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风险分级与管控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的定义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
图1 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
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程序及方法(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前,应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
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时,应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持续更新完善。
图2 安全风险辨识范围(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企业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后应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类别及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1、安全风险类别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安全风险等级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控体系”)前期顺利推进、后期双控体系地正常运行,提高双控体系地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监管模式,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公司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风险预控放在隐患排查治理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放在事故前面,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结合我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区队。
第二章风险辨识流程及规范第三条术语及定义、缩略语1.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和后果地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地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地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地严重程度。
即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地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地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地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地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物地状态和环境地状态等。
- 1 -3.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地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地伴随风险地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地组合,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4.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地风险并确定其特性地过程,风险管控流程见图1。
图1 风险管控流程第四条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公司井上、井下所有区域,包括所有系统及生产经营活动地区域和地点。
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地原则,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地基本信息。
第五条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2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地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地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地过程。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发展。
本文将从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定义、重要性、操作方法和具体实施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定义1.定义: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和控制,以便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的发生。
隐患排查治理是指企业通过定期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安全隐患,从而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
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1.保障生产安全: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
2.保障员工安全:有效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可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保障体系。
3.保障企业经济利益:有效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4.提高企业形象: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操作方法1.风险评估: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2.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高风险进行重点管控和控制,对低风险进行一般管控和控制。
3.隐患排查:企业需要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检查,发现和记录各类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和治理。
4.隐患治理:企业需要对隐患进行规范的治理和整改,确保隐患的及时清除和消除。
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实施措施1.组织领导: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委员会,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企业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有效预防和应对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概念、流程、方法及实施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和流程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安全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不同的安全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流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风险监测四个步骤。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各方面的潜在危险因素。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所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可能性和严重性两个方面的考量,确定各项风险的等级。
(3)风险管控风险管控是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各项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人员措施等。
(4)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指对各项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概念和流程1.隐患排查治理的概念隐患是指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
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隐患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和治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2.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隐患排查治理通常包括隐患排查、隐患鉴定、隐患整改和隐患复查四个步骤。
(1)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隐患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各方面的潜在危险因素。
(2)隐患鉴定隐患鉴定是指对所排查出的各类隐患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其等级和整改要求。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地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地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地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和后果地组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地风险管控方式。
第三条本制度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提出了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直属单位。
全资及控股权属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和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实现本制度地转化、对接和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第四条各单位应当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地规定,充分考虑危害地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潜在地人地因素、物地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第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地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
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地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地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地人群规模。
(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
1.设计施工情况、边坡高度、边坡角、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遏制重特大事故: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以安全风险辨识为基础 ,突出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构建持续有效的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通过系统的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 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 隐患,把风险控制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 故发生前面,切实提高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 能力和水平。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室内外作业 环境不良(气候、光线、场地等)。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 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 入不足等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液氨储罐液氨 泄漏
中毒
1. 必须根据制冷压力管道设计图 纸中的制冷工艺设计说明,确定 《冷库设计规 储氨单元的存氨量。 范》(GB50072) 较大 2. 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定期 检测、评估、监控和备案。 1. 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安全 附件等符合相关压力设备标准规 《食品添加剂 范, 按规定定期检测。 一般 液体二氧化碳》 2. 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在 (GB10621) 有效检验期内使用。 3. 二氧化碳容器应避免受热。 1、《金属切削 1有可能造成缠绕、吸人或卷入、 机床安全防护 刺割等危险的运动部件和传动装 通用技术条件》 置应设置防护罩。 (GB15760) 2 转动部位的连接销、刀排的突 2、《磨削机械 出高度应符合标准。 安全规程》 3设备维护检修时应使用能量锁 (GB4674)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 10
6 3 1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估参考导则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估参考导则(试行)1.制定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相关奖惩等。
2.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开展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培训,培训内容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培训结束须进行闭卷考试,考核结果应记入培训档案。
1•未制定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培训计划或计划不具体的,扣5分。
2•培训记录或档案不详实,无签到表,无教材或课件、教师等相关记录的,每项扣5分。
3.未对全员进行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培训,缺少部门(车间)/岗位的每项扣2分。
4•培训结束未组织进行闭卷考试的,扣5分。
否决项:抽查10%的相关岗位人员,5人及以上未掌握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培训内容,评估不予通过。
查资料:1.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培训计划。
2.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培训教育记录与档案。
抽查问询:抽查、问询各层级、各岗位人员是否掌握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内容与标准、工作程序、方法等,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与标准、工作程序、方法等。
1.制定符合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标准要求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
2.体系文件应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传达至各部门(车间)/岗位。
1.未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的,每项扣10分。
2.未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的,每项扣10分。
3.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不符合企业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未明确责任部门(车间)、职责、工作内容,一项内容不符合扣2分。
4.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未传达到各部门(车间)/岗位,发现一个部门(车间)/岗位扣2分。
查资料:1.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文本。
2.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发放或传达记录。
现场检查:工作岗位是否已获取或知晓有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作全员培训(20分)体系文件(20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550危险源辨识(150分)1•组织本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岗位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及管控措施

一、引言为加强企业安全风险管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安全风险评估(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对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系统评估。
(2)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四个阶段。
2. 风险控制(1)企业应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
(2)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工艺和材料,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为操作风险。
(3)管理措施: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生产作业行为;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风险分级管理(1)根据风险程度,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2)重大风险:可能导致人员死亡或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污染等事故。
(3)较大风险:可能导致人员轻伤、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事故。
(4)一般风险:可能导致轻微财产损失、轻微环境污染等事故。
(5)低风险:可能导致轻微财产损失、轻微环境污染等事故。
4. 沟通与记录管理(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安全风险分析会议,及时传达安全风险信息。
(2)安全风险记录包括风险评估报告、风险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等,应妥善保存,便于查询。
三、责任与义务1. 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2. 企业各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和员工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认真履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职责。
3. 企业应定期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通过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及管控措施,企业可以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与管控》读后感2
近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我们开展了《企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与管控》视频学习,本次对安全知识的学习,使我们真正感受到“安全重于泰山”。
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前提是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关键是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重点是抓好安全风险管理基础建设,目的是消除安全风险。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往伴随这风险的产生,但是风险也并非洪水猛兽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预知风险,有效管控,风险就会永远处于可控的状态。
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为了能够使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公司由安全风险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探讨,分别交换意见,确定最终解决方案。
二、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意识。
1、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结合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大事故,制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内容,组织职工学习。
2、安全风险知识培训。
组织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多次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培训,通过“安全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安全文化建设”等培训课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引导职工树立安全风险意识,正确识别安全风险源点,熟练掌握现场作业控制技巧,提高职工现场处理能力。
3、新工岗前培训教育。
按公司培训计划对新招聘的大学生进行三级培训教育。
4、提高管理素质。
为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现场指导水平,公司将提高管理素质作为下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三、明确风险重点,强化现场安全风险控制处置。
公司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制定安全风险辨识及分级标准予以下发,各分公司、项目部根据公司安全风险辨识及分级标准,结合项目部自身特点,分别制定项目部安全风险辨识及分级标准,下发到班组贯彻落实。
并通过公司各级检查人员现场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是什么时候,安全风险始终在我们身边。
风险越大,能量越大,只有我们合理、有效的控制它,与之相关的巨大能量就永远会造福我们。
园区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