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表格式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4个生字,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两首诗。

3、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激发学生拥有诗意情怀。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两首诗。

激发学生拥有诗意情怀。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诗”,请学生吟诵自己喜欢的诗。

二、读通两首诗。

1、我们的祖国是个诗的国度。

今天,我们再来读两首古诗。

2、出示两首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三、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两首诗诗不一样的,读读,读出不一样的节奏。

相机渗透:七绝五绝七律五律的相关知识。

2、渐渐读出两首诗的节奏。

四、读出诗中的画面。

1、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读出诗中的画吗?(相机介绍王维、苏轼)2、读出《元日》中的画面1)元日是指?理解“元”(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拓展:“元日”“元旦”2)学生自由读诗,读出什么画面?a 放爆竹b 饮屠苏c 换桃符d 曈曈日……理解:除饮屠苏的风俗及意义桃符——春联的变化过程品:“曈曈”叠词的运用“桃符”的压缩省略,交换使用。

3)想象画面,配乐朗读《元日》。

3、读出《江雪》中的画面。

1)自由读,想象画面,说说看到的画面。

重点:大雪老翁独钓2)理解:绝灭孤独3)体会诗句的对仗美。

五、读出诗中的情感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体会到诗中的情感吗?2、自由读,体会。

3、交流:《元日》的喜庆,诗人的快乐……《江雪》的凄清、老翁的孤傲、不屈……4、两首诗都写冬天,为什么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出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读懂其中原因。

5、小结:这就是“诗言情,诗言志”啊!6、朗读两首诗。

六、诗化生活。

1、诗人得志时写诗,失意时写诗,明白了道理时写诗,有了小情趣,小感悟……都写诗。

2、找找课本中的诗,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诗。

3、读泰戈尔等著名诗人的现代诗。

4、读读老师、同学自己写的诗。

5、寄语:让我们读诗!让我们拥有诗意的情怀与生活!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板书设计:24、古诗两首元日江雪喜庆诗言志孤独教后反思:走近诗人,才能走进诗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25.两首古诗【教材分析】两首古诗中的一首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作家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另一首是唐代作家、哲学家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学》。

“第一天”是一首赞美农历第一天春节的绝句。

《江上雪》描绘了一幅孤身在冰冷的河里钓鱼的画面,意境崇高,寓意丰富。

【学情分析】古诗词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点。

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们会觉得除了背诵什么也学不到。

如果他们不理解它,他们就会真正地学习、理解和理解它。

因此,教师应该从古诗词的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心理和情感特点出发,设计好古诗词的课堂学习。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注重阅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开放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教学策略和设计说明]1.从古代诗歌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心理、情感等特点出发,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考虑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开放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2.教与学的结合。

教学方法:通读和理解阅读美学方法:欣赏和理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感受诗中描绘的风景,通过朗读感受诗人的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诗歌的意义,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要点]1.通过反复吟诵古诗,学习运用抓住诗眼、想象画面等方法学习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景象,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不同的情感。

2.结合古诗词的简洁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

先说再写。

第1页[教学困难]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诗中描绘的风景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并写下他的感受。

[教学准备]插图、投影片【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   苏教版

25古诗两首《古诗两首》包括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愿望。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对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江雪》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仅仅20字就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

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

“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灭”“绝”,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

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

其实,这首诗中还蕴含着作者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与作者写这首诗时的背景有关。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

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

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

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

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更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XX年四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表格式教案(苏教版)【DOC范文整理】

XX年四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表格式教案(苏教版)【DOC范文整理】

XX年四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表格式教案(苏教版)XX--XX学年学期四年级上册语文活页备月日课题古诗两首课型新授单元七主备人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法学法读通读懂读美欣赏理解教学过程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元日》教学过程: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交流讨论,相机出示。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①草名②屠苏酒③茅屋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

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

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播放,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先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处置这个效果,方法很复杂,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聚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先生轮番解说,也可让先生团体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誊写,教员活期反省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先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减色添辉。24、古诗两首
1.学习«江雪»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经过朗诵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进程:
一、导入课题: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柳宗元曾写下一首著名的诗歌,在诗歌中他描写了一个垂钓的画面,柳宗元在其中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明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江雪»〔解题〕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一〕布置自学
〝读一读〞,要求先生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懂大意。
2.经过朗诵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进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大家看到课题«元日»脑子里会发生哪些想法呢?指名说说
2、指点:大家预习过课文,大体上知道了课文是描写新春佳节繁华的现象的,元日不是元旦,而是春节。
3、大家想一想,我们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习气呢?指名说说
4、那么宋代的春节都有哪此习俗习气呢,学习了王安石的«元日»以后,我们就能失掉答案了。
〝看一看〞,要求先生观察课本插图,大致了解画意,揣摩诗意。
〝想一想〞,说说诗歌中哪些诗句写最好。
〝说一说〞,学会用自己的言语说说诗歌大意。

(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四班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由于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异、秀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一起看看苏教版四班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欢送查阅!苏教版四班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宠爱秋天,宠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宠爱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沟通,老师确定同学所说)由于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异、秀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布满活力。

今日,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自由朗读2、请同学读,相互评价3、齐读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5、依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解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沟通。

(1)简介诗人杜牧;(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寒山:深秋季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坐:由于;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红于:比……更红。

(4)同学依据小组争辩说说诗句意思。

(大致了解即可)(5)老师点拨: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分:深:深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拟高。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移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苏教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诗词不应该只重意轻韵,更要主张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教材分析:本课含有两首古诗分别是《元日》和《江雪》。

《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江雪》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

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理解古诗。

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还没有形成,注意力不能稳定持久,具体形象思维为其主要思维特点,学习还以近期娱乐目标为主,缺乏理性思考。

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教学中我以合作学习和联系生活教学策略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手、脑、口并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主动参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构想:为了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

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元日》,理解故事内容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古诗两首教案2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古诗两首教案2苏教版
(3)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
(4)你有什么补充的? (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图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边看边。请“小老师”帮助解决。
绝:绝迹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灭:绝,尽
蓑:用棕或稻草等编成的雨具
笠:用竹叶编成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2)根据诗句指生描述图意: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2)教师范读。指名回答问题。
(3)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之中,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4)背诵全诗。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课后搜集王安石的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江雪》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3)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一句:爆竹声中送走了的一年。
第二句:春风已把温暖吹进了屠苏酒。
第三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
第四句:家家都用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4、评——多元评价,品析美读。
(1)读出你的感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四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表格式教案(苏教版)
<DIV align=center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vAlign=top width=90 colSpan=2
<P align=center月日
</TD
<TD vAlign=top width=60
<P align=center课题
</TD
<TD vAlign=top width=12625.古诗两首
</TD
<TD vAlign=top width=56
<P align=center课型
</TD
<TD vAlign=top width=64
<P align=center新授
</TD
<TD vAlign=top width=71
<P align=center单元
</TD
<TD vAlign=top width=36
<P align=center七
</TD
<TD vAlign=top width=71 colSpan=2
<P align=center主备人
</TD
<TD vAlign=top width=76
<P align=center
</TD</TR
<TR
<TD width=90 colSpan=2
<P align=center教学目标
</TD
<TD vAlign=top width=560 colSpan=9
<P align=left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P align=left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P align=left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TD</TR
<TR
<TD width=90 colSpan=2
<P align=center教学重点
</TD
<TD vAlign=top width=560 colSpan=9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TD</TR
<TR
<TD width=90 colSpan=2
<P align=center教学难点
</TD
<TD vAlign=top width=560 colSpan=9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TD</TR
<TR
<TD width=90 colSpan=2教法学法
</TD
<TD vAlign=top width=560 colSpan=9读通读懂读美欣赏理解
</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523 colSpan=9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元日》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爆竹)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

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

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P align=center
<P align=center
<P align=center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江雪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

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
(3)你有什么补充的?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

(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

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TD
<TD vAlign=top rowSpan=2 width=126 colSpan=2修改建议、评析及补充
</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523 colSpan=9
<P align=left板书设计:
</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60教学
反思
</TD
<TD vAlign=top width=590 colSpan=10</TD</TR
<TR height=0
<TD width=60</TD
<TD width=30</TD
<TD width=60</TD
<TD width=126</TD
<TD width=56</TD
<TD width=64</TD
<TD width=71</TD
<TD width=36</TD
<TD width=20</TD
<TD width=51</TD
<TD width=76</TD</TR</TBODY</TAB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