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与游戏治疗
游戏疗法

游戏疗法游戏疗法是一种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治疗难点的特殊疗法,它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有机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暴露问题,并从中自我解除精神困扰。
在游戏治疗室,玩具好比是儿童的词汇,而游戏好比是儿童的语言。
透过游戏,儿童能表达许多他们尚不能清楚地用言语来沟通的感觉和经验。
在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陪伴下,儿童能自然而然地玩出他们的心境、困惑和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一旦这些经验被处理后,儿童的适应力会提升,因而更有能力来因应并解决心理的挫折和创伤,所以游戏治疗对于儿童就好比心理治疗对于成人一样有帮助、有疗效。
在宝岛台湾和国外有很多机构利用游戏来为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或者成人进行治疗,一个专业的游戏治疗机构是很受家长和成年人乎欢迎的。
国际游戏治疗大师Garry Landreth 曾说:“飞鸟,鱼游,儿童游戏”,意思是说游戏出于本能和自发,任何文化中的人都会游戏,从小人们通过游戏来学习生活。
所以游戏不一定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以及潜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人们在游戏中表现其体验,认知,交流,社会关系以及情绪等发展种状态,将个人独特的生命经验从游戏过程中自然的表达。
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社会状态,每个地域的人对待相同的事物亦会呈现完全不同的观念。
对待游戏,每个人自小而来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不同方面的影响。
游戏的作用随着年龄层的不同提现出的价值也是千差万别。
在台湾存在着一个专业的“台湾游戏治疗学会”,不但对孩子为发育完善的心理素质进行填补,还与成人的心理治疗结合,使成人教容易在自然的情景中投入,减少抗拒。
由于游戏大部分存在让人身心享受的场景,提供不同的新鲜体验和挑战,加上不受文化的限制,所以存在心理疾病的成人可以教轻松的借组游戏媒介做出更多深层的探索及表达。
通过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协助成年人进行诊断,提升治疗效果,超越沟通障碍,缩短患者与社会的距离感,扩大患者的沟通交际范围,提升自尊自信与成就感,以及个人情感上的正确引导。
儿童游戏疗法教案

儿童游戏疗法教案引言:儿童游戏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发展社交技巧,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儿童游戏疗法的定义、原理和实施步骤,并提供一些常用的游戏疗法技巧和案例分析。
正文:一、儿童游戏疗法的定义儿童游戏疗法是一种以游戏为媒介、借助儿童自身的游戏动机、游戏操作和游戏表现,以达到治疗目标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它通过儿童自由玩耍和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帮助儿童探索、表达和应对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
二、儿童游戏疗法的原理1. 游戏的自我疗愈作用:儿童游戏能够使儿童通过模仿、想象、探索和表达等方式来消化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实现自我疗愈的目的。
2. 游戏的情感表达作用:游戏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的表达情感的空间,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儿童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游戏的社交互动作用: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与治疗师或其他儿童进行互动,体验社交交往的乐趣和挑战,增强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
4. 游戏的行为改变作用:通过游戏的方式,治疗师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培养适应性行为习惯,并纠正负向或不适应的行为。
三、儿童游戏疗法的实施步骤1. 评估和诊断:治疗师首先需要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面谈,了解儿童的问题和需求,并进行评估和诊断,确定适宜的游戏疗法方案。
2. 目标设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明确的治疗目标,包括情绪管理、行为改变、社交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3. 游戏选择:根据儿童的年龄、性格和问题,选择适宜的游戏材料和方式,如角色扮演、绘画、泥土玩耍等。
4. 游戏实施: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儿童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模拟、角色扮演、创造等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和解决问题。
5. 反馈和评估:治疗师会与儿童及其家长定期沟通,了解治疗的进展和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计划。
四、常用的儿童游戏疗法技巧1. 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角度,并表达自己的问题和需求。
儿童游戏疗法的步骤与操作技巧

儿童游戏疗法的步骤与操作技巧儿童游戏疗法是一种通过游戏来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发展技能以及促进情感和社交发展的治疗方法。
这种疗法在儿童心理健康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因为游戏是儿童最常用的学习和表达方式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儿童游戏疗法的步骤与操作技巧。
第一步:评估和目标设定在开始儿童游戏疗法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评估儿童的心理和情感状况。
这可以通过与儿童进行面对面的会谈、观察他们的行为以及与他们的家长或老师交流来完成。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儿童的问题和需求,以便为他们设定合适的治疗目标。
在设定目标时,需要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
例如,如果一个儿童在社交交往方面存在困难,一个具体的目标可以是“在一个月内,儿童能够与同龄人进行5分钟的对话,不感到紧张或焦虑”。
第二步:选择适当的游戏根据儿童的评估结果和治疗目标,治疗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游戏来进行治疗。
选择游戏时,需要考虑游戏的适龄性、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及游戏是否能够达到治疗目标。
常见的游戏包括角色扮演游戏、棋盘游戏、艺术和手工游戏、建构游戏等。
例如,如果一个儿童需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治疗师可以选择一款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冲动的棋盘游戏。
第三步:建立治疗关系在进行儿童游戏疗法时,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至关重要。
治疗师需要与儿童建立信任和亲近的关系,以便儿童能够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为了建立治疗关系,治疗师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儿童的感受、提供支持和鼓励、与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等方式来与儿童建立联系。
第四步:运用游戏进行治疗一旦建立了治疗关系,治疗师可以开始运用游戏进行治疗。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性表达和解决问题等方式来探索和处理他们的情感和问题。
治疗师需要灵活运用游戏规则和材料,以适应儿童的需要和发展阶段。
在游戏中,治疗师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儿童发展适应性的技能和策略。
第五步:评估和总结在儿童游戏疗法的最后阶段,治疗师需要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儿童治疗中的游戏治疗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概述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是20世纪游戏理论研究和游戏治疗运动的先驱。
在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克莱因和安娜等人。
作者对这些先驱者的游戏治疗技术作了概括、分析和比较,从中总结了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治疗技术,最早用于治疗成人神经症。
在探索儿童精神分析的手段时,儿童的游戏成为分析者的首选。
弗洛伊德对于第一例儿童病人“小汉斯”的分析,开启了儿童分析的先河。
此后,经过赫尔姆斯、法伊弗、克莱因和安娜·弗洛伊德等人的发展,不仅使儿童精神分析作为一门学科创建了起来,游戏治疗的理论也得以系统化。
正如L.Kanner所言:游戏治疗的发展的起源在于精神分析学派努力将其理论运用于儿童身上。
然而,由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的影响日益扩大,作为游戏治疗之本源的精神分析游戏治疗反而被人们忽视了。
本文试图在儿童精神分析的范围内,对于游戏治疗的形成过程及使用原则作一简单的梳理,总结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以期对我国的儿童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1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先驱1.1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他不仅发现了潜意识的活动规律,而且探讨了伊底、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特征。
尽管他认为伊底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遵循至善原则,但他又认为快乐原则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首要原则。
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提出了对于儿童游戏的看法。
他认为,游戏和其他的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驱使,快乐原则体现在儿童的游戏中,表现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在治疗中,弗洛伊德把游戏看作是症状化行为,并很自然地将游戏用于他的分析之中。
在《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中,弗洛伊德描写了对一个少年的咨询过程。
这个少年不能说出他的冲突,但是当弗洛伊德注意到那个男孩正在用面包球捏一个人时,他将男孩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这一症状化行为上来,并由此与男孩开始了初次的交流。
游戏治疗的名词解释

游戏治疗的名词解释游戏治疗是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身心问题、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可以应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
一、游戏治疗的基本原理游戏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参与游戏的活动,使患者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并解决问题,以此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游戏的规则和设定会引导参与者在游戏中面对挑战、制定策略,培养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游戏治疗的类型1. 桌面游戏治疗:包括象棋、扑克、井字棋等各种棋类游戏。
这些游戏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注意力、思考能力以及规划性思维,对于改善认知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2. 沙盘游戏治疗:患者通过在沙盘中布置各种小道具,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治疗师通过观察和引导,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内心的冲突、恐惧和压力。
3. 角色扮演游戏治疗:患者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和演绎来体验不同的情境和情感。
这种形式的游戏可以帮助患者理解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改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4. 虚拟现实游戏治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患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游戏,与虚拟角色互动。
这种游戏形式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对现实世界的焦虑,促进情绪的调节和认知的重建。
三、游戏治疗的应用领域1.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游戏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克服心理创伤、解决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
通过游戏,他们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改善社交技能和提高自我认知。
2. 成人心理健康:游戏治疗在成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通过参与游戏,成人可以减轻焦虑、压力,增强心理韧性,以及改善自我形象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3. 康复治疗:游戏治疗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通过运动游戏,康复患者可以恢复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通过认知训练游戏,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可以恢复记忆和注意力。
四、游戏治疗的效果游戏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它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
游戏疗法与其他儿童心理疗法的比较与优劣评估

游戏疗法与其他儿童心理疗法的比较与优劣评估引言:儿童心理疗法是帮助儿童解决情绪、行为和心理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儿童心理疗法中,游戏疗法被广泛应用。
然而,与其他儿童心理疗法相比,游戏疗法是否更具优势呢?本文将对游戏疗法与其他儿童心理疗法进行比较与评估。
一、游戏疗法的定义与特点游戏疗法是一种通过游戏和玩耍来帮助儿童表达情绪、解决问题和改变行为的心理疗法。
在游戏疗法中,儿童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与治疗师进行互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游戏疗法的特点包括:以游戏为媒介,提供安全的环境,鼓励儿童表达情感,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二、其他儿童心理疗法的类型与特点除了游戏疗法,还有其他几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艺术疗法和家庭疗法等。
这些疗法各有特点:认知行为疗法注重儿童的思维和行为,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改变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艺术疗法通过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来帮助儿童表达情感和解决问题;家庭疗法则注重家庭系统的治疗,通过改变家庭互动模式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三、游戏疗法与其他儿童心理疗法的比较1. 治疗效果游戏疗法与其他儿童心理疗法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异。
研究表明,游戏疗法可以帮助儿童减少焦虑、抑郁和行为问题,提高自尊和社交能力。
其他儿童心理疗法也能取得类似的效果。
因此,在治疗效果上,游戏疗法与其他儿童心理疗法并无优劣之分。
2. 可接受性游戏疗法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可接受性。
儿童通常喜欢玩游戏,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游戏疗法更容易接受。
而其他儿童心理疗法可能需要儿童更多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对于一些较小的儿童来说可能较为困难。
因此,在可接受性上,游戏疗法相对具备优势。
3. 治疗过程游戏疗法的治疗过程相对轻松愉快,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放松自己,享受治疗的过程。
而其他儿童心理疗法可能需要儿童更多的思考和参与,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游戏疗法更具优势。
四、游戏疗法的局限性虽然游戏疗法在儿童心理疗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儿童为什么需要游戏治疗?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儿童为什么需要游戏治疗?
国际游戏治疗大师Garry Landreth 曾说:「鸟飞、鱼游、儿童游戏」,意思是说「游戏」出自于本能和自发,任何文化中的儿童都会游戏,基本上儿童透过「游戏」来学习生活,所以「游戏」并不一定是浪费时间,反而对儿童的成长及其潜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其身体、认知、语言、社会及情绪等发展状态,将其独特的生命经验从游戏过程中自然的表达出来,因此儿童在游戏的时候所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在游戏中,玩具就像儿童的词汇,而游戏就如儿童的象征语言。
儿童能从游戏中揭露:
(1)本身的经验
(2)对经验的反应
(3)对经验的感觉
(4)愿望及需求
(5)对自我的概念
由于儿童尚未发展出使用抽象符号表达或思考的能力,他们虽能清楚地讲话沟通,却没有丰富的经验背景及联结能力,使这些词汇有意义地与他们的情绪经验配合,进而造成治疗效果,加上十或十一岁以下的儿童较为好动,大多很困难固定地坐在同一个地方一段时间,年纪小的孩子需要很努力地提醒自己才能好好坐着,因此若只为他们提供口语式的治疗,儿童表达的深度及广度可能都会受到限制,而治疗者则经常必须将许多精力消耗在非建设性的努力上。
但透过游戏治疗,一方面较能满足孩子好动的需求,而且较能克服语言表达不利的限制。
第一章 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教案

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教案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第一章儿童游戏治疗概述第一节游戏与游戏治疗一、儿童游戏二、游戏治疗的概念三、游戏治疗的基本模式四、游戏治疗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游戏治疗的构成一、游戏治疗的空间与时间二、常见媒材三、游戏治疗的对象四、游戏治疗之实施者第三节游戏治疗的实施一、游戏治疗的进程(重点)二、评估与治疗程序举例第一章儿童游戏治疗概述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
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
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
”第一节游戏与游戏治疗一、儿童游戏游戏,一直被认为是儿童的天职(一)游戏和游戏的类型1、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皮亚杰把游戏分为三类:第一类:练习游戏0-2岁第二类:象征性游戏2-7岁第三类:规则游戏7-11岁2、社会性发展分类帕顿把游戏分为:旁观游戏,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功能性分类第一类:机能性游戏。
如,跳舞,跳绳,唱歌,讲故事第二类:体验性游戏。
如,过家家,电脑游戏第三类:艺术性游戏。
如,演木偶戏第四类:创造性游戏。
如,剪纸,搭积木(二)游戏的心理学意义1、关于儿童游戏的形成于作用剩余能量说:游戏是儿童消耗体内多余能量的方式。
休养说:游戏是为了储存能量,是对学习生活的调剂。
重现说:是承袭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未被淘汰的行为。
预演说:是为了帮助儿童强化日后所需的本能。
2、关于儿童游戏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净化说:通过游戏宣泄,以达到思想、观念的安定和调控。
补偿说:是补偿失败,达到愿望的手段。
自我表现说:通过游戏把自我的愿望创造性的表现出来。
儿童动力说:游戏是儿童与环境之间,在自我身心发展与环境互动中的一种动力学关系的体现。
通过游戏,儿童能更好的学习新知,促进自我发展,同时控制情绪。
(三)作为治疗手段的游戏能更好的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能使儿童主动的参与到心理治疗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ntasy/visualization: compensation Metaphoric teaching: Insight Attachment formation: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enhancement: self-
遊戲治療的階段變化
隨時流露負面情緒 表現曖昧不明的情緒,通常是焦慮或敵意 對特定對象的負面情緒,如父母,或退化行為 對特定對象的曖昧情緒 合乎現實的正、負面情緒
遊戲室的特質
保密性 安全性 防水與容易清潔 操作的便利性 舒服的氣氛
遊戲治療的材料
真實生活的玩具:娃娃家庭、玩偶等 行動化、發洩攻擊的玩具,攻擊性動物或玩偶、
美國遊戲治療協會:有系統的運用理論模式,來 建立人際的過程,使受過訓練的諮商員,能夠應 用遊戲的治療性力量,幫助當事人預防獲解決心 理困擾,達成最佳的成長與發展。
以遊戲為主要溝通媒介者,都可以稱為遊戲治療
遊戲治療師的特質
包容接納 溫暖誠懇 敏感 開放的心胸 幽默感 自信心 耐心
兒童遊戲與遊戲治療
吳進欽
遊戲的定義(Schaefer,1992)
內在引發的行為 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正面的感覺 主動的參與 彷彿感 對物體自由給予意義 不同於探索
遊戲的特性
過程中充滿歡樂 主動參與而非被動參與 沒有時間限制 沒有明確學習目標 沒有輸贏負擔 我能感
遊戲的功能
相信兒童決定的方向,讓兒童引導,避免指導兒 童遊戲或談話的衝動
欣賞遊戲治療過程的漸進性,不嘗試加速此過程
只在能幫助兒童接納個人及關係中責任的情形下, 才設定限制
如何設定限制
Acknowledge:了解,了解兒童感受、期望及需 要
Communicate:溝通限制,針對不適當行為進 行溝通
Target:目標,指出可以被接受的行為
遊戲治療的定義
遊戲治療者與兒童之間的互動關係,治療者必須 經過良好訓練,知道如何選擇遊戲材料,如何發 展安全關係,讓兒童能夠用最自然的溝通方式--遊戲,來完全表達及揭肉自己的情感、想法、經 驗及行為。(Landreth)
英國遊戲治療協會:孩童和遊戲治療師間的動態 過程,過程中孩童去探索過去與現在,意識與潛 意識的,傾向於目前孩童的生活。
處理的三個階段
Axline八個原則
對兒童真正的感到興趣,發展出溫暖、充滿關懷 的關係
無條件接納兒童,不希望兒童因為治療師而刻意 表現不同
在關係中創造安全感及寬容感,讓兒童自由探索 自我及表達自我
對兒童的感受敏感且觀察入微,溫和反映該感受, 讓兒童發展自我瞭解
深信兒童有能力表達負責行為,尊重兒童解決問 題的能力,讓他發揮能力自己解決問題
actualization, self-esteem Positive emotion: ego boost Mastering developmental fears: growth Game play: ego strength
心理治療的定義
Psychotherapy is the treatment, by psychological means, of problems of an emotional nature in which a trained person deliberately establishes a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object of (1) removing, modifying, or retarding existing symptoms, (2) mediating disturbed patterns of behavior, and (3) promoting positive personalit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生物性 個人內 人際間 社會文化
遊戲的發展
Practice (sensorimotor) Construction (15-24 months) Symbolic or pretend play (2-6 years) Games ( more 5 years)
Social developmental in Play
Unoccupied behavior Onlooker Solitary or independent Parallel activity(2歲左右,自己玩玩具,玩具
可能和旁邊的人相似) Associative Cooperative
Play Therapy Factors
Overcoming resistance: working alliance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ing Competence: self-esteem Catharsis: emotional release Creative think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槍、砲等 創造性表達及情緒發洩的玩具:圖畫、黏土等
學校遊戲治療的困難
效果的要求 混淆 保密性的困難
個案
個案為目睹暴力的兒童,曾經親眼看見父親拿刀 威脅母親,現在和母親及弟弟住在一起。治療期 間,外祖母住院,母親需要兩地奔波。轉介資料 表示,個案曾經參加過一些團體課程,在團體中 容易出現暴力攻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