的指标可以包括沙源面积、沙源地露出率、沙源土壤类型等。

2. 风沙条件:风沙是造成沙土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防沙设施评估需要考虑当地的风速、风向和频次等因素。

风沙条件的评估指标包括平均风速、最大阵风速度、主要风向等。

3. 降水条件:降水对于防沙设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降水条件评估指标可以包括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季节等。

二、防沙设施工程指标1. 工程规模:评估防沙设施的规模大小是非常重要的。

工程规模的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建设面积、设施长度、工程高度等。

2. 设施材料:评估防沙设施材料的选择和质量对于工程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设施材料的评估指标包括材料类型、材料强度、耐久性等。

3. 工程成本:评估防沙设施的经济效益需要考虑其工程成本。

工程成本的评估指标包括投资金额、运维费用等。

三、防沙设施生态指标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一种常见的防沙手段。

评估防沙设施的植被恢复情况可以考虑植被覆盖率、物种多样性等指标。

2. 土壤保持:防沙设施对土壤的保持能力也是评估的重要内容。

评估土壤保持的指标可以包括抗蚀性能、固沙能力等。

3. 生态功能:防沙设施的评估还需要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评估生态功能的指标可以包括水源涵养能力、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四、防沙设施社会指标1. 社会影响:评估防沙设施的社会影响是评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社会影响的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减少沙尘暴频次、改善农田生产条件等。

2. 可持续发展:防沙设施的评估还需要考虑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防风固沙奇迹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防风固沙奇迹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防风固沙奇迹在广袤的地球上,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诸多至关重要的服务功能,其中防风固沙堪称一项令人惊叹的奇迹。

当我们提及防风固沙,或许首先映入脑海的是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或者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但实际上,这一功能的实现远不止如此简单。

防风固沙,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防止风沙的侵袭和固定流动的沙丘。

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狂风裹挟着沙尘肆意横行,那将会是怎样一幅可怕的景象?农田被掩埋,道路被阻塞,城市被沙尘笼罩,人们的生活将陷入无尽的困扰和危险之中。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植被在防风固沙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森林是大自然中最为强大的防风固沙卫士之一。

树木高大的枝干和茂密的树叶能够有效地阻挡风速,减弱风的力量。

当狂风来袭,穿过森林时,其速度会明显降低,从而减轻了风沙对周边地区的冲击。

而且,树木的根系深深地扎根于地下,将土壤紧紧抓住,防止土壤被风吹走,起到了固定沙丘的重要作用。

不仅仅是森林,草原同样在防风固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草原上的草本植物虽然没有树木那般高大,但它们密集的生长方式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植被覆盖,能够有效地减少地表的风蚀。

同时,草根也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沙丘的移动。

除了植被,地理环境也对防风固沙有着重要影响。

在一些地区,山脉的存在可以阻挡风沙的长驱直入。

例如,当大风从一个方向吹来,遇到山脉的阻挡时,风的路径会发生改变,风速也会减弱。

此外,沿海地区的海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风沙的影响。

海风带来的湿润空气有助于增加空气湿度,使得沙尘不易扬起。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许多原本具有良好防风固沙功能的地区遭到了破坏。

过度的开垦、放牧和砍伐森林,导致植被大量减少,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

原本的绿洲逐渐变成了荒漠,风沙肆虐的范围不断扩大。

这不仅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沙地整治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

沙地整治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

沙地整治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沙漠化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环境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陆国家,沙漠化问题更是严峻。

沙漠化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解决沙漠化问题,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沙地整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本文将从沙地整治的关键技术和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沙地整治的关键技术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解决沙漠化问题的首要方法。

树木可以减缓风速,阻挡沙尘的飞扬,防止风沙侵袭。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改善土壤质地,促进土壤固定。

各地植树造林的树种选择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进行科学选取,以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成林效果。

2. 防风固沙工程防风固沙工程主要是通过搭建防风墙、建设植物带、安装护坡等方式来减缓风速,固定沙丘,减少风沙侵袭。

这些工程需要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采取不同的防风固沙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风沙对土地的破坏。

3. 人工干预人工收获、运输和覆盖沙地是沙地整治的重要技术。

通过人工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沙地的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在沙漠化地区,人工收获植物,然后通过堆肥、覆盖等方式进行土地改良,可以有效地减缓沙漠扩展的速度。

4.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沙地整治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建设湿地、水库、引水渠等水利设施,以及对当地植被和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可以有效地改善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减轻土地的风沙侵袭和水土流失。

二、沙地整治的效益分析1. 生态效益沙地整治的显著效益之一是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沙漠化地区的植被逐渐得到恢复,水土得到保护,生态系统得以重建。

这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还带来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2. 经济效益沙地整治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通过改善土地和水资源状况,提高了沙漠化地区的农业产能和生产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沙地整治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3. 社会效益沙地整治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基于RWEQ模型的茫崖市防风固沙功能评估及敏感地类识别

基于RWEQ模型的茫崖市防风固沙功能评估及敏感地类识别

基于RWEQ模型的茫崖市防风固沙功能评估及敏感地类识别王蕾;赵霞;张琛悦;唐文家【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23(30)1【摘要】为了较准确评估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识别对防风固沙功能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4种方法确定修正风蚀模型(RWEQ)中的气候因子(WF)参数,计算出实际风蚀量和防风固沙量,依据指南法、自然间断法和文献—实际结合法对防风固沙功能进行了评估分级,借助ArcGIS软件将土地利用类型和防风固沙功能进行空间叠置分析以识别出敏感地类。

结果表明:(1)利用风蚀气候因子(Fq)直接代替法确定的WF空间分布和阈值范围最符合实际,RWEQ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荒漠戈壁区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2)茫崖市2014年平均风蚀模数为57.99 kg/(m^(2)·a),属于风力侵蚀严重区域,2014年全市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介于0~44.93 kg/m^(2),防风固沙功能整体较弱;(3)在3种评估分级方法中,文献—实际结合法更为详细地反映出2014—2018年茫崖市西南山区较强的防风固沙功能,且高等级功能的区域范围较广;(4)草地是茫崖市2014—2018年对防风固沙功能变化最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

RWEQ模型有效评估了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并识别出了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

本研究为县级地区防风固沙功能评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总页数】10页(P144-153)【作者】王蕾;赵霞;张琛悦;唐文家【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原土壤信息科学研究团队;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64;X826【相关文献】1.景观格局变化下艾比湖湿地防风固沙功能及其价值评估2.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评估3.基于RWEQ的三江源地区防风固沙与NPP 研究4.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评估与受益区识别5.锡林郭勒盟风沙源治理区防风固沙功能变化评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点生态功能区名词解释

重点生态功能区名词解释

重点生态功能区名词解释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经过科学调查研究和评价,确定的具有重要生态系统功能的区域。

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源涵养功能区:主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水土保持功能区: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稳定。

•防风固沙功能区:防止沙漠化扩展,保护农田和城市的环境。

•生态修复功能区:对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

•气候调节功能区:通过调节气候,缓解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生态旅游功能区:保护自然景观,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旅游业。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划定和管理,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个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个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个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年12月目录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3)疏附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3)疏勒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10)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区 (19)乌什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19)柯坪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27)和田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34)博乐市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42)温泉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43)博湖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57)巩留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64)新源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74)昭苏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83)特克斯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91)尼勒克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101)塔城市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111)额敏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118)托里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118)裕民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13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个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疏附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疏附县位于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其类型为防风固沙型。

本负面清单涉及国民经济3门类14大类22中类24小类,其中禁止类2门类5大类8中类8小类,限制类3门类9大类14中类16小类。

本负面清单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如下:(1)清单所列产业不涉及由国家规划布局的产业(如核电、航空运输、跨流域调水等)。

(2)清单所列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地方性相关规划、意见、方案中已经明确的限制类和禁止类(淘汰类)产业作为底线,从严提出需要限制、禁止的产业类型。

列入清单限制类产业有:《指导目录》中的限制类以及所处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不相符合的允许类、鼓励类产业。

列入清单禁止类产业有:《指导目录》中的淘汰类,以及具备区域资源禀赋条件但不符合所处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发管制原则的限制类、允许类、鼓励类产业。

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

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

潘婷婷,张永福.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J ].中南农业科技,2024,45(1):108-115.风蚀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风蚀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8%。

根据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第六次普查结果,截至2019年,中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68.78万km 2[1]。

风蚀的直接后果是地表上细粒物质减少,粗粒物质增加,同时伴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改变土壤质地。

土地沙漠化不仅使土地生产能力严重下降,生成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并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2]。

为遏制土地沙漠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相继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积极恢复自然植被以提升生态系统防风固沙的服务功能[3]。

由于生态建设工程持续时间长、面积广,生态系统恢复时间长且复杂,及时监测和评价风沙区的生态状况和防风固沙功能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4]。

对防风固沙功能的评估,一般是借助土壤风蚀和泥沙输送速率模型对植被固沙量进行测量,并将植被固沙量转化为防风固沙功能保护的土地面积[5]。

国内外采用各种模型来模拟生态系统的沙土侵蚀,包括风蚀方程(WEQ )[6,7]、德克萨斯侵蚀分析模型(TEAM )[8]、修正风蚀方程(RWEQ )[9]、风蚀预测系统[10]和风蚀随机模拟器(WESS )[11]。

其中,修正风蚀方程由于计算结构简单、参数设置少,是最常用的土壤风蚀估算模型。

RWEQ 模型也常用于北方的沙土侵蚀模拟[12]。

江凌等[13]用RWEQ 模型对青海省风蚀模块进行评价,发现青海省风蚀总面积超过区域面积的1/2,且柴达木盆地风蚀危害程度相对严重。

勒斯木初[14]基于RWEQ 模型,定量研究了1980—2015年西北地区土壤风蚀状况与防风固沙服务流功能变化;刘利民等[15]利用RWEQ 模型量化了2000年和2015年内蒙古防沙带防风固沙量,分析了时空分布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防风固沙的影响;朱趁趁等[16]采用RWEQ 定量评估了内蒙古荒漠草原2000年和2017年的固沙量,探究了区域防风固沙服务的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16期2019年8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39,No.16Aug.,201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3706,2016YFC05034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3XDA2002040203);农业农村部软科学研究(2018084)收稿日期:2019⁃01⁃04;㊀㊀修订日期:2019⁃05⁃17∗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xiaoy@igsnrr.ac.cnDOI:10.5846/stxb201901040042徐洁,肖玉,谢高地,王洋洋,江源,陈文辉.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评估与受益区识别.生态学报,2019,39(16):5857⁃5873.XuJ,XiaoY,XieGD,WangYY,JiangY,ChenWH.Assessmentofwinderosionpreventionserviceanditsbeneficiaryareasidentificationofnationalkeyecologicalfunctionzone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typeinChina.ActaEcologicaSinica,2019,39(16):5857⁃5873.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评估与受益区识别徐㊀洁1,2,3,肖㊀玉2,3,∗,谢高地2,3,王洋洋2,3,江㊀源4,陈文辉5,61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㊀100083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㊀100101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㊀1000494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㊀1008755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临安3113006浙江省林业智能监测与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临安㊀311300摘要: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主要的防沙屏障带,对保障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㊂基于RWEQ模型评估了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空间格局,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了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空间流动路径,从生态系统服务流动的角度建立了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防风固沙服务受益区之间的时空联系㊂研究表明,2010年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总量为5.55ˑ1012kg,受益区总面积为32.16ˑ106km2,涉及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755条㊂受益区主要位于中国的西北㊁华北㊁东北的广大区域,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太平洋的广大海域,其中中国境内的受益区占比24.12%,受益草地面积最大,受益建设用地占中国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最高,受益效益更为明显㊂在空间分布上,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效益以各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中心呈现明显的圈层式递减特征㊂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对下风向受益区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研究能够为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区域间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提升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屏障作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㊂关键词:防风固沙服务;受益区;区域间生态补偿;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Assessmentofwinderosionpreventionserviceanditsbeneficiaryareasidentificationofnationalkeyecologicalfunctionzone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typeinChinaXUJie1,2,3,XIAOYu2,3,∗,XIEGaodi2,3,WANGYangyang2,3,JIANGYuan4,CHENWenhui5,61SchoolofConservation,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2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3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4FacultyofGeographicalScience,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5SchoolofInformationEngineering,Zhejiang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Linᶄan311300,China6Zhejia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ForestryIntelligentMonitoringandInformationTechnology,Linᶄan311300,China8585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Abstract:Thenationalkeyecologicalfunctionzone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type(NKEFZ⁃WSF)isthemainsand⁃proofbarrierbeltinChina,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forprotectingtheecologicalenvironmentsecurityofthewholecountry.Thisstudysimulatedthespatio⁃temporalpatternsandflowtrajectoriesofthewinderosionpreventionservice(WEP)inNKEFZ⁃WSFbasedontheRevisedWindErosionEquation(RWEQ)andtheHybridSingle⁃ParticleLagrangianIntegratedTrajectory(HYSPLIT)model,respectively,andconstructedthespatio⁃temporalpathsconnectionbetweenNKEFZ⁃WSFanditsservicebeneficiaryareas(SBAs)ofWEP.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totalamountofWEPintheNKEFZ⁃WSFwas5.55ˑ1012kgin2010andcanbenefittheSBAsof32.16ˑ106km2,involving755flowpathsoftheWEP.TheSBAsweremainlylocatedinthevastareasofNorthwest,NorthandNortheastChina,theKoreanPeninsula,Japan,RussianFarEastandthevastseaareasoftheNorthPacificOcean,ofwhichtheSBAswithinChinaaccountedfor24.12%andthebenefitinggrasslandwasthelargest.Besides,theproportionofbenefitingconstructionlandinChinaᶄstotalconstructionlandwasthehighestwithmoreobviousbenefitstransferred.Intermsofspatialdistribution,theflowbenefitsoftheWEPhadtheobviousfeatureofdecreasinginthecircletypecenteringoneachNKEFZ⁃WSF.TheWEPflowsofNKEFZ⁃WSFplayanimportantroleinguaranteeingtheproductionandlivingqualityofthedownwindSBAs.ThisstudycanprovideascientificreferencefortheformulationofinterregionalecologicalcompensationpoliciesforNKEFZ⁃WSF,soastofurtherenhanceitsbarriereffectofwindpreventionandsandfixationandsafeguardthenationalecologicalsecurity.KeyWords:winderosionpreventionservice;servicebeneficiaryareas;interregionalecologicalcompensation;nationalkeyecologicalfunctionzone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type2010年1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按照生态脆弱性和生态重要性两个指标,划定了涵养水源㊁保持水土㊁防风固沙㊁生物多样性维护4种类型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㊂其中,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指沙漠化敏感性高㊁土地沙化严重㊁沙尘暴频发并影响较大范围的区域,其沙尘暴影响范围涉及华北㊁东北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1⁃2]㊂因此,防风固沙服务的跨区流动效应显著,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提升对中国和东北亚地区的人类福利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3]㊂防风固沙服务是生态系统植被对风沙的抑制和固定作用[4],是风蚀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一项重要防护型服务,为区域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㊂退耕(牧)还林(草)㊁控制放牧强度㊁禁止开矿等生态工程建设都是主要的防风固沙措施㊂这些措施的实行限制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区域的发展机会成本,实际上这部分损失应该由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区来补偿㊂但是已有的补偿措施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等纵向的生态补偿,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㊁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缺少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政策㊂区域间生态补偿的关键在于建立补偿方(生态系统服务受益区)与受偿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的空间对应关系㊂但是已有的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研究主要集中在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评估[5⁃8]㊁生态系统变化状况分析[9]㊁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的分析[10]㊁生态安全评价[11]等方面㊂很少涉及防风固沙服务的跨区流动分析,因而不能界定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区范围,难以建立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与受益区之间的时空对应关系㊂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评估是防风固沙服务流动分析的基础,可以通过风力侵蚀模型计算植被引起的风蚀减少量获得㊂目前修正风蚀方程(RevisedWindErosionEquation,RWEQ)得到广泛应用,其综合考虑了气候条件㊁植被覆盖状况㊁土壤可蚀性㊁土壤结皮㊁地表粗糙度㊁社会驱动力等因素,具有简单的模拟过程和较少的输入参数,可用于识别风蚀区域㊁评估风蚀风险[12]㊂国内学者通过参数修正和公式调整将该模型应用到我国的风蚀评估工作中[13⁃17]㊂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区识别可以通过模拟没有防风固沙服务条件下(裸露地表下)沙尘的扩散影响范围获得,防风固沙服务的存在避免了该部分沙尘由沙尘源区(防风固沙服务供给区)流向沙尘沉降区(防风固沙服务受益区),受益区沙尘沉降量的减少是防风固沙服务效应的最直观体现㊂已有的沙尘流动路径模拟模型多为空气质量模型,主要有天气预报模式(The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Model,WRF)[18]㊁全球环境多尺度模型(GlobalEnvironmentalMultiscale,GEM)[19]㊁通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ommunityMultiscaleAirQuality,CMAQ)[20]㊁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轨迹模型(HybridSingle⁃ParticleLagrangianIntegratedTrajectory,HYSPLIT)[21]等㊂其中WRF㊁GEM㊁CMAQ模型模拟精度较高,但是需要气象学㊁流体力学等专业知识背景,且对气象㊁沙尘源等数据精度的要求过于苛刻,可操作性低,不适用于生态系统服务扩散的跨学科研究领域㊂HYSPLIT模型可操作性较强,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the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NOAA)的空气研究实验室(AirResearchLaboratory,ARL)研发的一种用于计算和分析大气污染物输送㊁扩散轨迹的专业模型,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污染物的扩散研究[22⁃24],包括沙尘[25⁃27]㊁苯[28⁃29]㊁火山喷发[30]㊁PM2.5[31⁃32]㊁霾污染[33]等的扩散模拟㊂为了消除转移支付政策对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更为客观地评价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跨区流动效应,本研究选取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实施之前的2010年为节点,基于RWEQ模型评估2010年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量,基于HYSPLIT模型模拟各个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识别出各个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区范围,在此基础上得到整个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和受益区范围,建立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功能量及其受益区的时空联系,为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区域间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㊂1㊀研究区与研究方法1.1㊀研究区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38.14ˑ104km2,以下简称塔里木)㊁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33.70ˑ104km2,以下简称阿尔金)㊁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9.68ˑ104km2,以下简称阴山)㊁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16.74ˑ104km2,以下简称浑善达克)㊁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11.12ˑ104km2,以下简称科尔沁)㊁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4.49ˑ104km2,以下简称呼伦贝尔),均位于我国北方的干旱㊁半干旱地区(图1),风沙活动频繁,属于沙尘活动的沙源区,易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㊂1.2㊀研究方法1.2.1㊀防风固沙服务功能量的评估当风经过地表时,会受到来自植被的阻挡,使得风力减弱,风蚀量降低,由植被作用引起的风蚀减小量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量,用潜在风蚀量与实际风蚀量的差值表示㊂潜在风蚀量指没有植被的裸土条件下的土壤风蚀量,实际风蚀量指现实中地表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土壤风蚀量㊂SLr=2zS2rQrmax㊃e-(z/Sr)2(1)Qrmax=109.8㊃(WF㊃EF㊃SCF㊃Kᶄ)(2)Sr=150.71㊃(WF㊃EF㊃SCF㊃Kᶄ)-0.3711(3)SL=2zS2Qmax㊃e-(z/S)2(4)Qmax=109.8㊃(WF㊃EF㊃SCF㊃Kᶄ㊃C)(5)S=150.71㊃(WF㊃EF㊃SCF㊃Kᶄ㊃C)-0.3711(6)SR=SLr-SL(7)式中,SLr表示潜在风蚀量(kg/m2);Qrmax表示潜在风力的最大输沙能力(kg/m);Sr表示潜在关键地块长度(m);SL表示实际风蚀量(kg/m2);Qmax表示风力的最大输沙能力(kg/m);S表示关键地块长度(m);SR表示防风固沙9585㊀16期㊀㊀㊀徐洁㊀等: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评估与受益区识别㊀图1㊀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及其2010年土地覆被类型Fig.1㊀Distributionofthenationalkeyecologicalfunctionzone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typeinChinaanditslandcovertypesin2010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代码说明:TLM: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AEJ: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YS: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HSDK: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KEQ: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HLBR: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量(kg/m2);z表示所计算的下风向距离(m),本次计算取50m;WF为气候因子(kg/m);EF为土壤可蚀性百分比(%);SCF为土壤结皮因子(无量纲);Kᶄ表示土壤糙度因子(无量纲);C表示植被因子(无量纲)㊂其中,气候因子WF表征了在考虑降雨㊁温度㊁日照及雪盖等因素下风力对土壤颗粒的搬运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WF=Wf㊃(ρ/g)㊃SW㊃SD(8)Wf=u2㊃(u2-u1)2㊃Nd(9)式中,WF为气象因子(kg/m);Wf为风力因子(m/s3);g为重力加速度(m/s2);ρ为空气密度(kg/m3);SW为土壤湿度因子(无量纲);SD为雪盖因子(无积雪覆盖天数/研究总天数,定义雪盖深度<25.4mm为无积雪覆盖);u1为2m处起沙风速,本次计算取5m/s[13,14,34];u2为气象站2m处月均风速值(m/s);Nd为各月2m处日均风速大于5m/s的天数[13]㊂土壤湿度因子SW的表达式如下:SW=ETo-(P+I)RdNETo(10)0685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式中,ETo为潜在蒸散发量(mm),利用彭曼公式计算得到,P为降水量(mm),I为灌溉量(mm),本文计算取0[35],Rd为降雨次数,N为试验天数㊂土壤可蚀性因子EF是一定土壤理化条件下土壤受风蚀影响的大小,其表达式如下:EF=29.09+0.31sa+0.17si+0.33(sa/cl)-2.59OM-0.95CaCO3100(11)式中sa为土壤砂粒含量(%);si为土壤粉砂含量(%);cl为土壤粘粒含量(%);OM为土壤有机质含量(%);CaCO3为碳酸钙含量(%),本次计算取0[13]㊂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进行土壤粒径转化[34]㊂对于土壤数据库中部分土壤类型的属性值缺失情况,采用相近土壤类型的属性值进行替代(附表)㊂土壤表层的坚硬结皮能有效防止风蚀的发生㊂土壤结皮因子SCF即在一定土壤理化条件下土壤结皮抵抗风蚀能力的大小,其表达式如下:SCF=11+0.0066(cl)2+0.021(OM)2(12)式中cl为土壤粘粒含量(%);OM为土壤有机质含量(%)㊂植被覆盖因子C表示一定植被条件对风蚀的抑制程度,其表达式如下:C=e-0.0483(SC)(13)SC=(NDVI-NDVImin)/(NDVImax-NDVImin)(14)式中,SC为植被覆盖度(%),NDVI㊁NDVImax㊁NDVImin分别代表NDVI实际值㊁最大值及最小值㊂地表糙度Kᶄ是地形所引起的地表粗糙程度对风蚀影响的反映,其表达式如下[35]:Kᶄ=cosα(15)式中,α为坡度,由1km的DEM数据经过ArcGIS的slope模块计算得到㊂1.2.2㊀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模拟防风固沙服务是一项防护型服务,假设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内没有植被覆盖或其他固沙措施,全部为沙化土地或沙漠,一旦当地风速高于起沙风速,则沙尘将向下风向扩散,对下风向区域造成损害㊂因此,为了确定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区范围,首先需要明确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在风速高于起沙风速时的气团运行轨迹[36]㊂起沙风速受土壤粒径㊁土壤水分㊁地表粗糙度㊁土壤含盐量等因素影响[37⁃39]㊂不同地区土壤沙粒的起沙风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已有文献梳理出各个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代表站点的起沙风速(表1),分别筛选出各站点风速高于起沙风速的时间点,从而模拟相应时间点的气团扩散路径㊂表1㊀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代表站点的平均起沙风速Table1㊀Theaveragethresholdwindvelocityoftheselectedstationsinthenationalkeyecologicalfunctionzone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type功能区代码Code站点名称Station地理坐标Geographiccoordinates平均起沙风速Averagethresholdwindvelocity/(m/s)观测高度Observationheight/m位置和文献来源LocationandsourceHLBR新巴尔虎右旗(48.67ʎN,116.82ʎE)6.0010 12(气象站风速观测高度)中国北方干旱㊁半干旱地区[40]KEQ扎鲁特(44.57ʎN,120.90ʎE)HSDK苏尼特左旗(43.85ʎN,113.63ʎE)5.472浑善达克[41]YS乌拉特中旗(41.57ʎN,108.52ʎE)5.650.6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42]AEJ若羌(39.03ʎN,88.17ʎE)52塔里木盆地[43]TLM塔什库尔干(37.77ʎN,75.23ʎE)4.62塔中[44]在风速筛选的基础上,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沙尘扩散的后向轨迹[21]㊂HYSPLIT模型使用拉格朗日法1685㊀16期㊀㊀㊀徐洁㊀等: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评估与受益区识别㊀计算气团轨迹,假设空气中的粒子随风飘动,那么它的移动轨迹就是其在时间和空间上位置矢量的积分,最终的位置由初始位置和第一次推测位置的平均速率得到㊂本研究将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应的6个代表气象站点(表1)分别作为HYSPLIT模型模拟的起始点,模拟各站点风速在高于起沙风速时的气团5日后向扩散路径,之后将各站点路径合并得到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空间流动路径㊂1.2.3㊀防风固沙服务受益区识别沙尘天气的减少是防风固沙服务最直接的效益㊂沙尘天气的危害主要包括[45,46]:(1)风沙流吹蚀或磨蚀耕地土壤,造成根系外露㊁农作物受损;(2)风沙流搬运沙粒沉积掩埋灌渠㊁居民区㊁工矿㊁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剧土地沙化;(3)与沙尘暴相伴的强风破坏公共设施㊁工农业设施㊁树木和花果,伤害人畜;(4)沙尘暴导致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5)风沙流向海洋输送和沉降,对海洋中营养盐的供给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㊂因此,防风固沙的效益包括:(1)防止人体健康受损;(2)防止交通㊁通讯㊁电力㊁工矿㊁建筑㊁灌渠等设施受损;(3)防止耕地受损;(4)防止草场和牲畜受损;(5)防止果园及其他森林受损;(6)防止海洋生态系统破坏;(7)缓解沙漠化的出现与恶化㊂对应的受益区包括:(1)人类活动区域,如建设用地㊁耕地㊁草地㊁林地㊁水域与湿地等土地覆被类型;(2)基础设施分布区域,如建设用地㊁内陆水体㊁湿地等;(3)耕地;(4)草地;(5)林地;(6)海域;(7)沙地和裸地㊂基于HYSPLIT模型模拟生成的多条轨迹,利用HYSPLIT的频率分布模块插值生成1ʎˑ1ʎ栅格的轨迹分布频率图,栅格轨迹分布频率计算方法为:pi=LiL(16)式中,pi为第i个栅格风沙轨迹分布频率;Li为第i个栅格风沙轨迹通过数;L为起始点的风沙总轨迹数㊂每个栅格内的数值为通过该栅格的轨迹分布频率㊂插值范围即为防风固沙型重点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区范围,受益区内的林地㊁草地㊁耕地㊁建设用地㊁内陆水体㊁湿地㊁沙地和裸地等即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土地覆被类型㊂1.3㊀数据来源为评估防风固沙服务及其受益区范围,本研究需要以下数据:(1)气象数据:用于计算土壤湿度和气象因子的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http://cdc.cma.gov.cn)的国家台站数据(图2),包括日均风速㊁最大风速㊁降水㊁平均温度㊁最高温度㊁最低温度㊁平均相对湿度㊁日照时数等数据㊂用于模拟防风固沙服务前向运行轨迹的数据包括风速数据㊁NCEP再分析资料㊂风速数据为2010年1月1日0:00到12月31日18:00的1小时内10分钟最大风速,时间间隔为6小时,数据来源为华云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http://www.huaxin-hitec.com/)㊂NCEP再分析资料是从NOAA的ARL获取的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每日6小时的GBL资料,空间水平分辨率为2.5ʎˑ2.5ʎ㊂(2)土壤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提供的1ʒ100万土壤数据,用于计算可蚀性因子与土壤结皮因子㊂(3)雪盖数据来源于旱区寒区科学数据中心(http://westdc.westgis.ac.cn)下载的 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1979 2016年) ,空间分辨率为0.25ʎ㊂(4)土地覆被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resdc.cn)的2010年土地覆被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km㊂(5)数字高程模型(DEM):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resdc.cn),空间分辨率为30m㊂(6)NDVI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际科学数据镜像网站(http://www.gscloud.cn)2010年的月尺度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50m㊂(7)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利用1ʒ100万全国县域数据和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生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功能评估从各个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总量来看,2010年浑善达克的防风固沙总量最高,可达1.2685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图2㊀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评估相关国家气象站点的空间分布Fig.2㊀Spatialdistributionoftheselectednationalweatherstationsusedtoevaluatethewinderosionpreventionservicebytheecosystemsinthenationalkeyecologicalfunctionzone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typeinChina91ˑ1012kg,其次为科尔沁(1.38ˑ1012kg)㊁塔里木(0.79ˑ1012kg)㊁阴山(0.73ˑ1012kg)㊁阿尔金(0.54ˑ1012kg)㊁呼伦贝尔的防风固沙总量最低,为0.20ˑ1012kg㊂从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来看,2010年科尔沁的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最高,可达12.51kg/m2,其次为浑善达克(11.49kg/m2)㊁阴山(7.61kg/m2)㊁呼伦贝尔(4.86kg/图3㊀2010年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量空间分布格局Fig.3㊀Thespatialpatternofwinderosionpreventedamountofthenationalkeyecologicalfunctionzone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typeinChinain2010m2)㊁塔里木(2.17kg/m2),阿尔金的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最低,为1.72kg/m2㊂2010年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总量为5.55ˑ1012kg,平均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为6.72kg/m2㊂从空间分布来看(图3),科尔沁南部㊁浑善达克中部和西北部㊁阴山中部的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相对较高,塔里木西南部㊁阿尔金南部㊁呼伦贝尔的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相对较低㊂刘璐璐等[6]基于RWEQ模型计算得到2000 2010㊁2010 2015年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年均防风固沙总量分别为12.52ˑ1012kg㊁9.19ˑ1012kg,年均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为4.52kg/m2㊁3.32kg/m2㊂黄麟等[7]基于RWEQ模型计算得到2010年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平均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为7.35kg/m2,阴山㊁浑善达克㊁科尔沁的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685㊀16期㊀㊀㊀徐洁㊀等: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评估与受益区识别㊀4685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12.49kg/m2㊁12.23kg/m2㊁11.69kg/m2,呼伦贝尔㊁阿尔金㊁塔里木的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相对较低,分别为5.17kg/m2㊁2.10kg/m2㊁0.38kg/m2㊂虽然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划分范围因数据源和年限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是本研究的防风固沙量评估结果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㊂2.2㊀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分析2010年各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代表站点均有1460条每六小时的风速观测记录,浑善达克㊁呼伦贝尔㊁塔里木㊁阴山㊁科尔沁㊁阿尔金分别有194㊁183㊁141㊁109㊁73㊁55条风速记录超过当地起沙风速,分别对应194㊁183㊁141㊁109㊁73㊁55条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图4)㊂从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的空间分布来看,塔里木和阿尔金的流动路径属于西北路径和偏西路径,西北路径部分随西北风向东南方向移动,后随气旋收缩北上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偏西路径则主要向偏东方向移动[47],两者主要流经中国境内地区,包括中国西北㊁华北㊁东北的小部分地区,在境外主要涉及俄罗斯远东地区㊁朝鲜半岛㊁日本等地㊂阴山㊁浑善达克㊁科尔沁㊁呼伦贝尔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方向相似,均属于偏北路径,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㊁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区域[47],其跨境效应明显,境外主要流经朝鲜半岛㊁日本㊁俄罗斯远东地区,甚至会影响到美国阿拉斯加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㊂浑善达克㊁呼伦贝尔的路径分布密度相对较高㊂基于各个功能区防风固服务流动路径的空间叠加得到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图4),共有755条㊂整体来看,路径集中分布在中国的西北㊁华北㊁东北的广大区域,境外主要涉及朝鲜半岛㊁日本㊁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太平洋的广大海域,路径密度随着下风向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降低㊂2.3㊀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受益区识别根据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的空间插值得到2010年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受益区范围及路径分布频率(图5)㊂从各个功能区来看,2010年呼伦贝尔的受益区面积最大,高达15.71ˑ106km2,其次为浑善达克图4㊀2010年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Fig.4㊀Flowpathsofthewinderosionpreventionservicebytheecosystemsinthenationalkeyecologicalfunctionzone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typeinChinain2010(15.66ˑ106km2)㊁科尔沁(13.25ˑ106km2)㊁阴山(11.50ˑ106km2)㊁塔里木(8.64ˑ106km2),阿尔金的受益区面积最小,为6.18ˑ106km2㊂其中中国境内受益区占比最大的为阿尔金,占阿尔金受益区总面积的76.14%,其次为塔里木(57.05%)㊁阴山(33.10%)㊁浑善达克(20.74%)㊁科尔沁(15.68%)㊁呼伦贝尔(15.41%)㊂境内受益区总面积最大的为塔里木,占中国总面积的51.37%,其次为阿尔金(49.00%)㊁阴山(39.66%)㊁浑善达克(33.82%)㊁呼伦贝尔(25.21%)㊁科尔沁(21.65%)㊂从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的分布频率来看,各个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集中分布在路径分布频率低于2%的受益区内(表2)㊂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越密集,受益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效应就越高㊂从防风固沙服务受益高频区域的空间分布来看(图5),塔里木的主要位于新疆西南部地区,阿尔金的主要位于新疆东南部㊁青海西北部地区,阴山的主要位于阴山东北部地区,包括内蒙古中部㊁京津冀地区西南部㊁山西北部,浑善达克的主要位于浑善达克东北部地区㊁辽宁与吉林西部地区,科尔沁的主要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部与吉林㊁辽宁的边界地区,呼伦贝尔的集中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㊁吉林西部㊁黑龙江西南部㊂综合来看,各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受益区范围内的受益频率均呈现明显的圈层状递减特征㊂将各个功能区的受益区范围进行叠加,得到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区范围(图5),总面积为32.16ˑ106km2,86.26%的受益区范围内的受益频率低于2%㊂受益高频地区主要位于新疆西南部㊁内蒙古中部地区㊁京津冀㊁东北地区西部㊁山西北部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呈圈层状递减㊂5685㊀16期㊀㊀㊀徐洁㊀等: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评估与受益区识别㊀表2㊀2010年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受益区路径分布频率统计/(106km2)Table2㊀Theareasoftheservicebeneficiaryareas(SBAs)ofthewinderosionpreventionservice(WEP)bytheecosystemsinthenationalkeyecologicalfunctionzone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type(NKEFZ⁃WSF)inChinain2010analyzedbyfrequencyoftrajectories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分布频率Frequencyofflowpaths各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受益区面积AreasoftheSBAsoftheWEPofeachNKEFZ⁃WSFinChinaTLMAEJYSHSDKKEQHLBR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受益区面积AreasoftheSBAsoftheWEPoftheentireNKEFZ⁃WSFinChina<2%5.803.167.7110.417.2310.9727.742% 5%1.921.232.203.493.943.133.295% 10%0.501.090.951.261.751.070.9910% 20%0.310.480.440.420.280.420.1220% 30%0.060.110.130.050.030.070.03ȡ30%0.060.110.070.030.040.050.00总面积Totalarea8.646.1811.5015.6613.2515.7132.16㊀㊀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代码说明:TLM: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AEJ: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YS: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HSDK: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KEQ: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HLBR: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6685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图5㊀2010年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受益区分布Fig.5㊀Servicebeneficiaryareasofthewinderosionpreventionservicebytheecosystemsinthenationalkeyecologicalfunctionzone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typeinChinain2010综合受益区范围内的防风固沙服务受益频率,海域及中国境外受益区的受益频率较低,防风固沙服务的流动效应不明显,因此本研究仅对中国境内陆地部分受益区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效应进行分析㊂2010年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境内受益面积为7.76ˑ106km2,受益草地的占比最大,占境内受益区总面积的31.12%,占中国草地总面积的80.30%,主要位于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分布频率低于0.5%的受益区范围内(表3),基本涵盖了全国主要的草地分布区,包括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㊁新疆伊犁草原㊁西藏那曲高寒草原(图6)㊂其次为未利用地,占境内受益区总面积的23.24%,占中国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3.96%,主要位于西北荒漠区(图6)㊂大部分受益荒漠的路径经过频率介于0.5%至1%(表3),防风固沙服务的存在能够降低沙尘流动路径经过荒漠区的频率,从而减少荒漠区沙尘的扩散㊂受益耕地和林地的面积相当,分别占境内受益区总面积的19.73%㊁19.59%,分别占中国耕地和林地总面积的85.40%㊁67.48%㊂受益耕地主要位于路径分布频率在2% 5%的受益区范围内,包括华北平原㊁东北平原㊁湖北的江汉平原㊁湖南的洞庭湖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