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途径

合集下载

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作者:王玉梅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5期[摘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探索在新时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新途径。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当今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以此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确保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因此,深入探究在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大学生素质水平,探讨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的管理机制是所有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教育途径是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

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教育途径主要有:一、思想理论教育教育离不开课堂,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它所提供的政治、思想、道德、历史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大学生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政策水平、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科研活动的教育结合教学、科研活动,广泛开展教书育人,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最广泛、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科学知识作为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结晶,既是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也是陶冶心灵、完善人格的好教材。

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越高,越易于理解和接受科学的世界观。

广大教师从政治立场、治学态度到道德品质,都有向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的责任。

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乃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战略和战略措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战略和战略措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战略和战略措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更是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是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心灵成长和社会责任感。

制定一份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战略和战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重点战略(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灵魂和理论基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战略之一。

(2)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精神支柱和国家力量的来源。

弘扬民族精神,使全体公民具备文明素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品质,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点战略。

通过宣传教育民族光荣历史、伟大成就和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体公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增强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战略之一。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提升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战略措施(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要加强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方式也要随之拓展和创新。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高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

还要利用社会团体、企业、社区等各种形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让中学思政课堂绽放信仰的光芒

让中学思政课堂绽放信仰的光芒

让中学思政课堂绽放信仰的光芒在当今社会,中学思政课作为中小学生的重要一课,旨在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学思政课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宗教信仰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精神信仰方面的培养。

如何让中学思政课堂绽放信仰的光芒,成为当前思政教育中的一大挑战。

信仰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更为人生的发展和成长注入着力量和动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信仰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都至关重要。

在中学思政课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信仰进行引导和培养,从而让中学思政课堂绽放信仰的光芒。

第一,加强对宗教信仰的教育。

虽然我国历来强调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宗教信仰一直是个受到限制的领域。

很多中学生对宗教的了解和认识也相对较少。

在中学思政课中,应该加强对宗教信仰的教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宗教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宗教的尊重和包容心态,从而提升学生的宗教素养和信仰观念。

第二,注重对精神信仰的关注。

除了宗教信仰外,精神信仰同样重要。

精神信仰并不一定指宗教信仰,更多地是指对人生、人性、道德等方面的信仰。

在中学思政课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精神信仰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信念。

提倡道德信仰的教育。

道德在中学思政课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道德信仰是指对道德准则和原则的信仰,它是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在中学思政课中,应该不断强调和宣扬道德信仰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道德信仰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观念。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对人类尊严、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信仰和追求。

在当今社会,人文精神越发显得重要。

在中学思政课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从人文角度认识人类的伟大和普遍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修养。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途径的总结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途径的总结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途径的总结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今天的年轻一代迎接挑战,走向振兴中国的重要道路。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一种深化思想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而且是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它与今天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是支撑我们的政治制度、国家意志、社会共识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柱。

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途径
(一)以实际发展为驱动。

以当今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为纲,让学生了解国家实际发展的历程,理解社会主义的价值,感受国家的伟大复兴、统一的伟大壮举等。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强化爱国主义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质。

(二)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入口。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完善学生的思想信念,强化学生的爱国心,让学生学会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热爱祖国和祖国文化、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融入正确的文化。

融入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道德,深化对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国家公约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秩序,坚定团结一致的民族意识,树立爱国爱护公物的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运行规律,加强对宪法、国旗、国歌、国家的认同感,正确认识国家机构。

三、结语
以上就是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途径的总结,它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使学生成为未来国家建设的力量之源。

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做法

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做法

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做法
思政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做法:
1. 深入挖掘思政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

在思政课程中,可以结合历史、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深入挖掘民族团结教育的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

可以通过举办民族文化展览、民族文艺演出、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3. 加强民族地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授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4. 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可以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 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

通过思政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思政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影响民主主义作为一种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日益深远。

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通过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流动,民主主义思想在不同国家间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本文将就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途径、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一、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途径1. 技术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成了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个人和组织可以迅速获取和传播信息,进而促进了包括民主主义价值观在内的各种观点的传播。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为民主主义思想提供了广泛的传播渠道,使得个体可以直接参与民主政治的讨论、表达和参与。

2. 民间交流:除了技术途径的传播,人际交流也是民主主义观念传播的重要方式。

通过学术研究、学生交流、文化艺术交流等形式,民主主义思想可以跨越国界和政治体制,从而影响和启发更多的人。

3. 组织参与: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参与也是民主主义思想传播的关键。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推广。

同时,民间组织如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教育、培训和项目实施等,传播和弘扬民主和人权的理念。

二、民主主义思想对国家发展的影响1. 政治制度建设: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使得更多国家意识到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推动了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加速。

通过选举产生领导人、推行多党制、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等制度改革,国家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得以实现。

2. 人权保障:民主主义思想强调人权和捍卫公民自由,对国家社会政策和法律体系的改进产生了积极影响。

国家在倾听人民声音、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平等方面加强了努力,提高了人权状况和社会公正性。

3. 社会发展:民主主义观念对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民主主义强调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使得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人们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发展。

这种广泛的社会参与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公共福祉的提高。

三、民主主义思想传播中的问题1. 传播误解:民主主义思想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被误解。

浅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举措

浅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举措

浅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举措作者:邹宗喜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第06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1.纵向看发展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进一步确立了“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也凸显了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貫彻落实。

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拿出新思路、新举措,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必须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

2.横向观世界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园地,同时也处在西方思想和我国国内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冲击的前沿,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校一项重点工作。

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一代代青少年学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成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2023年,我们的社会日益多元化,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还在不断更新,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变得越来越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其作用不仅仅是对民众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同时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主教育,其重要性在于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面对日益复杂的现实环境,人们的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光受到了各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自身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引导人们形成或接受错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去认识和反思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分辨真伪,取舍善恶,同时在众多价值观和世界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能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组成部分的责任,带动社会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深层次变革有时也会带来人们心灵的骚动和紊乱,这时面对一些重大事件,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思想和认识,同时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维权能力,化想想为行动。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引导人们认知为维权的真正意义,进行探讨和讨论,找到发起维权行动的方法,并引导群众团结一致,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局面。

这样不仅是防止社会群体冲突,同时也带动更多的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前来相助,共建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需要每个民众的积极参与,保证社会的规范有序运行。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深入人心树立起权利意识和道德观念,促进民众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发言投票等形式为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减少恶劣事件的发生和推翻了一些误解的观念,总体上带动组成社会的个体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秀的干部队伍,这既要有政策的引导,也需要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2017年/第07期/3月(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途径郅艳梅(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本文将以民族主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思考,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和教育方法四个角度出发,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如何科学引导民族主义正确发展方向、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民族主义积极作用途径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7.03.041On the Way to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Nationalis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ZHI Yanmei(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Shandong 273165)Abstract Nationalism is an unavoidable top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since modern times.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national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importance,play a positive role in Contemporary Nationalism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istence,from four perspectives of education concept,education content,education methods and education carrier,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guide the right direction of nationalist,and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nationalism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ationalism;positive role;way 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引导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对民族主义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安定和团结意义重大,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此做了长足的努力,然而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内容上存在偏差、教育实效性不强等。

从教育内容、方式及方法等方面究其原因,可发现民族主义理论比较空洞,缺乏实际内容;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流通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滞后性等问题,均阻碍了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发挥。

1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相关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民族主义问题的分析上,历经了一个“从事实上承认,名义上否定到完全承认”[1]的过程,列宁早就提出民族主义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要对民族主义加以区别对待。

面对民族主义的两面性,我们应扬长避短,用全面的目光审视民族主义,学习经典作家对民族主义的辩证性分析,充分认识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重要性。

1.1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重要性我们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即“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意识形态性,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民族主义同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虽然可以为不同的阶级所用来维护阶级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超阶级性,不能作为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然而民族主义由于其特有的对国家统治和社会发展的突出意义,加之其广泛的适用范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不容忽视。

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在国家进程中要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为任务,而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影响日益突出的补充意识形态,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其作为思想情感的盲目性将可能在社会运动的形态中表露,对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威胁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甚至是世界和平。

而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及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引导民族主义的发展,充分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1.2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引导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对民族主义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安定和团结意义重大,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此做了长足的努力,然而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内容上存在偏差。

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注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然而对非主流意识形态则涉及较少,民族主义作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

且在发挥民族主义主义积极作用的引导教育中,教育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将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发挥与弘扬民族精神混为一谈,在教育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较少真正从民族主义这一概念本身出发,理清民族主义的内容、特点及两面性。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强化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对真正教育大众正确认识民族主义的实质,理清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在面对民族问题及国际关系时注意民族主义的短处和弊端,避免盲872017年/第07期/3月(上)目过激的情绪倾向,还存在一定问题。

(2)教育实效性不强。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众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树立理性民族主义观念,并没有获得显著成效。

目前,仍有很多人对民族主义的认识存在误区,将民族主义简单地理解为狭隘民族主义甚至是民族分裂主义,提到民族主义会联想到恐怖主义、暴力组织;将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割裂开来,作为对立的两个概念来对待;面对外来威胁存在盲目倾向,对国家的外交政策持有消极印象甚至敌视态度。

面对国家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受到侵犯,在积极维护民族尊严与民族利益的同时,朴素的爱国情感占领上风,缺乏理性引导,甚至做出非理性的政治参与,法制观念缺失,不能正确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考究。

1.3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对探索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途径,进行理性民族主义教育已经做了不懈的努力,然而教育中仍然存在内容定位不清及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从教育内容、方式及方法等方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3.1民族主义理论比较空洞,缺乏实际内容有学者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巨大而空洞的符号”,[4]虽然这是对民族主义持贬义学者的观点,但其说法也并非全无道理。

民族主义往往以朴素热烈的民族情感为表现形式,人们了解到的接触到的民族主义大多是直接的民族情感和社会运动,以意识形态形式出现的理论形式较少为人研究,在民族理论方面相对单薄,缺乏充实丰富的内容,使民族主义容易被人片面的理解。

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强调对民族情感和民族传统的认同,在提高人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作用突出,然而除此之外,“既没有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方面的切实方案,也缺少政治文明、社会和谐方面的良好建言,”[5]缺乏切实可行的务实温和的实际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容易造成教育重心的偏离。

1.3.2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流通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各种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各种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形式铺天盖地而来,人们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很大改变,这无疑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

人们从网络上更直观地了解国内国际新闻,web2.0时代的到来使人与人直接的交流更加快捷方便,形成了新形式的“网络民族主义”,在民族问题和国家主权问题面前,可以迅速形成强大的民间民族主义舆论力量,在给人们提供民主发言平台的同时,也容易产生过激言论和群体聚集,在小集体过激氛围中缺乏法制规束和理性思考,产生孤立对抗、保守排外的狂热极端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平台,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1.3.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滞后性面对新媒体的出现以及人们思想特点的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引导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教育方法日渐显示出其滞后性。

面对网络信息的及时性,政府报道的相关信息常常无法满足人们对民族问题或国际形势的关注需求,网络管理方面的滞后也容易使人们的民族情绪走向不理性;面对人们日渐增强的参政意识和愈发活跃的思维,靠学校公共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已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单纯依靠灌输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方面日渐凸显;面对社会分工的日益明确,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引导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也已逐渐捉襟见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应努力做到与时俱进,真正促进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发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途径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民族主义自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面对人们对民族主义存在的片面、偏激的理解,人们对民族情感的最朴素真实的非理性表达,我们应努力探索一条科学引导民族主义发展方向的道路,结合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促进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发挥。

2.1加强主流引领,坚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面对民族主义的双重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首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1.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来规制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及表现形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倡爱国主义而非一般的民族主义,虽然就共同点来说,爱国主义的本质是民族主义,但对爱国主义的提倡可以避免民族主义的消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