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某小学儿童孤独感与其自我意识的关系

合集下载

小学生不良情绪状况的特点研究

小学生不良情绪状况的特点研究

4、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小学生在面对社会压力、挫折情境时,容易产生消 极情绪,导致不良情绪的累积。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2、改进学校教育方式:教师应学生的情感发展,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帮 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对小学生不良情绪状况的干 预措施研究不足。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 方式进行。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出现有研究中关于小学生不良情绪状 况的特点;其次,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 式选取样本进行调查;最后,通过实地观察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在情绪表现规则的理解和应用上有 了显著的提高。他们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情绪表达方式,并能根据情境和同伴反应 调整自己的情绪表现。同时,研究也发现,小学生的同伴接受性与他们的情绪表 现规则的发展呈正相关。被同伴接受的学生通常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情绪表现规 则,而被拒绝的学生则可能在情绪表现上存在更多的问题。
6、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针对学习不良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困难 带来的压力,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四、结论
学习不良儿童的归因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在因素、控制感缺失和社会认知偏差。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 学习成绩和自信心。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实施针对这些特点的干预 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习不良儿童的发展。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小学生情绪表现规则的发展特点及与同伴接受性的关系密切。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在情绪表现规则的理解和应用上不断深化,同时他们也 日益重视同伴对自身情绪表现的接受程度。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应该充分学生的情绪表现规则的发展,以及同伴接受性的影响,为小学生提 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情绪表现规则,从而提高他们 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高年级心理健康(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小高年级心理健康(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6
自我意识的发展
弗洛伊德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5岁) (4)潜伏期(5-12岁) (5)生殖期(12-20岁)
7
自我意识的发展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阶段(0-1岁)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阶段(1-3岁)
(3)自主对内疚阶段(3-5岁)
(4)勤奋对自卑阶段(5-12岁)
4
自我意识的结构
奥尔波特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詹姆斯
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 精神自我
弗洛伊德 本我 自我 超我
5
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一阶段:七、八个月至三岁,这个 阶段主要发展生理自我。
奥尔波特
第二阶段:三岁至青春期前,包括学前阶段 和小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发展社会自我。
第三阶段:青春期开始至成年,这个阶段主要发 展心理自我。
24
1.加强家庭教育,努 力创设和谐家庭环境
建议
2.优化学校教I 育环境, 改善学生自我意识
水平
25
谢谢
26
自我意识特点/孤独感/心理健康
汇报人:
1
目 录
01 自我意识 02 孤独感 03 心理健康 04 研究设计/结果/结论
2
PART.1
自我意识
3
自我意识的概念
•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 关系的认识,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 心理体系。
• 个体自己所意识到的自己的各种身心状况, 包括全部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它是一个 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 种意识。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
(6)亲密对孤独阶段(20-24岁)

哈尔滨中小学教师笔试真题2024

哈尔滨中小学教师笔试真题2024

哈尔滨中小学教师笔试真题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学习能力B.研究能力C.交往能力D.管理能力【答案】:B2.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圆形的物体,如球、盘子、碟片等,是采取哪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A.方法扩散B.用途扩散C.形态扩散D.结构扩散【答案】:C3.()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义务教育B.创新教育C.全民教育D.素质教育【答案】:D1/ 154."领带有哪些用途"这样的提问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

A.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答案】:C5.课程计划的制订不仅要考虑未来人和社会的发展,还应考虑当下人和社会的要求。

这体现了课程计划的()特点。

A.和谐性B.简约性C.合理性D.明确性【答案】:A6.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的表现。

A.大众教育B.热爱学生C.全面发展D.个性化教学【答案】:D7.人力资本理论是由()提出的。

A.杜威B.亚当·斯密C.裴斯泰洛齐D.舒尔茨【答案】:D8.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2/ 15B.社会化C.自由化D.现实化【答案】:B9.“藏息相辅”的含义之一是主张()。

A.正课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B.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相结合C.教学与劳动相结合D.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答案】:A10.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从而使记忆更容易。

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记忆术B.调节策略C.联想D.组块化【答案】:A11.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自闭症对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影响

自闭症对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影响

自闭症对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影响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

这种疾病不仅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绪发展造成了困扰,还对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对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干预方法。

1.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身份、特点和感受的认识。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往往滞后。

他们可能无法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缺乏对自己的身份和特点的认知。

这导致他们难以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2. 自我认知的困扰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认知。

自闭症儿童往往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困扰。

他们可能难以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无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

此外,他们可能缺乏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理解,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3. 社交互动的影响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互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这对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共鸣。

这导致他们难以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4. 情绪调节的挑战自闭症儿童往往面临情绪调节的挑战,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对自己的认知。

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也无法有效地应对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容易感到沮丧和焦虑,进一步阻碍了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针对自闭症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影响,下面提供一些相关的干预方法:1. 提供情绪教育:通过教授情绪表达和情绪识别的技巧,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2. 强化自我意识: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自闭症儿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解自己的身份和特点。

3. 提供社交技能培训:通过模拟社交场景和角色扮演,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浅析小学儿童孤独感的因素及辅导

浅析小学儿童孤独感的因素及辅导

心 理健 康理 论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0 5 1 期 2 1 年第 4 00 期 总第44 7 页
作者简介 :梁艳 (9 2 ) 18 一 ,女 ,陕西师范 大学 心理 学 院发 展与 教育 专业 硕士 研究 生 ,主要方向 :情绪与社会性。
浅析 小 学儿 童孤独 感 的 因素及 辅导
及 认知 和健 康人 格 的发展 。 同伴接 纳 是 同伴 关 系 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会造成孩 在 群体 水平 上 的 主要 指标 ,表 明儿 童 在 同伴 中被 子 幼稚 、独立性差 、 自我 中心 、社交技 能不足 。他 接 纳或 受欢 迎 的程 度 。同伴 接 受性 低 f J童 ,体 们 往往会成为被 同伴 欺 负的对 象 。忽视 型父母 l L g 验 到较 高 的孤 独感 ,这 已经 得 到 了多 项 研究 的 支 ( df etaet 由于沉 溺 于 自己的事情 而忽略 i ie nprns nf r )
活跃 、不合作 、故 意捣 乱 、欺 负他人 的行 为 ,企 关 系。
图以一 些怪 异 的方 式 引起 同 伴 的注 意 。 同伴 在 与
关键 词 :小 学儿童 孤独 感 人 格 自我 意识 同伴 关系
响,而且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 力。 因此 ,关 注儿 童 的孤 独感 、分 析影 响孤 独感 1 引言 . 的因素并 对孤 独儿 童进 行有 效 的干 预和 辅导 ,已 孤 独感 是指个 体 因在人 际关 系 中未能满 足 自 经成 为十分紧迫 的任务 。 己的社 会期 望 ,在 主观上 产 生 自己被 忽视 、被 遗 忘 、被他人 认为是 无 足轻 重 的感 受 ,从 而 引发 的 2孤独感产 生的原因及影 响因素 .

儿童的孤独感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儿童的孤独感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儿童的孤独感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摘要]旨在研究儿童的孤独感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以《儿童孤独量表》和《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为工具,对两所普通小学174名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1)儿童的孤独感分布呈正偏态;(2)儿童孤独感和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合群、幸福与满足、焦虑对儿童的孤独感具有较强预测作用。

[关键词]儿童自我意识孤独感一、问题的提出孤独是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心理状态[1],如果儿童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

而儿童的自我意识则反映了儿童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2],也反映了评价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更加深刻,他们不仅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发展了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的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如果此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出现不良倾向,则会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和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使儿童的人格发生偏移。

那么同为主观体验并且均会影响到儿童健康个性形成的的自我意识与孤独感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从芜湖市的二所普通小学中随机选择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各一个班,一共174人,施测后得到有效问卷170份,占总问卷的97.7%。

其中四年级60人,五年级59人,六年级51人;男生85人,女生85人。

2.研究工具(1)儿童孤独量表Asher等1984年编制的专用于3——6年级学生的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Loneliness Scale),该量表有24个项目,包括16个孤独项目(10条指向孤独,6条指向非孤独)和8个关于个人爱好的插入项目[3]。

(2)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 [4]用于评价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状况。

该量表含80个条目,包括行为问题、学校和智力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幸福和满足、合群分量表及总分。

小学孤独症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孤独症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孤独症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孤独症,也被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了个体的社交互动、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以及行为表现。

本报告以小学孤独症孩子小明为研究对象。

小明是一个9岁的男孩,已经就读于当地小学并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

本案例分析旨在了解孩子的症状特点、疾病对其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提供支持和干预。

二、症状描述小明表现出孤独症典型的症状,主要特点如下:1. 社交障碍:小明很少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缺乏眼神交流和表情对应,也不主动与人交流。

2. 语言与交流困难:小明的语言能力相对较弱,说话时重复某些话语、声音和句子,也不善于理解和运用非语言表达。

3. 重复刻板行为:小明有许多自我刺激的行为,例如手摆动、踱步和轻轻摇摆等。

4. 强迫行为:小明对周围环境有许多刻板的规则,一旦规则被改变,他会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

三、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因素1. 与同学融合:由于社交障碍,小明与同学接触较少,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活动和集体学习,与同学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

2. 学习效果受限:小明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难以维持,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习进展较为缓慢。

3. 自理能力:小明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弱,例如穿衣、吃饭和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需更多成年人的协助。

四、家庭与学校相关支持1. 家庭支持:小明的家人十分关注他的发展,并主动寻求专业的医疗和康复机构的帮助。

在家庭中,他们注重为他提供稳定和温馨的环境,增加与孩子的互动,进行语言和认知训练。

2. 学校支持:小明所在的学校提供了个别化的教学计划和专门的资源教室支持。

学校教师积极与小明合作,根据他的个别需求进行辅导和教学。

同时,学校也邀请专业的康复师和心理咨询师提供个体化的支持和干预。

五、干预措施1. 个体化教学计划:为小明制定个体化的教学计划,根据他的认知水平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目标,以提高他的学习效果。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存在和特性的认知和意识。

在小学儿童发展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并表现出一些明显的个性心理特征。

1.自知力:小学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辨别和表达自身的需求和情感。

他们开始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并渴望将这些特点展示给他人。

2.规则意识:随着成长和学习,小学儿童逐渐理解社会和家庭对其行为的期望和规则。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并试图遵守规则。

同时,对于规则的理解和遵守也会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

3.社交意识:小学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成员,并开始与他人进行交往和互动。

他们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同时也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他们逐渐学会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尝试合作和共享。

4.自尊心: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开始对自身特点和能力产生评价。

他们渴望被他人接受和尊重,并对自己的外貌、学习、运动等方面有一定的评价。

良好的自尊心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5.自我调控能力:小学儿童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或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以上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常见表现,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同时,这些特征受到家庭、社交环境、学校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帮助小学儿童发展健康而积极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特征1.给予肯定和鼓励: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小学儿童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家长和教师要及时赞赏儿童的努力和成就,并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

2.提供适当的引导与规则:引导小学儿童遵守社会和家庭的规则,并明确告知他们规则背后的原因。

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培养积极的社交能力:引导小学儿童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培养共同分享和关心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 究对象 、 方法 和过程 ( ) 究 对 象 一 研

总体而 言 ,大约有 1 —1%的儿童感觉经 常处于少 有 0 6 朋友的孤独感的包围 中。 3 %的同学一直 或多数时间里是 6. 3 “ 我有许 多朋友 ” 1%的同学一直或很 多时间里没 有朋友 ; ,6 1. 3 %的同学一 直或者 多数 时间里感 觉孤独 ; 6 %的 同学 5 1. 1 直 ” 经 常”感 到寂寞”这一结果 与 Ahr 或“ “ , se等人 的研究 相似 。 本研究 中总体状 况与 A hr 立的美 国常模在 0 1 se建 . 水 0 平上差异 显著 , 国城市儿童孤独感显著高 于美 国儿 童。男 我 生 的孤独感显著高 于女生( 见表 1; )与周宗 奎等 (06 的研 2o) 究结果相 同。小学低 年级 、 中年级 , 高年级 之间差 异显著 , 小 学低 年级学 生孤独感 最强 ,随着 年级的升高而 递减 ( 表 见 2。 )可能小学低年级儿童 刚进入学 校 , 存在适应问题 , 孤 易有 独感 , 随年级升高 , 朋友增 多, 孤独感下降 。
二 、 究结 果 研 ( ) 童孤 独 感 与 自我 意 识 一 儿 ,
( 哈尔滨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 ,哈尔滨 10 2 ) 50 5
摘要 : 为描 述 与 分 析 小 学 儿 童 孤 独 感 与 自我 意 识 现 状 , 运 用 A hr (9 4 儿童孤 独 感量表 与 Pes H rs儿童 自 se 等 18 ) i — a・ r t i 我 意识 量表 对哈 尔滨 市某市 区小学 1 5年 级的 全体 学生 — 2 5人 进 行 测 量 该 校 中 1一 6 4 0 l%的 学 生报 告 一 直 或 经 常 感 觉 孤 独 , 体 儿 童报 告 孤 独 感 程 度 显 著 高 于 A hl 告 总 se 报 , 的美 国常模 ; 生孤 独感显 著高 于女 生, 男 小学低 年级 学生 孤 独 感 最 强 烈 ; 童 孤 独 感 与 其 自我 意 识 相关 显 著 孤 独 儿 感 与 小 学 儿 童 自我 意 识 的发 展 关 系 密切 。 关键词 : 小学儿童 ; 独 感 ; 孤 自我 意识 ; 心理量表 中 图 分 类 号 : 8 41 文 献 标 识 码 : B4 . A 文 章 编 号 :0 5 9 3 2 l 0 一 5 — l l0 — lX(( 2)4 … 7 0 )
1 se, me & R nh w 1 8 ) 编 制 的 儿 童 孤 独 量 . hr A Hy l e sa (9 4年 表 。共有 2 4个条 目, 中 1 条 目指 向孤独 感 , 条 目 其 0个 3个 指 向社会 适 应与 适应 感 , 条 目指 向儿 童对 自己在 同伴 3个 中的地位 的主 观评价 。 另外 8 为补充 条 目, 个 询问课余爱 好 和活动偏 好 。1 6个条 目的 co bc 系数 为 0 0 rn ah .9 。为从 “ 始终 如此 ”到 “ 点都 没有 ” —5 一 1 级记 分 。总 分范 围在
孤独 是一种社会 情绪 , 并没有 确定的行 为表现方 式 , 孤 独感 是 一 种 主 观 的 内心 感 受 ,不 同于 客 观 的社 会 孤 独 。 We s 为 (9 3孤 独感是 当个 体感 觉到 缺乏令 人满 意 的 i认 s 17 ) 人 际关 系 , 自己对交 往 的渴 望与 实 际的交往 水平 产生 差距 时的一种 主观心理感 受或体验 。P r n和 E lu 18 ) el ma po ( 9 1认 为, 孤独感 是指 个体 在社会 关 系网络 不足 时 的不快乐 的体 验 ,包括社会 关系在 数量 上的不 足和质 量上 的低下 ; i We s s (9 7 提 出 , 18 ) 当人 际关系 出现某种量 或质 的重 要缺陷 时 , 人 们所 产生 的不 愉快体 验 即为孤 独感 , 它是 困扰人 类 的一种 普遍 的心理 现象 。A hr se 等人于 18 年 编制 了儿 童孤独量 94 表 , 儿童 感到 孤立 与遭受 拒绝 的主 观 自评 报告 来估 计其 用 孤独 感程度 。儿童 自我 意识所反 映的是儿 童对 自己在环境 和社 会 中所处地 位 的认识 , 括 自我 观察 、 包 自我监督 、 自我 评价 、 自我体 验 、 我 教育 和 自我控 制等 多个方 面 , 其心 自 对 理 活动和行 为起着调 节作用 。本研 究期望 通过探 索当前城 市小 学儿 童 的孤独感 和 自我 意识 的发展 现状 , 以把握 其相 互关 系 , 为促进小学 儿童健康 成长 提供 参考 。
■—— 匕 经圈 ——一j 鬈I 方Z , 2
岭 j 莱 学 尔I 小 童 I 市
周 薇, 李
与 我 洪l t 其自 意 t t  ̄
英, 王佳一
信度 和效度 都较 好 , obc 系数 为 O 1( 群 ) O 5 c nah r . 合 6 一 . 7 ( 为 )各个 因子 内部一致 性较好 。【 行 , 1 】 3 . 研究过 程与 统计方 法 。均 以班级 为单位进行 集体 施 测 , 采集 的数 据 由 s s O 所 P sF RWI D WS1. 计软件 进 N O 1 0统 行 处 理和分 析 , 采用 单样 本 t 验 、 立样 本 t 验 、 差 检 独 检 方 分析和 F检验及 回归分析 等。


裹 1儿童孤独量表、 自我意识量表及分量表评分 (虹 ) 及性别差异 t 检验

哈尔 滨市某 市 区小学 l5 一 年级 的全体 学生 25 , 4 人 有 效 问卷为 2 7人 , 3 回收率为 9 . 67 %。
( ) 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工 具 与 方 法 二 研
注: 十为 P<0o ; 为 P<00 , .5 } .1 下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