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蒋文晶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
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二)父母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
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三)祖国之恩。
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2020年第4期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视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并创设丰富多彩的历史情境,安排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从多个角度入手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不断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使其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1]史丽红.互联网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77-78.[2]关欢欢.依托数字化环境巧妙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7):51-52.[3]乐金花.“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养成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33.[4]李玲.例谈转变历史教学模式,培养历史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8(21):107-108.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史明星(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木厂小学甘肃定西730500)【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新一代的培养已经开始逐渐科学化、全面化,仅仅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育。
而感恩作为人文精神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予以更加深刻的渗透,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感恩之心。
因此从小学开始对学生们提供感恩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这样才更能够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语文课堂【基金项目】该文章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GS【2018】GHB0807。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34-01感恩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品格素养,能够让学生们在生活当中意识到父母、老师的艰辛,从而懂得感恩他人。
这对于学生们良好人格的塑造和健全心智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掘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感恩教育,发挥感恩教育的现实作用。
在语文课堂上渗透感恩教育

在语文课堂上渗透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如何挖掘教科书感恩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此,把本人多年的教学体验略谈如下:一、弄清——知恩感恩教育必须先知恩。
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弄明白文章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
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握好怎么样的文章表现怎样的恩。
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的质的文章。
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是地球母亲,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是表现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如《落花生》就是让我们感知到给孩子道德引导力量的父亲。
二、体验——感恩让学生知恩了,学生不一定就会感恩。
因为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
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
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母亲的账单》可反复朗读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病房里的故事》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吉姆的对外面世界的描述语段,体会吉姆对大卫的友爱之心和对朋友的责任感。
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
如对《九寨沟》美丽景色的诵读想象,能更加体验到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军需处长》,想象军需处长牺牲的情景,能够激发我们继承先辈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万丈豪情。
3、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
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
三、倾诉——报恩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初等教育—课堂内外Open Class【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感恩教育;语文教学;方式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蒙星明【于都县盘古山镇中心小学,江西赣州34231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感恩教育是教师根据榜样人物的感恩故事,或者课本上和感恩相关的内容,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恩图报的教育,加强他们感恩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美好的品德,促使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1.感恩大自然。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予了我们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让人们能够美好生活。
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是无限的,是最珍贵的财富。
所以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好事物,怀着感恩的心去感谢大自然。
2.感恩父母。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感恩父母,因为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
例如在小语文教材中有古诗《游子吟》中有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歌颂伟大的母爱。
3.感恩祖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千千万万优秀的华夏儿女。
我们的祖国不仅地大物博,而且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留给华夏儿女最宝贵的财富。
4.感恩社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想的人,而且还要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感恩社会,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他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中让学生学会感受师恩,领悟师恩的伟大,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等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的恩情。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1.通过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以教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可通过狼牙山五壮士感人的故事,组织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者:朱玉清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11期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新一代的培养也开始逐渐朝着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单纯的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感恩作为人文精神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要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感恩之心的意义。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意识到父母、老师的辛苦,懂得感恩他人。
这对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形成健全的心智有重要的价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渗透感恩教育,发挥感恩教育的真正作用。
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谢给予自己帮助与爱的人,从而变成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作为社会当中的一员,没有人可以独立于社会关系之外。
学会感恩才能与人更好地相处,避免学生从小就成为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感恩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对感恩品德进行分析的过程。
经过教师的详细介绍,学生充分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产生较强的幸福感,更加懂得感恩生命,这属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第一环节。
学会感恩,表示要勇敢承担应尽责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不少的教学内容与家国情怀有着密切的关系。
渗透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谨记使命,发展为一个勇敢承担责任的人。
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位懂得感恩的人贡献一分力量。
小学生要在语文学习中树立起感恩意识,具备感恩情感,并将感恩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学会与父母、教师、同学和睦共处,保护自然环境,热爱家庭和祖国。
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深入挖掘教材中感恩因素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当中,有不少的文章都包含了有关感恩教育的因素。
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出教材当中的感恩教育思想,让学生采用朗读、阅读以及背诵等多种方法,唤起感恩意识,充分体会感恩的内涵,学会对父母、对教师、对朋友、对同学感恩。
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教师示范感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示范感恩的行为,比如感谢学生的回答、感
谢学生的帮助等。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学
会感恩。
2. 选取教材和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蕴含感恩主题的课文或故事,比如《感恩的心》、《孝顺的儿女》等。
通过阅读和讨论这些教材,学生可以了解到感恩
的内涵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感恩的主题作文,比如写感谢
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等。
通过写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感恩的对象和原因,进一步培养感恩意识。
4. 分享感恩故事: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一些感恩的故事或者自己的感恩经历。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体会到感恩的力量,并且互相鼓励和学习。
5. 感恩活动和实践: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活动,比如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给老师送上
一份感谢礼物等。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感恩的喜悦和意义。
通过以上的渗透方式,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感,让他们学会感
恩他人的帮助和付出,并将感恩的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己的鲜血, 只因为“ 他是我的朋友” 。引导学生向阮恒这种待 人 真诚 、 无 私助 人的 品格致 敬 。 《 给予树》中的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 个 洋娃 娃 , 送 给了一 个素不 相识 的需 要 帮助 的女 孩 。金吉 娅 小小的年纪 , 能够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 每个人都 应 该这样 对待 身边 需要 帮助 的人 。 《 掌声》 中的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后 , 从 此改 变了她的生活态度 , 开始微笑 面对 生活 。学生 明白了人 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 鼓励, 懂得要主动关 、 鼓励别人。 这 样一 篇 篇 隐含 正 能 量 的小 短文 ,经过 老 师 的适 时 点 拨, 让 小学 生从懵 懂 中感悟 到 , 要做 一个 善 良的人 , 面 对别 人 的困难 都要 主动伸 出无 私援 助之手 。 然后 引导学 生从 身边 的 人、 身边的小事做起 , 做一个有着仁爱 、 宽容、 体贴心 的人。 通 过 日记 写 出 自己的感悟 , 让 心灵再 一 次得 到净化 、 升华 。 教 师 还 要选 择其 中好 的文章 给大 家诵读 张贴 , 让这 样 一些 正能 量 得 到宣 扬 、 学习、 真 正落 实到行 动上 。 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中, “ 知” 很重要 , 但更重要 的是去 做。 如果只是空谈一些大道理 , 只是纸上谈兵, 那我们 的教育 只是培 养 出了一批 泛 泛之徒 。 “ 教亦 多术矣 , 运用在 乎人 。 ” 德 育重在实实在在 、 时时刻刻。 对于小学生, 那些大而空的道理 离他们太远 , 我们只要抓住他们身边 的小一点 的、 离他们近 点的, 真真切切、 实实在在的道理并让他们付诸实践 , 他们 认定了, 接受了、 实践了, 小 事情 折射 的也 是大 教育 。 ( 责任 编辑 王 昕 )
让感恩之花开遍校园——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课堂YUWEN KETANG教师• TEACHER2021年3月Mar.2021让感恩之花开遍校园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张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小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道德。
文章先阐述了感恩教育的概念及其应 遵循的基本原则;接着,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何能方便地实行感恩教育做出解释;最后,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例,举出几点感恩教育渗透策略。
文章旨在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使感恩的人文情怀 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真正体现。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滲透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10-10文章编号:1674-120X (2021 ) 07-0031-02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革新教学理念,将感恩教育真正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_、感恩教育概念及应遵循的原则(一)感恩教ff感恩教育指的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时,心中存有‘‘感恩”这一概念,学 会感恩。
这样一来,学生内心具有感恩的情怀,并能在实际 生活中对感恩的概念加以应用。
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来提高学生进行感恩活动的积极性,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感 恩理念。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感恩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 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小学生比较年幼,尚未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成人需要对其道德观念进行引导式培养。
感恩教 育能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 习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 沉浸在课堂之中,方便教师开展感恩教育。
(二)感恩教疗应逍M的原则其渐进性原则。
相比于五彩斑斓的动态图像,学生 对教师讲授的教条和概念不能快速加以掌握,这是因为其逻 辑思维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也就是说小学生不能第一时间完 全理解并掌握感恩教育的真正含义。
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 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当采用渐进性的教育原则向小学生开 展感恩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作者:史明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新一代的培养已经开始逐渐科学化、全面化,仅仅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育。
而感恩作为人文精神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予以更加深刻的渗透,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感恩之心。
因此从小学开始对学生们提供感恩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这样才更能够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感恩教育; 小学; 语文课堂
【基金项目】该文章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S【2018】GHB0807。
【中图分类号】G421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34-01
感恩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品格素养,能够让学生们在生活当中意识到父母、老师的艰辛,从而懂得感恩他人。
这对于学生们良好人格的塑造和健全心智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掘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感恩教育,發挥感恩教育的现实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所能够涉及到的与感恩相关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感恩针对不同的主体,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表达感谢之情。
(一)感恩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主要条件,如果没有大自然的孕育甚至可能不会有人类的诞生和绵延。
不仅如此,大自然为人们表现出来的蒸蒸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值得学生们去体会和学习。
学生们应当拥有感恩自然的心,感恩地球母亲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感恩湍急的黄河孕育华夏儿女生生不息;感恩西湖美景为繁忙的社会生活增添一抹别样的风情。
(二)感恩祖国
正是因为有祖国的存在,人们才能够平安地度过每一天,虽然祖国的概念可能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特别切实的体会,但是祖国是客观存在的,她不仅仅代表着广袤的山川疆域,更是人们的重要家园。
通过日常的语文课堂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
体会祖国的壮丽河山。
面对这样伟大的祖国,学生们应该怀抱感恩之心,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三)感恩父母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他们在学生们的生活当中自然而然扮演着领路者的角色,是孩子们的依赖。
学生们应该了解到父母为了自己付出了很多艰辛,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是最自然也最深刻的。
二、感恩教育的意义
(一)珍惜生命
语文课堂中的感恩教育通常会通过所学习的课文对学生们进行一种较为直观的展示和分析。
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之中能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自身所处环境的幸福感,从而更加意识到生命值得被尊重的这个事实。
珍惜生命,其实就是对身边关爱自己的人最大的回报。
(二)承担责任
在受到感恩教育的时候,同时也会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责任教育。
比如对自然有保护的责任,对祖国有报效的责任,对父母有孝敬的责任等等。
在这样的熏陶之下,学生们能够在潜意识之中感受到自身责任的所在,从而有利于成长为懂得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三)学会和谐与平等
感恩教育的实践,最为明显的效果就在于学生们对身边的社会关系的态度和方式的转变。
感恩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们与身边关系的和谐共处,而且能够让其认识到自身与其他社会体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也就是与同学们和谐相处,与父母和谐相处,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三、感恩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对策
(一)挖掘教材,课堂渗透
语文课堂本身的特点就在于具有一种文学艺术的渲染,富有相当程度的感情,这样的课堂无疑能够为学生们带来良好的体验,在道德培养的层面上能够发挥强力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与感恩教育发生关联的具体内容,并上升到情感的层面上,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教育的渗透。
(二)通过崭新教育模式渲染课堂氛围
现如今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而是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提供最为直观的教学展示。
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能够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创设出一种赏心悦目的课堂环境,在教学效果上也相对传统教学具有显著的提升。
比如找到一些歌词能够深入人心的歌曲,伴随着动听的旋律让学生们更加有代入感,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感恩教学。
(三)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一直是语文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的写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更能够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事物的深刻认知。
教师可以安排与感恩教育相关连的教学环节,随即让学生们对该环节进行作文训练,在写出自己对感恩之心的感悟时真正进行思考,让感恩的概念和内涵深入人心。
结语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应当是孩子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的基本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感恩之心,将感恩教育切实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饶宝美.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建设,2015(2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