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合集下载

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

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

页脚内容1页脚内容2姓名:班别:学号:目录1、平面结构布置----------------------------------------------(3)2、板的设计----------------------------------------------------(4)3、次梁的设计-------------------------------------------------(8)4、主梁的设计-------------------------------------------------(11)5、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18)附图1、板的配筋图附图2、次梁的配筋图附图3、主梁配筋图参考资料:1、建筑荷载规范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页脚内容3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平面结构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0.6,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2.7,次梁的跨度为m为m4.2。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页脚内容4页脚内容52、按高跨比条件,当mm l h 60401=≥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取板厚mm h 80=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121(=h ~333()181=L ~mm )500,取mm h 450= 则21(=b ~150()31=h ~mm )225,取mm b 200=。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101(=h ~480()151=L ~mm )720,mm h 650=,则21(=h ~217()31=h ~mm )325,取mm b 300=。

二、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页脚内容6 取1m 宽板带计算:水磨石面层 m kN /65.0165.0=⨯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m kN /0.22508.0=⨯ 15mm 板底混合砂浆 m kN /255.017015.0=⨯ 恒载: m kN g k /905.2= 活载: m kN q k /717=⨯=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m kN /0.4,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设计说明书专业:土木工程学号:姓名:主要内容:(1)方案(2)结构平面布置(3)设计资料(4)截面尺寸选择(5)板的计算(6)梁的荷载确定(7)横向肋梁计算(8)纵向肋梁计算(9)构造(10)设计说明(11)材料用量估算1、方案本梁板系统为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跨中弯矩较小,刚度大,受力性能较单向板优越,其跨度可达5m左右。

当梁尺格较大及使用荷载较大时比较经济。

2、结构平面布置总尺寸为L1×L2=37.2m×23.4m,按双向板跨度为5m左右的原则,可进行如图所示的平面布置。

3、设计资料(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后做10mm厚水磨石面层。

板底采用20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2)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为5.5 kN/m2。

(3)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f C=14.3N/mm2,f t=1.43 N/mm2);钢筋:梁内纵向受力钢筋为HRB400级(f y=360 N/mm2),其余钢筋采用HPB235级(f y=210 N/mm2)。

4、截面尺寸选择柱:400mm×400mm板:h≥4700/50=94mm,取h=100mm。

横向肋梁:h=(1/18~1/12)L=261~392mm,取h=400mm,b=(1/3~1/2)h=133~200mm,取b=150mm。

纵向肋梁:h=(1/14~1/8)L=379~663mm,取h=500mm,b=(1/3~1/2)h=167~250mm,取b=200mm。

5、板的计算(1)荷载计算20mm水泥砂浆面层0.02×20=0.40 kN/m2100mm钢筋混凝土板0.10×25=2.50kN/m220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0.02×17=0.34 kN/m210mm水磨石面层0.01×24=0.24 kN/m23.48 kN/m2永久荷载设计值g=1.2×3.48=4.18 kN/m2可变荷载设计值q=1.3×5.5= 7.15 kN/m2合计11.33 kN/m2(2)计算跨度纵向:中间跨l0=5.3-0.15=5.15m边跨l0=5.3-0.075-0.12=5.105m横向:中间跨l0=4.7-0.2=4.5m边跨l0=4.7-0.1-0.12=4.48m(3)按塑性绞线法设计:荷载设计值g+q=11.33 kN/m26、梁的荷载确定按照下述方法近似确定:从每一区格的四角作45o线与平行于长边的中线相交,将整块板分成四个板块,每个板块的荷载传至相邻的支撑梁上。

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形式。

它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空间适应性和经济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中。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的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通常由板、次梁和主梁组成。

板将楼面荷载传递给次梁,次梁再将荷载传递给主梁,主梁最终将荷载传递给柱或墙等竖向承重构件。

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提高楼盖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这包括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建筑的跨度和柱网尺寸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耐久性、防火性能和抗震要求等。

设计时,荷载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楼面活荷载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取值,常见的如住宅、办公室、商场等场所的活荷载标准值各不相同。

恒载则包括楼板自重、面层重量以及吊顶等固定设备的重量。

在计算荷载时,还需要考虑荷载的组合情况,以确保结构在各种不利工况下都能安全可靠。

接下来是板的设计。

板的厚度需要根据跨度、荷载大小以及板的支撑情况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单向板的厚度不小于跨度的 1/30,双向板的厚度不小于跨度的 1/40。

板内的钢筋配置包括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受力钢筋沿板的短跨方向布置,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分布钢筋则与受力钢筋垂直布置,主要起固定受力钢筋位置、分担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等作用。

次梁的设计需要考虑其截面尺寸、内力计算和钢筋配置。

次梁的截面高度一般为跨度的 1/18 至 1/12,截面宽度为截面高度的 1/3 至 1/2。

内力计算通常采用弯矩分配法或连续梁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次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

根据内力计算结果,配置相应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

主梁的设计与次梁类似,但由于主梁承受的荷载较大,其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置通常也更大。

在主梁与次梁相交处,会产生主梁的集中荷载,需要对主梁进行局部加强。

钢筋的选择和布置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混凝土结构课件-整体双向板肋梁楼盖

混凝土结构课件-整体双向板肋梁楼盖

当板厚远小于板短边边长的1/30,且板的挠度远小于板 , 当板厚远小于板短边边长的 的厚度时, 按弹性薄板理论计算,但比较复杂。 的厚度时,双向板可按弹性薄板理论计算,但比较复杂。为 了工程应用,对于矩形板已制成表格, 附录E.2, 了工程应用,对于矩形板已制成表格,见附录 ,可供查 用。
m = 表中系数 × pl (l )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7.1概述
传力方式: 传力方式:板上荷载 基础
两个方向梁
墙、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一章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试验研究
双向板在两个方向都起承重作用,即双向工作, 双向板在两个方向都起承重作用,即双向工作, 但两个方向所承担的荷载及弯矩与板的边长比和四边 的支承条件有关。如后计算简图图所示。 的支承条件有关。如后计算简图图所示。 因双向板是双向工作,所以其配筋也是双向。 因双向板是双向工作,所以其配筋也是双向。 荷载较小时,板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 荷载较小时,板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载的增大, 载的增大,首先在板底中部对角线方向出现第一批裂 并逐渐向四角扩展。即将破坏时, 缝,并逐渐向四角扩展。即将破坏时,板顶靠近四角 处,出现垂直于对角线方向的环状裂缝,如图所示。 出现垂直于对角线方向的环状裂缝, 图所示。
7.3双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支承梁的内力 支承梁为简支: 支承梁为简支: 按实际荷载计算支承梁内力 支承梁为连续: 支承梁为连续: 将支承梁上的梯形荷载或三角形荷载, 将支承梁上的梯形荷载或三角形荷载,根据支座截 面弯矩相等的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 面弯矩相等的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
pequ
7.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
与构造要求
双向板构造要求 (1)板厚 ) 按教材表4.0确定 通常取80~ 确定。 按教材表 确定。通常取 ~160 mm。 。 (2)钢筋的配置 ) 可将每一方向分成板带, 可将每一方向分成板带,两个方向的边缘板带宽度均 为短边的1/4. 1/4.边缘板带单位宽度范围内的配筋等于中 为短边的1/4.边缘板带单位宽度范围内的配筋等于中 间板带单位宽度范围的一半。但每米宽不少于4根 间板带单位宽度范围的一半。但每米宽不少于 根。 支座上承受负弯矩的钢筋按计算确定, 支座上承受负弯矩的钢筋按计算确定,沿支座均匀配 一般伸出支座边l 为双向板短边净跨。 置,一般伸出支座边 n /4 。 ln 为双向板短边净跨。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3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3.1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3.1.1 设计题目设计某多层工业厂房的中间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

3.1.2 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板、及支承梁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3.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理论计算)。

4.支承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1) 结构平面布置图;(2) 板的配筋图(按弹性理论计算);(3) 板的配筋图(按塑性理论计算);(4) 支承梁的配筋图;(5) 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3.1.3 设计资料1.厂房平面示意图建筑四周采用370mm承重墙,平面示意图见第1章的图1.1(楼梯在此平面外)。

2.建筑构造1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层高4.5m。

楼盖面层做法: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板底采用15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3.题号题号见表4.1,表中有35道题目,每位学生应选择不同的题目。

表4.1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表2 4.荷载参数(1) 楼面活荷载,见表4.1。

(2) 水泥砂浆容重:20kN/m3。

(3) 钢筋混凝土容重:γ=24~25kN/m3;(4) 混合砂浆容重:γ=17kN/m3。

5.建筑材料(1) 混凝土:C20、 C25或C30。

(2) 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可采用HRB335级或HRB400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他钢筋可以采用HPB235级钢筋或HRB335级。

3.1.4 设计要求要求完成3.1.2规定的全部设计内容,编写设计计算书一份,绘制设计图纸一套,建议手工作图。

(注:可以少部分图纸采用计算机画图)。

设计计算书及结构施工图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详见本指导书第1章。

3.2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导书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的受力性能较好,可以跨越较大的跨度,梁格布置使顶棚整齐美观,常用于民用房屋跨度较大的房间以及门厅等处。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工程概况本工程设计为一座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楼盖跨度为30米,采用常规荷载,结构类型为双向板肋梁结构。

楼盖高度为300mm,设计荷载为500kN/m²。

2.结构设计方案2.1梁设计梁的尺寸设计应满足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根据楼盖跨度和设计荷载,选取适当的梁截面尺寸进行计算,考虑梁的自重和活载荷载对梁的弯矩和剪力产生的影响。

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计算,按照规范确定梁的截面尺寸、配筋率和受力状况,计算出梁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尺寸。

2.2板设计板的尺寸设计应满足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根据楼盖跨度和设计荷载,选取适当的板厚度进行计算,考虑板的自重和活载荷载对板的弯矩和剪力产生的影响。

采用钢筋混凝土板进行计算,按照规范确定板的截面尺寸、配筋率和受力状况,计算出板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尺寸。

2.3肋设计肋的尺寸设计应满足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肋的数量和尺寸可根据板的尺寸和梁的布置来确定。

考虑肋的自重和活载荷载对肋的弯矩和剪力产生的影响,采用钢筋混凝土肋进行计算,按照规范确定肋的截面尺寸、配筋率和受力状况,计算出肋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尺寸。

3.结构计算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计算主要包括受力计算和尺寸设计两个方面。

受力计算包括梁、板和肋的弯矩和剪力等受力情况的计算,根据受力情况确定截面尺寸和配筋率。

尺寸设计包括梁、板和肋的尺寸计算,根据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确定合适的截面尺寸。

4.结构施工及验收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梁、板和肋的质量控制,包括钢筋的焊接、混凝土浇筑、防水处理等工作。

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构验收,检查结构的尺寸、质量和安全性,并进行结构的监测和维护。

总结: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需要合理选择结构形式、设计合适的构件尺寸和配筋率,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024/2/7
2024/2/7
图8.39 双向板支承梁所承受的荷载
8.3.4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例8.2】 某商店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平面布置如图8.40所
示。四周为240mm厚砖墙,梁的截面尺寸b×h= 200mm×350mm,楼面为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天棚采用 15mm厚混合砂浆抹灰,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3kN/m2。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C25,钢筋采用HPB300级。要求按弹性理论方法进 行板的设计,并绘出板的配筋图。
2024/2/7
8.3.3 双向板的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
1.双向板的配筋计算
双向板双向板内两个方向的钢筋均为受力钢筋,跨中沿短跨方向的板底钢筋应 配置在沿长跨方向板底钢筋的外侧。配筋计算时,在短跨方向跨中截面的有效高度 h01按一般板取用,即h01=h-as ;而长跨方向截面的有效高度应取h02=h01-d,d为板 中受力钢筋的直径。
1.单跨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双向板的弹性计算法是依据弹性薄板理论进行计算的,由于这种方法考虑边界条 件,其内力分析比较复杂。为便于计算,通常是直接应用根据弹性理论方法所编制的 计算用表(附录中附表B.2)来求解内力。
2024/2/7
在计算时,根据双向板两个方向跨度的比值以及板周边的支承条件,从表中直接 查得弯矩系数,表中系数是取混凝土泊松比ν=1/6而得出的。单跨双向板的跨中或支 座弯矩可按下式计算:
M=表中系数×(g+q)l02
(8-9)
式中 M——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
g、q——作用于板上的均布恒荷载及活荷载设计值;
l0——板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取lx和ly中的较小值,见附表B.2 中插图。
2024/2/7
(1)

长沙理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指导——双向板肋形结构设计

长沙理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指导——双向板肋形结构设计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双向板肋形结构设计指导书一、结构布置在肋形楼盖结构中,结构布置包括柱网、承重墙、梁格和板的布置,需注意的问题 如下:(1) 承重墙、柱网和梁格布置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柱网尺寸宜尽可能大,内柱在满足结构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少设。

(2) 结构布置要合理、经济① 由于墙柱间距和柱网尺寸决定着主梁和次梁的跨度,因此,它们的间距不宜过大, 根据设计经验,主梁的跨度一般为 5m~8 m ,次梁为 4m~6 m 。

② 梁格布置力求规整,梁尽可能连续贯通,板厚和梁的截面尺寸尽可能统一。

在较大 孔洞的四周、非轻质隔墙下和较重的设备下应设置梁,以避免楼板直接承受集中荷载。

③ 由于板的混凝土用量占整个楼盖的 50%~70%,因此,应使板厚尽可能接近构造要求 的最小板厚。

根据设计经验及经济效果,单向板的跨度(短向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 1. 7~2. 7 m ,常用跨度为 1.7m~2.5m 左右。

双向板的跨度(短向跨度)为5m 左右。

④ 为增强横向刚度,主梁一般沿房屋横向布置,并与柱构成平面内框架,这样可使整 个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

内框架与纵向的次梁形成空间结构,因此房屋整体刚度较好。

当横向柱距大于纵向柱距较多时,也可沿纵向布置主梁。

因为主梁承受的荷载较大,减小其 跨度既可减少内力,又可增加房屋净高。

(3) 单向板和双向板肋形结构的区别若板的两个方向跨度比 21 /2 l l £ 时,按双向板肋形结构设计;若 21 /2 l l > ,则按单向 板肋形结构设计。

二、初步选择板、梁的截面尺寸 1、板的厚度板的尺寸除满足承载力、刚度、裂缝宽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要求。

板厚取 0/35 h l ³ (单跨简支板); 0 /40 h l ³ (多跨连续板);按施工要求,一般单向 板的厚度为 60mm~120mm ,常用厚度为 80mm~100mm 。

双向板的厚度取 0 /45 h l ³ (单跨简支板); 0/50 h l ³ (多跨连续板);一般双 向板的厚度为80mm~160mm ,常用厚度为100mm~150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形楼盖设计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北京科技大学 2014年6月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1)1、设计目的和方法 (1)2、设计任务 (1)3、设计资料 (1)4、设计要求 (2)5、设计成果 (2)6、设计要求 (2)二、设计说明书 (3)1、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 (3)2.荷载设计值 (4)3.板的计算 (4)3.1按弹性理论设计板 (4)3.1.1 A区格板计算 (5)3.1.2 B区格板计算。

(6)3.1.3 C区格板计算 (7)3.1.4 D区格板计算 (8)3.1.5选配钢筋 (10)3.2按塑性理论设计板: (10)3.2.1 A区格板计算 (12)3.2.2 B区格板计算 (13)3.2.3 C区格板的计算 (15)3.2.4 D区格板的计算 (16)4.双向板支承梁设计 (19)4.1纵向支承梁L-1设计 (20)4.1.1计算跨度 (20)4.1.2荷载计算 (20)4.1.3内力计算。

(21)4.1.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5)4.1.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26)4.2 横向支承梁L-2设计 (28)4.2.1 计算跨度。

(28)4.2.2荷载计算 (28)4.2.3内力计算。

(29)4.2.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2)4.2.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4)三、参考文献 (35)四、设计心得 (36)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和方法通过本设计对所学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点、设计方法和一定的计算、设计能力,使我们掌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用图纸和设计计算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根据某多层建筑平面图,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并考虑支承结构的合理性确定主、次梁的结构布置方案。

确定板的厚度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及钢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照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进行板、次梁的内力和配筋的计算。

按照弹性理论进行主梁的内力和配筋的计算。

2、设计任务某二层建筑物,为现浇混凝土内框架结构(中间为框架承重,四周为墙体承重),建筑平面示意图见下图。

试对楼盖(包括标准层和顶层)进行设计。

图1-1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3、设计资料(1)建设地点:北京市(2)楼面做法:水磨石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 石灰砂浆抹底。

(3)荷载:永久荷载主要为板、面层以及粉刷层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γ=1.2。

活载分项水泥砂浆容重20kN/m3,石灰砂浆容重17kN/m3,恒载分项系数Gγ =1.3或1.4。

系数Q(4)材料:平面尺寸ly=5.1m,lx=4.5m。

楼面均布活荷载q=5.0kN/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采用HRB335钢筋。

4、设计要求(1)楼盖、屋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2)楼盖板的内力分析与配筋计算(考虑内力重分布)。

次梁的内力分析与配筋计算(考虑内力重分布)。

(3) 主梁的内力分析与配筋计算。

5、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设计心得。

(2)楼板配筋图、次梁配筋图、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和配筋图。

6、设计要求(1)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2)设计计算书要完整、计算过程及结果正确,表达清晰。

(3)配筋图要达到施工图的要求,施工图上的配筋应与计算书的计算结果一致。

原则要打印。

二、设计说明书1、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双向板肋梁楼盖由板和支承梁构成。

双向板肋梁楼盖中,本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区格平面尺寸ly=5.1m,lx=4.5m,即支承梁短边的跨度为4500mm,支承梁长边的跨度为5100mm,根据图1所示的柱网布置,选取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如图1-2所示。

图2-1 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板、次梁和主梁的截面尺寸拟定:板厚的确定:连续双向板的厚度一般大于或等于l/50=5100/50=102mm,且双向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故取板厚为120mm。

支撑梁截面尺寸:根据经验,支撑梁的截面高度h=l/14~l/8,长跨梁截面高度h=(5100/14~5100/8)=364.3~637.5mm,故取h=500mm。

长跨梁截面宽 b=h/3~h/2=(500/3~500/2)=166.7~250mm,故取b=200mm。

短跨梁截面高 h=(4500/14~4500/8)mm=321.4~562.5mm,故取h=500mm 短跨梁截面宽 b= h/3~h/2=400/3~400/2=133.3~200mm,故取b=200mm。

由于板面的载荷沿短跨方向传递程度要大于沿长跨方向的传递程度,故取得短跨梁尺寸要偏大一点。

2.荷载设计值由于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则取Q γ =1.3。

恒荷载设计值:k q q Q γ==1.3×5=6.5kN/m2 活荷载设计值:k g g G γ== 1.2×k g 30mm 厚水磨石地面:0.65kN/m2100mm 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0.12m ×25kN/m3=3kN/m2 20mm 厚石灰砂浆抹底:0.020m ×17kN/m3=0.34kN/m2 k g =0.65+3+0.34=3.99kN/m2 g=3.99×1.2=4.788kN/m2 折算恒载设计值: p ′=g+q/2=3.99+6.5/2=7.24kN/m2 折算活荷载设计值:p ″=q/2=6.5/2=3.25kN/m2 荷载设计值:p=g+q=4.788+6.5=11.288kN/m23. 板的计算3.1按弹性理论设计板此法假定支撑梁不产生竖向位移且不受扭,并且要求同一方向相邻跨度比值lmin /lmax ≥0.75,以防误差过大。

当求各区格跨中最大弯矩时,活荷载应按棋盘式布置,它可以简化为当内支座固支时g+q/2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与当内支座铰支时±q/2作用下的弯矩之和。

所有区格板按其位置与尺寸分为A 、B 、C 、D 四类,计算弯矩时,考虑混凝土的泊松比u=0.2(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4.1.8条)弯矩系数可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2。

g+q/2g+q/2g+q/2g+q/2g+q/2g+q/2g+q/2g+q/2g+q/2g+q/2g+q/2g+q/2g+q/2g+q/2g+q/2q/2-q/2-q/2-q/2-q/2-q/2-q/2-q/2q/2q/2q/2q/2q/2q/2q/2g+q g g+q gg+q g g+q gg+q g g g g+qg+qg+q=+图2-2 荷载布置图3.1.1 A区格板计算(1) 计算跨度中间跨:lx =4.5m≈1.05lo=1.05×(4.5-0.2)=4.515mly =5.1m≈1.05lo=1.05×(5.1-0.2)=5.145mlx /ly=4.15/5.145=0.88(2)跨中弯矩A区格板是中间部位区格板,在 g+q/2作用下,按四边固定板计算;在q/2作用下按四边简支计算。

A区格板弯矩系数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2,结果如表2.1所示。

表2.1 A区格板弯矩系数Mx u=Mx1u+Mx2u=(mx1+0.2my1)(g+q/2)lx2+(mx2+0.2my2)(q/2)lx2=(0.0231+0.2×0.0161)×7.24×4.52+(0.0578+0.2×0.0354)×3.25×4.52 =8.13kN.m/mMy u=My1u+My2u=(my1+0.2mx1)(g+q/2)lx2+(my2+0.2mx2)(q/2)lx2=(0.0161+0.2×0.0231)×7.24×4.52+(0.0354+0.2×0.0578)×3.25×4.52 =6.13kN.m/m(3)支座弯矩a支座:Mx a=mx'(g+q/2)lx2=-0.0603×7.24×4.52=-8.84kN.m/mb支座:My b=my'(g+q/2)lx2=-0.0544×7.24×4.52=-7.98kN.m/m(4)配筋计算截面有效高度:由于是双向配筋,两个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不同。

考虑到短跨方向的弯矩比长跨方向的大,故应将短跨方向的跨中受力钢筋放置在长跨方向的外侧。

因此,跨中截面h0x =120-25=95mm(短跨方向),h0y=120-35=85mm(长跨方向);支座截面h0=h0x=95mm。

对A区格板,考虑到该板四周与梁整浇在一起,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弯矩大大减小,故其弯矩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8,近似取rs为0.95,fy=300N/mm2。

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Asx =0.8Mxu/rshfy=0.8×8.13×106/(300×0.95×95)=240.22mm2A sy =0.8Myu/rshfy=0.8×6.13×106/(300×0.95×85)=202.44mm2支座配筋见B、C区格板计算,因为相邻区格板分别求得的同一支座负弯矩不相等时,取绝对值的较大值作为该支座的最大负弯矩。

3.1.2 B区格板计算。

(1)计算跨度。

边跨:lx =ln+h/2+b/2=(4.5-0.15-0.25/2)+0.12/2+0.2/2=4.39m<1.05lo=1.05×(4.5-0.15-0.25/2)=4.44m中间跨:ly =5.1m<1.05lo=1.05×(5.1-0.15)=5.20ml x /ly=4.39/5.1=0.86(2)跨中弯矩。

B区格板是边区格板,在 g+q/2作用下,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板计算;在q/2作用下按四边简支计算。

B区格板弯矩系数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2,结果如表2.2所示。

表2.2 B区格板弯矩系数M x u=Mx1u+Mx2u=(mx1+0.2my1)(g+q/2)lx2+(mx2+0.2my2)(q/2)lx2=(0.0285+0.2×0.0142)×7.24×4.392+(0.0496+0.2×0.0350)×3.25×4.392 =7.92kN.m/mM y u=My1u+My2u=(my1+0.2mx1)(g+q/2)lx2+(my2+0.2mx2)(q/2)lx2=(0.0142+0.2×0.0285)×7.24×4.392+(0.0350+0.2×0.0496)×3.25×4.392 =5.59kN.m/m(3)支座弯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