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俄罗斯(一)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2: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 设进行过大量的探索,列宁主义在探索中创新和发 展,这些探索的经验教训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探索 现代化 民族问题的探索 政权、政党建设的探索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革命思想。 (3)阅读《资本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民主革命者→马克思主义者)
2.形成:
大学研究革命理论,参加早期革命活动。
一个党是不是真正的工人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 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是谁领导它以及它的行动和 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 党是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列宁
思考:列宁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怎样的准备? 俄国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哪年建立的? 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二)组建无产阶级政党
1.建党的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创建“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2)理论准备: 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2.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903年)
(1)成立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背景: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2)内容:余粮征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强制劳动 (3)作用:集中力量,争取战争胜利
2.新经济政策(1921.3)
(1)背景:经济政治危机,农民对余粮征集制极为不满 (2)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开放市场、
允许自由贸易、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等
(3)作用:经济恢复,政权巩固(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创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2、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3、制定党纲, 创建布尔什维克党 三、领导十月革命
俄罗斯教案

俄罗斯教案题第3课俄罗斯(一)第1课时共1课时课型新授执教教师:教学目标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教学重点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
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读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俄罗斯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与较落后的轻工业形成的原因。
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阅读教材73------76导入新让同学们读图,找出世界上地跨两大洲的共有哪些国家,再看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出今天要学的内容。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1、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50°N~70°N。
)教师:前面我们学气候的时候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我们大家看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
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
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
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
(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世纪的欧洲【学习目标】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把握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实质,用历史的眼光认识西欧城市的发展进程。
认识中古时期的欧洲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概述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方式,理解城市兴起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与对外战争的影响。
梳理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查士丁尼法典》形成的过程,培养对中古时期的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1.重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2.难点: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征【新课讲解】导入概念解析中古时期又称中世纪(约公元476-公元1453年),传统上被认为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阶段,被称为“黑暗时代”。
大事年表395年罗马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481-843年法兰克王国843年凡尔登条约新课讲授一、西欧封建社会1、封君封臣制度材料1 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西欧封建社会诞生。
作为西欧封建社会两大特征之一的封君封臣制度当然也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与自然经济的产物,融合了罗马因素与日耳曼因素。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
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1)原因:社会动荡,自然经济,封建主无力控制全部土地(2)特点:层层分封、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3)影响:材料 2 每个领主在其领地内享有独立的经济、行政和司法特权,王室官吏包括国王在内也不能随便干预这些领主的领地事务,甚至国王本人未经允许也不能随便进入。
——《西欧封建制度的立宪主义内蕴》影响:封君是统治阶级,提供土地与保护封臣;封臣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封君,从而出现了王权统治与分裂割据的双重结果。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22张PPT)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概念解读: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该时期也是欧洲的封建社会或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 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 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中 世纪,为什么是中?那是说,上面接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下 面接着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进入近代了。所以中间这段就 叫做中世纪。
政治: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经济:瓦解了庄园和农奴制度,推动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推动了工商市民阶层的兴起。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古西欧谚语
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 ——马克思
3、基本文化特征:基督教会
(1)经济: 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 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3)思想: 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材料三:《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积极性:是罗马-法--的《集社大会变成迁者与,<推罗马动民帝法国大长全治>的久编安撰》
材料四:(十现五实、)十,六是世纪欧,洲西民欧法各的国基,础除,英影国外响,后普世遍出现了“采用
罗马法”的热潮。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利被迫妥协,去向教皇请罪。教皇故意 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
不予理睬,去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 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
德皇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 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同意恢复他的教 籍和帝位,但仍然剥夺了他的权力。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
古
2、中世纪后期(11世纪——15世纪)
时
(1)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
期 的
(2)生产力提高、城市兴起(自治)
欧
(3)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洲
拜占庭(罗马法)
中古东欧
俄罗斯(帝国扩张)
中古 欧洲 具有 政治 经济 文化 的多 元特 征
C.反抗蒙古的统治
D.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随堂检测
1.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A.封建领主权力变化过程 C.王权演变历程
B.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
课堂小结
1、中世纪前期(5世纪——11世纪)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核心)
中古西欧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制(经济社会基础)
2.庄园
(经济基础)
3.农奴制度
(阶级关系)
1.封君封臣制度 (1)背景:社会动荡;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内容: ①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②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③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3)特点 以土地为纽带 等级森严 具有契约意识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 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 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 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一)建立
盎格鲁-撒克逊 诸王国
日耳曼部落
பைடு நூலகம்西哥特王国
法兰克王国
斯拉夫部落
(二)基本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政治表现)
社会性质 维持形式 统治关系
封建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维系 封臣只对直接封君负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第3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50)

3.七月流血事件——抛弃幻想
经过: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遭镇压 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材料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 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 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 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 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 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 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马克思主义诞生
空想—科学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理论—实践
第三阶段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理想—现实
解
放 人 类
社 会
的主
阳 光
义
大
道
原因:沙俄因参加“一战”而造成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
时地: 1917年3月,彼得格勒
结果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指方向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1)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2)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意义:指明革命方向,准备和平夺权
联系
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基础,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 的发展和延伸
从十月革命的历程看其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 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是俄国取得了革命的 胜利。 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得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 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 的阶段。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 命形式夺取政权。
高中历史 第3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1.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 国内: 主义国家, 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 现 国家现代化 创造了重要前提。 创造了重要前提。 2.国际: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 国际: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第一个社会主义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榜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样,开辟了 无产阶级革命 思想武器 的新时代; 的新时代;为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 和实践指导力量。 和实践指导力量。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1871年起义 1871年起义
图二
1917年攻打冬宫 1917年攻打冬宫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2)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图一与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点? (3)图一与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点? 图一与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点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图片分析能力及史实再现能力。 本题考查图片分析能力及史实再现能力。 从图一和图二的有效信息“1871年”、“1917年” 从图一和图二的有效信息“1871年 1917年 可分别推断出为巴黎公社起义和十月革命。 可分别推断出为巴黎公社起义和十月革命。其它问 题回顾所学知识则可作答。 题回顾所学知识则可作答。
4.列宁在十月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列宁在十月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 (1)《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方向。 (1)《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方向。 (2)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2)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3)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3)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4)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 (4)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了捍卫苏维埃政 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 权的斗争。 权的斗争。 5.如何理解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 利益? 利益? 提示 人民民主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人民民主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和平法令》满足了人民的和平要求,《土地法 和平法令》满足了人民的和平要求, 令》满足了人民的土地要求。 满足了人民的土地要求。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清单--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知识】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1.政治特征——封君封臣制:概况(1)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授予土地者为,领取土地者为。
(2)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影响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局面2.经济特征——庄园与农奴制度:(1)地位: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概况:①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3.庄园秩序的维护: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知识点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中古西欧的王权:(1)封建制初期:,王权软弱。
但是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中古中后期——王权加强。
①原因:社会环境稳定,。
②西欧主要王权国家。
a.英国:到15世纪晚期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b.法国:法兰西国王击败各地,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c.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在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中古西欧的城市:(1)城市的兴起。
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获得一定发展。
②逐渐复兴和繁荣。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争取自治权。
①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
②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中古西欧的教会:(1)教会的经济特权: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
(2)教会的等级制度。
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
②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知识点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1)扩张。
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逐渐演变为。
②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的高脚屋
第3课 俄罗斯(一)
第3课 俄罗斯(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地形
第3课 俄罗斯(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地区以 平原为主,主要有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主 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第3课 俄罗斯(一)
丰富的自然资源
俄罗斯领土广大,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自然资源能够自给 的大国之一。多种自然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资源总储量的80% 分布在亚洲部分。
第3课 俄罗斯(一)
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3课 俄罗斯(一)
丰富的自然资源
俄罗斯森林资源分布
俄罗斯森林蓄积量居世界第1位;河川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2 位;煤炭储量居世界第1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1位。
俄罗斯大部分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 候(包括亚热带针 叶林气候),北极 圈以北属寒带气候, 太平洋沿岸南部地 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其中西伯利亚地区 冬季漫长而寒冷, 夏季短促而凉爽,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欧洲部分收大西洋 影响,较为温暖湿 润。
返 回
第3课 俄罗斯(一)
俄罗斯的乡村建 筑,多就地取材,故 有“木屋王国”的称 号。其中高纬度的木 屋常建成高脚屋形式, 上层房屋与地面不直 接接触,以防止室内 热量通过地面散失。
第九单元 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
第3课 俄罗斯(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3课 俄罗斯(一)
俄罗斯的国徽
跨东西两个半球的国家,是联合 国常任理事国
双头鹰的寓意在这里突出了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的地理特征
第3课 俄罗斯(一)
莫斯科红场
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的象征
第3课 俄罗斯(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疆域
第3课 俄罗斯(一)
导入1
芭蕾舞剧《天鹅湖》
第3课 俄罗斯(一)
导入2
克里姆林宫
第3课 俄罗斯(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第3课 俄罗斯(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在地球上的位置
第3课 俄罗斯(一)
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3课 俄罗斯(一)
丰富的自然资源
鄂毕河入海口(卫星图)
第3课 俄罗斯(一)
丰富的自然资源
油田
第3课 俄罗斯(一)
丰富的自然资源
煤矿
返 回
第3课 俄罗斯(一)
结 束
第3课 俄罗斯(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领土跨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东西距离超过1万千米,陆地面积1700 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约1.5亿(2000年),有 13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第3课 俄罗斯(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