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修订2013修改过
北京工业大学2013(2012)级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制定培养方案的思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已成为一个基础技术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应用面不断扩大、不断深入,在社会发展和北京市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紧密围绕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满足学校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关于制定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特点,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引导探索,突出创新,推进复合,面向世界的培养目标,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或继续深造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总体要求。
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加强工程教育,促进学科交叉,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确定教学计划制订的总体思路。
专业教育依照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以知识为载体,实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学科迅速发展的基本要求。
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到课程的讲授和实践环节的训练中,依据学科、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把握好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训练强度,培养有北京工业大学特色的高级计算机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学科素养,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知识面宽,外语应用水平较高,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工程应用开发型计算机高级专门人才,可以在中小型工程中承担重要任务。
毕业生适宜到学校、企业、科研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系统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
三、毕业生基本能力要求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指委《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对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描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表达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从事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工作所需要的基础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计算机网络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具有跟踪计算机领域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计算机软件、硬件、计算机网络知识开发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全方位多渠道获取计算机最新技术和标准的能力,了解计算机工程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了解计算机领域和信息产业的基本发展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对计算机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的计算机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具有较宽的行业视野和国际前瞻性。
关于2012级学生所修课程补考后不合格申请重修的有关通知

关于2012级学生所修课程补考后不合格申请重修的有关通知第一篇:关于2012级学生所修课程补考后不合格申请重修的有关通知关于2012级学生所修课程补考后不合格申请重修的有关通知根据《南昌大学全日制学生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昌大校发[2013]37号),“首次修读的课程考核成绩不合格未能取得该课程学分的学生给予1次免费补考机会。
必修课程经补考仍不合格者,必须按学分缴费重修。
选修课程经补考仍不合格者,可按学分缴费重修,或改修同类其他课程;如已满足学分要求,也可放弃。
但已修课程不合格成绩将计入成绩单”。
现将2012级学生第二学期(2012-2013-2)补考仍不及格需申请重修课程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1.本次重修报名仅限2012级学生的第二学期补考后仍不及格课程。
2.报名结束后,由教务处统计重修的课程及人数。
重修人数在15人以上的课程,单独开班,晚上或周末开课;重修人数在15人以下的课程,跟班听课。
3.单独开班的重修课表和重修人数不足15人课程的跟班听课方式,另行通知。
4.重修缴费的时间、地点,与正常选课相同。
凡已选课但未缴费的学生,选课无效。
5.本学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课程不需要报名补考(Ⅱ类通识课除外),下学期开学前将全部安排考试(Ⅱ类通识课需网上报名申请,不报名的将不安排考试)。
6.申请办法:(2)网上申请时间为:2013年12月23日至2014年1月15日。
7.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报名的学生,不予安排重修。
8.学生考试有舞弊或者违纪的,相应课程不能报名。
9.如有疑问,请到所在学院教务办或教务处学籍科咨询。
教务处学籍科联系电话:83969100。
教务处2013年12月23日第二篇:关于课程重修申请的通知关于课程重修申请的通知根据《绥化学院本科教学规程》和《绥化学院学生学业淘汰浮动制实施办法》相关文件精神规定,从本学期起学生必须通过课程重修获取初修不合格课程成绩。
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学生重修方式学生必须跟课程下次开设时申请重修修读,在课程安排有冲突时可以申请采取课程免听修读。
鲁东大学信电学院创新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_-推荐下载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为更好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育人功能,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创新和研究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有利于能力培养的科技创新竞赛、学科竞赛、教学技能大赛、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各类实践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自主进行课外科技发明,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作品或论文等,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根据《鲁东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学分规定与要求1. 实践创新活动学分获得的对象是本学院在校大学生,学分获取时间为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
2.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合理安排参加本办法所规定的实践创新学分项目,并取得相应学分才可毕业。
3. 实践创新学分包括学生必修学分和可以充抵学科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学分的学分,其中必修的实践、创新学分为4学分(其中实践学分必须达到2学分),列入公共基础课组;可以充抵学科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的学分累计不超过4学分,但学生实际取得的超出部分如实记入学业成绩。
第二条认定范围及内容1. 实践创新活动认定范围:国际、国家、省部级组织的各项实践创新活动或实践创新项目;国际、国家、省部级高水平科研项目;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实践创新活动或实践创新项目;学院、学校组织的各项实践创新活动或实践创新项目等。
2.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1)科研方面: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主要通过实际科研工作的深入学习与研究,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具体表现形式为参加学院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或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等。
(2)实践方面: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显示。
具体表现形式为参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
3.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的具体活动内容:(1)科研方面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
参加学院各研究所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学生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和应用开发工作,但时间不能少于一学期。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数学学院本科生开课计划

1-8周共16学时
211
大学外语BIV 4
公外中心
英、俄
英II级班
大学英语能力提高4
公外中心
数、计、统
211
体育IV 2
体育中心
1-15周
唐II
26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题IV2
马列中心
普班、金融
173+130
常微分方程4-2
柳振鑫
黎文磊(2)、柴世民(2)金融
基地、唐II(数)
38+14
常微分方程4-3
10
普通物理I 4
物理学院
唐II(数学方向)
10
普通物理实验2
物理学院
唐I、
唐II(物理方向)
23+11
高等数学AII 4-2
宋丽娜
宋丽娜
唐I
23
线性代数4-2
马晶
李方
唐II(物理方向)
11
普通化学2
化学学院
唐II(物理方向)
11
普通化学实验1
化学学院
二
0
一
一
级
第
5
学
期1-16
习题15
全年级
211
形势与政策II 2
朱复康
机房
统计
33
统计计算4
董志山
统计
33
统计计算实验1
董志山
机房
统计、金融
33+52
抽样调查与数据分析理论(选)3
韩燕
统计、金融
33+52
抽样调查与数据分析理论实验(选)1
韩燕
机房
二
00
九级
第11
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9月9日修订

江苏科技大学文件江科大校〔2013〕199号关于印发《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各部门:现将《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11月26日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根据《关于修订2013级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江科大校教[2012]227号),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如下:一、修读要求、成绩评定按照2013级本科培养方案的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除修满必修、选修理论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以外,还须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
学生在校期间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自主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取得相应学分。
第二课堂学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创新研究活动类,基本学分2分;第二类:社会实践活动类,基本学分2分;第三类:人文艺术体育活动类,基本学分2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成绩评定采用等级记分制,根据学生参加活动项目的对应累计分值确定总评成绩。
成绩与累计分值的对应关系如下:优——累计分值在9分(含)以上;良——累计分值在8分(含)以上,9分以下;中——累计分值在7分(含)以上,8分以下及格——累计分值在6分(含)以上,7分以下;不及格——累计分值低于6分。
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评定成绩以“实践能力与素质拓展”(6学分)的科目名称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成绩及格及以上者获得相应学分。
二、分值申报、认定程序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成效的申报受理和分值、成绩认定,由所在学院团委和教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程序如下:1.学院教务办公室面向学生宣传学校相关管理政策和制度;2.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获得活动项目的书面证明材料;3.每学年末,学生填写本学年的《第二课堂活动分值认定申请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各班团支部对材料进行汇总整理,班内公示、核实后,提交所属学院团委;4.学院团委对申报材料复核、确认后,登记学生申报的项目及分值,并于下学年初将学生累计分值情况向学生进行通报。
2012级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专业数理经济方

6
1
4
院
35514
高级微观经济学
4
64
64
6
1
4
院
35112
经济学方法导论
2
32
32
7
1
2
院
35503
金融计量经济学
3
48
48
7
1
3
院
专业实务技能性课程
05423
经济数据分析软件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8
32
16
5
1
院
35524
高级计量经济学
4
64
64
5
1
院
35512
国际贸易学
2
32
32
6
1
院
专业选修课程(最低修满学分)
财政学
3
48
48
3
1
3
院
04541
跨文化交际
0.75
12
12
4
2
16
院
05164
中级微观经济学
4
64
64
4
1
4
主
校
0A004
货币金融经济学
4
64
64
4
1
4
主
校
3550D
应用统计软件(Eviews II)
1.25
20
20
4
2
10
院
3550E
应用统计软件(Eviews I)
1.5
24
24
4
2
12
院
05203
2012年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校级评选及级推荐结果

徐强
5
推荐为省级
2011校级
5
机电学院
电机与拖动
电气工程
理论(含实践)
曹吉花
3
√
推荐为省级
6
机电学院
大学物理
理学
理论(不含实践)
王桂英
5
√
推荐为省级
7
经管学院
会计学
管理学
理论(含实践)
周书灵
5
√
推荐为省级
2012年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级评选及省级推荐结果
序号
学院名称
计划名称
所属类别
学科门类
教育学
桂和荣
省级重点
2011校级重大
2
宿州学院
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的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学
陈国龙
√
省级重点
3
宿州学院
建立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之上的新建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机制构建与实践
教育学
张莉
√
省级重点
4
地科学院
应用型示范高校地矿类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工学
张生
√
省级重点
5
体育学院
“应用型”与“卓越性”双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必修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工学
A、B、C、F
陈国龙
√
推荐为省级
4
数统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1
理学
F
宁群
√
5
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
050408
文学
F
李杰
√
2012年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校级评选及省级推荐结果
序号
学院名称
企业名称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数学学院本科生开课计划

1-8周共16学时
211
大学外语BIV 4
公外中心
英、俄
英II级班
大学英语能力提高4
公外中心
数、计、统
211
体育IV 2
体育中心
1-15周
唐II
26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题IV2
马列中心
普班、金融
173+130
常微分方程4-2
柳振鑫
黎文磊(2)、柴世民(2)金融
基地、唐II(数)
38+14
常微分方程4-3
吕悦
数(选)、运(必)
62
非线性规划(双语)4
黄庆道
数运计统
金融数学(选修) 3
郑文瑞
计算
73
计算实习II 2
李佳民
机房
73
数据结构与算法4
罗宏文
73
数据结构实验2
罗宏文
机房
73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4
李永海
数学物理反问题(选) 3
张德悦
力学
17
流体力学II 4
闫广武
17
流体力学实验3
施卫平
力学实验室
17
李勇
梁树青
普班、金融
173+130
概率统计4-2
朱复康
何冰(2)、?(2)金融
基地、唐II(数)
38+14
概率统计4-3
王德辉
程建华
普班
173
复变函数4-2
侯秉喆
王蕊(2)基地、唐Fra bibliotekI(数)38+14
复变函数4-3
曹阳
张敏
唐II(数学)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吕梁学院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我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各项要
求,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意识,
加强对学生课外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我系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制定本办法。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是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在第一课堂外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实践
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创新实践成果,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给予一定的学分,并纳入培养计划。
第一条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获得的途径:大学生组织开展的讲
座、报告等活动;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参加或参与各种科研工作;在各类正式出
版的报纸、期刊上发表文章和论文;在各级学生会或社团中担任一定职务,并组织开展过一
些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他创新实践活动等。
第二条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在校期间必须累计达到4学分(专
升本班学生减半),超出部分为附加分。不同项目内容的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可累加,但同一
项目内容的学分只能以获得的最高学分计算,不得累加。
第三条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每学期末由申请者本人提
出申请,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填写本学期“吕梁学院数学系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申请汇总
表”,并附相关材料原件和复印件,由班主任审查后,报系考核组审批。由系办公室对学生
获得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进行分类统计,并由成绩管理人员入学生成绩档案并存档。另外,申
请获得《吕梁学院数学系各类创新学分评定标准》中第三、四部分学分的学生,需本人填写
“吕梁学院数学系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申请表”。
第四条 各教学班应认真落实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的具体措施。对于在课外创新实践方面
表现突出的学生,应在推优、评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或优先考虑。
第五条 本办法从2009级本科生开始实施。
第六条 本办法由数学系负责解释。
附件一:
《吕梁学院数学系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申请表》
附件二:
《吕梁学院数学系各类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评定标准》
附件三:
《吕梁学院数学系各类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申请汇总表》
2
吕梁学院数学系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申请表
项 目 申请学分
申请人 专业 班级
申请理由(原项目内容、目标、完成时间,现完成的成果内容、形式):
(可另附页填写)
指导教师对申请人工作的评价及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班主任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系考核组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所附申请材料简介及件数:
本表一式两份,班级和系办公室各存一份。
3
吕梁学院数学系各类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评定标准
1.大学生组织和开展的各种学术活动
内 容 学 分 考核方式
大学生组织和开展的各种学术活动 主办或主讲者 记1学分/次 学术讲座稿(3000字以上)
(附主办单位证明)
2.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知识竞赛活动
内 容 学 分 考核方式
国家级各类大学生
竞赛获奖者
一等奖 记4学分
获奖证书或相关文件
二等奖 记3学分
其它奖 记2学分
省级各类大学生
竞赛获奖者
一等奖 记3学分
二等奖 记2学分
其它奖 记1.5学分
校级各类大学生
竞赛获奖者
一等奖 记2学分
二等奖 记1.5学分
其它奖 记1学分
系级各类大学生
竞赛获奖者
一等奖 记1.5学分
二等奖 记1学分
其他奖 记0.5学分
3.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内 容 学 分 考核方式
大学生参加或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省级项目 记3—4学分 提供项目申报书(附指导教师
证明)
校级项目 记2—3学分
系级项目 记1—2学分
4.主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内 容 学 分 考核方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负责人多加0.5学分) 国家级项目 记3—4学分 提交项目申报书、结题报告、
学术论文、成果等
省级项目 记3—4学分
校级项目 记2—3学分
系级项目 记1—2学分
5.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或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挑战赛记分减半)
4
内 容 学 分 考核方式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
一等奖 记4学分
获奖证书或相关文件
二等奖 记3学分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 一等奖 记3学分 二等奖 记2学分
其他奖 记1.5学分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级 一等奖 记2学分 二等奖 记1.5学分
其它奖 记1学分
6.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内 容 学 分 考核方式
科技小制作、小发明
和小作品
主要负责人 记2学分
提交工作总结和实物成果等
(附指导教师或学生导师证
明)
其他参与人 记1学分
7.发表论文或文章
内 容 学 分 考核方式
在各类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
论文
第一作者 记4学分
发表的文章和论文原件
(项目论文不在此项记分)
第二作者 记3学分
第三作者 记2学分
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 记3学分 第二作者 记2学分
第三作者 记1学分
在各类报纸上发表文章(限2
学分)
校级以上报刊 记1学分
系报 记0.4学分/篇
8.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限2学分)
内 容 学 分 考核方式
社会实践
(限1.5
学分) 社会调查 参与校级或系级获奖记0.5学分/每项 校级获奖记1学分/每项 提交活动计划、有关证明材料、活动总结及调查报告等 社会公益活动 累计一周 记1学分
参加志愿者活动 累计一周 记1学分
5
寒暑假工作实践 累计两月 记1学分
各级学生会、社团工作 校级以上学生会、社联 记0.5学分/每学年 提交工作计划、总结
系级学生会、社团 记0.4学
分/每学年
9、参加各类文体比赛
内 容 学 分 考核方式
大学生参加校级各类文体比
赛(系级减半)
一等奖(前2名) 记2学分
获奖证书或相关文件 二等奖(3—6名) 记1学分
三等奖(7—8名)记0.6学分
10、英语四级0.5学分,六级1学分。
11、其他国家等级证书加0.5学分。
12.其它 成功创业者记4学分;考上硕士研究生记4学分
6
吕梁学院数学系20--- 学年第 学期各类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申请汇总表
专业: 班级: 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姓名 学号
大学生组织和开展的各种学术活动 参加各级各类 大学生竞赛活动 参加或参与
各种科研课题
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发表论文或文章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总学
分
申请项目及材料件数 申请学分 申请项目及材料件数 申请学分 申请项目及材料件数 申请学分 申请项目及材料件数 申请学分 申请项目及材料件数 申请学分 申请项目及材料件数 申请
学分
班主任意见 系考核组意见
本表一式两份,班级档案和系办公室各存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