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服装表演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服装表演教案

大学服装表演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服装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服装表演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服装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服装表演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服装表演的舞台表现力。

2.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服装表演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服装表演这一领域。

2. 展示一些优秀的服装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服装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服装表演是一种展示服装艺术的形式,通过模特的走秀,展现服装的设计理念、风格特点等。

- 服装表演在时尚、广告、商业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是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服装表演的技巧和方法- 模特的基本站姿、走姿、转身等动作技巧。

- 服装表演的舞台表现力,如眼神、表情、手势等。

-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如配合、沟通、分工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模特和一名助手。

2. 教师指导模特进行基本站姿、走姿、转身等动作训练。

3. 学生进行服装表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改进建议。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服装表演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服装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有了深入了解。

2. 学生的服装表演技能得到提高,舞台表现力增强。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大学服装讲课比赛教案

大学服装讲课比赛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校园的服装搭配原则和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服装搭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大学校园的服装搭配原则和风格特点。

2. 服装搭配技巧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服装搭配原则与个人风格的融合。

2. 服装搭配技巧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大学校园的服装搭配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服装搭配有什么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大学校园的服装搭配应注重时尚、舒适、实用。

二、讲解大学校园的服装搭配原则1. 教师介绍大学校园的服装搭配原则:简洁大方、色彩搭配、层次分明、适合场合。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些原则在实际搭配中的应用。

三、讲解服装搭配技巧1. 教师讲解服装搭配技巧:颜色搭配、款式搭配、配饰搭配。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际操作,尝试搭配服装。

四、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休闲风格、运动风格、商务风格等。

2. 每组讨论并设计一套符合主题的服装搭配方案,要求包含服装、颜色、款式、配饰等方面。

3. 各组展示自己的搭配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服装搭配原则和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学校园服装搭配原则和风格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服装搭配技巧应用方面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服装搭配,提升自己的审美和搭配能力。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服装搭配方面的知识。

3. 举办校园服装搭配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和表现欲望。

教学时间:2课时。

服装表演试讲教案

服装表演试讲教案
时间、备注
教学过程:
1)在教双人舞编舞技法的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事双人舞,双人舞编舞技法教学的目的,和双人舞训练的目的。
a双人舞:舞蹈样式之一。由两位演员表演的、结构完整的、有独立主题的舞蹈作品。
b双人舞的教学对于编导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个从“认识自己”走向“认识他人”开端,也为以后复杂的舞蹈创作与表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在单人舞编创的基础上,一方面,保留一些基本的技术概念,如“句,段,形式,发展”等,另一方面,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于他者的动作感受和应变能力,通过一系列不同的练习,在掌握双人舞创作技法的同时,锻炼与人合作的必要素质。
f掌握好“时间”、“空间”、“力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时间,空间,力量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并让学生运用到练习中和作业中。
备注:1)可以通过变换合作者,来增强,积累学生对待他者身体变化的应变能力。
教学方法
动作示范和讲解并重
课后小结
1)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刻的体会到双人舞是要由两人同时精密配合才能完成的。不是只靠某一个人。
要求:掌握好自己和他人身体变化和配合产生不同效果的把握。将实际创作和能力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1)锻炼与他人合作
2)培养学生对于他者的动作的感受和应变能力
3)“认识自己”到“认识他人”
难点:1)对于他者身体变化的应变能力
2)对自己与他人身体变化和配合产生不同效果的把握
教具

教学过程及主要教学内容提要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舞蹈技法的应用。
作业
让学生课后编排出一段4个八拍的双人舞动作连接
2010年12月13日
4)影子:是一个比较抽象性的技法。它的方法能形成高低之分给人视觉上出奇不意的样子。舞蹈中的技法是虚实相生的。它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和夸张的。这样能出现三维空间。

服装制作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服装制作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服装制作基础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服装制作的基本流程和工艺,掌握裁剪、缝制、熨烫等基本技能。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服装制作质量。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服装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服装制作的基本流程。

2. 裁剪、缝制、熨烫等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1. 裁剪的准确性。

2. 缝制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服装制作工具(剪刀、缝纫机、熨斗等)、样品服装。

2. 学生准备:服装制作图纸、剪刀、针线、布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各种服装作品,激发学生对服装制作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服装制作的基本流程吗?二、讲授新课1. 介绍服装制作的基本流程:a. 设计:根据人体结构、流行趋势等设计服装款式。

b. 裁剪:根据设计图纸,将面料裁剪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c. 缝制:将裁剪好的面料缝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服装。

d. 熨烫:对缝制好的服装进行熨烫,使其平整、美观。

2. 讲解裁剪、缝制、熨烫等基本技能:a. 裁剪:强调裁剪的准确性,讲解裁剪工具的使用方法。

b. 缝制:讲解缝纫机的操作方法,示范缝制技巧。

c. 熨烫:讲解熨斗的使用方法,示范如何使服装平整、美观。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服装款式进行制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裁剪、缝制、熨烫等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服装制作水平。

五、作业布置1. 每位学生完成一个服装款式的设计与制作。

2. 款式要求:简洁大方,符合人体结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服装制作的基本流程和工艺,掌握了裁剪、缝制、熨烫等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服装秀教案

服装秀教案

服装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装的文化、设计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会服装设计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服装的创意及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动手制作的劳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服装的基本设计过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服装作品。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有创意、实用、美观的服装作品。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准备各种废旧材料、装饰材料。

铅笔、彩笔、手工纸、剪刀、双面胶等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激趣:你见过这样的服装秀吗?(播放视频)揭示课题——视频中孩子们身上的衣服,经过自己的设计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汗衫了,它更多拥有了一种自我内在表达和情感宣传。

我们可以把这种特殊的服装称之为“文化衫”。

二.讲授1.“文化衫”概念及历史。

文化衫可不是老师发明的,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1960年代,T恤成为了西方潮流中年轻人的基本装束。

人们也开始尝试多种方式改装T恤。

自此,汗衫成为了自我表达甚至宣传的媒介,展示的图案包罗万有,可以是文字、图画甚至是照片,因此也被称作“文化衫”。

这时它不仅仅是一件好看的衣服,更是穿着者对个人生活喜好与信仰的一种自由表达。

2.文化衫所表达的多种主题,画面内容和主题相契合。

那文化衫能够表达些什么呢?文化衫上都绘有怎样的内容呢?是不是你随心所欲的画几笔就是文化衫了呢?我们带着疑问来欣赏以下的作品。

看看能否找到我们要的答案。

主题:奥运会、节约用水、剪纸艺术3.同一主题在图案的表现上又有什么不同呢?主题:音乐、海洋、篮球……表现风格不同:文字、图形、图文并茂、人物、卡通……4.在生活中同学们还见过怎样的主题文化衫呢?描述一下。

(传递爱心、保护环境、亚运会、世界杯、弘扬正能量……)这些文化衫上的图案文字都是和主题相关联,风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他们宣传着主题、承载着其的精神意义。

三.实践操作过渡:小老虎要举行一场服装秀,大家想不想参加呀?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合作一起设计自己喜欢的衣服吧!1.各小组长合理安排分工,合作完成作品设计。

服装表演教案

服装表演教案

第 1-2 次课 10 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镜前表演训练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在镜头前的各种表现形式
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信息传递
2、对于掌握镜前表演,能合理的处理与镜的关系,理解产品对学生的完全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镜前表演的一般规律
1、明确表演目的
1)明确拍摄广告的主题、产品的用途、性能及
使用方法
2)理解摄影师或创意者的创作意图
3)在表演中抒发情绪的程度达到效果的思考
2、展开艺术想象
1)根据生活的积累
2)借鉴艺术作品的事例和形象
3、选择表演动作
4、与摄影师的配合和表演前的准备
二、不同类别的关高画面的表演
1、生活类广告的表演
2、夸张类广告的表演
3、寓意类广告的表演
实践练习,教
师示范、指导更正。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如何运用身体的各种造型展示产品,分析镜头与人体的关系
课后小结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服装老师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服装老师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服装设计基础授课对象:服装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流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和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职业道德。

教学重点:1. 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2. 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流程。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服装设计相关书籍、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服装设计工具:画纸、铅笔、剪刀、尺子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服装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服装设计的意义和魅力。

2. 提问:什么是服装设计?服装设计的历史是怎样的?二、基本概念和知识讲解1. 介绍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服装的定义、功能、美学价值等。

2. 讲解服装设计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到现代,不同时期服装设计的特点。

三、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1. 介绍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色彩、图案、材质、结构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要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四、设计流程1. 讲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流程:构思、草图、打版、制作等。

2.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

五、课堂练习1. 教师发放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设计思路。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组,互相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

二、创新设计指导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材料、工艺、风格等方面的创新。

2. 学生根据指导进行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三、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讲解。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服装老师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服装老师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服装设计与制作授课对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概念、流程及基本技巧,掌握服装制作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服装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服装设计的概念和流程2. 服装制作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1. 如何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服装作品2. 服装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几款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服装设计?服装设计的过程是怎样的?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服装设计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30分钟)1. 服装设计的概念- 介绍服装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分析服装设计的种类:成衣设计、定制设计、时尚设计等2. 服装设计的流程- 提案阶段:收集灵感、确定设计主题、绘制草图- 制作阶段:打版、裁剪、缝制- 完成阶段:试穿、修改、成品展示3. 服装制作的基本方法- 介绍缝纫机、剪刀、尺子等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裁剪、缝制、熨烫等基本步骤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人担任设计师,其他成员协助完成服装制作2. 设计师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身喜好,设计一款服装3.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服装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组展示完成的服装作品,介绍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2. 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3.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服装设计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关注时尚潮流,激发创新意识3.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款具有个人特色的服装,并完成制作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舞蹈技法的应用。
作业
让学生课后编排出一段4个八拍的双人舞动作连接
2010年12月13日
时间、备注
教学过程:
1)在教双人舞编舞技法的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事双人舞,双人舞编舞技法教学的目的,和双人舞训练的目的。
a双人舞:舞蹈样式之一。由两位演员表演的、结构完整的、有独立主题的舞蹈作品。
b双人舞的教学对于编导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个从“认识自己”走向“认识他人”开端,也为以后复杂的舞蹈创作与表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在单人舞编创的基础上,一方面,保留一些基本的技术概念,如“句,段,形式,发展”等,另一方面,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于他者的动作感受和应变能力,通过一系列不同的练习,在掌握双人舞创作技法的同时,锻炼与人合作的必要素质。
4)影子:是一个比较抽象性的技法。它的方法能形成高低之分给人视觉上出奇不意的样子。舞蹈中的技法是虚实相生的。它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和夸张的。这样能出现三维空间。
二:
1)背对背:两人贴着背往各个方向同时运动这个技法难度比较大、多。用于同性双人舞。
2)手和肩:这个技法比较常用和点的方式相同空间的范围大、多,用于牵引上。
服装表演技巧教案
专业
试讲教师
2014年5月25日
服装表演技巧试讲教案
课题:双人舞编舞技法试讲教师 Nhomakorabea指导教师
班级
课程类型
舞蹈课程
教学内容
双人舞 编导技法 “时、空、力”的练习
“时间”、“空间”、“力量”是编舞技术的支撑,是构成舞蹈的基础。双人舞经常用到的技法:借力,接触,非接触,卡农等
双人舞训练一:
1)点:点是指在出现动作中使用点,如一人点另一人,而另一人处于被动没有主动感。这是寻找动作的方法也是初学编导找动作用的技巧。它能使你看见出现意想不到的动作。
2)套:指用一种动作围住一个人,让学生寻找空间脱离别人的圆圈。在练习中点和套可以互相利用就可使动作连续,做出来会给人更新颖的感觉。
3)镜子:指两个人的动作完全相反象照镜子一样(一镜内人一个镜外人)它的动作有前、后、左、右;空中、地上的空间(也就是两个人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做反方向的动作)把这些技法用在舞蹈上要用内容去套和贯穿。
2)在双人舞中经常用到的双人舞编舞技法有(借力,接触,非接触,双人卡农等)让学生有所了解这些通常用到的技法。
3)在教双人舞技法前,先进行双人舞训练,由两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训练。
a在第一个点的练习时,需要主要的是两人之间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两人相互轮着进行练习。
b套的练习,开始时会出现去找前方的动作,而不去做背的动作,所以要强调学生做个方面的套的练习。
f掌握好“时间”、“空间”、“力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 时间,空间,力量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并让学生运用到练习中和作业中。
备注:1)可以通过变换合作者,来增强,积累学生对待他者身体变化的应变能力。
教学方法
动作示范和讲解并重
课后小结
1)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刻的体会到双人舞是要由两人同时精密配合才能完成的。不是只靠某一个人。
c镜面这个技法用在舞蹈上要用内容去套和贯穿。否则就是游戏而不是舞蹈,就是在运用上不能为技法而技法
d影子的练习着需要注意的产生出来的三维空间,把握好两人位置的效果呈现,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方面的空间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e背对背的练习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要求两人必须在背与背不分开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尽量避免用到手去协助身体。
3)脚和脚:也比较常用。多用于男女双人舞上。如两人躺下双脚抬起90度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运用。它主要是不同于手。脚下的动作做出来比较新鲜,国外一般脚下比较活跃,国内一般注重上身。
教学对象
舞蹈专业学生
教学目的
及要求
目的:力求将双人舞创作技术技法,身体感知训练。以及实际创作能力结合起来,逐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双人舞创作的基本,对待身体变化的应变能力,为深度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掌握好自己和他人身体变化和配合产生不同效果的把握。将实际创作和能力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1)锻炼与他人合作
2)培养学生对于他者的动作的感受和应变能力
3)“认识自己”到“认识他人”
难点:1)对于他者身体变化的应变能力
2)对自己与他人身体变化和配合产生不同效果的把握
教具

教学过程及主要教学内容提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