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制弱酸
强酸制弱酸

页脚内容1
“一种较强的酸” +“一种较强的弱酸的盐”=“一种较强的盐” +“一种较弱的酸”
H Cl+CH3COO Na=NaCl+CH3COOH说明酸性:HCl>CH3COOH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说明酸性:CH3COOH>H2CO3 H2O+CO2+NaHCO3+↓ 说明酸性:H2CO3>
Na2CO3Na HCO3+>HCO3-HCO3-+AlO2-+H2O=CO32-+Al(OH)3↓ 说明酸性:HCO3->Al(OH)3
高考考点: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无论CO2是否过量总只发生
H2O+CO2+NaHCO3+↓
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下列错误方程式来诱导我们上当
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CO2+Na2CO3+2 ↓
(这是一个错误的方程式)
但是H2SO3的酸性比较强,HSO3-的酸性也比较强。
下面2个方程式是对的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SO2+Na2SO3 +↓ ( √ )
足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SO2+NaHSO3+↓ ( √ )
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CO2+Na2CO3+↓ ( × )
足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CO2 +NaHCO3+↓ ( √ )
在高中阶段,绝大多数是“强酸”制“弱酸”,但是个别特例,“弱酸”制“强酸”
可认为高中阶段唯一的一个“弱酸”制“强酸”的例子是H2S+CuSO4=H2SO4+CuS↓。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用大汇总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汇总呵呵有点⼩偷懒,汇集⼀下有关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的好⽂档强酸制取弱酸,指的是较强酸(可以是强酸或弱酸)可⽣成较弱酸。
即: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中学化学通常以H 2CO 3、H C O 3-的酸性作为⽐较标准,要求掌握常见弱酸酸性强弱顺序:强酸制弱酸原理的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个⽅⾯:1. 实验室制取某些弱酸C a C O H C l C a C lH O C O 32222+=++↑ N a S O H S O N a S O H O S O 232424222+=++↑()较浓 F e S H S O F e S O H S +=+↑2442C a P O H S O H P O C a S O 34224344323()()+=+浓 B a O H S O B a S O H O 224422+=↓+2. 解释现象漂⽩粉久置失效的原因:C a C l O C O H O C a C O H C l O ()22232++=↓+ 222H C l O H C l O =+↑建筑⽤的粘合剂⽔玻璃久置会变质:N a S i O C O H O H S i O N a C O 23222323++=↓+3. 产物的判断①向N a A l O 2溶液中通⼊少量的⼆氧化碳232222332AlO CO H O Al OH CO --++=↓+()②向N a A l O 2溶液中通⼊过量的⼆氧化碳A l O C O H O A l O H H C O 222332--++=↓+() ③向N aS i O 23溶液中通⼊少量的⼆氧化碳 S i O C O H O H S i O C O 32222332--++=↓+ ④向N aS i O 23溶液中通⼊过量的⼆氧化碳 S i O C O H O H S i O H C O 3222233222--++=↓+ ⑤向C H O N a 65溶液中通⼊⼆氧化碳 C H O N a C O H O C H O H N a H C O 6522653++=+ 不管CO 2是否过量,都⽣成N a H C O 3。
强酸制弱酸

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能提供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酸(如HCl、HNO3、及酸式根离子HCO3-等),酸失去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酸的共轭碱;凡能接受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碱(如NH3、NaOH、Ca(OH)2、及弱酸根离子CO32-等),碱得到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碱的共轭酸。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H+)的转移。
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生成更难电离的更弱的酸碱的一方进行的,即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谓“强强生弱”规律,可简记为“左强右弱”。
2CH3COOH + CO32-=2CH3COO-+ H2CO3(CO2+H2O)酸(强)碱(强) 新碱(弱) 新酸(弱)[例] 已知下列反应能进行完全:①Na2CO3 + 2CH3COOH =2CH3COONa + CO2↑+ H2O②CO2 + H2O + C6H5ONa=C6H5OH + NaHCO3③CH3COONa + HCl =NaCl + CH3COOH④C6H5OH + Na2CO3=C6H5ONa + NaHCO3则根据“左强右弱”规律可得:失H+减弱,酸性减弱酸( H+ ) HCl CH3COOH H2CO3C6H5OH HCO3-碱Cl-CH3COO-HCO3-C6H5O-CO32-(OH-)得H+增强,碱性增强例如: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是分步的,且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
今有HA、H2B、H3C 三种弱酸,且已知下列各反应能发生:①HA + HC2-(少量)=A- + H2C-②H2B (少量)+ 2A-=B2- + 2HA③H2B (少量)+ H2C-=HB- + H3C试回答:(1)相同条件下,HA、H2B、H3C 三种酸中,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B> H3C>HA;(2)在A-、B2-、C3-、HB-、H2C-、HC2-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C3-,最难结合质子的是HB-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H3C + 3OH-(过量)=C3- + 3H2O ;②2HA (过量)+ C3-=2A- + H2C-. [解] 由已知①式得HA>H2C-2B>HA,由③式得H2B>H3步电离,电离度逐级锐减,可得相关微粒酸碱性强弱顺序表:失H+减弱,酸性减弱酸:(H+)> H2B > H3C > HB- > HA > H2C- >HC2-碱:HB-< H2C-< B-< A-< HC2-< C3-< (OH-)得H+增强,碱性增强根据顺序表中上行酸的位置可得第(1)H2B> H3C HA>; 由表中下行碱的位置可得第(2)题答案为C3- ; HB- .在表中H3C位于OH-左上,据”左上右下可反应”得(3)①式的反应可以进行完全.据”强强优先”原则可知随OH-用量的增加,H3C 反应的产物依次是H2C-、HC2-、C3-,因题给OH-为过量,所以H3C反应最后产物是C3-,故第(3)C3- + 3H2O;同理第(3)②题答案是2A- + H2C-.练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一元弱酸(HA,HB)的钠盐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CO2后可发生如下反应:①NaA + CO2 +H2O =HA + NaHCO3②2NaB + CO2 + H2O =2HB + Na2CO3试比较HB与HA酸性强弱。
强酸制弱酸的例子

强酸制弱酸的例子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接触一种叫做“强酸”的物质。
强酸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具有高度反应性的酸,它能够与另一种叫做“弱酸”的物质发生反应。
强酸和弱酸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热能,这种能量可以被利用来解决多种问题。
强酸的性质取决于其构成的原子的数量,例如质子数和原子数。
质子数越大,该酸的强度越高,这也就意味着酸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更多的热能。
强酸也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它们能够有效地溶解其他物质,以及它们在空气中的抗腐蚀性能。
强酸还拥有易被溶解的特性,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被溶解在水中以及其他介质中,因此可以将其用于制作特殊的液体物质。
弱酸被定义为一种在发生反应时不会产生热量的酸。
它们的构成原子的数量通常较少,也不能有效地溶解其他物质。
因此,它们可以与强酸发生反应,从而产生较多的热能,这样就可以解决多种问题,例如烧烤食物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反应来保证食物的美味。
强酸和弱酸之间的反应也是可以用于实际应用的。
根据化学反应定律,在反应过程中,强酸将会制弱酸,从而在反应结束时会产生出更强的酸来。
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制酸”,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高科技工业和制药等领域。
例如,食品加工行业常常会利用强酸来制作酸性调料,这些调料可以用于改善食物的质量和口感,另外,它们还能有效抑制食物中的腐败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使食物保鲜时间更长。
此外,在高科技工业中,强酸也被用于制作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可以用于涂料、油漆等制造过程。
最后,制药行业也广泛应用了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将其用于药物的精炼和提纯,从而提高药物的质量。
总的来说,强酸制弱酸的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涉及到强酸和弱酸之间的反应,从而可以生产出更加浓缩的酸以及热能。
它可以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从食品加工到制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用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用陈涛强酸制取弱酸,指的是较强酸(可以是强酸或弱酸)可生成较弱酸。
即: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的酸性作为比较标准,要求掌握常见弱酸酸性强中学化学通常以HCO32弱顺序:强酸制弱酸原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室制取某些弱酸2. 解释现象漂白粉久置失效的原因:建筑用的粘合剂水玻璃久置会变质:产物的判断3. ①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②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③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④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⑤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是否过量,都生成。
不管CO 2⑥溶液混合与4. 酸性强弱的比较例1. 以苯、硫酸、氢氧化钠、亚硫酸钠为原料,经典的合成苯酚的方法可以简单表示为:苯磺酸钠苯苯酚钠(及盐和水)苯磺酸苯粉(1)写出②、③、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上述反应判断苯磺酸、苯酚、亚硫酸三种物质的酸性强弱,并说明理由。
)1分析:(.②③④(2)答:根据强酸可从弱酸盐中制取弱酸的原理,由反应②、④可知酸性强弱顺序是:苯磺酸>亚硫酸>苯酚。
5. 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例2.)(A.B.C.D.分析:由题目信息可知,HA为二元弱酸,它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
2 AH2与反应,只能使H,所以A由于酸性:发生第一步电离,化2或,学方程式为正确答案为AC。
6. 除杂问题中试剂的选择弱酸(或弱酸的酸酐)中含有较强酸(或较强酸的酸酐)杂质,通常选择弱酸所对应的酸式盐,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除去杂质。
物质杂质所选试剂化学方程式饱和NaHCOHClCO溶液 NaHCO+HCl=NaCl+CO↑+HO22332.。
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是什么?

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是通过酸催化反应中的质子转移来实现的。
具体而言,强酸可以将一个质子(H+离子)转移给一个弱酸分子,使得弱酸分子获得额外的质子而形成其共轭酸形式。
在化学反应中,质子转移是一种常见的反应机制。
酸是指能够释放质子的化合物,而弱酸相对来说释放质子能力较差,因而它的酸性较弱。
但是,强酸具有更强的酸性,能够比较容易地释放质子。
当强酸与弱酸反应时,强酸会将质子转移给弱酸分子,使其成为共轭酸。
这个过程称为质子转移反应。
最常见的例子是强酸硫酸与弱酸乙酸的反应:H2SO4 + CH3COOH -> H3O+ + CH3COO- + HSO4-
在上述反应中,硫酸(H2SO4)是强酸,它能够释放两个质子。
乙酸(CH3COOH)是弱酸,它接受了硫酸释放的一个质子,并形成了共轭酸(乙酰离子CH3COO-)。
反应后,乙酸的酸性得到加强,成为了更强的共轭酸。
总的来说,强酸通过将质子转移给弱酸分子,使其形成共轭酸从而提高了弱酸的酸性。
这种质子转移反应是酸催化反应
的基本原理之一。
强制弱原理

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是基于酸碱平衡的原理。
在溶液中,酸碱反应是相互中和的,也就是说,强酸和弱酸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而产生水和盐。
强酸通常具有很高的离子化能力,能够将弱酸中的酸性离子(H+)离子化,使酸性离子的浓度降低,从而降低酸的强度。
强碱制弱碱的原理也是基于酸碱平衡的原理。
强碱具有很高的碱化能力,能够将弱碱中的碱性离子(OH-)碱化,使碱性离子的浓度降低,从而降低碱的强度。
在实际应用中,强酸或强碱通常会被用来调节酸碱度,来控制反应条件或调节溶液稳定性。
此外,强酸制弱酸和强碱制弱碱还可以用于调节溶液的pH值,比如在化学分析、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强酸可以用来降低高碱度的水中的碱性离子,使水变成中性或酸性,从而提高水的质量。
强碱可以用来提高低碱度的水中的碱性离子,使水变成中性或碱性,从而提高水的质量。
在环境保护中,强酸和强碱可以用来处理废水和废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化学分析中,强酸和强碱可以用来调整溶液的酸碱度,从而改变反应条件,使分析结果更准确。
总之,强酸制弱酸和强碱制弱碱的原理是基于酸碱平衡的原理,通过调节酸碱度来改变反应条件或提高溶液的稳定性。
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

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能提供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酸(如 HCl、HNO3、及酸式根离子 HCO3-等),酸失去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酸的共轭碱;凡能接受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碱(如NH3、NaOH、Ca(OH)2、及弱酸根离子CO32-等),碱得到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碱的共轭酸。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H+)的转移。
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生成更难电离的更弱的酸碱的一方进行的,即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谓“强强生弱”规律,可简记为“左强右弱”。
2CH3COOH + CO32-= 2CH3COO- + H2CO3(CO2+H2O)酸(强)碱(强) 新碱(弱) 新酸(弱) [例] 已知下列反应能进行完全:① Na2CO3+ 2CH3COOH = 2CH3COONa + CO2↑ + H2O② CO2 + H2O + C6H5ONa =C6H5OH + NaHCO3③ CH3COONa + HCl = NaCl + CH3COOH④ C6H5OH + Na2CO3= C6H5ONa + NaHCO3则根据“左强右弱”规律可得:失 H+减弱,酸性减弱酸 ( H+ ) HCl CH3COOH H2CO3C6H5OH HCO3-碱 Cl- CH3COO- HCO3- C6H5O- CO32- (OH-)得 H+增强,碱性增强例如: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是分步的,且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
今有 HA、H2B、H3C 三种弱酸,且已知下列各反应能发生:① HA + HC2-(少量)= A- + H2C- ② H2B (少量)+ 2A-= B2- + 2HA③ H2B (少量)+ H2C-= HB- + H3C试回答:(1)相同条件下,HA、H2B、H3C 三种酸中,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2B> H3C>HA;(2)在A-、B2-、C3-、HB-、H2C-、HC2-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C3-,最难结合质子的是HB-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H3C + 3OH-(过量)=C3- + 3H2O ;② 2HA (过量)+ C3-=2A- + H2C-.[解] 由已知①式得 HA>H2C-,由②式得 H2B>HA,由③式得H2B>H3C,又依分步电离,电离度逐级锐减,可得相关微粒酸碱性强弱顺序表:失 H+减弱,酸性减弱酸:(H+)> H2B > H3C > HB- > HA > H2C- >HC2-碱: HB-<H2C-< B-<A-< HC2-<C3-<(OH-)得 H+增强,碱性增强根据顺序表中上行酸的位置可得第(1)题答案为H2B> H3C HA>; 由表中下行碱的位置可得第(2)题答案为C3- ; HB- .在表中H3C位于OH-左上,据”左上右下可反应”得(3)①式的反应可以进行完全.据”强强优先”原则可知随OH-用量的增加,H3C 反应的产物依次是H2C-、HC2-、C3-,因题给OH-为过量,所以H3C反应最后产物是C3-,故第(3)①题答案是C3- + 3H2O;同理第(3)②题答案是 2A- + H2C-.练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一元弱酸(HA,HB)的钠盐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 CO2后可发生如下反应:① NaA + CO2 +H2O = HA + NaHCO3② 2NaB + CO2+ H2O = 2HB + Na2CO3试比较HB与HA酸性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