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家族是否属于高门士族?

合集下载

历史上知名的门阀大族:盘点古代十大门阀世族

历史上知名的门阀大族:盘点古代十大门阀世族

历史上知名的门阀大族:盘点古代十大门阀世族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由于论者所持角度互异,史书对这种特殊阶级的称谓颇不一致。

例如:指家门贵盛者,称为“高门”、“门第”;强调世代做官者,称“士族”、“世家”。

至于“世族”一词,兼指政治、社会、文化地位而言,意含较广。

直至现代,门阀等词汇,仍被用作对有名、有钱、有权有势之家族的别称。

典故“第”,指直接面向大街开的院门,这是古代身份地位高尚的标志。

门第指家族背景、地位贵贱。

而阀阅一词则最早见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这些有功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后裔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所以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

阀阅指家族功绩、官历等。

这些身份地高位显的功臣,其权势往往不止一代,他们的后世子孙也在这种庇荫之下,通过各种途径,担任朝廷的要职,形成家族、姓氏势力。

于是,人们称呼这样的家族为门阀。

一些朝代甚至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了门阀所享有的特权,这就成为了门阀制度。

世族和贵族的定义和标准有分别的,虽然有重复之处,但贵族是以正式的爵位等头衔固定,由国家政权所册立的,可以因为政权迭更或受封者犯罪或不得势而被褫夺,而且有些贵族的定义,只限于受勋者本人(如终身贵族),所以不能以某个人是贵族家庭出身,本人就自动成为贵族。

而世族是社会上以人物的背景而接受和承认,故在君主制中,一些王朝败亡后,旧有的王室和贵族只要没有被屠杀殆尽,并未被新政权册封,但受到民众的尊敬且不须隐姓埋名的话,便可以视为非贵族的世族,而在共和政体中连续超过一代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实权的家族也常被视为世族。

《三国演义》 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

《三国演义》 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2)一、司马懿生平 (2)(一)出生简介 (2)(二)与诸葛亮的角逐较量 (3)(三)高平陵政变 (4)二、对司马懿的评价 (5)(一)作者罗贯中倾向:批判,非正义的一方 (5)(二)前贤观点:青睐、功过是非分明 (5)(三)个人观点:不得已之反抗 (6)后记 (7)致谢 (7)注释 (8)参考文献 (8)文献综述 (9)《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作者:程秋霞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摘要: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出场较晚,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三国中热闹大多都在前半部,舞台上的风光,都被最早的角色抢光了,他显得不那么光彩出色,但是,在这段历史中,他是一位靠耐性、权谋、机智、残忍,夺得胜利并且是最了不起的大赢家。

司马懿与曹魏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三朝元老的托孤大臣他始终坚持自己韬光养晦的生存之道,与曹爽明争暗斗十余年最终在高平陵政变中落下帷幕。

Abstract: Simayi play late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 doms, was a mysterious figure, the three countries in the m ost busy in the first half, the scenery on the stage, was the earliest picked up, the role of his excellent less glor ious, but, in this period of history, he is a patient, the tactics, witty, cruel, and win the victory and is the most amazing big winners. Simayi associated with cao wei regime, as minister of the same entrust an orphan to he always adh ere to its survival, more than 10 years of competition with Mr Eventually ended in GaoPingling coup.关键词:三国演义;司马懿;形象;不得已反抗;Key words: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Simayi. Image;To resist;引言在《三国演义》(后简称“演义)中,作者罗贯中成功的塑造了诸多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如奸诈诡谲的曹操,忠厚仁义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还有人格魅力几乎接近完美的赵云。

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时, 司马孚为何痛哭流涕

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时, 司马孚为何痛哭流涕

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时, 司马孚为何痛哭流涕公元266年,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让,定国号晋,魏晋易代。

司马孚作为司马炎的叔祖,告别曹奂时泪流满面地说:“ 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

这位司马家族的长老已不是第一次令掌权者极为难堪。

点击加载图片司马炎(236-290年)早在司马师执政时,魏帝曹芳被废离宫,司马孚就旁若无人地放声痛哭。

魏帝曹髦被司马昭手下杀掉时,朝廷百官都不敢去,司马孚却“枕帝尸于股,号哭尽哀”。

司马孚为何屡次做出有损家族颜面、不符合家族(皇族)利益的举动?司马孚是司马懿之弟,生于180年,以当时罕见的九十二岁高龄卒于272年,一生横跨汉末、曹魏和晋初三个历史时期。

司马孚不仅参与了司马氏从地方儒学家族到曹魏权臣家族,进而成为新朝代领导者的完整历程,也见证了士大夫的代表性行为风范从砥砺名节、舍生取义向隐逸谈玄、放纵不羁的转变。

点击加载图片司马家族谱系(部分)东汉中后期,士人扬清激浊、舍命不渝西汉和东汉都存续两百年左右,但东汉进入中期之后就长期衰落,宦官和外戚轮流掌控朝廷,政治黑暗腐败。

士大夫群体一方面大起清议,扬清激浊,以明邪正之道,一方面奋其智力,打击宦官和外戚,以挽救危局,东汉政权才得以勉强支撑,近百年倾而未颠,决而未溃。

在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时期(149-219年),司马家族已被视为儒学家族。

司马防为人方直公正、近乎古板,对八个儿子的要求极为严格,“诸子虽冠成人, 不命曰进不敢进, 不命曰坐不敢坐, 不指有所问不敢言”。

司马孚出生之时,是第二次党锢之祸后期。

168年,太傅陈蕃与大将军窦武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先发制人,两人皆被杀。

宦官集团趁机诬陷党人,以皇帝名义大兴牢狱、缉拿士人,党锢之祸再起。

七、八百名党人遭杀害、流徙和禁锢,党人的父子兄弟、门生故吏甚至五服以内的亲属,皆被罢免官职,禁锢终身,其中代表者是李膺、杜密和范滂等人。

点击加载图片李膺(110-169年)李膺,是党人“八俊”之首,为人刚正不阿,而且“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

历史趣谈:晋元帝司马睿是怎样建立自己的政权的

历史趣谈:晋元帝司马睿是怎样建立自己的政权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晋元帝司马睿是怎样建立自己的政权的
导语:司马睿是中国封建皇朝中最少权威的一位开国之君。

他之所以能够称帝于江南一隅,不是凭借他本人的权威或者实力,而是因为他出身的西晋皇室在
司马睿是中国封建皇朝中最少权威的一位开国之君。

他之所以能够称帝于江南一隅,不是凭借他本人的权威或者实力,而是因为他出身的西晋皇室在当时已成为汉族政权的象征。

只有在这一旗号之下,北方的大族才能在江南立足,南方的大族才能来自北方的各种势力。

在拥立司马睿的大族中,琅邪王氏的势力最强,影响最大,在司马睿建立东晋朝的过程中,他的所有政治活动和各项政策都与王氏家族的关系极大。

后来司马睿试图摆脱扶植者对他的控制,但是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这种努力不但没有成功,还终于引发了王敦之乱,导致他的受辱身亡。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

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司马睿,公元276年(咸宁二年)生于洛阳,祖父琅琊王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子,魏帝曹芳正始年间,始受封为南安亭侯。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从而控制了曹魏政府的实权。

之后,司马懿分别派诸子出任境内几个重要地区的都督。

司马伷以宁朔将军之职坐镇邺城。

邺城是曹操封魏时的都城,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素为屯兵屯粮的重镇。

司马伷被委镇此地,反映了司马懿对他的重视。

公元290年,司马觐去世,年仅十五岁的司马睿依例袭琅邪王爵。

同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去世。

继立的司马衷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
生活常识分享。

静水流深末世枭雄——评大军师司马懿

静水流深末世枭雄——评大军师司马懿

0592017.08第1期文化大观么类型都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程度的快感。

像《奔跑吧兄弟》这个节目流程中的两种形式:多个小任务及追逐战或一个主要追逐战,成功胜出的队伍或个人,将获得该期奖品。

并且几乎每期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都是撕名牌,观众所喜爱的明星通过娱乐的方式,“斗智斗勇”地撕对方的名牌。

这样的流程会让观众有所期待,期待自己喜爱的队伍赢得比赛,并通过撕名牌的“搏斗”来满足自己争斗的欲望,于是在观看《奔跑吧,兄弟》类似的综艺节目的过程之中,观众会暂时忘却自己的哀伤以及痛苦,他们的日常生活趣味被综艺节目等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以娱乐大众的大众文化“审美”方式所替代。

四、结语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我静水流深 末世枭雄——评大军师司马懿 电视剧《军师联盟》正在热播,剧中吴秀波饰演司马懿演技爆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前我们说起三国,总会想到曹操、关羽、刘备、诸葛亮等,这些人固然是一世之雄,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说三国最大的赢家,无疑是司马懿。

曹操和曹丕奋斗了一辈子,让魏国成为最强的国家,没想到是为司马懿做了嫁衣。

司马懿趁皇帝年幼就夺了大权,为儿子篡位铺平道路。

在他死后10多年,司马炎就逼曹奂退位,建立了西晋,并追封司马懿为宣帝。

虽然网上有不少人说这部剧有给司马懿“洗白”之嫌,完全没有以往司马懿给人留下的阴险狡诈的感觉,但有时候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一个历史人物,反而能解读出不少新意,增进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其中司马懿的做人智慧就历来为人所称道,虽然看起来很小人、很腹黑,但他毕竟是成功者,是笑到最后的人。

连伟大领袖毛泽东都曾经这样评价过司马懿,“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重臣”,还曾在《三国志•陆逊传》中评注 “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那么,司马懿到底有哪些做人智慧,能在善于猜忌的曹操手下不被怀疑,并最终取得信任,掌握大权,将魏国和天下玩弄于鼓掌间的呢?一、虚怀若谷,谨言慎行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司马懿的出身。

西晋王朝兴亡启示录:一个短命王朝50年的治国失误

西晋王朝兴亡启示录:一个短命王朝50年的治国失误

西晋王朝兴亡启示录:一个短命王朝50年的治国失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和他建立的政权对历史和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这就是司马氏及其建立的晋王朝。

司马氏先后建立了西晋和东晋两个政权。

西晋建立于265年,280年灭东吴,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汉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但十年之后,爆发“八王之乱”,接着永嘉之乱、五胡内迁,流民起义,全国陷入大混乱,316年,西晋灭亡。

西晋共51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在西晋王朝建立过程中,司马懿是奠基者。

他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曹魏大权,中经司马师、司马昭的苦心经营,到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建晋,再到最后一个皇帝晋愍帝司马邺被毒死,西晋灭亡。

西晋的兴和衰与司马家族紧密相连,从始至终充满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研究西晋的兴亡过程,可以深刻、形象地理解“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一兴亡周期律,从西晋的兴衰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低调展才华司马懿赢得曹操信任在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更迭有多种形式,如,有的王朝是经过急风暴雨般的农民起义之后建立的;也有以和平的方式--禅代,后者将前者赶下台。

西晋王朝所谓禅代,实则宫廷政变,乍看是和平交接,却是经过了激烈的政治博弈,赢家稳操胜券,败者体面下台而已。

司马氏取代曹魏,就是经历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才打败政敌的。

其历程可谓惊心动魄,血雨腥风。

司马氏是河内温县远近闻名的大族,世代为官,司马懿的祖父辈,三代均为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可谓高门望族,远近闻名,属于士族阶层。

司马家族有一定的文化传承。

“伏膺儒教”,其家风受礼教影响较深。

司马防对子女教育要求严格,把家庭当作模拟朝廷,“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

司马氏显赫的家世与宦官之后的曹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虽然司马家族中有的人与曹操关系不错,但从内心深处而言,司马氏家族不少人是看不起曹操的。

尤其是司马懿,他对曹操控制汉献帝,掌控朝政大权的行径十分不满,更瞧不起曹操的出身,“不欲失节屈从曹氏”。

中国历史上的豪门巨族

中国历史上的豪门巨族

中国历史上的豪门巨族要列举中国历史上的豪门巨族,我们先做一个划分,豪门巨族这四个字在不同时期也改一改。

东汉到唐末为第一阶段,我们称他们为门阀士族,或者高门;五代白马之祸到清末是第二阶段,我们称他们为名士望族;清末到现在是第三阶段,我们称他们为著姓高族。

之所以称第一阶段的这些家族为门阀士族,门阀二字表示他们的对政局影响力,士族二字表示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古代贵族精神。

之所以称第二阶段的这些家族为名士望族,是因为这些家族依靠家族里的名士构成家族的名望,而名士的产出很不稳定,他们一般是阶段性的地区望族。

第三阶段之所以称他们为著姓高族,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力比起前两个阶段还是明显下降了。

第一阶段门阀士族的形成与汉武帝“独尊儒术”有关,两汉时期选任官员有三个路子:察举制、征辟制和任子制,以察举制为主,察举制就是由郡国举孝廉。

无论哪种选任官员的方式,都是懂经学者为主。

之所以用经学取士,是因为经学的研究是透过不可更动的文本,来阐发可以更动的注释,非常适合用来作为处理政事的准则。

经学不易学,而且当时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学习经学的成本非常高昂,往往只有有钱人家才学的起,而且经学难以理解,需要有人教授,经学大师往往只会将自己的见解传授给自家子弟,所以选出来的官往往是郡国里面的官家子弟。

东汉时期有“遗子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的说法。

朝廷以经学取士,而经学又代代相传,累世经学而至累世公卿,逐渐形成了名门望族,门阀观念也渐渐形成了。

东汉时期:1、汝南袁氏,累世专攻一经《易经》,世传《孟氏易》,东汉初期家族兴起,号称四世三公,代表人物袁绍、袁术。

2、弘农杨氏,累世专攻一经《尚书》,先祖杨敞西汉昭帝时即为丞相,号称四世三公,代表人物杨震、杨修。

3、平舆许氏,汉灵帝时许敬为太尉,与其子许训、其孙许相一起,三世三公。

代表人物许慎、许劭。

4、桓氏,传为齐桓公后代,没有郡望,累世专攻《欧阳尚书》,代表人物桓荣,东汉明帝时封关内侯。

后世有谯国桓氏。

历史趣谈曹魏怎么灭亡的 司马懿如何夺取曹魏帝王宝座

历史趣谈曹魏怎么灭亡的 司马懿如何夺取曹魏帝王宝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魏怎么灭亡的司马懿如何夺取曹魏帝王宝座导语:司马懿出生之前,就全面占了曹操上风。

首先是身高。

司马懿拥有高大的身材,魁伟的相貌。

司马氏家族有个遗传基因:个高。

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司马懿出生之前,就全面占了曹操上风。

首先是身高。

司马懿拥有高大的身材,魁伟的相貌。

司马氏家族有个遗传基因:个高。

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史书上确切记载着他“长八尺三寸”。

当时的八尺三寸,折合今天的一米九还要多。

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十二岁的时候,已长得高大健硕,俨然成人。

司马朗去参加有年龄限制的童子考试,监考官直接把他揪了出来,怀疑他隐瞒年龄。

司马懿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基因,也拥有傲人的身材和相貌。

颜值低一分,奋斗多十年。

司马懿凭借基因,还未出生就拥有了超出一般人的优势,他凭借身材和相貌,就会获得很多人奋斗十年甚至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机会。

可是,完全可以靠脸吃饭的司马懿,却完全可以不靠脸吃饭,因为他还可以和人拼爹,拼爹的爹,乃至拼祖宗。

司马氏族是名门世家。

先祖司马卬在战国末期曾任赵国大将,后来加入项羽的反秦部队。

项羽如日中天之时,分封十八诸侯王,司马卬被封为殷王,与他并列的有旧秦名将章邯,也有后来与项羽、刘邦分庭抗礼的猛将英布,更有汉高祖刘邦。

到司马懿出来混的时候,虽然项羽分封十八王已是近四百年之前的事儿了,但是每每司马懿与人见面,对方啰啰嗦嗦介绍半天自己家世,司马懿只需淡淡地说一句:“在下殷王后裔,先祖与我大汉高祖同时受封。

”然后,全场无声。

司马卬的八代孙司马均,曾任东汉征西将军。

司马均的儿子司马量,司马量的儿子司马儁,都曾担任太守。

司马儁的儿子司马防,先后在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懿的家族是否属于高门士族?
首先要区分“世族”“豪族”“士族”,已故田余庆先生认为:魏晋士族是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

东汉所见的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的先行阶段的形态。

魏晋士族,就其中任一个宗族而言,分为两种类别,一类是由东汉的世家大族转变而来,基本保持了儒家传统,或沾染玄风,或由儒入玄;另一类则是乘时而起的新门户,不来源于世家大族,而有些则介于两则之间,也即是“豪族”。

而世族与豪族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家学传世”。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河内温县司马氏,司马氏在东汉末年很明显地经历了“从武入文”的过程。

司马先氏可考以司马懿高祖司马钧始,司马钧活跃于东汉安帝末年,主要为邓骘僚佐,因平定羌乱升左冯翊行征西将军。

是不折不扣的军功家族出身。

晋书记载了一段武帝与胡贵嫔的对话:帝尝与之摴蒱,争矢,遂伤上指。

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拒诸葛,非将种而何?”帝甚有惭色。

——这段话意思是武帝骂胡芳是将门家世,胡芳反唇相讥司马氏也是将门出身,武帝无言以对。

而司马氏在司马钧之孙司马儁开始显露出儒者气象,至儁子司马防更甚,但了解东汉末年世族特点的想必记得起我们刚才说的“经学传家”。

真正的世族是重章句之学,专守一经,
累世相传,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

而司马儁、防父子则是“博古好学,雅好《汉书》名臣列传。

”而此时司马家的联姻对象还主要是河内的地方豪族,与真正的世族之间还没有发生联姻关系。

而司马防的八达,特别是司马懿、司马孚的显名和入仕,主要还是靠着同郡士人的臧否品评和不遗余力的引荐提携。

而随着司马氏在政治上的日益显贵,曹魏亲贵、两汉名族才成为其主要联姻对象,而同郡的联姻因为政治地位的落差,反而受到鄙视和揶揄。

故而,司马氏从未成为过“世家大族”,而是由“地方豪族”进而成为“魏晋士族”进而“皇族”的。

而司马氏其后经常因此出身遭到过揶揄。

司马氏也腆着脸将其祖先上推到秦末因平定河内而被项羽封为殷王的司马卯。

所题主想仔细厘清司马家族的崛起脉络,可参看仇鹿鸣先生的大作《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