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课导学案
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

时
分
配
及
课
型
第五周第 二课时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全部讲授型新授课
第六周第一课时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第二课时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问题发现型新授课
第七周第一课时第十二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第二课时第十三课宋元文化(一) 问题发现型新授课
第八周活动课
第九周第一课时第十四课宋元文化(二)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单
元
测
试
安
排
辽宋夏金的建立及灭亡、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及纸币的出现、服饰和瓦子、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4、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
德育
1、正确认识 契丹、党项、女真等少 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 大贡献。
2、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 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 、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4、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等的相关知识。
5、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
能力
1、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2、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概括元朝在历史上的贡献。
3、探讨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 点,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共有六篇课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课文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但教材没有说明宋代的积贫积弱,没有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活动呈现出来,也没有把宋代的积贫积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有机地融合。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会惊觉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
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个180度的大弯。
唐人粗豪,宋人细腻;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诗热烈,宋诗沉思。
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两代面貌迥然不同?这一切,源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的深深恐惧。
也难怪,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220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的五代十国。
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江山的赵匡胤不想再继续这无望的恶性循环,结束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人们不再凭枪杆子,而是凭笔杆子进行竞争。
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
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
接着,他又在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从方方面面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
除了对武将大力防范,赵匡胤也没忘了给文臣套上笼头。
精明的宋太祖运用分权和制衡之术,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可能:他把宰相大权分割成几块,将军权交给枢密院,部分行政权交给新设立的“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又设“三司”专门管理财政,分掉了宰相的财权……虽然代价是形成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但是赵匡胤终于排除了一切使贵族阶层死灰复燃的可能,独揽军、政、财一切大权,达到“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的乾纲独断境界。
导·学案2 经济中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导·学案2 经济中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备人:唐晓杰审核人:初三政史备课组复备人:【知识梳理】1、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都城在。
2、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年,后周大将在陈桥驿发动,建立了。
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城下,威胁。
北宋宰相力劝皇帝亲征。
4、北宋时期,西北的族势力崛起。
11世纪前期,其首领称大夏国皇帝。
其称帝后,连年与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5、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12世纪初期,其杰出首领,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
6、南宋抗金名将曾收复建康,在郾城大败金军,后被奸臣秦桧杀害;抗战大臣在南宋灭亡之后,坚持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最后被杀害。
7、棉花的种植,在时从两广、推广到流域。
8、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的丝绸产量最高。
从兴起的棉织业,时已经发展到。
烧制的,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时兴起的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都。
朝的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9、两宋政府在重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
10、从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1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两色的衣服。
12、宋代将春节称为,即阴历月日。
宋代过除夕,百姓要祭祀祖先,挂“”、贴“”,合家围炉而坐,称为“”。
13、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蒙古国建立。
于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14、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立,地方设立。
我国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此外还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
15、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16、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中国晚约年。
17、火药是我国古代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中期的书籍里已有记载火药的配方。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和。
18、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它是人们在时期,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征并制成的。
中考历史复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学案(2021年整理)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学案的全部内容。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一、目标1.识记: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加强统治的措施。
2.理解: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二、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加强统治的措施;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三、难点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四、知识梳理(一)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辽(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初为契丹国)、北宋(960年,赵匡胤建立)、西夏(1038年,元昊建立,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几个政权并立;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先后灭辽、北宋(1127年“靖康之变"),金、西夏与南宋对峙。
(二)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1。
原因: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安定;且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发展。
2.表现: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兴修了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农田,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不断发展。
经济重心逐渐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当时南方人口是北方的两倍多,国家财政收入的80%来自淮河以南,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历史阶段特征本章讲述的是隋唐大一统之后中国社会从五代十国分裂到元朝统一的历史。
时间从公元907年朱温废除唐朝皇帝自立为帝开始到1276年元朝统一全国止。
在这期间,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重新统一全国,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单元重点难点单元重点: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女真建立和岳飞抗金;南方商业的繁荣;服饰和瓦子;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单元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城市商业繁荣;行省制度;单元教学方法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本章涉及到的少数民族较多,可以列表归纳;学习经济史的内容时,应充分利用导入框、插图、引文、及“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内容。
单元复习过程(知识结构)时间:____________辽宋澶渊之盟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金影响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宋灭亡:______年,金军攻破东京,北宋灭亡,史称“___________”。
和战岳飞抗金:岳飞在_______大败金军主力,收复了大片失地。
_______和权臣______向金求和,以“_______”杀害了岳飞。
时间:_________宋金议和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我国从________以来,经济重心就开始向南移。
,,南方农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到江淮地区。
业的发表现经济展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工具:和。
重心陶瓷业:南宋时,__________逐渐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的南兴盛的丝织业:中心在_______和_________。
移南方手纺织业棉织业:从_____兴起,北宋时传到______,南宋时到_______。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导学案

第5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一、知识梳理主题一从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1.民族政权的并立:(1)政权的建立。
城宁(2)与宋的关系。
①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_____。
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②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边境贸易兴旺,西夏学习中原文化。
③南宋抗金:_____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④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_____局面形成。
2.元朝的统一:(1)统一蒙古:1206年,_______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结束蒙古草原的长期混战局面。
(2)元朝建立:1271年,_______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3)元朝统一:1276年,灭南宋,_______抗元。
1279年,统一全国。
(4)行省制度。
①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②加强对西藏、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_____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5)民族融合。
①条件:元朝的统一。
②表现:汉族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契丹和女真同汉族无异;_____形成。
③影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主题二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
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②自然条件的变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③政府鼓励、扶植经济发展。
(2)过程:开始于___________,完成于_____。
(3)表现。
2.社会生活:(1)衣饰。
①官员:北宋初年,对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规定。
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衣饰精美华丽。
②百姓:只能穿_____两色的衣服;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③妇女:_____的陋习传开,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愈重。
(2)饮食:小吃多,有冷饮;北宋肉食以_____为多,南方人吃___多。
(3)居住。
①农村:住房较简陋,多为低矮的茅屋。
2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复习教案 (1)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复习教案单元内容标准(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5)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宋元时期的文学成就。
(6)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7)列举宋元时期的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记住“单元内容标准”。
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串联记忆、因果记忆、想象归纳等,从整体把握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历史、推动了历史。
在整个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统一,有分裂,但统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我们要维护祖国的统一。
复习重点难点重点:本单元内容标准难点:理清本单元经济重心和民族关系发展的知识主线,学会引导学生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史实。
导学学案复习流程基础自查一、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完成知识结构)1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开发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请你制作并完成下列表格,以掌握这一史实。
族名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复习导入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明确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自主温故完成重点知识的准确回答:1.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自古就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但到了两宋时期,南方的经济超过北方。
请你联系以前所学知识,简述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2.两宋时,海外贸易特别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三.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
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学案

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宋代的社会生活;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了解元朝加强对地方和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了解宋元书法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
2.正确看待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变化,理解战争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种途径。
课中复习案1、宋元时期政治变革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②请你说出宋元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③结合课本52、54页图片,了解(1)第一阶段:辽、北宋、西夏并立(2)第二阶段:金和南宋对峙。
④12世纪,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元朝是如何建立的?⑤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
元统治者如何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呢?⑥元朝的统一有什么积极作用?2、宋元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自然、政治因素三方面分析)(2)南方经济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探究一:材料一:《史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请回答:①这三则材料分别描述的是哪一历史时期?②自魏晋以来的经济中心南移是何时完成的?(3)随着经济的发展,宋代的社会风貌气象万千。
11课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宋代人们的日常生活?阅读课本,从以下方面了解。
衣、食、住、行、娱乐、节庆思考:你知道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的原因吗?④女真族和蒙古族在征服黄河流域时,女真军队大肆烧杀抢掠,蒙古族则夺占大批良田作为牧场,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
元朝时,蒙古族放弃了破坏农业生产的做法,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农业的措施?问题探究二:比较隋元两朝的大运河有什么异同?3、宋元时期灿烂的文化⑴阅读课本找出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有哪些?四大发明对世界做出什么贡献?问题探究三:材料一:右图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下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课导学案
【目标诠释】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及战争与议和;熟练掌握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本单元历史地图、知识示意图,启发学生回顾宋元历史内容,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方面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另一方面,认识到战争的双重性。
一、时空篇
2、【思维拓展】
(1)对照《辽、北宋、西夏形势》、《金、南宋对峙形势》画出这一时期的历史示意图。
(2)思考我国封建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哪些?
3、【过关窗口】
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
……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
……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
请问:①你知道文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吗?它是哪两个政权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
②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③评价历史问题应该科学而全面,我们经常会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
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一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这一思想?
二、战争篇
1、【自主学习】:宋元时期涉及到的战争主要有哪些?结果如何?
2、【思维拓展】:你如何看待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议和?
3、【过关窗口】阅读材料思考蒙古征战对东西方的影响。
材料一:蒙古军攻陷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哈里发出城投降,被装入袋中,纵马踏死。
历时500余年的阿拉伯帝国灭亡。
蒙古军队在城中烧杀劫掠7日之久,80万居民几乎被屠杀殆尽,许多艺术珍品和建筑遭到毁灭,历史名城巴格达也被夷为平地,成为蒙古人的牧场。
——格鲁塞(法)《草原帝国》
材料二:帝国的疆域如此空前辽阔,使欧亚各地区的直接联系和相互影响成为可能,从而消除了过去地区间的孤立状态。
……蒙古统治下的和平也促进了14世纪火药、丝绸制造、印刷术和炼铁高炉的大量传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12章
三、经济篇
(一)宋朝:经济重心南移
1.【自主学习】探究原因
2、【拓展延伸】(1)对比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什么相同点?
(2)今天,我国南方经济飞速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平衡,党中央实行了西部开发的战略,今天的西部开发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方法指导:对照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逐一思考)
3、小组合作
4、【过关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00多年前沉没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的宋代商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2007年12月,“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出水。
这条装载着无穷秘密的古沉船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1)从材料一可以反映出,宋代的对外交往具有怎样的特点?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2)“南海一号”古沉船的重见天日,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请结合你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分析一下:如果这艘船从泉州港出航,船上可能装载着哪些货物?(注意:至少列两项)
(二)元朝
1.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2.元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困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