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实验8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Ⅰ.斐林-酚试剂法 [原理] 斐林(Folin)-酚试剂法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其中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与铜试剂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第二步是此络合物将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还原,生成磷钼蓝和磷钨蓝的深蓝色混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含量成正相关。
在650nm时比色测定的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100倍。
由于肤键显色效果增强,从而减少了因蛋白质种类引起的偏差。
该法适于微量蛋白的测定(范围为5~l00μg蛋白质)。
[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材料各种植物材料。
(二)仪器设备 722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定量加样器,冷凝回流装置一套,研钵,离心管,刻度移液管,微量滴定管,试管等。
(三)试剂 (1)0.5mol/L Na0H。
(2)斐林-酚试剂甲液:由A、B两种溶液组成:A液:4%碳酸钠(Na2C03)溶液与0.2mol/L氢氧化钠(Na0H)溶液等体积混合。
B液:1%硫酸铜(CuS04·5H20)溶液与2%酒石酸钾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使用前将A与B按50:1的比例混合即成,此试剂只能在使用当天配制。
(3)斐林-酚试剂乙液:称取钨酸钠(Na2W04。
H20)100g,钼酸钠(Na2Mo04·2H20)25g,加蒸馏水700ml溶解于1500mL的圆底烧瓶中。
之后加入85%的H3PO450mL,浓Hcl 100 mL,安上回流装置(使用磨口接头,若用软木塞或橡皮塞时,就必须用锡铂纸包起来),使其慢慢沸腾10h。
冷却后加入硫酸锂(Li2SO4.H2O)150g,蒸馏水50ml,溴水2-3滴,打开瓶口煮沸15min,以逐出过量的溴,冷却后溶液呈黄色(若仍绿色,须再滴加几滴溴水,继续煮沸15min)。
待冷却后稀释至1000ml,过滤入棕色瓶中保存。
使用时大约加水1倍,使最终浓度相当于1mol/L酸度。
因此在使用前应进行标定。
实验8-可溶性总糖的测定(蒽酮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强酸可使糖类脱水成糖醛或羟甲基糖醛,生 成的糖醛或羟甲基糖醛与蒽酮脱水缩合,形成 糖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该物质在630nm处有 最大吸收。在10-100μg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 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这一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糖含量在30μg 左右就能进行测定,所以可做为微量测糖之用。 一般样品少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方法比较合适。
三、实验器材
1、仪器:分光光度计 2、试剂 1%蔗糖标准液:P110 100ug/L蔗糖标准液:P110 浓硫酸; 蒽酮乙酸乙酯试剂:1g 蒽酮溶于50 mL 乙酸 乙酯中,贮藏在棕中可溶性糖的提取与测定 (1)可溶性糖提取:将干净植物叶片剪碎混匀,准确称取0.10 克-0.30g3份(三个平行),放入刻度试管中,管内加入510ml蒸馏水,盖上塞子,沸水中提取30min,提取液过滤至 25ml容量瓶,反复冲洗试管及残渣,定容至刻度。 (2)测定:吸取0.5ml提取液于大试管中,加入蒸馏水1.5ml,加 入蒽酮乙酸乙酯试剂0.5ml和5ml浓硫酸,混匀,盖上塞子, 沸水浴中准确保温1min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在630nm波长 下比色。
2、蔗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1)取6支大试管,按下表数据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 的蔗糖溶液:
管号
水(ml) 蔗糖含量(μg)
0
2 0
1
0.2 1.8 20
2
0.4 1.6 40
3
0.6 1.4 60
4
0.8 1.2 80
5
1.0 1.0 100
100ug/L蔗糖标准液(ml) 0
(2)在每支试管中立即加入蒽酮乙酸乙酯试剂0.5ml 和5ml浓硫酸,混匀,盖上塞子,沸水浴中准确保温 1min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在630nm波长下比色。 以标准蔗糖含量作横坐标,以吸光值作纵坐标作标 准曲线。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件9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计算
可溶性蛋白含量 (μg/g.FW)=标准曲线上查得的 蛋白质量( μg ) × 提取液体积5/0.1
示意如下:
0.35
Y=-0.00381+0.032029*X 0.30 r=0.9992
0.25
Absorbance
0.20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叶 色变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溶性蛋白)
课上笔记
三个指标
– 蛋白质含量
考马斯亮蓝
– 新叶2份 – 老叶2份,一次次加 – 转移到1.5毫升 – 显色反应做2次,合计4次(调零磷酸+考马斯亮蓝
– MDA含量
沉重,磨好, 反求诸己
实验原理
in darkness at 30
No 3: 10ppm ABA 20 ml 提取
称叶龄差异明显的叶片各1.00g ,加入5ml 磷酸缓冲液(50mmol, pH值为7.8)及少量石英砂,于冰浴中研磨提取,匀浆液以10 000g 离心力作用下(4度)离心10min,其上清液即为蛋白提取液。
显色反应
可溶性蛋白测定:缓冲液提取后可溶性蛋白溶于 上清液中,蛋白质提取液与考马斯亮蓝G-250反 应呈蓝色。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峰。
实验步骤
制备匀浆
48小时前预处理:称取叶片三份,每份1g(最好打圆孔),30度恒 温箱放置。
No 1: water 20ml (control);
No 2: 10ppm BA 20 ml; ℃ 2d.
0.15
0.10
0.05
0.00 0
2 4 6 8 10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食品、药物、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之一是比色法。
比色法是通过蛋白质与某种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色产物,再利用光度计测定产物的吸光度来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
其中,最常用的试剂是布拉德福试剂和伯尼斯试剂。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比浊法。
比浊法是通过蛋白质与某种试剂发生沉淀反应,根据沉淀的浑浊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常用的试剂有硫酸铵和三氯乙醛。
比浊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氨基酸分析法。
氨基酸分析法是通过水解蛋白质,然后利用色谱仪或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水解产物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从而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蛋白质的成分分析非常准确,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最后,还有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生物素标记法。
生物素标记法是将生物素标记在蛋白质分子上,然后利用生物素与酶的特异性结合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高灵敏度的蛋白质测定非常有效,但需要专门的标记试剂和设备支持。
总之,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用方法能够为大家在蛋白质含量测定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 (1)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标准曲线: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
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在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下, 逐一测定吸光度,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 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即标准曲线。
4、氮素代谢: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和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
5、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6、真空渗入: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7、离心技术:是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离心场中的沉降行为而发展起来的。
它是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分子大分子物质必备的手段之一,也是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8、电泳: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 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9、同工酶:凡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10、迁移率: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1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位,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
2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普遍存在动植物体内的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酶。
21、硝酸还原还原酶: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
22、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诱导生成的酶。
如硝酸还原酶可为NO3-所诱导生成。
二、填空:1、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时,绘制标准曲线是标准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
2、常用的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Folin-酚试剂法(Lowry 法) 、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紫外吸收法。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实验指导书:候书林主编.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科学出版社,2004 实验一、植物组织渗透势测定-质壁分离法实验二、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及理化性质鉴定实验四、叶绿素a,b 含量测定实验五、植物体内几种呼吸酶的测定实验六、植物叶面积测定实验七、植物根系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实验八、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及光合仪的使用实验九、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实验十、植物组织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实验十一、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实验十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实验一、植物组织渗透势测定-质壁分离法[原理]将植物组织置于对其无毒害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里处理一定时间,然后镜检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数,通常视野中有50%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定为初始质壁分离,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因而可把引起细胞初始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称之为等渗溶液,其溶液具有的渗透势即为细胞的渗透势。
由于很难正好找到引起50%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浓度。
因此通常用插值法求得等渗溶液浓度,代入公式即可计算渗透势。
[器材与试剂]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或具塞试管),记号笔,滴管。
试剂:蔗糖。
[方法与步骤]1. 配制0.2、0.3、0.4、0.5、0.6、0.7mol蔗糖/L水的质量摩尔浓度,贮6个试剂瓶中,必要时配制溶液浓度的相差可≤0.05mol蔗糖/L水。
2. 取6套干净清洁的小培养皿,用记号笔编号,将配制好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按顺序倒入各个培养皿中使成一薄层,盖好皿盖。
3. 将带有色素的植物组织或叶片(可选用有色素的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紫鸭跖草,蚕豆,小麦,玉米等叶的表皮)撕取表皮迅速分别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个培养皿中放材料3个左右,使其完全浸没,浸泡20-40分钟。
4. 到时后,取出表皮,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相同浓度的蔗糖,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的细胞数和细胞总数,直接或间接(插值法)地找出引起50%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浓度,即为细胞渗透浓度值。
设计性实验报告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报告题目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的测定课程名称: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实验学期: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的测定摘要本文以生菜、苹果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法(蛋白质)、蒽酮法(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结果表明:生菜的蛋白质含量为5.88(mg/g),糖含量为0.0739g/100g;苹果中蛋白质含量为0.2926(mg/g),糖含量为0.2126g/100g。
即说明:生菜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苹果,但苹果中的糖含量更高。
关键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蒽酮法,含量测定1、材料与方法1.1 蛋白质含量测定标准蛋白质溶液、考马斯亮蓝试剂、生菜、苹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钵、烧杯、电子秤、移液管、试管等1.2 糖含量测定200ug/ml标准葡萄糖、蒽酮试剂、浓硫酸、生菜、苹果试管、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研钵、电子秤、移液管、量筒、试管架2、实验步骤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2.1标准曲线的绘制取六只试管,按下表加入试剂,摇匀,向个管加入5ml考马斯亮蓝试剂,摇匀,并放置5min左右,以0号试管为空白对照,在595nm下比色测定吸光度。
以蛋白质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2样品测定2.2.1样品提取分别秤取生菜、苹果鲜样 0.25~0.5g,用5ml蒸馏水或缓冲液研磨成匀浆后,3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备用。
2.2.2 吸取样品提取液1.0ml(蛋白质含量适当稀释),放入试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蓝试剂,摇匀,放置2min后在595nm下比色,测定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查得蛋白质含量。
糖含量测定2.3.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取6支20ml具寒试管,编号,按下表数据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葡萄糖溶液。
在每管中均加入0.5ml蒽酮试剂,再缓慢地加入5ml浓H2SO4,摇匀后,打开试管塞,置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在620nm波长下比色,测各管溶液的光密度值(OD),以标准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值为纵坐标,作出标准曲线。
实验8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实验8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Ⅰ.斐林-酚试剂法[原理] 斐林(Folin)-酚试剂法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其中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与铜试剂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第二步是此络合物将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还原,生成磷钼蓝和磷钨蓝的深蓝色混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含量成正相关。
在650nm时比色测定的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100倍。
由于肤键显色效果增强,从而减少了因蛋白质种类引起的偏差。
该法适于微量蛋白的测定(范围为5~l00μg蛋白质)。
[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材料各种植物材料。
(二)仪器设备722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定量加样器,冷凝回流装置一套,研钵,离心管,刻度移液管,微量滴定管,试管等。
(三)试剂(1)0.5mol/L Na0H。
(2)斐林-酚试剂甲液:由A、B两种溶液组成:A液:4%碳酸钠(Na2C03)溶液与0.2mol/L氢氧化钠(Na0H)溶液等体积混合。
B液:1%硫酸铜(CuS04·5H20)溶液与2%酒石酸钾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使用前将A与B按50:1的比例混合即成,此试剂只能在使用当天配制。
(3)斐林-酚试剂乙液:称取钨酸钠(Na2W04。
H20)100g,钼酸钠(Na2Mo04·2H20)25g,加蒸馏水700ml溶解于1500mL的圆底烧瓶中。
之后加入85%的H3PO450mL,浓Hcl 100 mL,安上回流装置(使用磨口接头,若用软木塞或橡皮塞时,就必须用锡铂纸包起来),使其慢慢沸腾10h。
冷却后加入硫酸锂(Li2SO4.H2O)150g,蒸馏水50ml,溴水2-3滴,打开瓶口煮沸15min,以逐出过量的溴,冷却后溶液呈黄色(若仍绿色,须再滴加几滴溴水,继续煮沸15min)。
待冷却后稀释至1000ml,过滤入棕色瓶中保存。
使用时大约加水1倍,使最终浓度相当于1mol/L酸度。
因此在使用前应进行标定。
标定方法:取5ml福林-酚试剂乙液放入锥形瓶内,用1mol/L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突然转红再转灰绿时,即为滴定终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8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实验 8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Ⅰ.斐林-酚试剂法 [原理] 斐林(Folin)-酚试剂法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其中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与铜试剂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第二步是此络合物将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还原,生成磷钼蓝和磷钨蓝的深蓝色混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含量成正相关。
在 650nm 时比色测定的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 100 倍。
由于肤键显色效果增强,从而减少了因蛋白质种类引起的偏差。
该法适于微量蛋白的测定(范围为 5~l00μg 蛋白质)。
[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各种植物材料。
(二)仪器设备 722 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定量加样器,冷凝回流装置一套,研钵,离心管,刻度移液管,微量滴定管,试管等。
(三)试剂 (1)0.5mol/L Na0H。
(2)斐林-酚试剂甲液:由 A、B 两种溶液组成: A 液:4%碳酸钠(Na2C03)溶液与 0.2mol/L 氢氧化钠(Na0H)溶液等体积混合。
B 液:1%硫酸铜(CuS04·5H20)溶液与 2%酒石酸钾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使用前将 A 与 B 按 50:1 的比例混合即成,此试剂只能在使用当天配制。
1/ 8
(3)斐林-酚试剂乙液:称取钨酸钠(Na2W04。
H20)100g,钼酸钠(Na2Mo04·2H20)25g,加蒸馏水 700ml 溶解于 1500mL 的圆底烧瓶中。
之后加入 85%的 H3PO450mL,浓 Hcl 100 mL,安上回流装置(使用磨口接头,若用软木塞或橡皮塞时,就必须用锡铂纸包起来),使其慢慢沸腾 10h。
冷却后加入硫酸锂(Li2SO4.H2O)150g,蒸馏水 50ml,溴水 2-3 滴,打开瓶口煮沸 15min,以逐出过量的溴,冷却后溶液呈黄色(若仍绿色,须再滴加几滴溴水,继续煮沸 15min)。
待冷却后稀释至 1000ml,过滤入棕色瓶中保存。
使用时大约加水 1 倍,使最终浓度相当于 1mol/L 酸度。
因此在使用前应进行标定。
标定方法:取 5ml 福林-酚试剂乙液放入锥形瓶内,用 1mol/L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突然转红再转灰绿时,即为滴定终点。
计算其相当的酸度,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至相当于 1mol/L 的酸度。
在测定时要注意,因为酚试剂仅在酸性稳定,但此实验的瓜只在pH≠10 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当加酚试剂时,必须立即混匀,以便在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破坏前即能发生还原反应,否则会使显色程度减弱。
⑷标准蛋白质溶液:称取 25mg 牛血清蛋白,溶于 100ml 蒸馏水
---------------------------------------------------------------最新资料推荐------------------------------------------------------ 中,使终浓度为250μg/ml。
3/ 8
[实验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18mm×200mm 试管 7 支,编号, 1-7 分别加入 0mL、 0.1mL、 0.2mL、 0.4mL、 0.6mL、0.8mL、1.0mL 标准蛋白质溶液,用蒸馏水补足 1mL,使每管含蛋白量分别为0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200μmol/L、250μmol/L。
(2)用定量加样器给每支试管中加入 5mL 甲液,混匀,于30℃下放置 10min。
(3)再向试管中喷射加入 0.5mL 乙液,立即振荡混匀,30℃下准确保温 30min 在(4)以不加标准蛋白的 1 号管为空白,在650nm 下用 1cm 光径的比色皿测定吸光度。
以标准蛋白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二)样品的测定样品的提取:称取鲜样 0.5g,用 5mL 蒸馏水或缓冲液研磨成匀浆后,10000 r/min 离心 10min,取上清液1.0mL(视蛋白质含量适当稀释) 于试管中,然后重复标准曲线绘制中的 2~4 步骤,以空白管调零,测定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查标准曲线,求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结果计算] 样品中蛋白的含量= (mg/g) 式中:C 为查标准曲线值,μg;VT 为提取液总体积,mL;WF 为样品鲜重,g;Vs 为测定时加样量,mL。
' 注意事项还原物质,其他酚类物质及柠檬酸对此反应有干扰。
Ⅱ.考马斯亮蓝G-250 染色法[原理] 考马斯亮蓝
---------------------------------------------------------------最新资料推荐------------------------------------------------------
G-250(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测定蛋白质含量属于染料结合法的一种。
该染料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在稀酸溶液中当它与蛋白质的疏水区结合后变为青色,前者最大光吸收在 465nm,后者在 59511nm。
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1~1000μg),蛋白质与色素结合物在595nm 波长下的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考马斯亮蓝 G-250 与蛋白质结合反应十分迅速,2min 左右即达到平衡。
其结合物在室温下 1h 内保持稳定。
此法灵敏度高(比斐林-酚法还高 4 倍),易于操作,干扰物质少,是一种比较好的定量法。
其缺点是在蛋白质含量很高时线性偏低,且不同来源蛋白质与色素结合状况有一定差异。
[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小麦叶片及其他植物材料。
(二)仪器设备 722 分光光度计,研钵,烧杯,量瓶,移液管,具塞刻度试管等。
5/ 8
(三)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100μg/mL 牛血清白蛋白:称取牛血清蛋白25μ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mL,吸取上述溶液 40mL,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mL 即可。
(2)考马斯亮蓝 G-250 溶液:称取 100mg 考马斯亮蓝 G-250,溶于 50mL 90%乙醇中,加入 100mL 85%(W/V)的磷酸,再用蒸馏水定容到 1L,贮于棕色瓶中。
常温下可保存一个月。
[实验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绘制取 6 文具塞试管,按表2-29-1 加入试剂(0~100μg/mL 的标准蛋白)。
混合均匀后,向各管中加入 5mL 考马斯亮蓝 G-250 溶液,摇匀,并放置 5min 左右,用 1cm 光径比色皿在 595nm 下比色测定吸光度。
以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二)样品测定 (1)样品提取。
方法与斐林-酚试剂法相同。
(2)吸取样品提取液 1.0mI,放人具塞试管中(每个样品重复 2 次),加入 5mL 考马斯亮蓝 G-250 溶液,充分混合,放置 2min 后在 595nm 下比色,测定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查得蛋白质含量。
[结果计算] 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mg/g) 式中:C、VT、WF、Vs 的表示意义与斐林-酚法相同。
Ⅲ.紫外吸收法 [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色氨酸等残基在 280nm 波长下具有最大光吸收。
---------------------------------------------------------------最新资料推荐------------------------------------------------------ 由于各种蛋白质中都含有酪氨酸,因此 280nm 的光吸收度是蛋白质的一种普遍性质。
在一定程度下,蛋白质溶液在 280nm 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故可作定量测定。
核酸在紫外区(260nm)也有吸收,可通过校正加以消除。
[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小麦叶片及其他植物材料。
(二)仪器设备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刻度移液管。
(三)试剂 0. 1mol/L PH 7.0 磷酸缓冲液。
[实验步骤] (一)样品提取与菲林-酚法相同。
7/ 8
(二)测定取适量的样品提取液,根据蛋白质浓度,用 0.1mol/L pH7.0 磷酸缓冲液适当稀释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在 280nm 和260nm 波长下读取吸光度,以 pH7.0 磷酸缓冲液为空白调零。
[结果计算] 蛋白质浓度=1.45A280-0.744A260 mg/mL)蛋白质含量= 式中:( 1.45 和 0.74 为校正值:A280 为蛋白质溶液在 280nm 处的吸光度;A260 为蛋白质溶液在 260nm 处的吸光度;n 为稀释倍数。
思考题 1.测定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什么意义和用途?试举二例说明。
2.三种测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在实验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克服其缺点? 3.福林-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是什么?测定中应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