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后方颈椎显露及椎管扩大成形Arch钛板固定术
11例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 Centerpiece 钛板内固定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度, 预 防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严 格 按 特 级 护 理 要 求 作 好 口腔 护 理 、 皮肤护理 、 会 阴护理 、 体 位变 动 ( 功 能位 或 自动体位 ) 、 功 能 锻
炼等 。
2 结 果
[ 2 ] My e r b u r g R J , Ke s s l e r K M, C a s t e l l a n o s A. S u d d e n c a r d i a c
北京 : 人 民军 医 出版 社 , 2 0 0 6 : 2 1 3 — 2 1 5 .
经过合理用药 、 电 复律 、 严密监测 、 精 心护 理 等 各 种 抢 救 治
疗措施 , 6 2例 严 重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中 存 活 5 O例 ( 8 0 . 6 ) , 遗留 有 严 重 神 经 系 统并 发 症 2例 ( 3 . 2 ) , 死亡 1 o例 ( 1 6 . 1 ) 。
3 讨 论
[ 4 ] 王迪 芬 , 刘兴敏. 院 内心搏 , 呼 吸 骤 停 患 者 预 后 因 素 分 析
及其 对策[ J ] . 中国危 重病 急救 医学 , 2 0 0 8 , 2 0 ( 1 2 ) : 7 6 5 —
7 66 .
冠 心病 是 最 常 见 的导 致 严重 致 命 心律 失 常 的危 险 因 素 , 而
2 O1 2。 27( 7 ): 6 28 — 6 30.
和电复律 、 严 密 心 电监 测 、 重 视 呼吸 道管 理 、 循环支持、 遵 循
I C U患者心理 护理 、 落实基础护理 、 注 重 安 全 管 理 等 是 提 高 严 重 心 律 失 常 患 者抢 救 存 活 率 、 减少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3 ] 。除 此 以外 , I C U 护 士 是 患 者 发 生 心 律 失 常 的 第 一 目击 者 , 是 连 续 监
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悬吊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式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悬吊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式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47-01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复杂多阶段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及脊髓型颈椎病的确切术式,在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但是在临床随诊发现采取此术式的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再关门”、软组织瘢痕侵入等致二次椎管狭窄以致症状复发,据梅伟等[1]统计占0.46%左右,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复发症状给病人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和二次医疗的负担。
我院自2005年以来采用微型重建钛板支撑固定以维持此术式有效开门的方法,在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与对照组(传统术式)比较有明显差异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式34例,其中开门后行微型重建钛板支撑固定组18例;单纯行传统悬吊固定组16例;钛板固定组中:男13例,女5例,年龄46~74岁,平均60.4岁,病程6个月~16年,平均2.8年。
悬吊固定组中:男14例,女2例,年龄50~72岁,平均62.8岁,病程9个月~20年,平均3.2年。
主诉四肢麻木无力者20例,行走不稳者22例,躯干束带感11例,小便功能障碍4例。
查体:四肢肌力减退者18例,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28例,hoffman征阳性25例,babinssk征阳性23例。
mri显示颈椎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3节段6例;4节段17例;多阶段后纵韧带骨化11例;黄韧带肥厚、钙化12例。
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相一致,并均经过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颈后正中入路,拨开椎旁肌肉,显露c2-c7至关节突及两侧侧块,咬除减压段各椎体大部棘突,用磨钻于c3-c7双侧椎板开“v”形槽,(常规将症状较重一侧开门,症状较轻一侧为门轴)。
颈椎后路单开门4枚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高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

【临床医学】颈椎后路单开门4枚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高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王宗刚1,王召兴2,刘冬冬1,赵俊涛1(1.鹤壁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河南鹤壁458030;2.鹤壁市人民医院脑卒中二病区)[摘 要]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4枚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高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5例高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且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采用的不同钛板数目,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采用4枚微型钛板在C3-C6逐个放置,对照组术中采用2枚微型钛板在C3-C6间断放置;出院后维持颈托保护3个月,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6个月后进行复查。
对比两组患者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等手术指标,通过C2-C7Cobb角对比两组颈椎曲度,评估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长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月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JOA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月颈椎曲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颈椎后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4枚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高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颈椎曲度和脊髓功能状况。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生理曲度DOI:10.16833/j.cnki.jbmc.2020.06.011 脊髓型颈椎病是脊髓受到刺激和压迫后发生传导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由颈椎间盘退变发展而来。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则为患者存在至少3个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的病变节段[1],患者表现为肢体无力、行走不稳,可伴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或反射障碍,高发于中老年人。
微型钛板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中的应用:近期随访

微型钛板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中的应用:近期随访谢柏臻;华强;赵慧毅【摘要】BACKGROUND:During cervical posterior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for 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spinal canal restenosis, loss of cervical lordosis, and axial symptom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curative effect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maintain spinal canal expanded state and to reduce interference of the posterior cervical structur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outcomes and short-term fol ow-up effect of posterior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via titanium miniplat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ETHODS:A total of 67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ho underwent posterior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at the Zhongshan Hospital, Xiamen University from April 2006 to April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itanium miniplate group (n=27) received titanium miniplate fixation. Suture group (n=40) received traditional suture suspension. Al patients had decompression ranged from C 3-7 .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mprovement rate of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 during fol ow-up, value of cervical curvature, axial symptoms, and lamina opened angl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ND CONCLUSION: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improvement rate of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 was detectabl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ervical curvature changes in both groups:loss ofcervical curvature at 6 months postoper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titanium miniplate group, but cervical curvature partial y lost in the suture group,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ervical curvature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of axial symptom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itanium miniplate group than in the suture group at 6 months after surgery (P<0.05). During final fol ow-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amina open-angle was detected between titanium miniplate group (35.2±6.2)° and suture group (34.0±4.7)° (P>0.05).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posterior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using both titanium miniplate and suture methods can obtain good clinical outcomes. However, titanium miniplate fixation can relieve postoperative axial symptoms and prevent loss of cervical curvature.%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时,椎管发生再狭窄、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轴性症状的发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持久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和减少颈椎后部组织结构的干扰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有必要。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椎板撑开颌面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2 . 1 疗 效评价
管狭 窄 。因此 , 近年来 较少 使用 , 逐渐 被椎 管成 形术 所 取 代 。椎管 成形 术 的优 点 是大部 分 手术操 作在 椎管 外 进行 , 减少 了脊髓 损伤 的可能 。 同时 , 在小 关 节 内缘 作
骨槽 , 不破 坏椎 间关 节 的 稳 定性 , 椎 管 开 门后 植 骨 , 保 留 了后 部 的椎 管结 构 , 避 免 颈 椎 失稳 。 由于椎 板 的存
8 8. 5% .
痕粘连等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曲 J 。传统的丝线
悬 挂法 往往 容易 发生 再次 关 门现象 , 康 复锻 炼 晚。
综 上 所述 , 发现 采 用 后路 单 开 门颌 面 钛 板 内 固定 术可 以很 好地解 决 多 节段 颈 椎 病 患 者椎 管减 压 , 同 时
a n t e r i o r c e r v i c l a f u s i o n i s o n e o f t h e f a c t o r s p r o mo t i n g t h e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固定 良好 , 无移 位及 松 动 , 开 门侧 开 门 良好 , 无关 门现 象 。根据 术后 3个 月 x 线 片 随 访 门轴 侧 骨 质 愈 合 良 好 。C T扫描显 示椎 管 扩大 良好 , 脊髓 无受 压现 象 。
术前 后症 状做 出明显改 善 , 有所 改善 , 无改 善及 症状 加
重等 选择 , 以评 价 患者对 手 术疗效 的满意度 , 同时观 察 x线片 , 观察 有 无 门轴 侧关 门 现象 。随访 患 者 术 前 症 状 均 明显改 善 。患者 家属认 为 患者 每 日的活 动及 自理 能 力 比术前 明显 进 步 。术 后 3个 月 拍 颈 椎 x线 片 可 见 钛板 固定 好 , 门轴侧 椎 板 愈合 , 颈椎 C T可 见椎 管 减 压 彻底 , 脊 髓后 方没 有再 次受 压现 象 。
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所有 患者 均采 用 气管 插 管全 麻 , 取 据 以 ( ±s )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P<0 . 0 5为有 统 计 学
俯 卧位 。头 部 Ma y f i e l d头 架 固定 牵 引 , 保 持 头 颈 部 意义 。
前屈 1 0 。 ~1 5 。 。取颈 部后 正 中切 口, 切 开皮 肤 、 皮 下 2 结果 所 有患 者手 术顺 利 , 均未 引起 脊 髓 、 神 经根 及 椎 组织及椎旁肌。显露 c ~ T 棘突及两侧椎板 , 根据 四肢麻 木 , 下 肢 无 病 变范 围决 定减 压节 段 。选择 症状 重 的一 侧 为 开 门 动 脉损 伤 。术后 患者 颈肩 部疼 痛 , 力 , 行走 踩 棉花 感 , 胸 腹 束带感 等 症状 均 得 到 明显 减 侧, 对侧 为 门 轴 侧 。 咬除 减 压 范 围 内 的棘 突 。在 门 切 口 均 一 期 愈 合 。术 后 J O A评 分 : ( 1 4 . 5 3± 轴 侧距 关 节 突 内缘 1 . 5 m m 处 用 高 速 磨 钻 磨 制 成 轻 ,
肢无 力 , 行 走 踩棉 花感 , 胸腹 束 带感 等典 型 脊髓 型 颈 1 . 4 统计 学处 理 椎 病症状 ; 术 前患 者 J O A评 分 ( 8 . 7 5± 2 . 2 3 ) 分。 1 . 2 手 术方 法
应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软件 包 对本
组患 者 的术前 、 术后 J O A 评 分 进行 统 计 学 分 析康 医学
Me d i c l a J o u ma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g He lt a h
Apr , 2 01 3
第2 5卷
上半月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矢状平衡的影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矢状平衡的影响孙钰岭;陈德玉;王新伟;陈宇;杨海松【摘要】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矢状平衡的影响及各矢状平衡参数与临床恢复效果的相关性,探索可以预测术后疗效的平衡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4于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2.8岁.比较术前、术后各矢状平衡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的变化,探究各矢状平衡参数之间及其与临床恢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时间为7-24个月,平均16.4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8.9分,术后平均13.1分,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1.8%.术前矢状平衡参数:C0-C2 Cobb角为(21.4±1.1)°,C2-C7 SVA为(25.3±1.2) mm,T1-Slope为(25.1±1.2)°;术后末次随访时:C0-C2 Cobb角为(24.2±1.0)°,C2-C7 SVA为(29.2±1.5) mm,T1-Slope为(28.5±1.4)°,三项参数术后较术前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NDI、VAS及SF-36评分分别为(22.1±5.2)分、(2.9±1.2)分和(41.3±6.5)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以上评分分别为(11.7±5.1)分,(1.3±0.9)分,(52.4±6.8)分,三种评分术后较术前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0-C2 Cobb角增加值及术后T1-Slope 增加值均与C2-C7 SVA增加值呈正相关,术前C2-C7 SVA与术后JO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于颈椎矢状平衡产生明显的影响,术后颈椎有发生前倾趋势.对于术前存在高C2-C7 SVA的患者,术后发生颈椎矢状平衡失衡的危险性增加,严重的颈椎矢状平衡失衡可导致患者颈部疼痛、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下降.【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5页(P191-195)【关键词】颈椎;椎管成形术;矢状平衡【作者】孙钰岭;陈德玉;王新伟;陈宇;杨海松【作者单位】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03;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03;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03;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03;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临床上治疗多节段颈椎病、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及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常用手术方法,其手术安全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愈发普及[1]。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论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Centerpiece 钛板内固定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张震乾,张福兴,孔志强,柳旭洲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 526000[摘要] 目的 探究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enterpiece 钛板内固定的实施价值,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40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采用Centerpiece 微型钛板内固定法纳入A 组,采用锚定法纳入B 组,各20例。
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随访,对比两组VAS 评分、NDI 指数、JOA 评分、颈椎ROM 、椎管横截面积、C3-7夹角、椎管扩大率、椎管矢状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A 组VAS 评分、JOA 评分、NDI 指数、椎管横截面积、椎管矢状径、颈椎ROM 、C 3~7夹角、椎管扩大率均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均低于B 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 <0.05)。
结论 Centerpiece 钛板内固定实施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到有效抑制,可以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对颈椎功能恢复及疼痛抑制等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Centerpiece 钛板内固定;VAS 评分;JOA 评分;NDI 指数;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6(a)-0001-04Application of Centerpiece Titanium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in Posterior Single Open Door Cervical LaminoplastyZHANG Zhenqian, ZHANG Fuxing, KONG Zhiqiang, LIU XuzhouZhaoq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Zhaoqing, Guangdong Province, 526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value of Centerpiece titanium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in posterior single-door cervical laminoplasty, and evaluate its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2, 4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osterior open-door cervical laminoplasty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 Cit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 Centerpiece micro titanium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be included in group A, and anchoring method was used to be included in group B, 2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nd followed up, compared the VAS score, NDI index, JOA score, cervical ROM, cross-sectional area of vertebral canal, angle between C 3-7, spinal canal enlarge⁃ment rate, sagittal diameter of vertebral canal,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VAS score, JOA score, NDI index,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spinal canal, sagittal diameter of the spinal canal, cervical ROM, C 3-7 angle, and spinal canal enlargement rate in group A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group A was 0.00%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which was 30.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902, P <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nterpiece titanium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is effectively suppressed,which can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nursing care.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covery of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and pain suppression.[Key words] Posterior single-door cervical laminoplasty; Centerpiece titanium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VAS score; JOA score; NDI index; Complications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16.001[基金项目] 肇庆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040308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说:后方颈椎显露及椎管扩大成形Arch钛板固定术
手术介绍
椎板成形术也称为椎管成形术,始于1997年Hirabayashi 对相关技术的报道。
1983年,他报道了一种技术,称为“扩大开门椎板成形术”,通过铰链侧的简单缝合稳定开门效果。
从那以后,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改良技术。
其中,法国式开门技术(中线开门)和Z-成形术代表两种基本的术式。
以后,也出现了用微型钛固定板和同种异体骨质来维持开门效果
的方法。
颈椎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Hirabayashi 报道颈椎扩大成形术的5年随访的有效率为62%。
颈椎椎板成形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维持颈椎的生理前凸并保持颈椎
的活动功能。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椎板扩大开门成形术与前路手术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一样,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术方法选择。
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多节段的先天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退变或后纵韧带骨化所致的颈椎管狭窄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弧度为前凸或中立位。
【禁忌症】
1、单节段或双节段狭窄。
2、矢状面上后凸。
3、前方脊髓
的局限性严重致压。
4、主要为根性症状。
入路解剖
项韧带:从颈椎棘突尖向后扩展成三角形板状的弹性膜层。
斜方肌:是将头部和肩部向后拉的背部肌肉,是颈部皮下的第一层肌肉。
夹肌:起自项韧带下部和上位胸椎棘突,肌
纤维斜向外上方,分为二部,即头夹肌和颈夹肌。
头半棘肌:位于颈背部,于夹肌之下,且在颈最长肌和头最长肌的内侧。
颈半棘肌:以一串腱和肌肉纤维起始于上方五段或五段胸椎的横突上,且附着至第二至第五段颈椎的棘突上。
多裂肌:多裂肌位于半棘肌的深层,由许多小束肌肉组成,它们由髂后上棘开始一直延伸至颈椎起点位于脊椎两侧,方向向棘突。
颈椎结构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为黄色弹性纤维组织构成外形为扁平状,位于上下椎板之间。
起自上椎板下缘前面,下缘止于下位椎弓板上缘和后面。
颈椎存在横突孔,椎动脉经此孔向上进入大脑,是供应脑部血流的血管之一。
颈椎包括棘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横突共7个突起。
椎弓板后方依次是黄韧带、硬脊膜后间隙、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后纵韧带、椎体,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避免损伤硬脊膜及其下的脊神经和神经根。
手术步骤
入院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致C3-C6颈椎管狭窄致脊髓型颈椎病,拟行颈椎椎板成形术。
【体位】
1、患者俯卧位,胸部髂前上棘垫软垫,悬空腹部,膝关节屈曲;使用Mayfeild头架固定头部,颈椎轻度屈曲,双肩部使用胶带进行纵向牵引,手术台后倾大约30度,使屈曲的颈椎平行于水平面。
【消毒铺巾】
2、消毒范围:上至颅顶,下至两腋窝连线,两侧至腋中线。
3、铺巾:无菌巾--中单--大单---手术贴膜。
4、根据手术节段选择手术切口水平和切口长短,一般比手术节段向上下增加1到2个节段的长度作为切口范围,无菌记号笔颈部后正中线(C2-C7)作标记。
【划皮】
5、用手术刀沿颈部标记做纵行切口。
【分离切口,暴露椎体】
6、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显露深筋膜,扪清棘突位置,确定后正中线。
【开门侧骨槽准备】
7、电刀切开项韧带,利用梳状撑开器撑开两侧肌肉,电刀切至棘突(首先暴露的是第7颈椎棘突)。
8、到达棘突后,放置单钩撑开器,电刀将两侧肌肉自骨膜下向两侧剥离,椎板剥离至两侧块外侧缘(过度向外显露可损伤颈神经背支造成术后颈部肌肉乏力和皮肤感障碍;如果不做融合,应保持关节囊的完整,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上的附着点)。
9、剥离一侧,用纱布填塞压迫止血。
10、同样方法将对侧肌肉剥离至椎板外侧缘,并用纱布填塞止血。
11、电刀于C3~C6侧块内侧缘与椎板交界处画线标记确定切磨椎板的部位(椎板和侧块之间即为开槽的位置,此处距脊髓外界尚有足够空
间,一方面可达充分减压;一方面在操作时不易损伤神经结构)。
12、用球磨钻在开门侧块沿标记线制作纵型骨槽(中央旁型以受压侧作为开门侧,中央型压迫一般从左至右开门)。
13、用球磨钻在开门侧块联合处制作纵型骨槽,切磨椎板时使用注射器局部滴生理盐水,以利于局部降温及冲洗磨出的粉末,球磨钻磨至黄韧带为止,避免损伤脊髓。
14、C3~C6开门侧依次磨至黄韧带层次。
15、磨钻在铰链侧手术节段侧块与椎板交界处向椎管方向磨去椎板外板、骨松质并换较小直径的钻体验磨薄内板作为“门轴”(一般磨穿外板会有漏空的感觉)。
16、颈椎C3~C6依次制作铰链侧楔形骨槽。
17、椎板骨质渗血使用骨蜡止血(铰链侧椎板未渗血处避免涂骨蜡,这有助于骨断端的融合,铰链侧的骨质融合对于此手术成功与否很重要)。
【置入螺钉固定】
18、枪状咬骨钳咬除手术节段上椎板间的黄韧带,注意下钳深度,勿压迫脊髓或损伤硬脊膜。
19、同样方法咬除节段下椎板间及开门侧骨槽下的黄韧带。
20、使用特别的持骨钳将手术节段椎板由开门侧翻向铰链侧(如果翻转困难,可使用骨膜剥离子小心将残端翘起辅助操作),翻至开门侧两断端相距1cm(8~12mm),铰链侧门轴自然闭合。
21、将Z形钛板放置于开门侧,钛板一端固定于侧块处,另一端固定于棘突根部。
22、钻头有预装的阻滞器,应用钻头准备螺孔,便于螺钉置入。
23、选择合适长度的直径2mm自攻钉固定钛
板,进钉时椎板侧垂直进钉,侧块侧垂直或稍向外,注意勿穿透对侧皮质造成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损伤。
24、同样方法于C4~C6椎板上放置钛板,螺钉固定(如果螺钉置入后有松动现象,可换用直径为2.4mm直径的螺钉)。
【关闭切口】25、逐层关闭伤口。
【颈托固定】
26、颈托固定4~6周。
医学插画by 小叽健二
参考文献:A/O脊柱手册
医学顾问高阳,医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
专业从事一线的脊柱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尤其以颈椎伤病、腰椎伤病为专业特色,以脊柱侧弯及后凸畸形为主攻方向,积累了一定的诊疗经验。
医疗专长:1.颈椎伤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综合治疗。
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及腰椎骨折等腰椎伤病的综合治疗。
3.脊柱侧弯、脊柱后凸等脊柱畸形疾病的诊断治疗。
4.各类脊柱脊髓创伤性疾病的综合治疗。
高瑞,医学博士,汉族,中共党员,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讲师。
现担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脊柱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0年,在脊柱畸形、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创伤及脊柱肿瘤的诊治和科研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2015年参加医疗队赴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援建1年,获得柬埔寨
国防部颁发的“和平友谊骑士勋章”。
共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10篇,累计影响因子30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入选上海市“晨光人才”计划。
(本文的成稿也凝聚了黄婷女士前期梳理资料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在此特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