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的作品
梁遇春:“春朝”一刻值千金

梁遇春:“春朝”一刻值千金梁遇春:春朝一刻值千金(懒散汉的懒散想头之一)十年来,求师访友,脚印走遍天边,回想起来给我最大优点的却是迟起,由于我现在脑子里一切些聪明的想头,灵敏的意思多半是早上无精打采地赖在床上想出来的。
我真应该写几句话赞许它一番,一起还能够告知有志的人们一点迟起艺术的门径。
谈起艺术,我尽管是外行人,不过关于迟起这门艺术倒可说是一位行家,由于我既具有明察秋毫的批判才能,又带了甘苦备尝的实践精力。
我天天总是在或许规模之内,尽量地滞在床上──是咱们的神庙──看着射在被上的日光,暗笑四围人们无谓的匆忙,回味前夜的痴梦──那是比做梦还有意思的事,──细想迟起的优点,唯我独尊地躺着,东倒西倾的斗室马上变做一座高兴的皇宫。
诗人画家为着要寻求自己的幻梦,完结自己的痴愿,宁可献身全部物质的高兴,受尽亲友的诟骂,他们从艺术里能够得到无量的安慰,那是他们实在的国际,外面的国际关于他们反变成一个空无。
迟起艺术家也具有平等的精力。
戋戋尽管不是一个迟起大师,可是关于本行艺术的确有无限的热忱──艺术家的疯狂。
所以让我拿自己做个比如罢。
当我是个小孩时分,我的日子由家庭替我组织,毫无艺术的自觉,早上六点就起来了。
后来到北方念书去,北方的气候是培育迟起最好的膏壤,许多同学又都是程度很高的迟起艺术专家,所以绝好的环境同朋辈的商讨使我领略到迟起的深味,我的忠于艺术的热度也一天一六合增高。
暑假年假回家时期,总在全家人吃完了早饭之后,我才敢动起床的想法。
老父常常对我说清晨新鲜空气的优点,母亲有时说到重温稀饭的费事,慈祥的祖母也多次向我姑母说早上三日当一工(我的姑母老是起得很早的),我尽管万分不肯意失丢大人们的欢心,可是为着忠于艺术的原因,竟然甘愿开罪老人家。
后来老人家知道我是无可救药的,反动了怜惜的心肠,他们早上九点钟时分走过我的房门前仍是用着足尖;人们温情地放纵咱们的缺点是最简单刺动咱们麻痹的良知,可是我总舍不得违弃了心爱的艺术,所以仍是悔恨地照样地高卧。
梁遇春灵智散文小品的文体创新

梁遇春灵智散文小品的文体创新梁遇春一生写了36篇灵智与文化内涵浑融的抒情言志散文,其散文的内容涉及到文艺、教育、爱情、朋友、家庭、社会等各种知识领域,有些作品自由挥洒了他的超人见解和文化积累,在对人生的灵性的剖析中浓缩了他洞悉世事的智慧,这一类的文章以《一个“心力克”的微笑》、《谈“流浪汉”》、《途中》、《春朝一刻值千金》、《泪与笑》、《天真与经验》、《观火》等为代表。
在梁遇春的这些散文小品中,灵智的言说和文化的书写总是融会得那么灵巧、严密。
读梁遇春的抒情散文小品,总感到作者文思飞腾,语出惊人,对事理的见识别有洞天。
在《春醪集》中,他作出这样的陈述:“我觉得我们年轻人都是偷饮了春醪,所以醉中做出许多好梦,但是正当我们梦得有趣时候,命运之神同刺史的部下一样匆匆地把我们带上衰老同坟墓之途。
”这里用了《洛阳伽蓝记》中的一段典故,把青春期的美好和短暂表达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梁遇春在抒情言志散文中表达的文化内蕴和智慧灵光,伴随着他灵巧捕捉到的思想和情趣俱佳的审美意象,在随笔体的散文结构中焕发着惊人的生命活力。
梁遇春的文化底蕴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冯至曾说:“从他散文里的旁征博引就可以看出,他还是从书本里得到的更多。
”[1]梁遇春毕业于北大英文系,他对西方文化很熟悉,而且理解得透彻,他的散文小品在针对现实人生问题而纵意挥洒性情时,总能轻巧地将中西方文化的“典故”引入行文中,这些“典故”经他的创造性阐释,十分贴切和深刻地表达了人情事理,也自然、灵活地抒写了他独具情韵和品味的心智、性灵。
梁遇春的中国传统文学功底相当扎实,他那种纵笔驰骋、兼容并包的文风颇有晚明小品风味。
他的散文构思和表达,熔冥想、情韵、哲理于一炉,而且中外语言、句法的融会也能做到轻松自如,也就是说,梁遇春的散文从结构、内涵、行文方式,到语词的运用,都深得西方随笔体散文及中国古代性灵散文的精髓,而且,作者以超群的智慧和才情将中西性灵散文给予会通。
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 课件)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 第三单元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欢树19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眸 子 . 瘫 痪 . 倒 倒 茶 . 倒 闭 . 读 音 加点字 读音 qiá n qià ng chòu xiù
诚 móu 虔 . tān 够呛 . 腐臭 dà o . 臭 铜臭 dǎ .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2.写汉字
易 词 语 针 jiǔ zhì热 jiǎo 幸 阻 ná o 错 字 灸 炙 侥 挠 suǒ 事 suǒ 呐 亲 wěn 自 wěn 词 语 易错 字 琐 唢 吻 刎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梳理《合欢树》的结构,并分析这篇文章行文有什么特色。 提示文章行文简洁,表现力强。文章前面部分采用了类似电影蒙 太奇手法,对“我”10岁时、20岁时、30岁时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状况 进行概括性描述,突出重点,略去枝节,选择富有包孕性时刻的精彩 画面,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 撼。文章写合欢树的部分行文也很简洁。通过“那年”“第二年”“第 三年”“又过一年”“再过一年”几个镜头迅速勾勒出合欢树的成长 “历程”,突出地展示了合欢树的“变化”之大。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梁遇春(1904—1932),福建闽侯人。1924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大学 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译作二十余种。他的散文从1926年 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 《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作品后来集成《春醪集》和《泪 与笑》出版。其作品多致力于人生探索与内心世界的剖析,既对现 实的黑暗和灵魂的堕落充满愤慨,又热忱地追求理想的境界与健全 的人性。他的散文虽然总数不过五十篇,但是另辟蹊径,独具一格, 在现代散文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
梁遇春简介

人物生平梁遇春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
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
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
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
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
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
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
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著作书目:《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百花;《春醪集梁遇春——《春醪集》》1序2讲演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4醉中梦话(一)5“还我头来”及其他6人死观7查里斯`兰姆评传8文学与人生9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10文艺杂话11醉中梦话(二)12谈“流浪汉”13“春朝”一刻值千金14“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泪梁遇春——《泪与笑》与笑》1泪与笑2天真与经验3途中4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5观火6破晓7救火夫8她走了9苦笑10坟11猫狗12这么一回事13无情的多情和《梁遇春散文选集》多情的无情14毋忘草15黑暗16一个“心力克”的微笑17善言18KISSING THE FIRE(吻火)19第二度的青春20又是一年春草绿21春雨22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编辑本段人物评价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译作。
梁遇春生平及作品简介

梁遇春生平及作品简介梁遇春(1906~1932),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民国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
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
在26年人生中撰写多篇著作,被郁达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爱利亚”今译“伊利亚”,是兰姆影响最大的笔名)。
从梁遇春散文的感伤色彩、夹叙夹议以及华美的词藻与丰富的想象,都可以看到兰姆的影子。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民国散文家,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
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
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
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
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
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
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
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主要作品:著作书目:《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百花;《春醪集》1序2讲演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4醉中梦话(一)5“还我头来”及其他6人死观7查里斯`兰姆评传8文学与人生9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10文艺杂话11醉中梦话(二)12谈“流浪汉”13“春朝”一刻值千金14“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泪与笑》1泪与笑2天真与经验3途中4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5观火6破晓7救火夫8她走了9苦笑10坟11猫狗12这么一回事13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14毋忘草15黑暗16一个“心力克”的微笑17善言18KISSING THE FIRE(吻火)19第二度的青春20又是一年春草绿21春雨22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梁遇春的“流浪汉”散文梁遇春的散文中,《谈“流浪汉”》算是较长的一篇,也是人们比较偏爱的一篇。
简述梁遇春散文的悲剧的幽默

简述梁遇春散文的悲剧的幽默
梁遇春最欣赏的是英国作家兰姆,他对兰姆的人生遭际有深刻的同情,在梁遇春所写的兰姆的传记中,他在介绍了兰姆生活的不幸之后,指出兰姆的人生态度是“执着人生,看清人生然后抱着人生接吻的精神”,“看遍人生的全圆,千灾百难底下,始终保持着颠扑不破的和人生和谐的精神,同那世故所不能损害毫毛的包括一切的同情心。
”梁遇春把这种人生态度称为“大勇主义”,“值得赞美,值得一学”。
这也是梁遇春对于人生的态度,也就是叶公超所说的“悲剧的幽默的情调”。
梁遇春并没有兰姆那样的“悲惨遭遇”,但他的心境却能和兰姆息息相通。
正如叶公超所言,所谓“环境”,或“生活”实在是没有定义的东西,因为我们与外界的接触往往产生含有极端复杂的经验,这些经验所引起的反应更是莫测深浅的问题。
梁遇春的文章可以说是对人生的一种讨论,而他的讨论基于他的经验,“经验有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有从书本子得来的;前者是无组织的,后者乃经过一种主观情感所组织的”。
而梁遇春的经验主要从书本子中来,在书本子经验中,他和兰姆的精神最为契合,所以,在他“平淡温饱的生活里”才能写出兰姆式的“悲剧的幽默的情调”。
吻火 教案

Kiss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品通过“小”事物展示“大”境界,通过“灰色”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来表现徐志摩的个性风采;学习本文想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课文结构;诵读法点拨与探究结合读写结合。
情感态度与世界观理解徐志摩的人生态度;欣赏本文由一个微小的动作细节入手,展现人物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的表现技巧,理解现代散文“小”与“大”的关系。
走近作者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
192 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
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
文学活动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
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192 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
他的散文虽然总数不过五十篇,但是另辟蹊径,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
认识人物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
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梁遇春途中读后感

梁遇春途中读后感在近期的一次旅途中,我偶然间读到了梁遇春的作品。
这本书给予了我深深的触动和启发。
通过阅读,我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梁遇春的作品描绘了一个人从年少到暮年的成长历程。
通过自然和生活的点滴细节,作者传递了对于时间流逝与人生短暂的思索。
我读到故事中主人公小时候闲逛在乡间小路上,满心憧憬未来;然而,随着时间过去,他也逐渐感受到了时间的残酷。
梁遇春把时间类比为江河奔流,无法阻挡,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担忧。
除了对时间的思考,梁遇春的作品还强调了对自然界的关注和敬畏。
他用直观的语言描写了四季的变迁以及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
当我读到他对雨后的乡村描绘时,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让我明白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梁遇春还通过主人公的人际关系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描绘了友情、亲情、爱情以及社会交往中的种种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对于人际关系的种种变化,我也曾有过许多的思考和体验。
作者通过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复杂和美好的一面。
梁遇春的作品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对生活的思考和热爱。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和人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观察。
通过这本书,我对自己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成长和变老。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与家人朋友分享温暖和快乐,同时也要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
通过梁遇春的作品,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并感到自己的存在无比渺小。
总的来说,梁遇春的作品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通过对时间、自然和人性的描绘,他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明白人生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我愿意更加热爱生活,理解并尊重世界上的美好事物。
我希望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像梁遇春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拥有一颗敬畏而温暖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
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 1926 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 年)和《泪与笑》(1934 年)出版。
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
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
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著作书目:《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百花;《春醪集》 1序 2讲演
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 4醉中梦话(一) 5“还我头来”及其他 6人死观
7查里斯`兰姆评传 8文学与人生
9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 10文艺杂话 11醉中梦话(二) 12谈“流浪汉” 13“春朝”一刻值千金 14“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泪与笑》 1泪与笑 2天真与经验 3途中
4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 5观火
梁遇春先生的作品:一、翻译作品代表作
《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梁遇春译文集》、《鲁滨逊漂流记》、《追蝴蝶》等二、散文《观火》、《吻火》、《又是一年春草绿》、《醉中梦话(一)》、《醉中梦话(二)》、《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第二度的青春》、《“还我头来”以及其他》、《天真与经验》、《一个“心力克”的微笑》、《人死观》、《泪与笑》、《破晓》、《黑暗》、《春雨》、《谈“流浪汉”》等不超过50篇。
三、散文集
《春醪集》、《泪与笑》、《梁遇春散文集》四、其他
《海外文学谈》、《梁遇春书信》、《勿忘草》、《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